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三亞市第五中學 陳達文
?
語文課文文本研讀之方式
□ 海南省三亞市第五中學 陳達文
【摘要】語文課堂研讀是我們上好語文課的基礎,中學語文課文及文本選篇在課前就應當認真研讀。筆者一直在探索語文課文文本研讀的各種方式,嘗試在課文章節(jié)上的研讀、課文語言上的研讀、課文句式上的研讀、課文朗讀方式上的研讀、課文角度品析上的研讀、課文把握文意上的研讀,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更具情趣、靈動,才會更加出彩。
【關鍵詞】語文課文文本研讀方式方法
中學語文課文是精選的語言篇目,課文研讀非常重要。課文研讀是我們寫好教學設計的開端與基礎,課文研讀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筆者在課文文本研讀方面探索了一些方式,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在此與大家予以分享。
語文課文章節(jié)很講究順序合理,思路完整,脈絡清晰。我們對課文章節(jié)的研讀與鑒賞能力,是研讀分析課文的核心組成部分。
如宋代著名詞人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中,文章共84個字,文章短小,但作者卻寫出他一次生活的偶感,情感真摯。我把文章分為兩個章節(jié):第一章節(jié)“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至“蓋竹柏影也”這一章節(jié)是敘事部分;第二章節(jié)“何夜無月”至“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一章節(jié)是抒情部分。從章節(jié)上看,是敘事和抒情兩部分,也就是敘事抒情結合,先敘后抒。
但繼續(xù)分讀,還會發(fā)現(xiàn):“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至“相與步于中庭”這一小節(jié)是記敘部分;“庭下如積水空明”至“蓋竹柏影也”這一小節(jié)是描寫部分;“何夜無月”至“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一小節(jié)又是抒情部分,文章巧妙運用各種表達方式,井然有序,條理清晰。
再進行結構分析。文章很好地運用了“起、承、轉(zhuǎn)、合”的結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至“欣然起行”這一小節(jié)屬于“起”;“念無與為樂者”至“相與步于中庭”這一小節(jié)屬于“承”;“ 庭下如積水空明”至“蓋竹柏影也”這一小節(jié)屬于“轉(zhuǎn)”;“ 何夜無月”至“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這一小結屬于“合”。這樣,可以看出蘇軾文章筆法運用之巧妙,由寫事件的背景到尋友的情景到美麗的月景到表達出自己的心境,文章情思蕩漾,一氣呵成,出神入化。
研讀語文課文文本只有細致到這一步,我們上起課來才能很好地引領學生的思維。
語文課文文本的語言很美,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必須先學會語言品析、語言欣賞,才能進一步引領學生學好語文。
如唐代著名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此詩是一首七言古詩,內(nèi)容很多,有詠雪、有送別、有邊塞環(huán)境之惡劣,又有將士軍營生活。
此詩“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寫到的景有:外景、動景、全景,也寫出地域之遠,季節(jié)變化之快,風力強悍?!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兩句是千古名句,句中“忽”、“一夜”、“千樹萬樹”、“梨花”這些詞語需要細致研讀,體會其中之內(nèi)涵。而且這兩句比喻生動,畫面絢麗。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彼木湓婋m然寫人,但實際上寫的是雪,研讀中必須把握住“狐裘不暖”、“錦衾”、“角弓”、“鐵衣”這些詞語來把握作者的情感,作者實則是通過大雪的寒威表達出邊塞將士的苦寒生活。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眱删涫沁^渡詩句,但句中的“愁”、“慘”兩個字卻暗暗寫出武判官歸京路途的艱難與辛苦。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边@兩句寫的是內(nèi)景,寫到酒宴的熱鬧場面、邊塞音樂的特色、殷切的話別,作者將人、事、聲三者美妙地糅合在一起,呈現(xiàn)出岑詩的特色。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边@兩句寫出邊塞寒冷及奇特的景色,寫出了軍營外的冰雪世界,也寫到歸客啟程的情形,暮雪與紅旗互相映襯,一靜一動,一白一紅,渲染出蕭瑟的氣氛,更好地表達出送別時人們心情的凝重。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泵枥L出人們雪中送別時感人的場景?!把M天山”,情感摯深,暗示作者對朋友的牽掛與擔心。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最后兩句感情進一步深化,而且還給讀者以極大的想象空間,我們似乎從雪地上的馬蹄印感受到詩人當時悵然若失之感。
這首詩的語言研讀要細致到位,才能更好地體會和領悟岑參邊塞詩的特點。把這種情感融入教學當中,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開啟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更加靈動,富有情趣。
語文課文文本的句式多種多樣,每篇課文都會采用不同的句式,而且據(jù)我觀察,排比句式的運用較多,基本上散文、詩歌、記敘文等文體都會采用排比句式。
如冰心的《觀舞記》中一個片段是這樣描述的:
假如我是個詩人,我就要寫出一首長詩……
假如我是個畫家,我就要用各種顏色……
假如我是個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
假如我是個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擬……
這個片段運用四個“假如”句,句式特點分明,并進行了多角度的“人物假設”,表達生動,形態(tài)整齊,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文勢暢達,格調(diào)雅觀,在排比與反復中抒發(fā)自己對印度卡拉瑪拉姐妹舞蹈的贊美之情。
在研讀課文文本句式的特點時,我們必須抓住主要句式來欣賞文本。這樣,我們的教學才不會枯燥無味,才會感染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文本。
朗讀是語文教師的專項教學技能,我們的朗讀方式各種各樣,但朗讀必須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出節(jié)奏、讀出重音、讀出感情。只有自己做到這些,才能要求學生讀好課文。
如寓言故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文中的“三問三答”這個片段讀法,我是這樣理解的:
問道:“值多少錢?”——句中讀“值”字后面要拖一下,情感上主要表現(xiàn)出關切、認真地詢問的樣子。
赫爾墨斯又笑著問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句中“笑”字要讀出笑意,這樣才能表現(xiàn)出赫爾墨斯知道宙斯雕像價格之后情不自禁地有點高興的心理。
于是問道:“這個值多少錢?”——可以讀成:“這個——值——多少錢?”句中“多”字要讀得夸張些,這樣才能表達出赫爾墨斯的自命不凡。
雕像者回答說:“假如你買了那兩個,這個算饒頭,白送?!薄渲小斑@個”后面要停頓一下,“白送”二字要讀出波瀾:“白——送”。這樣才能表達出雕像者隨意的、不在乎的態(tài)度。
我們研究語文課文朗讀方式要有創(chuàng)新,要有新意,要有創(chuàng)意。這樣,朗讀教學就會有靈動,指導學生朗讀才會更加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語文課文的角度品析指的是我們在品析課文可以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理解課文。
如《斑羚飛渡》這篇課文,我是這樣來研讀品析的:
角度之一:讓學生說說課文中的鐮刀頭羊;
角度之二:讓學生想文中羊的叫聲;
角度之三:讓學生品味羊兒們所說的話語;
角度之四:讓學生畫出文中的描寫語句;
角度之五:讓學生找出文中的表現(xiàn)手法;
角度之六:讓學生小議文中的那道彩虹;
角度之七:讓學生找出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
角度之八:師生總結課文語言的表現(xiàn)力;
以上的角度品析,其實就是為了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體會課文而設置,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研讀課文時一定要細致,設想要周到,處處想到如何引導啟發(fā)學生理解課文。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更富有情趣。
把握文意研讀就是在整體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抓住課文的關鍵處、精美處、深刻處等地方進行細致研讀,并以此來推動語文教學。
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我是這樣來研讀的:
文章第一段開門見山,直接抒情,表達對父親的思念,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調(diào),同時點出全文核心內(nèi)容,突出“背影”。其中“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句話內(nèi)含懸念,吸引讀者。
第二、三段宕開一筆,重點寫家境。這一筆非常重要,它把“背影”的故事置于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中,籠罩在哀傷的氛圍之中,對“背影”的故事起著有力的烘托作用——在禍不單行、陰云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里,父親對“我”的愛是多么的感人。
第四段是精彩段落,講述全文重點事件——父親買橘子。段中“他用手攀著上面……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是全文的關鍵句之一,全文的焦點就是這個“背影”。作者層次分明、語言質(zhì)樸、情感真摯地描寫出父親的背影。文段中的布帽、布馬褂、布棉襖,表現(xiàn)出父親家境敗落、生活貧苦的境況;還有文段中蹣跚的步態(tài),那探身、攀手、縮腳、傾身等一系列動作,形象地描繪出父親年齡漸大費勁吃力的狀況;那“心里很輕松似的”這些動作,又表現(xiàn)出父親不讓兒子覺得自己勞累的細心,父親叮囑兒子的話語,表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關懷,文段中對眼淚的敘述,又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復雜的情感??傊?,這一文段極力表達出父親對兒子真摯的關愛,處處表達出作者的感動之情。
第五段有重要的表達意義及作用。文段中繼續(xù)表現(xiàn)出“家境”的不好,還表達出父親的“忘卻我的不好”,而透露出“我”深刻的愧疚與懺悔,還表達出因父親說自己“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而發(fā)出深長的嘆息之情。文章雖然這時已經(jīng)結束,但作者的羞愧、感傷、思念的感情并沒有結束,依然回蕩在文中的字里行間,父親的“背影”依然清晰地定格在讀者的腦海里,余音環(huán)繞,回味無窮??傊粋€字,那就是“美”。
我們在把握文意研讀時,應把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融合交匯。這樣,我們處理文段時就會更加到位,更加精準。
綜上所述,語文課本研讀的方式,我還在探索之中。語文課文研讀方式對于我們的課堂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會指導我們的備課,會指導我們寫好教學設計,也會指導我們上好課,也會促使我們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思維。因此,我們在課前的研讀課文、研讀文本必須做到細致、周到。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出彩、才會呈現(xiàn)語文課堂的情趣、生動。
【參考文獻】
[1]周成平.我們需要怎樣的課堂[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余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
[3]郭其俊.一流教師教什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陳達文,三亞市第五中學副校長,海南省中學語文骨干教師、海南中學語文卓越教師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