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彬
(安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 安徽 安慶 246133)
●歷史學研究
屈賦中的“彭咸之謎”
常曉彬
(安慶師范大學 文學院, 安徽 安慶 246133)
對屈賦中彭咸身份的厘定關系到屈原之死:是否投水自殺?關系到屈原的思想:是否有濃厚的“神仙”觀念?也關系到上古的民俗神話等。雖然對于彭咸到底是何神人?歷來頗多猜測,但都沒有一個較為可信的結論。筆者從宗教神話學的角度出發(fā),考量彭咸的神話質地,通過對巫彭、巫咸、咸池、玄冥等的比較,發(fā)現(xiàn)“彭”、“咸”是先秦時期廣為人知的神祇,并且當是巫者之宗主神。而”咸池≈玄冥(幽冥)”其實就是宇宙瀛海,也是靈魂的歸所,同時也是彭咸所居之處。因此屈原“從彭咸之所居”沉淵而死,其實就象征著魂歸玄冥——這一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之流。
屈原; 楚辭; 彭咸; 巫咸; 玄冥; 宇宙瀛海
彭咸到底是誰?賈誼不說,司馬遷不語,王逸貌似也不是很清楚;屈原那個時代的人一定清楚,可是當時的史書上卻沒有對彭咸的任何記載,先秦文學作品中也沒有這個人的事跡。王逸可能也只是根據(jù)屈賦中的其他人物大都是殷商賢士,便下注說“彭咸,殷賢大夫也。”之后一些不深入考究學問的人隨聲附和者甚多,即便深入鉆研而又無從考究的人也只能妄加猜測。而我們要知道屈原是如何在他的作品中對“彭咸”進行藝術性塑造的,就必須要搞清楚彭咸到底是何神人,或者代表著何種意義?在屈賦中“彭咸”之名總共出現(xiàn)七次: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遺則。(《離騷》)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離騷》)
望三王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抽思》)
命則處幽吾將罷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獨煢煢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思美人》)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悲回風》)
孰能思而不隱兮,照彭咸之所聞。(《悲回風》)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娛;凌大波而流風兮,托彭咸之所居。(《悲回風》)
古來學者們彭咸的身份有頗多猜測,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派:
其一、認為彭咸是投江而死的賢臣。研究屈賦的人歷來很多,自王逸注:“彭咸,殷賢大夫,諫其君不聽,自投水而死。”之后,大多數(shù)研究《楚辭》的學者大都附會此說。洪興祖從其說:“顏師古云:‘彭咸,殷之介士,不得其志,投江而死?!盵1]14《離騷》篇末“吾將從彭咸之所居。”王逸 注:“我將自沉汨淵,從彭咸而居處也?!盵1]47朱熹從其說:“彭咸,殷賢大夫,諫其君不聽,自投水而死?!盵2]8王夫之亦從其說“彭咸,殷之賢士,秉貞介,不得志于世,自沉于江?!盵3]7蔣冀亦從其說:“彭咸,殷大夫,諫君不用,投水死者。”[4]37等。
其二、認為彭咸是為了追求長生而離群。如,明 汪瑗《楚辭蒙引·彭咸辯》中考論彭咸即老彭、彭祖,乃古之有德有壽的隱君子。但除《遠游》之外,屈原所有的作品都強烈的表達了一種與道家和光同塵的隱逸思想截然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可以說,從屈賦的整體思想看來,我們很難找到屈原有什么追求隱逸或長生的意圖;因此筆者認為,第二種猜測是錯誤的。盡管近來也有學者主此說者,如 孫作云先生就認為“彭咸就是《天問》中的彭堅,亦即古代傳說中的長壽仙翁,認為屈原所以從彭咸之所居者,是想求仙,得長生不老之術。”[5]69-70但此類猜測實際上都缺乏充足的證據(jù)。因為這根本就和屈原強烈的積極入世、救國濟民的觀念是背道而馳的,屈原始終都有關懷政治的頑強意念和忠摯情感,既便在其“美政”理想徹底破滅之時,他也寧可選擇以死眀志而沒有選擇“茍活于世”的隱居。
洪興祖《楚辭·補注》引《神仙傳》云:“堯封(彭祖)于彭城 ?!薄妒酚洝ふx》亦云:“彭祖自堯時舉用,歷夏、殷,封于大彭?!鄙醮_。其實史傳中的“彭祖”并不是什么長壽翁,它甚至可能根本就不是人;而“彭祖”之名實際上就得于邦國之名“大彭”,它是上古時期一個存世時間很長邦國,歷堯至殷總共存世八百余年。而后世之所以會稱“彭祖”為長壽翁,實際上就是因為“有關大彭國的史傳在后世流傳的過程中,逐漸將‘大彭(國)’擬人化的訛傳成了‘大彭(人)’;而對于這個在上古時期存世長達八百余年的大彭國,自然也就逐漸演化為了‘壽命高達八百余年的長壽老——大彭(彭祖)’”???,上古史傳對有關彭國的史記也多有所載,諸如《逸周書·嘗麥解》:“其在殷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國無正,用胥興作亂,遂亡厥國,皇天哀禹,賜彭壽思正夏略?!迸韲谙拇踔量梢钥锓鱿某琊⒂谕鰢H,起到“存亡定危、救敗繼絕”的作用,其在夏代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東漢 邊讓《章華賦》:“超有商之大彭兮,越隆周之兩虢?!薄赌印べF義》載:“昔者,湯將往見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問曰 :‘君將何之?’湯曰 :‘將往見伊尹?!硎现釉?:‘伊尹,天下之賤人也。若君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賜矣?!瘻?:‘非女所知也。今有藥此,食之則耳加聰,目加明,則吾必說而強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國也,譬之良醫(y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蛳屡硎现?,不使御。”可知,在商湯之時彭國依舊是商湯的諸侯國之一,而且在當時的商聯(lián)邦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可以左右“商湯與有莘氏聯(lián)盟以滅桀”這類決定殷商興衰存亡的重大決策。以上所載之“大彭”的史傳都不是神話故事而是切實的歷史記述,既如此壽命高達八百余年的“大彭”就絕不可能是人,而是上古時期一個存世八百余年并且在歷史上也頗有影響的邦國之名,那它也就更不可能會是屈賦中詩人所要追隨的“彭咸”了。
而至于第一種看法,它最令人生疑的地方在于“屈賦中所論列之投江而死的古圣賢臣,還有申徒狄、伍子胥等,何以屈原獨以彭咸為其表率?”正如,清 曹耀湘所言:“果其志在沉水,何不曰:從申徒、子胥之所居,依申徒、子胥之遺則?且屈子之志,在必死可矣!等死耳,何必于水哉?”[6]127第一種看法所以會令人生疑,其始作俑者很可能就是王逸。但漢時人去古未遠,王逸所言也并非空穴來風,怪就怪在王逸受東漢時期的封建禮教思想毒害太深,非把他們那個時代“酸溜溜的君臣禮教思想”不管對不對的都硬塞給屈原,但屈原所處的時代可是巫風正盛??!而且屈原本身就是楚國的皇家大巫。彭咸其實只是神話傳說中的神,祂“自投水而死”是實,這是楚國“彭咸神話”的神話原型,而其為“殷賢大夫,諫其君不聽?!眲t只是人們在這個神話原型上,又額外添加進去的。彭咸神話在傳說過程中所以會發(fā)生這種流變,這正如胡適先生所言:“王逸把屈賦完全酸化了,使屈賦成了一部忠臣教科書。二千年來所有楚辭注家都跳不出王逸的窠臼,差不多都成了王逸的應聲蟲、效顰者。這不是王逸的魅力大,他是第一個注楚辭的人,總要占點便宜,而且大家對屈原作品的意義,本來沒有一個人能摸得清楚,除了向這位王校書郎學邯鄲之步又有何法呢?”[7]3
(一)“彭——咸”的神格
顧頡剛先生說:“《楚辭》所謂彭咸者,蓋巫彭與巫咸之合稱?!盵8]202我們現(xiàn)在就先順著顧先生的思路,研究下巫彭、巫咸。
A、巫彭、巫咸皆為上古巫醫(yī)之名,如:
《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呂氏春秋·勿躬》:“巫彭作醫(yī),巫咸作筮?!?/p>
漢·許慎《說文·酉部》:“醫(yī)者,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醫(yī)?!倍巫ⅲ骸按顺鍪辣?,巫彭始作治病工?!?/p>
《御覽》卷790引《山海經(jīng)》云:“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操藥往來。”引《世本》:“巫咸,堯臣也。以鴻術為帝堯之醫(yī)?!币墩摵狻罚骸拔紫棠芤宰?咒)延人之病?!?/p>
B、巫彭、巫咸皆為上古巫卜之名。古書中對于巫咸為巫卜之名的記載較多,除了上文所列舉的“巫咸作筮”之外,又如《歸藏》:“黃神與炎神爭斗于涿鹿之野,將戰(zhàn),筮于巫咸,日:果哉,而有咎?!?《太平御覽》卷七九引)盡管傳世文獻中對巫彭為巫卜之名的記載較少,但據(jù)甲骨文可知“彭”很可能亦是貞卜之人的職業(yè)名。在甲骨卜辭中“貞人彭”甚為常見。如《甲》2 407片:“癸卯卜,彭貞:旬亡禍?”《甲》2 770片:“癸未卜,彭貞:旬亡禍?”據(jù)董作賓統(tǒng)計,第三期廩辛、康丁時貞人“彭”出現(xiàn)的次數(shù)多達56次。[9]54
C、巫彭、巫咸皆為上古巫史之名。如 老彭“好述古事”,孔子修書就嘗自竊比于老彭;而巫咸作《咸艾》、《太戊》,這不也是巫史之所為作嗎?
上古時期,巫醫(yī)、巫卜、巫史皆是巫者的重要職責,而其皆以“彭”、“咸”為名,可以說“彭”、“咸”簡直就是上古巫者的職業(yè)代名詞。因此在上古時期,“彭”、“咸”肯定是廣為人知的神,尤其是巫者之宗主神。而屈原本身就是楚國的皇族主祭神巫[10]396-397,這不僅是因為他是三閭大夫,掌管著楚國的宗教祭祀。而且他還生于巫者最吉祥的生日“三寅”,云夢睡虎地1l號秦墓出土的楚國時代簡冊《日書》載:“凡庚寅生者為巫。”[11]而《離騷》開篇即言“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鼻惨驗樽约荷凇案倍械阶院溃⒆苑Q“有此內美”。又《離騷》:“(皇)字余日:‘靈均’?!倍`即巫,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說:“古之所謂巫,楚人謂之日靈?!庇秩眨骸啊冻o》之靈,殆以巫而兼尸之用者也。”[12]3;因此,屈原之嘉名“靈均”其實就是“巫均”的意思。綜上可見,屈原不但天生是巫,而且是楚國的“皇家大巫”,他自己也以身為巫者的身份而感到自豪,這當是毫無疑問的。由此,“彭、咸”在《楚辭》中被屈原推崇備至的原因也就找到了,“彭、咸”是巫者之宗主神,而屈原本身就是楚國的皇家大巫,你說他能不對“彭、咸”推崇備至嗎?但為何屈原明其必死之志時,卻說是“從彭咸之所居”那?怪哉!對此,我們還得對“彭、咸”的神格、神司做進一步的探討。
傳說彭咸“自投水而死?!钡艜幸颉八馈倍混霝樗竦牟⒉恢古硐桃簧瘢?/p>
冥/玄冥——《國語·魯語》:“冥勤其官而水死”,鄭玄 注云:“冥, 契六世之孫也,其官玄冥, 水官也。”
馮夷——《抱樸子·釋鬼篇》云:“馮夷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為河伯?!?洪興祖《楚辭補注》引)
奇相——《蜀梼杌》:“古史云:‘震蒙氏之女,竊黃帝玄珠,沉江而死,化為奇相,即今江瀆神也。’”(《蜀典》引)
湘夫人——王逸《楚辭》注,“堯二女墜湘水之中,因為湘夫人也?!?《文選·江賦》注引)
宓妃——《洛神賦》注;“宓妃,伏羲氏女也,溺水而死,遂為洛神?!?《楚辭》洪補引)
陽侯——應邵 日:“陽侯,古之諸侯也,有罪自投江,其神為大波?!?《漢書·揚雄傳》注引)
非必彭咸,冥/玄冥、馮夷、奇相、湘夫人、陽侯、宓妃等,亦皆“水死”而皆水神,由此可以推斷彭咸很可能也是水神。而且在屈賦中彭咸與水確實也有很大關系,如《悲回風》:“凌大波而流風兮,托彭咸之所居?!薄傲璐蟛ā钡囊馑季褪恰叭刖蘩巳づ硐讨印?,若此彭咸之所居不正在水中嗎?何況還有《九嘆》中的“思彭咸之水游”可為之旁證。
我們知道了彭咸是水神,那么屈原所說的“托彭咸之所居”、“從彭咸之所居”等,肯定就是“沉淵而死”的意思。關鍵的問題是屈原為何非要投水而死,才算是“從彭咸之所居”呢? 彭咸所居之地又有何神圣,而能為屈原如此青睞呢?
(二)彭咸所居之處:宇宙冥海=玄冥=幽冥
《離騷》載:“巫咸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并迎?;守哓咂鋼P靈兮,告余以吉故?!蔽紫坛霈F(xiàn)之時“百神翳其備降,九疑繽其并迎?!庇^其排場之大,可知其在屈原心目中絕非泛泛之神,而在《詛楚文》中巫咸就更是被尊稱為“丕顯大神”,并與皇天上帝齊名。同時,也有說“咸池”是天神的,如《七諫》:“屬天命而委之咸池?!蓖踝ⅲ骸跋坛?,天神。”又《周禮·大司樂》:“舞《咸池》,以祭地祇。”鄭注:“《咸池》,大咸也?!边@里“咸池”亦可被稱為“大咸”。綜上,筆者認為古人的腦海中“巫咸、咸池(大咸)”很可能就是對同一神(或神學概念)“咸”的不同稱呼。
《離騷》:“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薄吨芏Y·大司樂》:“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於澤中之方丘奏之?!笨梢?,在古人眼中空桑(扶桑)就位于咸池,而《九嘆·遠游》則曰:“就顓頊而陳辭兮,考玄冥于空桑?!边@里空桑又位于玄冥,因此咸池(大咸)其實就是玄冥,它們只是對同一“神學概念”的不同稱呼而已。綜上,我們可以得出這一等式“咸池(巫咸、大咸)≈冥(玄冥)”。
東方朔在《七諫》中說:“(屈原)哀人事之不幸兮,屬天命而委之咸池?!倍峨x騷》中屈原卻說自己是“依彭咸之遺則”、“從彭咸之所居”,由此可知“彭咸之所居”當就是“咸池(≈玄冥)”。王逸《楚辭章句》云:“(彭咸)自投水而死。”而《國語·魯語》則有“冥勤其官而水死?!迸硐膛c冥(玄冥)皆“水死”,此亦可證 “彭咸≈冥(玄冥)”。其實即便在屈賦中我們也可看到“彭咸≈冥(玄冥)”的蛛絲馬跡,如《思美人》:“命則處幽吾將罷兮……思彭咸之故也。”屈原前面說“看來我該魂歸幽冥了。”而后面則又坦然的安慰自己說“這可能是自己思念彭咸之處了吧?”如此說來彭咸所在之處不就是幽冥之地嗎?又《悲回風》:“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娛;凌大波而流風兮,托彭咸之所居?!边@里的“凌大波”之地其實就是“翩冥冥”之所,這說明彭咸所居之地就是“冥/幽冥”。綜上,筆者認為屈原腦海中的“彭”很可能就是居于“咸池≈玄冥”之神,是以屈原才合稱之為“彭——咸”——這一令后世學者摸不著頭腦的“合成神名”。
《淮南子·精神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芒藏漠閔,澒蒙鴻洞,莫知其門?!边@里“窈窈冥冥的澒(鴻、洪)蒙”就是混沌創(chuàng)世之前的“宇宙瀛海/冥?!?,可見上古語文中的“冥/玄冥”其實就有“宇宙瀛海/冥?!钡暮x,又《楚辭·天問》:“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這里的“冥”指的亦是混沌創(chuàng)世之前的宇宙瀛海。又《莊子·逍遙游》:“窮發(fā)之北,有冥(溟)海者,天池也?!边@里的“冥(溟)?!逼鋵嵕褪恰摆?玄冥”?!栋谆⑼āの逍小罚骸氨狈剿f物所幽藏也?!边@里的“北方之水”指的就是《莊子·逍遙游》中窮發(fā)之北的“冥?!?,其可幽含萬物,則其非宇宙瀛海而何?因此,屈原“從彭咸之所居”其實也象征著他最終的回歸,只是這種回歸不是通向古圣賢王時期那個黃金時代、那個理想世界,而是通向更廣大的宇宙生命之流——宇宙瀛海/玄冥/彭咸之所居。
由于玄冥可為水神或指代“水”,如《左傳·昭公十八年》:“禳火于玄冥、回祿 ?!倍蓬A 注:“玄冥,水神?!睆埡狻端夹x》:“前長離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因此,居于玄冥的彭咸亦為水神,也就不足為怪了。之所以,玄冥是宇宙瀛海、靈魂的歸所,同時又可為水神或指代“水”,這可能只是古人將“宇宙瀛海/玄冥”,這一宇宙神學觀念形象化成現(xiàn)實世界中的水而已。水在古人眼中是近乎道的 ,《道德經(jīng)》云:“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于道?!倍暗馈庇纸酢坝形锘斐?、混而為一”的混沌(≈宇宙瀛海/彭咸之所居)。所以,屈原將“從彭咸之所居”形象化為“投水而死”,這也在情理之中。屈原于《惜往日》一文中也說“臨沅湘之玄淵兮,遂自忍而沉流……不畢辭而赴淵兮,惜壅君之不識?!彼啻翁峒暗摹俺翜Y”一事,指的就是“從彭咸之所居”,這里的“淵”其實就是“宇宙瀛海/冥海/彭咸之所居”的象征。
《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吾復入,恐不再還,與子長訣,相求于玄冥之下?!薄段倪x·曹植<王仲宣誄>》:“嗟乎夫子,永安幽冥;人誰不沒,達士徇名?!?呂向 注:“幽冥,地下也?!?東漢 阮隅《七哀詩》亦有對陰曹地府的描繪:“冥冥九泉室,漫漫長夜臺?!?唐 高適《同群公出獵海上》:“層陰漲溟海,殺氣窮幽都?!笨梢姟坝亩?幽冥/冥/溟海/玄冥”亦可指地府,是靈魂的歸所,而彭咸則正是居于玄冥之神。由此可知,屈原“從彭咸之所居”的含義其實就是魂歸幽冥(=宇宙瀛海),只是屈原用了一個更為文雅的語句“從彭咸之所居”而已。這就好比我們一般都不喜歡說“死”,而是說“去見閻羅王”或“歸西”是一個道理,其所用的也是同一種文法,而屈賦中的“從彭咸之所居”其實就是詩人以死明志的“代名詞”。
《楚辭·大招》:“魂乎歸徠,定空桑只?!笨梢?,在詩人腦海中空桑就是靈魂的歸處,而空桑又位于幽冥/玄冥/咸池,如《九嘆·遠游》:“就顓頊而陳辭兮,考玄冥于空桑。”因此,作為楚國皇家大祭祀的屈原勢必深知“靈魂的歸處就是‘玄冥/咸池,亦即空?!?,這一宇宙神學觀念?!逼鋵嵾@一觀念在馬王堆帛畫中亦可看到,很多學者都認為馬王堆帛畫的作用是導引墓主靈魂升天;而在該帛畫的最上端,亦即靈魂的最終歸宿,其所畫的則是首尾相纏的大蛇,而首尾相纏的大蛇正是宇宙瀛海(=冥海/玄冥/咸池=彭咸之所居)的象征。此不唯中國如是,巴比倫人亦稱大瀛海為“似蛇之水”(Snakelike),有時還直稱此水為蛇;希伯來人亦稱大瀛海為“黑暗之蛇”(The Serpent of Darkness),又稱“混沌及混亂之子”(The Offspring of Chaos and Confusion)。[13]183大家仔細的觀察就可以看到,這條首尾相纏的大蛇和居于蛇環(huán)之中的這尊神祇是一體的,因此這位神祇其實就是宇宙瀛海(=冥海/玄冥/咸池=彭咸之所居)的“神格化”,或者祂就是屈原所要追隨的“彭咸”,或《詛楚文》中的“丕顯大神——巫咸”,亦未可知。
圖1 馬王堆帛畫截圖
揚雄《蜀王本紀》云:“李冰以秦時為蜀守,謂汶山為天彭闕,號日天彭門,云亡者悉過其中,鬼神精靈數(shù)見?!薄度A陽國志》亦載此說。蘇雪林先生認為,此蓋李冰在本國時習聞死神名“彭”,至蜀乃改死神所在地以本國死神之名,以求其典雅。[14]346此亦可證,“彭”其實就是居于幽冥之神,人死之后魂魄自然會“從彭咸之所居”。屈原因遭遇政治上的重大挫折,久萌自殺之志;屢言“依彭咸之居”無非是想一瞑不視,早歸死國(幽冥)而已,那里是像王逸等人所說的要從什么殷介士彭咸???!古代儒士不語怪力亂神,自然也會對屈賦中彭咸的神話質地不屑一顧了;所以王逸才會將彭咸“生拉硬套”成“殷賢大夫”。
“彭”與“鼓”兩者不僅字形相近而且讀音僅一聲之轉;此外,兩者古亦可通用,如:黃帝之子“夷彭”在《國語》中作“夷彭”,但在《世本》中卻為“夷鼓”。盡管我們在史傳中只能找到有關“巫彭”、“天彭”的相關記載,但以“鼓”為名的神祇或與之相關的宗教神話卻有不少。
1、織女之夫“牽?!?。在荊楚之地就有一名大家都熟知的神祇以“鼓”為名,祂就是織女之夫“牽?!?,《日緯書》曰:“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太平御覽》卷三一引)此外,“河鼓”亦作“天鼓”,《天官星占》曰:“牽牛,一名天鼓。不與織女直者,陰陽不和。”(《昭明文選》李善《注》引)[15]271而“天鼓(河鼓)”會否就是前文所述之“天彭”呢?而又據(jù)蘇雪林先生的研究“中國的織女和河鼓其實就是上古西亞地區(qū)的伊斯塔(dIshtar)與杜牧茲(dDumuzi)?!盵14]270蘇先生的研究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鼓:《說文》“工戶切”,其音與杜牧茲(dDumuzi)的阿卡德語為“Dūzu”幾乎相同。伊斯塔(dIshtar)與杜牧茲(dDumuzi)是上古西亞地區(qū)極其重要而且祀典非常隆重的神祇。而杜牧茲(dDumuzi)也是宇宙瀛海“阿普蘇(Apsu)”之子,也屬于深淵(混沌=宇宙瀛海)之神,而這不就正和屈賦中居于宇宙瀛海的彭咸對上號了嗎?
2、鐘山之子“鼓”。(《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鐘山,其子曰鼓,其狀如人面而龍身。”)《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焙苊黠@,鐘山之神就是化生萬物的混沌之神;而且據(jù)道教典籍記載“這位鐘山之神還是帝禹之師呢”(陶弘景《真靈位業(yè)圖》于“夏禹”注云:“受鐘山真人靈寶九跡法治水有功。),可以想見鐘山之神在上古時期也絕非范范之神。而這位混沌(鐘山之神)之子“鼓”會否就是屈賦中居于“混沌/宇宙瀛?!钡呐硐棠??
3、苗族的祭鼓節(jié)。苗族至今留存著豐富、獨特的民族習俗,而其最高禮儀就是祭鼓。祭鼓節(jié)一般隔十三年舉辦一次,是苗民以“姜略”(社或盟)血緣氏族為單位,共同祭祀祖宗的大典。苗族先民認為人死后靈魂只是一種轉移,人類始祖是來自楓木的樹心,所以人類的亡魂也得回歸祖林楓木之處,而楓木制成的木鼓便是祖先的歸宿之所。而苗族所信奉的靈魂歸宿之地“楓木/木鼓”,亦即其所祭之“鼓”,會否就是屈賦中詩人所要魂歸的“彭咸”呢?
以上所述之織女之夫“天鼓(河鼓)”、鐘山之子“鼓”、苗族所祭之“鼓”與巫彭、天彭以及屈賦中的“彭咸”,相互之間多少都有些聯(lián)系,也或者祂們指的就是同一位神祇,而有關祂們的神話傳說可能就像盲人摸象一般是對同一神祇的不同方面的記述,這也是有可能的。由于上古文獻殘缺不全,這就使得我們很難看到上古之宗教神話的全貌,因此我們這里所做的也就只能是一些最可能的猜測了。
[1]洪興祖. 楚辭補注[M]. 北京:中華書局,1983.
[2]朱熹. 楚辭集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王夫之. 楚辭通釋[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5.
[4]蔣冀. 山帶閣注楚辭[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孫作云. 孫作云文集(《楚辭》研究 上)[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3.
[6]游國恩. 離騷篡義[M]. 臺北:洪葉出版社,1993.
[7]蘇雪林. 自序——楚騷新詁[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8]顧頡剛. 彭咸——史林雜識[M]. 北京:中華書局,1978.
[9]董作賓. 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jīng)典(董作賓卷)[M]. 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10]林河. 古儺尋蹤[M].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
[11]許富宏. 彭咸考[J]. 船山學刊, 2009(1):95—98.
[12]王國維. 宋元戲曲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3]杜英賢. 海峽兩岸蘇雪林教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D]. 高雄:財團法人亞太綜合研究院,2000.
[14]蘇雪林. 屈原與《九歌》[M].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15]蕭統(tǒng). 昭明文選(卷19) [M]. 李善, 注. 北京:中華書局,1977.
The myth of Peng Xian in Chu Ci
CHANG Xiao-bin
(College of Art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133, China)
The identity of Qu Yuan’s Peng Xian, related to the death of Qu Yuan:does he suicide at Miluo River? And also related to Qu Yuan’s thought: is there a strong immortal concept? And also related to the ancient folk myths, etc. Although there are a lot of speculation about who is Qu Yuan’s Peng Xian, but none of these are credible. I study on the myth of Peng Xi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ythology. By the comparing of Wu Peng, Wu Xian, Xian Chi and Xuan Ming, we found that“Peng”,“Xian” are widely known gods in pre-Qin period and they are the gods of wizards. In fact,“Xian Chi ≈ Xuan Ming (The nether world)” is the cosmic ocean. And also the home of soul, the residence of Peng Xian. In fact, Qu Yuan’s following with Peng Xian——suicide himself at Miluo River——is the symbolizing of coming back to the endless cosmic ocean.
Qu Yuan;ChuCi; Peng Xian; Wu Xian; Xuan Ming; the cosmic ocean
2015-11-01
常曉彬(1987— ),男,安徽臨泉人,在讀研究生,碩士,主要從事先秦古史文獻與文化研究,中東古代文明研究。
K207
A
2095-7408(2016)04-00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