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農(nóng)村,父母盼我讀書跳“農(nóng)”門;我職前學歷低,工作逼我學習求上進;我已人在中年,兒子笑我閱讀不用網(wǎng)。一路走來,讀書學習,成為我的“小伙伴”和“小確幸”,讓我過于單調(diào)乏味的生活,稍許有些自信,偶爾有點光亮。
我性格內(nèi)向,喜靜不喜動,大半輩子下來,談得上愛好的事情不多,是個缺乏追求、缺少情趣,甚至有點缺心眼的人。然而,我從骨子里喜歡做兩件事,一是散步,鍛煉身體;二是閱讀,錘煉精神。特別是源于自覺、融于生活的閱讀,讓我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給我的生活帶來快樂,給我的家庭帶來幸福。
說心里話,我對閱讀也是又愛又怕。愛,是我知道,信息的重要、知識的重要、思想靈魂的重要,這些重要讓我有閱讀的動力;怕,是我曉得,悅讀不易、悟理不易、養(yǎng)成習慣更不易,這些不易讓我有閱讀的壓力。然而,我深切體會到,閱讀的動力和壓力,能催生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攻書莫畏難的閱讀毅力。因為,毅力對閱讀很重要,關乎閱讀的時間長短、記憶深淺和感悟高低。
在閱讀上,人人有自己的偏好。有的人喜歡詩歌散文,有的人喜歡小說故事,而我喜歡時政和勵志類的文章;有的人喜歡網(wǎng)上閱讀、掌上閱讀,而我喜歡捧著浸透墨香的書來讀;有的人閱讀意在休閑娛樂、瀏覽信息,有的人閱讀重在追求學問、成就事業(yè),而我奢求閱讀對工作有所幫助、對人生有所體悟。閱讀興趣和習慣,因人而異,無可厚非,不偏不淫就行,常讀悅讀就好。
閱讀要用心。“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閱讀是與智者的交流互動,務必誠心、虛心和入心,不能太功利、太世俗、太矯情。要有好的心情和心境,坐得下來、靜得下來,讀得進去、擺得進去,如感同身受、身臨其境,能心隨情境走、情為故事動,要心無旁騖、入腦入心,不能為閱讀而閱讀,更不能心不在焉去閱讀。若閱讀不用心、不上心、不走心,豈不是在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浪費表情!
閱讀要善辨。書籍浩如煙海,人的精力有限,閱讀必有所選擇。要“自我量力”選好書,多選擇那些有益、有趣、有用的書籍來讀來品,久久見功,慢慢補齊知識短板、延展學識特長。要“自知之明”讀好書,那些書籍只用淺讀瀏覽,那些書籍需要深讀細學,那些書籍必須重讀溫故,既要拓寬知識面,又要升華知識點。要“知輕知重”讀對書,面對“知識大爆炸”,我們既要及時了解大量信息,更要主動學習掌握最新知識。只是身處“微時代”,人們陷入太多的“圈”,落入太雜的“框”,“低頭族”們總在那里刷屏、點贊,似乎樂此不疲、難以自拔。要知道,了解了信息不等于學到了知識,碎片化的信息難敵系統(tǒng)化的知識,快餐的營養(yǎng)沒有正餐的滋養(yǎng)人。因為,信息只會豐富生活,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我在想,我們是不是應該把頭抬起來,把心靜下來,把閱讀的重心重點放在知識涵養(yǎng)上好一些呢?
閱讀要動筆。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我喜歡用筆在書上劃重點、劃名句、劃讓自己頓悟的典故,我也喜歡把那些領導講話精神、名人格言警句、文中精彩語句摘抄在筆記本上,不時拿出來翻翻看看、圈圈點點,以加深理解和記憶。“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還喜歡閱讀之后,逼迫自己動筆寫點感言、投點征文、搞點研討,把閱讀時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寫下來、藏起來,暢享動筆的快樂!因為,閱讀時學而思、思而寫,腦子會越來越活,感悟會越來越深,靈感會越來越多,何樂而不為!
閱讀要重行?!盀閷W之實,固在踐履。茍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閱讀的真諦在于踐行。書本上的東西,是別人的,是“死”的,只有把書本上的東西,經(jīng)過“消化”,通過踐行,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讓它“活”起來,解己所需,為我所用,閱讀才有意義,知行才會統(tǒng)一。閱讀,先要真學真懂真信,后必真試真用真行,把書本上的東西內(nèi)化為工作能力、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轉知為智,這樣才有益處,才能學用相長。那些裝面子、做樣子、抄本子的閱讀,那種學而不化、學而不信、學而不行的閱讀,有何意義?
“閱讀讓你獲得幾個一輩子?!蔽蚁?,隨著年歲增長和職業(yè)生涯縮短,也許我會更加熱愛閱讀、更好享受悅讀吧!因為,閱讀蠻快樂!悅讀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