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甫 《行次昭陵》“鐵馬汗常趨”典故考

      2016-02-24 05:45:40
      杜甫研究學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石馬鐵馬昭陵

      冉 馳

      杜甫 《行次昭陵》“鐵馬汗常趨”典故考

      冉 馳

      杜甫詩歌善用典故且典故繁多,這些典故的運用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同時也伴隨著很多爭議。例如 《行次昭陵》中 “鐵馬汗常趨”一句的典故自宋代以來不同的注家就提出了多種說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 “昭陵石馬助戰(zhàn)”說。這一說法雖然影響最大,但歷來都有注家反對這種說法。筆者也認為這種說法有很多可疑之處,并在考證該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和句意的基礎上,認為 “鐵馬汗常趨”源于 《文選》,是語典,而非事典。

      杜詩 杜甫 鐵馬 編次 用典

      杜甫的 《行次昭陵》一詩,主要講述的是他在經過唐太宗的陵墓時,回想到太宗的開國之功以及治國之道,然后回歸到滿目瘡痍的現實,發(fā)出英祖已不再的感嘆。而對這首詩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它的編次,即該詩到底是作于 “安史之亂”前還是 “安史之亂”后;“往者”四句的釋義;“鐵馬汗常趨”的典故這三個方面。實際上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我們若要弄清楚其中一方面的內容,必然要涉及到另外兩個方面。筆者在這里想要就 “鐵馬汗常趨”一句的典故問題,提出一點自己的見解,希望能夠對該問題的研究有所補益。茲將 《行次昭陵》全詩引錄如下:

      舊俗疲庸主,群雄問獨夫。讖歸龍鳳質,威定虎狼都。天屬尊堯典,神功協(xié)禹謨。風云隨絕足,日月繼高衢。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直詞寧戮辱,賢路不崎嶇。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壯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玉衣晨自舉,鐵馬汗常趨。松柏瞻虛殿,塵沙立暝途。寂寥開國日,流恨滿山隅。①

      首先,我們來梳理一下關于 “鐵馬汗常趨”一句用典問題的爭議。從現存杜詩注本來看,較早且最具代表性的認為該句所指為 《天寶故事》中 “昭陵石馬助戰(zhàn)”一事的是宋蔡夢弼 《杜工部草堂詩箋》。蔡夢弼曰:“《天寶故事》:‘安祿山反,昭陵奏石人馬皆有流汗?!雹凇短鞂毠适隆窞樘凄崒徸?,已佚,《資治通鑒考異》有征引,所以我們無從考證該事具體所指是什么。但其實在北宋蔡居厚的 《蔡寬夫詩話》中記載更為詳細:“安祿山之亂,哥舒翰與賊將崔乾祐戰(zhàn)潼關,見黃旗軍數百隊,官軍以為賊,相持久之,忽不知所在。是日,昭陵奏陵內前石馬皆汗流。子美詩所謂 ‘玉衣晨自舉,鐵馬汗常趨’蓋記此事也?!雹凼惯@一說法產生很大影響的則是清錢謙益的 《錢注杜詩》:“《安祿山事跡》:潼關之戰(zhàn),我軍既敗,賊將崔乾祐領白旂,引左右馳突。我軍視之,狀若神鬼。又見黃旂軍數百隊,官軍潛謂是賊,不敢逼之。須臾,又見與乾祐斗,黃旂軍不勝,退而又戰(zhàn)者不一,俄不知所在。后昭陵奏,是日靈宮前石人馬汗流?!雹堋栋驳撋绞论E》為唐代別史雜記,共三卷,唐姚汝能撰。記載了自安祿山出生到至德二載 (757)被殺之事,兼及安慶緒和史思明父子事。由此,我們可知,這種觀點既然認為 “鐵馬汗常趨”所用典故為潼關之戰(zhàn)中 “昭陵石馬助戰(zhàn)”一事,那么自然把該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歸于 “安史之亂”以后。蔡本將其編在 《北征》以后,而后來的錢注本、朱鶴齡 《輯注》、仇注、浦起龍 《讀杜心解》、楊倫 《杜詩鏡銓》皆從蔡本。正如上文所說,對 “鐵馬汗常趨”的典故的探討必須要和它的創(chuàng)作時間以及 “往者”四句的釋義結合到一起。

      關于其創(chuàng)作時間的問題,茲將歷代代表性觀點列表如下:

      安史之亂前 編次及理由 安史之亂后 編次及理由宋王洙編定、王琪刊刻 《宋本杜工部集》(《續(xù)古逸叢書》本)天寶八載所作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之后托名王十朋 《王狀元集百家注杜陵詩史》(1981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翻刻劉世珩影宋本)《北征》之后宋郭知達編 《九家集注杜詩》(清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天寶八載所作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之后宋蔡夢弼 《杜工部草堂詩箋》(《叢書集成初編》本)《北征》之后。蔡本作注引 《天寶故事》宋黃希、黃鶴 《黃氏補千家集注杜陵詩史》(《四庫全書》本)天寶五載自東都歸長安時作錢謙益 《錢注杜詩》(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從蔡本,定為亂后之作,肅宗收京后作。引唐姚汝能 《安祿山事跡》宋高崇蘭編 《集千家注批點杜工部詩集》(《四庫全書》本)《飲中八仙歌》之前。天寶五載作朱鶴齡 《杜工部詩集輯注》(河北大學出版社本)從蔡本,定為亂后之作王嗣奭 《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本)《飲中八仙歌》之前 仇兆鰲 《杜詩詳注》(中華書局本)從蔡本,定為亂后之作黃生 《杜工部詩說》(清一木堂刻本)如果在亂后怎么可能無一語道及浦起龍 《讀杜心解》(中華書局本)從蔡本,定為亂后之作吉川幸次郎 《杜甫詩注》(筑摩書房本)提出了其不可能作于戰(zhàn)后的五點理由楊倫 《杜詩鏡銓》(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從蔡本,定為亂后之作《杜甫全集校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本)贊同吉川之理由,又加上北征途中并未經過昭陵之理由施鴻保 《讀杜詩說》(中華書局本)《北征》之后

      從上表可以得知,凡是認為其創(chuàng)作時間在“安史之亂”以后的各注本都統(tǒng)一將其編在 《北征》詩后,而認為其時間在亂前的編次卻不統(tǒng)一。宋王洙本、宋九家注本、宋黃鶴注本皆將其編于天寶八載所作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之后。宋千家注本、王嗣奭 《杜臆》將其編于《飲中八仙歌》之前,認為其是天寶五載作。還有幾種注本,雖然未明確提出其作于何時,但認為其絕不可能作于亂后。黃生 《杜詩說》認為如果在亂后怎么可能無一語道及。吉川幸次郎《杜甫詩注》就提出了認為其絕不可能作于 “安史之亂”后的五點理由?!抖鸥θWⅰ焚澩ㄖ妩c理由,又加上北征的路線不經過昭陵以及吉川對 “舊俗疲庸主”的注解兩點理由。不管怎樣,認為其作于亂前的杜注,在解釋“鐵馬汗常趨”一句時,都沒有引用 “安史之亂”中 “昭陵石馬助戰(zhàn)”的典故。

      由此可見,我們要弄清 “鐵馬汗常趨”一句的用典情況,首先必須弄清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因為如果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 “安史之亂”前,那么 “昭陵石馬助戰(zhàn)”的典故就不攻自破了。結合前人已有的研究,筆者經過考證,亦認為該詩作于 “安史之亂”前,故 “鐵馬汗常趨”不可能指 “昭陵石馬助戰(zhàn)”。理由如下:

      首先,從詩歌的文本出發(fā)。以錢謙益為代表的主張其作于亂后的注家們,普遍認為這里的“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是杜甫就班固 《東都賦》檃栝為二十言,是隋末之亂降為 “安史之亂”,而 “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指的是平定 “安史之亂”,肅宗收復二京。而認為其作于亂前的注家則將其解為:隋末之亂降于貞觀時期,但是太宗經過勵精圖治,平定了這些動亂。

      筆者認為這四句指的不可能是 “安史之亂”事。假定其為亂后所作,首先就不符合邏輯,且和杜甫其他詩歌的內容相沖突。正如黃生 《杜工部詩說》所言:“祿山之亂,率土翻覆,九廟震驚,何詩中略無一語敘及”⑤,《重經昭陵》里面尚無傷悲語,其極有可能為亂前所作,更何況《行次昭陵》。還有杜甫 《建都二十韻》中有“蒼生未蘇息,胡馬半乾坤。”⑥這里的 “蒼生未蘇息”與 《行次昭陵》的 “蒼生喘未蘇”大體同意,而這首詩作于上元元年九月以后,其時“安史之亂”已近五年,老百姓尚未從戰(zhàn)亂中恢復過來,那么如果 《行次昭陵》作于 “安史之亂”初期,安得用 “蒼生喘未蘇”之類的句子?如果理解為亂后作,對 “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二句的解釋也顯得很牽強。加之 《杜甫全集校注》所論:“可惜錢箋謂往者災猶降蓋言天寶之亂乃隋末之災再降于今日,指麾、蕩滌,頌收復之功也。改憶古為述今,則與杜詩語意不侔”,也是從整首詩的語意來說的,由對太宗事跡的回憶再回歸到對現實的感嘆是這首詩的結構,硬將 “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理解為平定 “安史之亂”,則破壞了本詩的結構,于語意上不符。并且,編次于 《行次昭陵》之前的《北征》“尚在兩京未復之時而非頌收復之日,言率土已安,烘爐已撫,不亦遠乎?”此外,筆者還發(fā)現了一些旁證,梁陸倕的 《石闕銘》中在贊揚梁武帝的功績時有 “指麾而四海隆平”一句,而在這里同樣應視 “指麾安率土”為贊揚唐太宗之句,全詩從 “舊俗疲庸主”至 “賢路不崎嶇”都是在贊揚太宗的開國之功和治國之力,莫非這里就陡然轉為贊揚玄宗的平叛之事?很顯然,于情于理都說不通。連將其時間編為亂后的仇兆鰲都認為 “前說 (指太宗時事)文意平順,本于張南湖、王右仲。后說 (指當朝之事)語氣陡健,本于唐仲言、朱長孺。茲以前條為主?!?/p>

      第二,從 “鐵馬汗常趨”一句的中心意象“鐵馬” (因有異文 “石馬”,所以此處一起統(tǒng)計)出發(fā),筆者統(tǒng)計了杜甫詩歌中與鐵馬結構相類似且背后有典故的意象,茲列表如下:

      (注:本表中對創(chuàng)作時間或地點有爭議的詩歌,均采自 《杜甫全集校注》的說法)當然,本文的討論主要圍繞 “鐵馬”“石馬”則作為參考。

      《魏將軍歌》中 “鐵馬”應指魏將軍所率軍隊?!段魃饺祝ㄆ淙贰靶Q崖鐵馬瘦”中,仇注 “‘鐵馬瘦’‘米船稀’,見兵疲糧盡矣”⑦,此處 “鐵馬”應指的是唐朝軍隊?!饵S河二首(其一)》中的 “鐵馬長鳴不知數”中的鐵馬則指的吐蕃軍隊?!端螘ぴ總鳌罚骸拌F馬千群,充原塞隰?!雹喑鲇谠恐茉獙勒叩姆治觯颂?“鐵馬千群”意為國家兵力充足。由此可知,“鐵馬馳突重兩銜”“蠶崖鐵馬瘦”“鐵馬長鳴不知數”中 “鐵馬”的意象,從字面上與 “鐵馬汗常趨”的 “鐵馬”應是一致的,都為 “披甲之戰(zhàn)馬”的意思,也可泛指精銳騎兵。而且 “鐵馬”一詞必定與戰(zhàn)爭有關?!段魃饺祝ㄆ淙泛?《黃河二首(其一)》因為創(chuàng)作時間均在 “安史之亂”后,所記事也與 “安史之亂”無關,在此處參考價值不大,暫且不論。仇兆鰲《杜詩詳注》引朱注認為 《魏將軍歌》主旨為“言魏將軍先立功西陲,后統(tǒng)禁軍宿衛(wèi)”,至于其創(chuàng)作時間,“絕不及喪亂事,蓋祿山未反時作也。草堂本編在天寶末年,今從之?!雹峥疾?《魏將軍歌》“鐵馬馳突重兩銜”一句的用典情況,則與《文選·陸倕〈石闕銘〉》《南齊書·孔稚珪傳》有關。陸倕 《石闕銘》中有:“鐵馬千群,朱旗萬里”李善注:“鐵馬,鐵甲之馬”⑩?!赌淆R書·孔稚珪傳》:“一則鐵馬風馳,奮威沙漠?!?指的是用武力的方式來對付匈奴。另孔稚珪有詩 “漢家嫖姚將,馳突匈奴庭?!?可知此處“鐵馬馳突重兩銜”及其典故都是為了歌頌魏將軍為國家征戰(zhàn)沙場的赫赫戰(zhàn)功。由此推之,“鐵馬汗常趨”也應為歌頌戰(zhàn)功,基于上文,此處應為歌頌唐太宗的開國戰(zhàn)功?!队袢A宮》作于至德二載,時間上剛好處于 “安史之亂”期間,此詩主要 “因玉華宮之荒涼,而嘆人之不能長久,以傷懷也?!?而此處的石馬則指的只是令杜甫看到以后傷感的 “故物”而已,正如汪灝所言:“王也,美人也,粉黛也,侍衛(wèi)也,金輿也,百職事也,當時同來此宮也,皆故物也。今則只剩此石馬,余皆黃土矣,石馬墓間物,而行宮舊有之,未徙耳。”?由此可見,若此處為 “石馬汗常趨”則感覺與戰(zhàn)爭的關聯(lián)不如鐵馬那么密切,因此本文中還是以 “鐵馬汗常趨”為準。

      按照我們上文對 “往者”四句的辨析,此四句仍然為實寫唐太宗的功績。而 “玉衣晨自舉,鐵馬汗常趨”則為虛寫。正如仇注:“玉衣、鐵馬,見靈爽猶存?!?“玉衣晨自舉”一句中雖然對 “玉衣”是指 “貴人死者珍異之衣”還是 “美服,即御衣”有分歧,但都認為其所指為唐太宗之靈魂重現于今日。同理 “鐵馬汗常趨”一句應為回憶太宗之戰(zhàn)功。趙次公曰:“鐵馬,非戰(zhàn)莫用也。所像之鐵馬,猶汗以趨,則太宗勤兵之意,瞑目而未終也。”?杜甫在盛贊了唐太宗的生平事跡以后,回歸現實,基于他對一位明主的渴望之深,他仿佛看到了唐太宗,看到了他的衣服早晨在宮殿里舉了起來,看到他的戰(zhàn)馬在沙場上馳騁。

      那么這一句典故的本事到底是什么呢?仇兆鰲 《杜詩詳注》曰:“考 《南史》:蕭猷為益州刺史,遇齊茍兒反,眾十萬攻城。猷兵糧俱盡,遙禱楚王廟神,請救。是日有田老,逢一騎浴鐵從東方來,俄有數百騎如風,一騎過飲,田老問為誰,曰:‘吳興楚王,來救臨汝侯?!藭r廟中侍衛(wèi)土偶,皆泥濕如汗。是月猷大破茍兒。鐵馬汗趨,疑用此事?!?仇兆鰲的立足點又在哪里呢?他說:“玉衣既用漢事,則鐵馬亦當援引古典”?,他首先確認這句詩的典故應當來自唐朝以前,那就不可能是 “昭陵石馬助戰(zhàn)”說。那他又如何認為 《南史》即是該典故的出處呢?他是 “聞之友人費遴勗者。及閱 《南史》,確為可憑。”?這個友人到底是誰?他憑什么又有這樣的觀點呢?我們現在已經無從考證。而且仇注所用的中心意象為 “浴鐵”,非 “鐵馬”。因為此處也是說官軍遇反賊而得神兵相助之事,所以不能排除仇兆鰲受到 “昭陵石馬助戰(zhàn)說”的影響,而去古典中選擇一個與其內容上相似的例子來作為 “鐵馬汗常趨”之典的可能性。雖然,仇兆鰲的說法經不起推敲,但是,筆者認為仇兆鰲在這里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思路,就是從唐代以前的古代典籍中去尋找其出處?!抖鸥θWⅰ分姓J為鐵馬 “當指昭陵六駿?!?《唐會要》卷二十:“上欲闡揚先帝徽烈,乃令匠人琢石,寫諸蕃君長,貞觀中擒伏歸化者形狀,而刻其官名”“列于陵司馬北門內,九嵕山之陰,以旌武功。乃又刻石為常所乘破敵馬六匹于闕下也?!?則是將鐵馬這一意象坐實了,認為它不是泛指的披甲之戰(zhàn)馬,而是特指唐太宗的戰(zhàn)馬。

      沿著這個思路,筆者對唐代以前有關的典籍進行了檢索。發(fā)現最接近 “鐵馬汗常趨”句意的是陸倕 《石闕銘》中的:“鐵馬千群,朱旗萬里”。理由如下:

      前人對杜甫詩歌典故的認識主要還停留在杜甫善用典故且杜詩中典故很多的層面,例如黃庭堅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明胡應麟也說:“杜用事門目甚多?!?但是并未對杜詩中的典故作一個理論上的分類。直到今人的研究中,才對杜詩典故作了一個理論上的分析,我們現在一般將杜詩典故分為兩類:事典和語典。事典即杜詩中所涉及到的前代的故事,語典則主要指杜詩對前人文學作品的化用,例如前人的詩歌、文賦等。其實,前人關于“鐵馬汗常趨”一句的爭議,不管是認為其引用了 “昭陵石馬助戰(zhàn)”一事還是仇兆鰲說的 《南史》中事,抑或是孫微教授最新提出的 《隋史》中的兩則事?,都認為其是一個事典。但筆者卻認為此處杜甫僅僅只是運用了一個語典而已。

      正如前文提到過的這首詩在宋分門本中被列入 “陵廟”類。前代學者也有在論述 “鐵馬汗常趨”一句典故時,將其和杜甫的 《朝享太廟賦》中同樣不知出處的 “漢鑄金之風馬”聯(lián)系起來。吉川幸次郎認為 “鐵馬汗常趨”注與 《朝享太廟賦》:“園陵動色,躍在藻之泉魚;弓劍皆鳴,汗鑄金之風馬”中 “汗鑄金之風馬”?是一樣的,旨在描述陵廟的靈異,有一定的道理。

      陸倕的 《石闕銘》和杜甫的 《朝享太廟賦》有很多的共同點。首先,二者都是應制之作,陸倕之所以創(chuàng)作 《石闕銘》是梁武帝的要求,而杜甫的創(chuàng)作動機是期望通過獻賦走上仕途;其次,二者的影響都一樣,陸倕因為 《石闕銘》而得到梁武帝的賞識,杜甫也一樣,因為三大禮賦而得到官職。杜甫時年四十歲,作三大禮賦(《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于南郊賦》)投“延恩匭”以獻天子,“帝奇之,使待制集賢院,命宰相試文章”。?杜甫在創(chuàng)作 《朝享太廟賦》時是完全有可能受到 《石闕銘》的影響。

      《朝享太廟賦》中首先回顧了唐高祖、唐太宗開創(chuàng)基業(yè)之艱難,以及隋末唐初戰(zhàn)亂對民生的荼毒,斥魏晉以降之歷代偽朝……充分肯定了唐王朝結束長期分裂局面,完成國家統(tǒng)一的歷史功績。和 《行次昭陵》前半段回顧太宗的歷史功績是一樣的思路?!拌F馬汗常趨”與 “汗鑄金之風馬”皆為歌頌唐王朝的戰(zhàn)功。而陸倕 《石闕銘》中的:“鐵馬千群,朱旗萬里”也為歌頌梁武帝的戰(zhàn)功。

      近人駱鴻凱 《文選學》第七引黃侃語曰:“唐人詩皆自 《選》出,改一二字便為己作,即李杜亦然”。?由此可見,杜甫善于引用 《文選》作為自己詩歌的典故。在這首詩的其他詩句里多有引自 《文選》或與 《文選》相關的地方。例如 “群雄”見于陸機 《辯亡論》中說到漢末紛亂,“于是群雄蜂駭,義兵四合?!?“神功”見于任昉 《到大司馬記室牋》贊揚梁武帝繼位是“神功無紀?!崩钌谱⒁?《莊子·逍遙游》“神人無功”,引司馬彪注 “神人無功,言修自然不立功也?!?“絕足”見于孔融 《薦禰衡表》:“飛兔騕褭,絕足奔放?!?“日月”見于王粲 《登樓賦》“惟日月之逾邁兮,俟河清其未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王粲期望太平時代的到來,即此處的 “貞觀之治”?!奥救琛币娪诟蓪?《晉紀總論》說西晉末年大臣之不幸“顛墜戮辱之禍日有?!?“賢路”見于張衡 《南都賦》,李善注引 《廣雅》:“顛側也?!?“指麾”見于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牋》說古之太公望呂尚 “一朝指麾”,陸倕 《石闕銘》贊揚梁武帝 “指麾而四海隆平”?!笆帨臁币娪诎喙?《東都賦》“因造化之蕩滌”,謂東漢由光武帝創(chuàng)業(yè)?!傲暌亍币娪诎喙?《西都賦》“充奉陵邑”,漢代時把各地的豪族強制地遷移來,充實那里的人口。又顏延之 《拜陵廟作》,宋武帝陵墓之側,樹早繁茂,顏見之而悲,有 “陵邑轉蔥青”之句?!坝娜恕币娪陉憴C 《招隱詩》“幽人在浚谷”?!吧接纭币娪趽P雄 《長楊賦》描寫天子狩獵,“列萬騎于山隅”,又曹植 《洛神賦》寫河洛仙女 “步踟躕于山隅”。

      總而言之,通過分析 《行次昭陵》一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詩歌意象及杜甫其它詩歌等,筆者認為 “鐵馬汗常趨”一句的典故源于 《文選》,是語典。

      注釋:

      ①⑥????蕭滌非等編:《杜甫全集校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版,第184頁、第775頁、第913頁、第914頁、第192頁、第6168頁。

      ②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箋》,《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93頁。

      ③蔡居厚:《蔡寬夫詩話》,《宋詩話全編》,鳳凰出版社1997年版,第611頁。

      ④錢謙益:《錢注杜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22頁。

      ⑤黃生:《杜工部詩說》,清康熙三十五年刻本。

      ⑦⑨????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1045頁、第259頁、第410頁、第410頁、第410頁、第411頁。

      ⑧沈約:《宋書》,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1501頁。

      ⑩蕭統(tǒng)編:《文選》,中華書局1981年版,第772頁。以下引文出自 《文選》者,不再一一出注。

      ?蕭子顯:《南齊書》,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838頁。

      ?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121頁。

      ?趙次公:《杜詩趙次公先后解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20頁。

      ?汪溥:《唐會要》,中華書局1955年版,第395-396頁。

      ?黃庭堅:《黃庭堅詩話》,《宋詩話全編》,鳳凰出版社1997年版,第944頁。

      ?胡應麟:《詩藪》,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63頁。

      ?孫微:《杜詩 “鐵馬汗常趨”用典考》,《文學遺產》2014年第5期。

      ?歐陽修等:《新唐書》,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5736頁。

      ?駱鴻凱:《文選學》,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36頁。

      責任編輯 張宏

      作者:冉馳,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610068。

      猜你喜歡
      石馬鐵馬昭陵
      鐵馬冰河入夢來
      俊秀精勁的《段志玄碑》
      江蘇教育(2019年61期)2019-09-25 07:52:04
      7次備戰(zhàn) 67歲考生拿下“法考”
      樂活老年(2019年6期)2019-07-25 08:28:00
      外婆家門前的石馬溪
      黨建(2019年12期)2019-01-07 06:28:39
      車埠石馬壟石馬
      昭陵賦
      詩潮(2017年12期)2018-01-08 09:43:40
      “唐昭陵杯”海內外征聯(lián)大賽征稿啟事
      對聯(lián)(2017年4期)2017-05-24 09:33:15
      賞晚晴
      晚晴(2016年10期)2016-11-16 22:12:02
      石馬鎮(zhèn)
      中國詩歌(2014年3期)2014-11-15 02:52:35
      西贡区| 桂林市| 平和县| 通榆县| 泽库县| 喀什市| 芮城县| 阜南县| 龙南县| 利津县| 宜昌市| 永和县| 拉萨市| 新蔡县| 偃师市| 杂多县| 宜兰县| 巴青县| 九龙城区| 盖州市| 乌兰浩特市| 遵义县| 伊吾县| 东光县| 三原县| 崇明县| 石屏县| 东至县| 昭觉县| 昆山市| 应城市| 淳化县| 赣州市| 西丰县| 连江县| 涟源市| 江都市| 郴州市| 贺兰县| 庄浪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