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文昌市教育局 吳 鵬
?
保護歷史文化遺跡,建設書香海南
□ 海南省文昌市教育局 吳 鵬
歷史文化遺跡是人類發(fā)展過程中留下的珍寶,是人類改造自然的精神財富。保護歷史文化遺跡是確保文明薪火相傳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一個地方文化品位的重要標桿。下面以我自身的經(jīng)歷談談保護歷史文化遺跡的重要意義。
我是文昌人,文昌是文化之鄉(xiāng),自古以來就有文化昌盛的美譽。這里民風淳樸,崇文重教,人才薈萃。直到今天,還是一片文化的沃土。這里有建于明洪武年間的孔廟,文昌孔廟也是海南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這里有保留我國名人墨跡最多、最完整紀念亭之一的文昌公園。還有蔚文書院、溪北書院、祝嘉故居、會文十八行、鋪前騎樓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古跡。
溪北書院作為文昌歷史文化古跡之一,我曾零距離地親近,審視他。2001年,我大學畢業(yè)分配到文北中學當老師,而文北中學的前身就是溪北書院,至今溪北書院仍然在文北中學當中。學校和書院新老交輝,相得益彰。由于宿舍緊張,學校安排我住在書院經(jīng)正樓右邊的屋子里。漸漸地我對這座有著100多年悠久歷史的書院以及書院的創(chuàng)造人潘存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先后撰寫了數(shù)篇文章。
從2001到2003年,我在文北中學整整教了3年書,之后因工作關系調出。但每次到鋪前我都要到溪北書院走走看看。2014年夏天,超強臺風“威馬遜”從文昌的翁田鎮(zhèn)、鋪北鎮(zhèn)一帶登陸,造成了史無前例的破壞,溪北書院也無法幸免,受損嚴重,尤其是東、西廂房幾乎被夷為平地,直到今天仍沒有修復。溪北書院的命運是大多數(shù)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縮影,讓人感到痛惜。
隨著對古代歷史文化遺物尋訪探究的興趣愈來愈濃厚,我的視野開始從文昌向海南各市縣拓展,先后尋訪了東坡書院、五公祠等著名歷史文化古跡。
2013年暑假,我跟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進行了一次“壯舉”,駕車從海南出發(fā),游覽了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安徽、江西6省,行程近萬公里。對南普陀寺、南少林寺、書圣故里、蘭亭、西湖、中國印學博物館、西泠印社、虎跑寺、宏村、八大山人紀念館等歷史文化遺跡進行了系統(tǒng)的考察。這次考察令我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驚嘆于先人豐富的文化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與此同時,當?shù)卣畬袍E的保護力度和科學開發(f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深體會到文化是一個地方的靈魂,保護歷史文化遺跡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一個地方只有不斷加強文化建設,才能突顯品位,彰顯內涵,人民才會安居樂業(yè)。當前,海南正在大力建設國際旅游島,在保護好藍天綠水,椰風海韻的同時,也要加大歷史文化古跡的保護力度,遵循科學開發(fā),適度開發(fā)的原則,讓古跡重新煥發(fā)青春與活力,為國際旅游島的建設增光添彩。
歷史文化古跡對我精神的涵養(yǎng)是巨大的,我對書法藝術的興趣便源于此。一晃20多年過去了,臨摹古代碑帖,揮毫創(chuàng)作,研讀書論,已成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當下班回家,躲進蝸居,或濡墨揮毫,或捧卷閱讀,或閑敲鍵盤,思接千載,神游萬仞,內心無比安靜,精神非常滿足。我想,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坐擁書城,南面王不易也”的精神境界吧。
對歷史文化遺跡的探訪,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激蕩胸襟,也啟發(fā)了我的思考和引起我創(chuàng)作的欲望。這些年陸續(xù)寫了一些所謂的“文化散文”,如,《祝嘉故居的尷尬》、《重訪溪北書院》、《書法家的抉擇》等先后發(fā)表于《新教育》、《海南統(tǒng)戰(zhàn)》等刊物。2004年,我撰寫的散文《我與溪北書院》獲得文昌第三屆青年文學獎二等獎。這些文章盡管還很稚嫩,也算是留下了印記。
多讀書,讀好書,讓自己多一分雅氣,多一分清氣,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安靜,思想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