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春霞
送走了六年級畢業(yè)班,新學期又從頭開始接了一年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稚氣未脫,活潑可愛,好動是他們的天性,缺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信馬由韁,管理起來很費心思。為了管理好班級,我努力把參加班主任網絡培訓獲得的知識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經過不斷地總結和實踐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下面就把我這階段在教育教學中成功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
姜宇恒是我班一個不喜愛學習的孩子。在上學前班時雖然他每天都堅持上學,但是在校期間卻很少學習,而且紀律很差。家長也不把他的學習當回事,很少過問。如今上了一年級這個孩子依然沒有多大改觀,不遵守紀律,學習也不要求進取,幾次考試都不理想,他的語文、數學成績都徘徊在及格分數線上下。由于不遵守紀律,成績不是太好,每位任課教師都不太喜歡他。說實話,哪個老師不喜歡有上進心,有進取心的好孩子?他曾多次受到過老師的批評,學習上的劣勢讓他失去了信心,明顯表現出破罐破摔的思想情緒,越來越沒有自信心。這讓我很困惑,心想,不能總讓他在批評聲中長大,我得想辦法讓他重新建立起自信。于是我就開始行動起來,關注他的個性和特長,關注他的愛好和才能,關注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并且從此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言語。矛盾的特殊性告訴我們,任何一名學生都是個特殊的個體,是一個完全獨一無二的世界?,F在對于姜宇恒同學來說,他就像一只掉了隊的羔羊,如何把他找尋回來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于是,我每天課間為他輔導,從讀拼音到寫漢字再到讀課文,每天抓住一點點閃光的亮點使勁兒地進行表揚和鼓勵,和他談心交流,用愛一點點感化他,漸漸他的臉上有了笑容。有一天上語文課我讓他讀課文,他很有信心地站了起來,雖然有些結巴,但我發(fā)現他讀地有感情了,還帶有表情地朗讀,他會讀課文了。這時我抓住時機,拉著他的小手走到講臺上,對全班同學說:“姜宇恒你真是太棒了!你的課文讀得很好,繼續(xù)加油?。 边@時底下一片掌聲,這是為他喝彩的掌聲,他笑了,笑得是那樣的甜,失去的自信心終于慢慢地找了回來。我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那是從心底里發(fā)出的笑,姜宇恒告別了“一問三不知”的日子,他從此笑得更甜了,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成績也在一天天提高著。
案例分析:
1.讓學生在關愛中樹立自信
培爾辛說過這樣一句話: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損失,莫過于失掉自信心了。因此,面對一個缺乏自信心的學生,如何讓他重拾自信是至關重要的。那么要想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心,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關愛是學生上進的動力,它能使學生想往好的方面發(fā)展。每一位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學生才能從情感上愿意接近你,在學習上積極主動,自然而然地產生一股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
對學生的關心愛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對那些調皮、不愛學習的學生。要真正做到關愛學生,首先教師從內心要真正用愛心對待學生,這種愛要發(fā)自內心而且是真誠的,絕不是功利性的,因為只有真誠的愛才會持久,也只有持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扭轉一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遵守紀律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急功近利的心理當收到的成效欠佳時就會讓教師喪失耐心,最終前功盡棄,無果而終,既教育挽救不了學生,也會讓教師的積極性受到挫傷。
心靈的溝通最需要的就是真誠,當教師真正能真誠地對待學生,天長日久學生就會慢慢被感化,也只有學生從內心接受了你,才能相信你的說教,所謂親其師信其教。這個時候,教師的想法才能得以實現,達到理想的目的。
2.讓學生在鼓勵中樹立自信
作為教師,認可學生能促進學生自信,每位學生都需要不斷的鼓勵,就向植物需要陽光雨露一樣,賞識學生讓學生生活在鼓勵中,他就會學會自信,在責備中長大的孩子就學會了自卑,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就學會了指責別人。要著重看待學生的優(yōu)點,用寬容的心包容學生的不足,讓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自己的進步,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這樣學生任何方面只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進步哪怕一點點,都可以得到受表揚的機會,“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就是這個道理。
賞識一個人一般都是被賞識者有著值得我們賞識的品質,而對于失去自信心的一個學生來說,讓教師能用賞識的目光來看待并非易事。首先,作為教師在你想這樣做的時候你必須首先清楚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要從心理上做好準備,要有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其次,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有時會有些牽強,但也要抓住,因為那也許就是一個良好開端。細節(jié)決定成敗,不能抓住和學生接觸過程中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往往會讓我們喪失大好的機會,也就談不到解決問題。沒有細心的關注,也就把握不住學生的閃光點,自然也就談不到鼓勵和夸獎,作為學生也就不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價值,丟失的自信也就很難找回和重新樹立起來。
3.讓學生在嘗試成功中樹立自信
“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學習的愿望”。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發(fā)現或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們在嘗試中發(fā)揮自己的潛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從而樹立自信心,讓每個學生都從中嘗試到成功的滋味,在成功中他們覺得自己在集體中長了本領。
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嘗試成功,前提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沒有機會學生就沒有展示自己取得成功的機會,也自然體會不到成功帶給他們的快樂和成就感。為此,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學習的程度布置任務,做到由易到難,讓學生培養(yǎng)起興趣,并取得成功,一點點重拾失去的自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教師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善于發(fā)現、發(fā)掘學生的潛能,要有針對性,對于一個失去自信的孩子,如果你總讓他做些很難做到的事情,無疑對學生來說是一種摧殘,不僅不能幫助孩子找回自信,反而會使情況更加糟糕。
自信,不僅影響學生目前的學習,更是關系到學生一生的發(fā)展。有了自信,學生就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進取,從而實現自己遠大的理想。有了自信,學生就有了克服困難的動力。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自信,讓他們在自信中學習,在自信中生活,在自信中成長,最終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