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輝
摘要:莊子歷來被認為是“出世主義”的代表人物,在中國人的印象里他一向以逍遙和豁達聞名于世。然,莊子真正的“逍遙”嗎?其實莊子的逍遙實乃“無奈之逍遙”。
關(guān)鍵詞:莊子 逍遙 悠游
引言:莊子生活在戰(zhàn)國亂世,天下戰(zhàn)爭頻繁,人民痛苦不堪。在那樣一個亂哄哄的時代,莊子急于解決人們內(nèi)心的痛苦,為自己也為世人找到一個供心靈喘息的地方,他選擇了“內(nèi)心的逍遙”,在內(nèi)心深處盡情的暢想。
正文:
莊子在人們的印象里似乎一向以“逍遙”著稱。然,莊子的逍遙和悠游究竟是怎樣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莊子生活的戰(zhàn)國亂世,無辜百姓橫遭殺戮,“仁義”“禮樂”日益昌盛,理性主義愈加膨脹,堯、舜、周、孔成為眾生的“偶像”,人與人之間殘酷無情,人與眾物之間“喪真失性”,“人間世”充滿痛苦。莊子已經(jīng)意識到人的“本真”情感的衰減、人性的異化,并認為這些都是所謂圣人以“仁義”“禮樂”擾亂人性造成的?!洱R物論》云:“自我觀之,仁義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亂,吾惡能知其辯!”因此,莊子從情感論出發(fā),為人們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珍視超乎仁義禮樂,超乎理性認識與邏輯分析的直覺體驗,追求精神上的逍遙。王博在《莊子哲學(xué)》中說:“逍遙游其實是一個從人間世開始的艱難旅程的終點,它是在無可奈何的命運中開展的新的生命的空間1?!鼻f子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無奈,非常郁悶的人。他無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安頓自我,又不愿像神學(xué)家們在逃遁的精神情狀中求自我的麻醉。所以,唯一的出路:便是回歸內(nèi)在的生活—向內(nèi)在的人格世界開拓其新的境界。他試圖化除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牽制攪擾,以求獲得身心的極大自由。于是,莊子選擇了逍遙和悠游。
所謂悠游,即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絕對而愜意的閑逛。它是忘絕現(xiàn)實,超脫于物的至高境界。悠游的本質(zhì)是“無所待”的絕對自由。正如見君在《大道與悠游》中所言,讀莊子的人必須心中要有一個足夠大的場地,一個能容得下非理性感情的場地,它不是誰的工具或機器2。不能用世俗的眼光去理解莊子式的夢想。莊子的思想是一種天然的浪漫思想,莊子的“逍遙游”是純精神的享受,是沒有任何現(xiàn)實內(nèi)容的玄想式的自由,它掙脫了理性的束縛,通過暫時的非理性的沉醉來獲得生命的自由和解放,是非理性的人類情感本真的外現(xiàn)。莊子的“逍遙”和“游”旨在克服各種“異化”,擺脫各種“限制”,尋求人類本真的精神的家園。正如王蒙所說,莊子的“逍遙”是一種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他是九個人擺脫社會和群體的觀念束縛而言的逍遙,是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自由和獨立3。
實際上,人們對莊子似乎都有一種誤解,尤其是“五四”以來,魯迅和胡適先生就曾批判莊子,言其是“虛無主義”認為他“絕圣棄智”是畏難,甚至給莊子冠以“懶惰圣人”的名號。胡適認為莊子的人生哲學(xué),只是一個達觀主義。這種達觀主義的依據(jù)都在他的天道觀念,即“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八個字,并指出此說流毒中國最深。認為莊子實在是守舊黨的師祖,他的學(xué)說是社會進步和學(xué)術(shù)進步的大阻力。4,莊子并非所謂的“消極避世”,他與統(tǒng)治者的不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對世事的深深失望。他講庖丁解牛,講朝三暮四…是在教人們?nèi)绾卧谏鐣凶鍪伦鋈??!跺羞b游》中曰大鵬“海運則將徙于南冥也”可見,莊子原是有濟世的遠大抱負的,他是在等待時機。在“海底”苦練內(nèi)力,待時而動。正如陳鼓應(yīng)先生在《莊子淺說》中所言,一個人的生活體驗愈多,愈能欣賞莊子思想視野的寬廣、精神世界的開闊及其對人生的審美意境;一個人社會閱歷愈深,愈能領(lǐng)會莊子的“逍遙游”實乃“寄沉痛于悠閑”,而其思想生命的最低層,則未始不潛藏著深厚的憤激之情5。故簡單的將莊子定義為“避世主義者”是不公平的。要真正讀懂莊子必須要有一種無邊無際的境界。
如何能夠“悠游”和“逍遙”呢?莊子曰:“忘坐”、“心齋”。何謂“忘坐”?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即通過暫時于俗情世界絕緣,忘卻知識、智力、禮樂、仁義,甚至我們的形軀,達到精神上的絕對自由。他強調(diào)要超脫于認知心,不能用利害計較,主客對立包括仁義禮樂等外在的事物來妨礙自由的心靈,妨礙了心對“道”的體悟和回歸。與“坐忘”相聯(lián)系的另一種實踐工夫是“心齋”,即空掉或者洗汰掉附著在內(nèi)心里的經(jīng)驗、成見、認知、感情、欲望和價值判斷,自虛其心,回復(fù)靈臺明覺的工夫6。看似簡單的解釋,然真正做起來是十分困難的。
在莊子的世界里,他反對唯我獨尊,不承認游絕對的宇宙中心,反對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主張破除成見,絕不抹殺他人他物及各種學(xué)說的生存空間,善于站在別人的立場,更換視角去理解別人,而不以己意強加于人。試問世間聰明如莊子者能有幾人?他對世事的敏銳觀察及洞徹人生的卓絕智慧都遠在常人之上。在莊子的精神世界里我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可笑??!或許困擾我們的是我們的心靈兒不是當(dāng)下的生活。忘記世俗的名利與地位,忘記自己有什么本事,忘記自己的存在……讓自己的思維和情感升華到一個更加廣闊的境界,或許你會有所體悟。
走進莊子,用心去聆聽他對生命,自然的獨特體悟。懷一顆敬畏和崇敬的心向莊子求取些許的智慧吧,你會獲益匪淺?;蛟S這個世界需要大多數(shù)人去搞市場經(jīng)濟,大多數(shù)人會功利些,市儈些。社會更需要惠施那樣入世的人,為個人的欲望而奮斗,從而帶動整個社會的前進。人類社會難道不正是以人的欲望為動力的嗎?但又何妨,人生于世,最大的兩個命題不就是:“我為什么活著?”和“我怎樣活著?”嗎?讀古書,領(lǐng)悟莊子,你會明白,人既然活著就要悠游的活著,要學(xué)會享受人生。與整個宇宙,整個自然相比,現(xiàn)實的種種,個人的煩惱,苦悶,挫折…也只不過是廣闊的世界中的一些極其微不足道的事情罷了。又何必徒勞的將自己束縛在其中,自受折磨?
放飛自己的心靈,用生命最終的真實來支撐自己,鼓勵自己。像莊子一樣悠游得活著,認真的生活。去尋找內(nèi)心深處的一種真正自由的狀態(tài),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整個世界,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參考書目:
1.王博《無奈與逍遙》,華夏出版社,2007年版。
2.見君《大道與悠游》,中國社會出版社。
3 王蒙《莊子的享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 胡道靜主編《十家論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 陳鼓應(yīng)《莊子淺說》,三聯(lián)書店,1998年版。
6 郭齊勇《中國哲學(xué)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