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路君
2015年10月19日下午,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離開北京,應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lián)合王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邀請,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在海內(nèi)外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歡迎儀式結束后,習近平夫婦乘坐金馬車抵達白金漢宮,享用女王主持的私人午宴。位于英國首都倫敦的白金漢宮是英國皇家的居所和女王的辦公地,也是與中國故宮、美國白宮、法國凡爾賽宮、俄國克里姆林宮齊名的世界五大宮之一,曾接待包括兒時的莫扎特、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沙特王子、倫敦文學巨匠狄更斯等在內(nèi)的110多位國際名流。人們不禁好奇,在璀璨而又親民的白金漢宮中,女王舉辦的那一場場盛宴究竟是何種光景呢?
白金漢宮的廚房
此次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時,曾向英方提出希望能品嘗到英國傳統(tǒng)美食“炸魚薯條”的請求。對英國稍有了解的人對這道菜都不會陌生,它不僅擁有“黑暗料理”之稱,甚至有人在《舌尖上的中國》熱播時調侃:“若是拍一部《舌尖上的英國》,肯定從頭到尾只有一集,那就是炸魚加薯條。”盡管“國菜”常遭調侃,但對于英國本土人而言卻分量頗重?!罢~薯條”曾是平民階層最喜愛的廉價美食,二戰(zhàn)諾曼底戰(zhàn)役期間,英國士兵更是以“Fish(魚)”和“Chops(薯條)”作為互相確認身份的暗號。但因為“炸魚薯條”這道菜太有英國特色,暗號很快就被德軍破譯。很多人不禁疑惑,英國人既然如此鐘愛“炸魚薯條”,那么在女王居住的白金漢宮的餐桌上,是否也是以Fish和Chops為主打呢?
其實英國人一日三餐都吃“炸魚薯條”只是夸張的說法,是人們對英國美食稀少的一種調侃,尤其是王室居住的白金漢宮中更不可能如此。要了解王宮盛宴上的菜肴,首先得走進它們的生產(chǎn)地——白金漢宮的廚房。
如果到了白金漢宮前,正對著王宮方向望去,廚房正好位于宮殿的左邊,王室的餐廳則位于廚房相對應的右邊。餐廳與廚房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位于王宮二樓,后者位于底層,這樣的設置可以避免王室成員受到廚房里各種氣味的騷擾。王宮的廚房里有一間名叫“銅品庁”的房間,里面存放著上百個模具。據(jù)《白金漢宮的廚房》一文載,廚房中的模具“基本上都是鑄造于喬治三世時期的老古董了,它們有銅鑄的,也有銀制的。每周,人們都會將這些珍稀的收藏品清潔一遍,他們用檸檬和醋的混合溶液來擦拭這些模具,讓這些收藏品時刻閃爍著金屬光澤”。
王宮中有一個小型的升降機連接廚房與餐廳,這是因為兩地距離過遠,“仆人把飯菜端到王室的餐桌上需要爬72級樓梯”,在嚴寒的冬季,當食物被仆人從廚房送到餐廳時皆已變涼。直到裝上升降機后,王室與客人在冬天才得以吃到熱氣騰騰的佳肴。英國雖然美食少,但美酒卻很多。在白金漢宮廚房的地下室下層就是王室的酒窖。這里每年都要訂購大量的葡萄酒和其他含有酒精的飲料,盡管現(xiàn)在在位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很少喝酒,但酒窖仍需滿足每年王宮客人們的需求。
在1937年之前,王室廚房總管一直是由法國人擔任,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法語成了廚房的公共用語。
自1937年英國人羅納德·貝爾里成為廚房總管后,這個職位就一直由英國人擔任了?,F(xiàn)在擔任廚房總管一職的是辦事認真、不茍言笑的昂內(nèi)爾·曼。與廚房最“親近”的王室成員應屬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每當王室成員對廚房有什么意見或建議時,“他們一般會告訴菲利普親王,再由菲利普親王去廚房解決,所以,除了菲利普親王以外,其他的王室成員都很少去廚房”。這位親王也的確推動了王室廚房的現(xiàn)代化進程。直到20世紀上半葉為止,盡管許多高科技產(chǎn)品已相繼問世,但在王宮中依然長期保持著傳統(tǒng)的烹飪法,直到1952年,菲利普親王來到白金漢宮,廚房里才逐漸有了一些現(xiàn)代化的設備。“微波爐、食品攪拌器、洗碗機和其他的一些現(xiàn)代化的廚具開始進入廚房,煤氣灶代替了原來那個笨重的巨型生鐵爐灶,洗碗機用來洗滌日常用的餐具。”
不過銀質器皿、水晶器皿和陶瓷器皿等“古董餐具”仍然需要用手洗,以避免損壞。同時,白金漢宮有一組專門的“餐具衛(wèi)隊”負責照料這些王室的寶貝。衛(wèi)隊一共6個人,皆為少校軍銜。而酒窖則專有衛(wèi)兵負責看守。
如此分工明確,打理得有條有理的王室廚房自然不可能像外界所說的那樣,整天只用做同一個菜(炸魚薯條)。王室廚房一共下轄了面包部、咖啡部、糕點部這三個部門。據(jù)記載,“以前王室成員們所食用的面包基本上都是面包部自己做的,這項繁重的工作在面包部首席面包師的指導下完成?,F(xiàn)在,每天提供給王室成員食用的面包,大部分都由面包部負責向外采購,只有羊角面包仍舊是面包部自己制作。里昂面包店就是王室面包部的長期供貨商之一。”
女王喜愛露天燒烤
英國王室每年在白金漢宮大概要舉行70多場各種宴會和官方午餐,在各種不同名目的接待活動中,女王要接待4萬多人。白金漢宮的宮廷之宴大體可分為三類,其中最平常的是英國王室們的日常用餐。
這些王公貴族們的用餐習慣與普通人一樣,都是一日三餐,在最重要的晚餐開始前的一個半小時是下午茶時間。王宮的菜肴是否豐盛很大原因取決于女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自1952年登基后,每餐所吃的菜肴相比從前都進行了簡化,這位女王似乎對王室的露天燒烤野炊更感興趣。據(jù)說每次野炊,“菲利普親王都會親手將買自福南·梅森食品店的紅腸烤制得香味撲鼻,然后放在妻子的盤里,這可是伊麗莎白二世最喜歡吃的了,光是看著那油亮紅潤的模樣就讓人垂涎欲滴。在野炊時,他們通常會用一個銀咖啡壺來煮咖啡,為了保持咖啡的最佳溫度,銀咖啡壺被放在一個小爐子上,這個小爐子和咖啡壺差不多大?!?/p>
除了王室的日常,宮內(nèi)還有一種特別的午宴,名為“女王的午餐”,這是女王為了更好地和國內(nèi)不同階層的人物有更多的接觸而設立的。“女王的午餐”每年會舉辦20余次,通常而言,每次客人不會超過12人。午餐開始之前,客人們會在白金漢宮的藝術廳聚集,女王會提前來與客人見面,直到管家宣布“恭請女王就餐”后才開始進入餐廳。吃飯過程中沒有過多的繁文縟節(jié),通常情況下,“女王會和她的客人們聊各種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吃飯的前半部分時間里,女王夫婦一般會和坐在他們右手邊的客人交談,在用甜點時他們會和坐在左手邊的客人交談。飯后,大家都回到藝術廳,女王和她的客人們一一握手告別,這次午宴就算結束了?!?
每次國宴大約準備10天
最為隆重的王宮盛宴是王室為某個前來訪問的國家領導人所舉行的晚宴,這種晚宴稱為國宴,場合也最為正式。既然是國宴,禮節(jié)自然也要非常到位,其講究程度誠如王室侍從長科博爾德公爵所言:“只要有一項進行得不完美,那么一切的禮節(jié)都會讓人感到荒謬?!睘榱藢⑼跏业亩Y節(jié)做到盡善盡美,通常在晚宴舉行之前的幾個星期,王宮中的人們就要為準備工作而忙碌,他們分工明確,“女王的私人秘書傳達女王臨時決定的某些特殊要求;王室私人首飾管家負責預算整個晚宴所需的開支;王室物資管家負責所有的物資使用明細賬目;王室總管則仔細地和相關大使館交流預先制訂的菜單,以免前來訪問的國家領導人,在訪問期間的各種宴會上吃到同一道菜?!?/p>
晚宴舉辦的地點通常在白金漢宮的歌舞廳,也稱宴會廳。這座興建于1856年的歌舞廳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廳內(nèi)一次性可同時容納170余人,但又不會顯得擁擠。為了辦好一場晚宴,宮廷里的廚師和仆人們通常天不亮就要起床,換上正規(guī)制服開始忙碌張羅。幾十套黃金或純銀的古董餐具都會在這天集體在餐桌上亮相,每一把純金刀叉的擺放位置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規(guī)定。除餐具之外,還有800多個水晶杯會依次擺放在相應位置上,“每個客人面前應該放上5個杯子,它們分別用來裝雪利酒、白葡萄酒、紅酒、香檳和水”。當年女王在這里招待奧巴馬夫婦時,宴會廳里的巨型馬蹄形餐桌6位服務員花了整整3個小時才擺好,據(jù)說桌子上擺了1350件純金餐具、850個水晶酒杯。宴會上的每一個客人都有特定的座位,在這之前他們會收到一張標明個人座次的小卡片和一本小冊子,小冊子上詳細地記載了王室成員的座次,本次宴會的菜單和酒單,宴會上所要演奏的音樂,以及所有客人的姓名和整張餐桌的座次,每一個細節(jié)都安排得很嚴謹。
一次晚宴需要130余名仆人,而晚宴的菜肴也根據(jù)接待來訪客人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這次中國國家主席訪英,據(jù)《每日郵報》報道,禮賓部門非常重視國宴的安排。“食材方面應該是以英國本地出產(chǎn)為主,不會出現(xiàn)參鮑魚翅等可能引起爭議的食材。英方向中方提議了一份午宴餐單,菜式包括季節(jié)性多寶魚、作為前菜的蟹以及一款芫荽香料,但中方代表團已禮貌地婉拒這幾款食材,因為他們只吃腌漬魚或煙熏魚?!贝送猓@次中方還表示非常期待著名的御廚馬克·弗蘭納根及其團隊所準備的菜式。這位大廚自2002年起開始為英國女王服務,手下有20位廚師。聽聞這個消息后,馬克表示:“國宴的菜譜都是用法語寫的,但我們會盡量展示英國特色的原料,如小山羊肉等?!?/p>
晚宴開始前,在白金漢宮的不同房間里等候的客人們可以品嘗餐前的開胃酒和餐前小點心?!?0點10分,女王來到白廳和一些重要的來賓見面,而其他的客人則分別在綠廳、藍廳和音樂廳里耐心地等候。當宴會即將開始的音樂——英國國歌,在人們耳邊響起的時候,客人們就開始列隊向舞廳走去?!痹跉鈩莼趾甑难葑嗦曋校鯇m的盛宴開始了。
隆重的盛宴開始后,王室每個人都會嚴格遵照正規(guī)的宮廷禮儀行事。在舉辦晚宴的大廳里,一套有著不同顏色的指示燈直接指揮著宮廷仆人們在每一個階段所要做的事,如“當紅色指示燈亮時,所有的仆人都必須保持安靜;橘黃色指示燈亮時,準備換掉桌上多余的盤子;當綠燈亮時,晚宴結束,開始收拾餐具”。至于國宴結束的時間,白金漢宮還遵循著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那就是:“當國王放下手中的刀叉時,就表示他已經(jīng)吃好了,仆人會將手中盤子里的擦手帕呈給國王,這時宴會上的所有人,無論是否吃好都要放下手中的刀叉,準備離席?!爆F(xiàn)在,盡管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仍然嚴格地遵守著王室這一古老的傳統(tǒng),但她卻對此做了一些人性化的改動,每當她吃完時總會先環(huán)顧一下四周,如果還有客人正在用餐,她便會再向侍從要一份沙拉,直到所有人都吃好,她才放下手中的刀叉。此時,仆人們會為在座的每一位來賓都端上一杯波爾酒,女王即通過麥克風向與會客人發(fā)表祝酒詞。飲過餐后酒,宴會就結束了,仆人們將會引領客人們到各個大廳休息。
自1952年伊麗莎白二世登基以來,她已在白金漢宮主持過110場晚宴,每次準備國宴大約要花費10天的時間。一場國宴約有170桌,餐桌上擺放的每套餐具之間必須精確相差46厘米。如果說泰晤士河畔的“倫敦眼”是現(xiàn)代英國的寫照,那么在白金漢宮的餐桌上品味到的,就是這個古老王國的歷史。
〔本刊責任編輯 吳 俊〕
〔原載《國家人文歷史》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