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梅(中共四川省合江縣委黨校 四川瀘州 646200)
全面從嚴治黨視域下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研究
——以四川省合江縣為例
黃玉梅(中共四川省合江縣委黨校 四川瀘州 646200)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準則》明確指出:“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增強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自覺按法定權限、規(guī)則、程序辦事,決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中對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領導干部提出的明確要求,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確保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一原則在實踐中得到遵循?;鶎宇I導干部作為基層日常工作的開展著,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如何呢?本文對四川省合江縣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情況展開了調研。針對調研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的對策。
領導干部;法治思維;依法辦事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法治思維”,習總書記曾指出:“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規(guī)范發(fā)展行為,促進矛盾化解、保障社會和諧?!?016年是“七五”普法的開局之年,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征程,如何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基層領導干部作為黨和政府的基層組織,直接在第一線開展各項工作,涉及人民群眾的各種具體利益,可以說,基層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依法治國的整體水平和全面從嚴治黨收到的整體效果。只有具備了嚴密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運用法治方式參與各項社會治理,才能依法履行自身職責,依法作出決策,鞏固改革發(fā)展所取得的成果,加快經濟又好又快發(fā)展。
隨著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提出,合江縣基層領導干部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理念逐步樹立起來,學法用法的積極性不斷高漲,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有了不同程度提升,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基層領導干部的確能用法治思維依法處理基層群眾中的問題和矛盾,但法律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某些基層領導干部中也存在著一些反法治思維的模式,主要表現在:
1.權力至上的反法治思維—桂某貪污受賄案
2015年起,桂某在擔任我縣某鎮(zhèn)黨委書記期間,在省市縣各級堅決反腐的高壓態(tài)勢下,卻利用手中的權力多次插手政府工程,與開發(fā)商勾結,從中收取“好處費”、“感謝費”數萬元,后因桂某主動索取“好處費”被開發(fā)商舉報而東窗事發(fā),目前被關押在看守所。桂某作為鄉(xiāng)鎮(zhèn)一把手,本應本著“心中有黨、心中有法、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原則行使手中的權力,但在日常工作中卻疏于法律法規(guī)的學習,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觀念淡薄,認為自己身處偏遠鄉(xiāng)鎮(zhèn),吃一點拿一點是小事一樁,“他人不會告,組織不會查”,這種僥幸心理導致個人理想信念發(fā)生動搖,人生觀、價值觀失衡,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把經濟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向權看、一切向錢看”的私欲膨脹,最終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事件在當地群眾中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甚至引發(fā)群眾上訪,導致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治理成本增高。
2.無法治底線思維—縣森林公安局原局長張某被“雙開”
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龍聚公司未辦理任何采砂手續(xù),非法占用龍聚村三社河灘地堆放砂石,進行碎石加工工作,并非法大面積砍伐緊鄰河灘邊的林木進行采砂作業(yè),附近群眾多次向縣森林公安局舉報這一行為,但縣森林公安局主要負責人張某卻對龍聚公司非法砍伐樹木的行為和群眾的舉報不管不問,不采取措施開展現場執(zhí)法,私下多次收受龍聚公司的好處且數額巨大。龍聚公司邊停邊采的行為和張某的玩忽職守行為,造成嚴重地質災害,給當地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威脅。張某作為縣森林公安局局長,知法犯法,將權力視為自己的隱形福利,收受龍聚公司的錢財和貴重物品,滿手油膩,深陷非法利益格局,跌入了經濟犯罪的深淵,最后被“雙開”,其行為損害了人民警察隊伍的純潔性和嚴肅性,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3.金錢至上的反法治思維—村四職干部貪污窩案
2015年,老龍口村在全村實施危房改造工作,經趙某(時任村主任)、杜某(時任村副支書)、張某(村副主任)和李某(時任村文書)私人商議后,以村四職干部本人或家屬的名義,利用職務之便利偽造相關危改補助申報資料騙取危改補助資金,共計9.2萬元,其中,趙某、杜某各分得2萬元,張某、李某各分得2.6萬元。2016年6月,合江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趙某、杜某、張某、李某犯貪污罪,分別判處趙某、張某有期徒刑八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判處杜某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10萬元;判處李某有期徒刑八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10萬元。2016年7月,縣紀委先后給予趙某、杜某、張某、李某四人開除黨籍處分。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工作本是國家惠民政策,用于改善農村貧困群眾的住房條件,但由于個別村干部法治觀念淡薄,依法辦事能力欠缺,利用職務之便利和監(jiān)管中存在的漏洞,在危改工作中弄虛作假騙取補助資金,這種金錢至上的反法治思維造成權力濫用,違法操作危改補助資金壯大自己的腰包,導致國家的惠民政策沒有真正落實到需要幫助的人身上,影響了脫貧攻堅的進程,在當地中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
上述行為雖然發(fā)生在極少數領導干部身上,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當前一些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欠缺,從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公布查處的案件看,一些基層領導干部對“合法”的底線把握不準,權大于法的錯誤認識依然存在。
1.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是落實制度建黨的有效保障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明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應從何抓起?起點在哪里?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準則》中明確指出:“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這就為我們全面從嚴治黨指明了方向和方法,無疑,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起點和支點。要抓好黨內政治生活,還得以制度建設作為基點。梳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可以看出,黨的制度建設有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以制度建設改善來完善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不僅要依法治黨,更要以制度治黨,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實踐證明,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強,則制度執(zhí)行到位,反之則不然。
2.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人口多,地域輻射廣,基層領導干部人數眾多,其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依法治國的整體水平和法治國家建設的整體進程,也影響著高層領導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習總書記曾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努力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huán)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
3.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是全黨全社會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的新期待
習總書記指出:“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guī)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zhí)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zhí)法者必須忠實于法律?!碧岣呋鶎痈刹康姆ㄖ嗡季S和依法辦事能力,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社會矛盾積極回應,既堅持依法執(zhí)政,更注意依法行政無疑是全黨全社會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的新期待。
4.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現實需要
從“打鐵還需自身硬”到“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到反“四風”建設,從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從十八大新黨章到《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一系列制度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新征程,各級各部門呈現的是一種煥然一新的局面。法治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領導干部是否普遍接受了與法治理念相適應的思維模式,歷史經驗表明,領導干部善于運用法治思維,相應地區(qū)的法治實踐會得到很好的促進,而完整的制度設計又反過來促使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辦事,這是一種良性的互動,從這個意義上講,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現實需要。
1.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增強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
“法不阿貴,繩不繞曲”,這是法治精神的真諦。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各級黨組織和黨的基層干部能否帶頭學法、懂法、守法、用法,對推進法治社會建設至關重要。習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各級黨組織必須堅持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如果領導干部都不遵守法律,怎么叫群眾遵守法律?”無數事實證明,領導干部能以身作則,模范遵守《憲法》和法律,模范遵守黨章黨規(guī)黨紀,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把《憲法》和法律作為辦事依據,那么黨內政治生態(tài)良好,反之則不然。因此,各級組織部門要把能否學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否依法辦事,能否遵守《憲法》和法律作為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條件。2016年是“七五”普法的開局之年,自1986年“一五”普法以來全國已經開展了普法教育30年,但普法教育方式單一,多為宣傳式的橫幅或以講座的形式,缺乏對法律知識的系統(tǒng)普及。因此,基層黨校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應增加法治教育專題,解決基層干部法律知識零散化、碎片化等問題;基層領導干部要學習與所擔負的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做到法律明鏡高懸心中,法律戒尺緊握手中,做到遵紀守法,捍衛(wèi)法治權威,時刻謹記法紀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努力營造一種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huán)境,不斷增強自身法治意識,弘揚法治精神,改善法治環(huán)境,培育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樹立一種“憲法、法律之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jiān)督”等基本的法治觀念,對各種反法治思維的行為要挺身而出,堅決制止。
2.規(guī)范權力運行,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所謂法治思維,是和人治思維相對立的一種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強調要依法按權限和程序辦事。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都是講人治不講法治的體現,是一種搞權大于法的典型表現。權力是一把雙刃劍,以法治思維在法治軌道上正確行使權力會得到人民群眾擁護,在法律之外行使不僅會引起民憤,而且也會使自己深陷其中。因此,必須規(guī)范權力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實行權責對應,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以公開促進依法用權,以權力的規(guī)范運行來促進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
3.以制度治黨,加強對基層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和管理,落實十八屆六中全會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
受利益驅使,一些基層領導干部抵擋不住重大利益的誘惑,置群眾利益及法律底線于不顧。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要求基層政府和黨組織切實轉變理念,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提升制度化管理水平。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準則》、《條例》為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提供了遵循。深入學習領會《準則》和《條例》,并認真貫徹落實,確保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這一重大原則在實踐中得到一體遵循,從而不斷提高基層領導干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
[1]周強.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人民日報 2016.11.22)
[2]吳玉英.領導干部法治思維運用能力的現狀及提升對策(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 2015.2)
[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黃玉梅(1984--)女,漢族,四川合江人,大學本科學歷,法學學士,現為合江縣委黨校助理講師,主要從事法律與黨建的初步研究。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