汪 彩
(廣東省茂名市第十八小學 廣東茂名 525000)
品味語言 暢想情節(jié) 領悟形象
——《鯀禹治水》神話故事教學策略例談
汪 彩
(廣東省茂名市第十八小學 廣東茂名 525000)
神話故事主題積極,形象鮮明,想象奇特,情節(jié)生動離奇,語言優(yōu)美。教學中要從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策略。高年級側(cè)重在通過品味語言表達效果、揣摩謀篇布局,暢想神話故事情節(jié)離奇的基礎上,領悟神話形象的象征意義。
品讀 暢想 形象 策略
神話故事是幻想文學中的一種,它反映了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生活的樸素理解,并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形式來表現(xiàn)的故事和傳說。神話的神奇就像青青草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蘊含著無限的神奇,深深地吸引著天真的孩童?,F(xiàn)行語文教材所選的神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主題積極,形象鮮明,想象奇特,情節(jié)生動離奇,語言優(yōu)美。如果能引導好學生閱讀好這種文體體系,就能領略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并能從神話故事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不同年段的學生認知特點不同,因此,閱讀神話的能力目標也有不同。低年段學生主要是通過朗讀走進神話的情節(jié),感知神話形象的神奇,并能復述故事。復述的過程,既是加深感知故事形象的過程,也是發(fā)展學生語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要講文本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內(nèi)部語言,然后通過講述,又要講內(nèi)部語言外化為“獨白”語言。中年段側(cè)重在通過品味重點詞句段的基礎上,感悟神話形象的神奇。高年段側(cè)重在通過品味語言表達效果、揣摩謀篇布局的基礎上,領悟神話形象的象征意義。
根據(jù)神話文體的特點和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認知規(guī)律,下面我結(jié)合高年段神話故事的教學實踐,以《鯀禹治水》為例,談談神話故事的教學策略。
《鯀禹治水》是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以“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用心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通過大膽、豐富的想象,來表達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為主題。
《鯀禹治水》是一篇神話故事,講述了在上古時代,中國鬧洪災,天神鯀同情人們的遭遇,盜天帝的息壤治水,卻落了個身死而事未成的遺憾。大禹繼承父志,依靠自己的智慧毅力和人類偉大的力量,歷經(jīng)十三年苦戰(zhàn),最終制服了洪水,成為萬民敬仰的君王。文章想象豐富,既夸張又寫實,故事情節(jié)離奇,故事語言生動靈活,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為追求美好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并為我們塑造了善良正義、不怕犧牲的天神鯀的形象,以及富有智慧、公而忘私、不畏艱辛、頑強不屈的大禹的形象。
讀完這個故事,我被古代人民豐富而有合理的想象而折服,為他們的想象叫好。在民間,這樣的神話故事還有很多,像《女媧補天》《盤古開天辟地》《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這一個個流傳廣泛的古代神話傳說,無不展現(xiàn)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的認知和無窮的幻想,體現(xiàn)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聆聽先人留下的神話傳說,不僅能夠豐富孩子們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們了解中國的古典文化。
通過以上的解讀,我認為教學文本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神話的美學特征表現(xiàn)在其主人公大多是正義凜然的英雄(如《鯀禹治水》中的鯀禹、《夸父逐日》中的夸父。在閱讀教學中始終以“形象”作為教學的中心,神話中的英雄,可以使學生的心中烙下無限偉大、無限神勇的形象。學生在感知、理解神話形象的過程中,提高了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文,再講述鯀治水的故事。然后提問學生:“你們通過讀課文,了解了鯀治水的故事,你體會到鯀是一位怎樣的天神?請大家再讀讀課文,說說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的?”通過交流,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鯀非常同情人們的悲慘遭遇,決心想辦法幫助人們治理洪水?!薄磅呏酪卫砗樗?,只有偷出天帝的寶物——息壤?!薄疤斓鄞蟀l(fā)雷霆,派火神祝融殺死了鯀,奪回了息壤?!边@些語句來感悟鯀善良正義、不怕犧牲的精神。
作為神話故事這種文學體裁,豐富的想象和離奇的情節(jié)是它的主要特點。在文章中,像“鯀的出現(xiàn)”“神龜和神鳥幫助偷取息壤”“息壤的神奇”等,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寄寓著他們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因此,在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理解鯀禹治水的故事后,再引導學生找出體現(xiàn)神話故事想象豐富、情節(jié)神奇特點的句子,突出文體意識,啟發(fā)學生體會神話故事的主要特點。
以下是我的教學片斷:
師:本文是一篇神話故事,它在表達上很有特色,請讀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哪些情節(jié)使你感受到離奇的想象?
生1:鯀的出現(xiàn)
生2:鯀探聽到了秘藏息壤的地方以后,就請神鳥帶路,請神龜挖洞,偷出了息壤。
生3:只要把息壤放在地上,說一聲“長”,息壤馬上幾里、幾十里、幾百里地伸展開來,好奇特的想象!
師:息壤真神奇。
生:鯀雖然死了,但他的尸體過了三年也沒有腐爛。一天,忽然一聲巨響,鯀的肚子裂開了,從里面鉆出了他的兒子——大禹。
師:大禹的出世充滿了神奇的色彩。
生6:曾經(jīng)幫助鯀偷取息壤的神龜也來幫忙運送土石;神力很大的應龍也用堅硬的尾巴在地上劃出深溝,來導引洪水。
師:好豐富的想象!
……
師:從以上的故事情節(jié)當中,你感受到神話故事有什么特點呢?
生1:想象豐富。
生2:情節(jié)離奇。
……
通過找句子說感受的方法,讓學生來感悟神話的奇特,在神話的世界里暢游,再次感受到了神話故事的神奇魅力,并且對這一文學體裁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現(xiàn)行語文教材所選神話,主題積極,形象鮮明,想象奇特,情節(jié)生動離奇,語言優(yōu)美。我們在教學這類課文時,要關注其語言的表達特色,通過品味語言表達效果、揣摩文章謀篇布局的技巧。
我在教學“大禹治水”這部分內(nèi)容時,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品讀重點語句,扎實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感悟鮮明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時充分利用文本,用教材教語文,讓學生展開想象,對故事補白,這既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也是利用教材中的教學資源,發(fā)揮想象,自編文章空白的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體現(xiàn)神話故事的文體教學特征,“言”“意”兼得。
以下是我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設計:
1.學習課文5—9自然段。
(1)請同學們默讀5—9自然段,用“~~~~~”畫出令自己最感動的語句,在一旁寫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2)學生自主閱讀,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
(3)指名反饋,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重點句子:
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艱險,帶領人們一點兒一點兒地開鑿。夏天,烈日當空,山石被曬得滾燙,大禹汗流浹背,仍然不停地干著;到了晚上,還要對付毒蟲猛獸的襲擊。冬天,北風呼嘯,天寒地凍,大禹一鎬一鎬地挖著凍得堅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來。為了治水,大禹還曾經(jīng)“三過家門而不入”。
①師:這是對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克服重重困難時的具體描寫。文中哪些詞語描寫了環(huán)境的惡劣?想象:他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引導學生抓住“烈日當空、毒蟲猛獸、北風呼嘯”等詞語的體會,從中感悟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艱險的品質(zhì)。
②師:環(huán)境是那么的惡劣,可是大禹卻不怕辛苦,不畏艱險。在這段話中還有許多直接描寫大禹的詞語,請找出來,說說你的感受。
引導學生抓住“汗流浹背”“不停地干著”“一鎬一鎬地挖著”“磨出了血泡”“毫不在乎”“又”等詞語來深入感悟大禹那種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zhì)。
③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展開想象:大禹每次經(jīng)過家門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引導學生感悟大禹那種公而忘私,為民造福的精神。
(4)教師小結(jié):
同學們,在這部分的學習中,我們通過抓住文中關鍵的詞語品讀,展開豐富的想象去暢想大禹在治水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感悟到大禹鮮明的人物形象,大家對大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讓我們帶著對他的崇敬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2.學習課文第10 自然段。
師:功夫不負有心人!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請繼續(xù)交流閱讀感受。教師相機出示:
就這樣,大禹帶領人們,由南到北,由西到東,經(jīng)過十三年的苦戰(zhàn),終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1)齊讀句子,聯(lián)系課文體會畫線詞語在句子的作用。
①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體會:“由南到北,由西到東”說明治水的地域廣。“十三年”說明治水的時間長?!敖K于”說明治水是多么的艱辛,多么的不容易。
② 指導朗讀。
(2)教師小結(jié):十三年的苦戰(zhàn),大禹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和努力!在他的帶領下,兇猛肆虐的洪水終于被制服了,順著河道乖乖地流入大海,天下太平了,一心為民造福,無私奉獻的大禹也被推舉為治理天下的君王。
3.背誦佳句,積累語言。
師:這段文字用上了許多四字詞語,具體寫出了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克服的重重困難。讓我們感受到大禹堅忍不拔、不屈不撓、公而忘私的精神品質(zhì),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填空,加以積累。
(1)出示:
大禹( ),( ),帶領人們一點兒一點兒地開鑿。夏天,(),山石被曬得滾燙,大禹( ),仍然不停地干著;到了晚上,還要對付( )的襲擊。冬天,( ),( ),大禹( )地挖著凍得堅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 ),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來。為了治水,大禹還曾經(jīng)“( )”。
(2)指名完成填空。
師:大禹為了治水,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和努力??!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段文字,讀出困難之大,工程之艱巨,讀出對大禹的贊美和敬佩之情。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4)師:這么好的語言,我們還應該把它積累下來,請大家趕快行動起來,把它背下來吧。學生自由練習背誦。
(5)指名背誦。
(6)集體背誦。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nèi)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在教學中,教師挖掘教材中有用的教學價值,通過好詞填空,朗讀背誦,積累詞語佳句,培養(yǎng)語感,巧妙地將內(nèi)容的理解、語言的揣摩、情感的體驗,都融合在了一起。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語言文字運用的規(guī)律,感受和洞察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神話故事是古人經(jīng)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在勞動生活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文學樣式。神話是人們借助于幻想企圖征服自然的表現(xiàn),表達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
在教學中,我們帶領學生徜徉在神話故事幻想的海洋里,去體會人類對自然的好奇與崇拜、對災難和困苦的不屈不撓與斗爭、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與熱愛、對純貞愛情的謳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邪惡人物與勢力的憎惡等豐富細膩的感情。進行神話故事教學,就要把人類中美好品質(zhì)播撒到學生的心田,讓美好的品質(zhì)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fā)芽、長葉、開花、結(jié)果。通過學習,學生會被神話故事那瑰麗神奇的藝術境界和積極向上、不斷進取、不斷拼搏的精神所感染。
在進行《鯀禹治水》這一課的教學時,我為了突出“深入了解課文內(nèi)容,用心體會古代勞動人民是怎樣通過大膽、豐富的想象,來表達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這個主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深入品析文中的重點詞句,了解鯀禹父子是怎樣治水的,體會鯀禹父子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國遠古先民的智慧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zhì)。在感悟人物品質(zhì)的過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同樣是神話故事,放在不同的年段,教學目標是不一樣的。教師要針對年段的特點,明確教學目標,體現(xiàn)教學價值,實施有效的教學目標。到了高年段,就不能停留在“講故事”這一層面上。在進行教學時,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新鯀禹治水》,給學生提供一個想象力馳騁的廣闊空間。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編的故事離奇、新穎。有的學生講到:“大禹要把浮玉山(天目山)之水引出大海,是個龐大工程,南北中苕溪溪流縱橫復雜,如何將三溪之水疏導入海,又要防止東面海水倒灌,禹碰到了難題。這時,葫蘆娃中的水娃出現(xiàn)了。他鼓起腮幫,用力一吸,把天目山之水吸干,將三溪歸成一溪。解決了大禹碰到的難題……”有的學生講到:“大禹開鑿龍門時曾經(jīng)三過家門而不入,觀音菩薩都被感動了,派哪吒父子前來幫忙。李靖用他的寶塔鎮(zhèn)住了洶涌澎湃的洪水……”學生在創(chuàng)編故事的過程中,進一步領略了神話故事的神奇,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把課堂上的收獲運用到語文實踐中,使語文的訓練找到了落腳點。
中國神話故事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初表現(xiàn),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讀中國的神話故事,能了解中國文化的源頭,能領略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欣賞神奇怪異的故事的同時,還能從神話故事中汲取營養(yǎng),提高語文素養(yǎng)。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徜徉在神話這“夢幻之園”中,可以引導他們在課外讀一些中外神話故事,如《精衛(wèi)填?!贰舵隙鸨荚隆贰短旄钢嫠埂贰吨腔叟裱诺淠取贰梢栽诎嗉夐_展讀書交流會,說一說讀神話故事的感想,讓學生能廣開視野,真正進入神話故事的神奇天地,感悟神話的神奇、美麗,從而熱愛神話這一民間文化;可以編演神話課本劇,形象再現(xiàn)神奇。
總之,在進行神話教學時,要根據(jù)神話的文體特點和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讓學生在品讀與暢想中感受神話的神奇,受到人物形象美好品質(zhì)的熏陶,提高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