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靜+盧霞
“現(xiàn)在的一些作文,浮躁、空泛、無病呻吟、無中生有,為賦新詞強說愁,是沒有將生活引入作文的表現(xiàn),是割裂了生活與作文的密切聯(lián)系的體現(xiàn)?!遍L久以來,假大空的現(xiàn)象一直充斥著中學生的作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似乎成了學習的最高境界,殊不知這種現(xiàn)象導致的嚴重后果是學生生活單調(diào)乏味,學生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與理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疏于對現(xiàn)實生活的用心感受和深入思考。學生寫作時無話可說,寫作水平徘徊不前,寫作熱情有減無增。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潑地晝夜不息?!标P注生活細節(jié),適時積累,深入感悟,是寫作的源頭活水。
一、關注生活,積累素材
鼓勵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隨時記錄。一可以解決學生寫日記時沒有什么可寫的難題,二可以保存新鮮珍貴的生活資料。目之所睹可記,耳之所聞可記,身之所感可記,心之所悟可記。有的可能就是三言兩語,有的可是一段話,或者是一個小片段。
今天天很藍,寫寫景,抒發(fā)抒發(fā)心情;鞋里進了粒沙子,硌得很,寫寫當時的感覺;這首歌比較喜歡,書寫書寫感受;今天為什么高興,昨天為什么煩,都可以傾訴傾訴。
每周篩選一或兩個非常有意義的話題,稍作拓展,沙子里面篩金子。有真實的生活基礎,自然就會寫出有生活味兒的真情作品。
一位學生在交流《時間在頭發(fā)里行走》這篇美文時,有句話讓同學們觸動頗深?!笆畮啄昵暗囊惶欤业谝淮伟l(fā)現(xiàn)了時間的痕跡,我在梳頭時發(fā)現(xiàn)了一根白發(fā),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知道,時間其實一直悄悄地躲在我的頭發(fā)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許多同學都聯(lián)想到了身邊人的白發(fā),于是就以“白發(fā)”為話題進行一次片段訓練,效果出人意料。
片段一
早晨,母親佝著腰,照例忙前忙后為我準備早餐。在她躬身盛飯的剎那,幾縷沒被束住的發(fā)絲瀉了下來,定睛一看,竟有一根白發(fā)在其間。它在清晨的曙光中像一道明麗的雪線一樣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猛然醒悟,親情其實一直悄悄地在母親的頭發(fā)里行走,只不過它這一次露出了痕跡而已。
片段二
奶奶在陽光下安詳?shù)厮?,我拿來毯子為奶奶蓋上。一時風起,奶奶額前的幾縷發(fā)絲肆意地飄動。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奶奶的銀發(fā)在陽光的折射下竟像一道道明麗的雪線,宛若冰山綿延不絕的輪廓,恰似細魚在發(fā)間穿梭。美絕,但又略顯傷感,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頓時心中一片狂瀾。不禁感嘆,其實時間一直悄悄地躲在奶奶的頭發(fā)里行走,雖然奶奶早已不再風姿綽約,容顏姣好,但她臉上深深淺淺的細紋卻是時間匆匆留下的痕跡,她波瀾不驚、去留無意的眼睛里藏的是歷經(jīng)滄海桑田而沉淀下來的明艷,她那一根根白發(fā)牽牽念念的是對子女的關懷。不由地伸出手,將奶奶額前凌亂的發(fā)絲,輕輕別在她耳后。發(fā)雖白,愛仍在;人若在,心便暖。
片段三
當月光肆意潑灑在墻上,光影婆娑,痕跡斑駁。母親瘦削的肩倚在床邊,靜靜地編織著許諾我的圍巾,編織著一地銀光,編織著來自白發(fā)的溫情。清清冷冷的光線下,她那根白發(fā)就顯得格外醒目,以至于有些刺眼。盡管我一再逃避,可還是避免不了母親老去的事實。她的皺痕隨著時間的行走漸漸拉長,她的白發(fā)隨著時間的行走顯山露水。那根白發(fā),就像明麗的雪線一樣,溫柔地纏綿地揪著我的心不放。母親的手不停顫抖,用一根白發(fā)抽出萬縷銀絲,用年華逝去換來我的青春。母親笑著將圍巾繞過我頸邊,我圍著母親的圍巾,很溫暖,是月光的溫和,是白發(fā)的柔軟……
二、利用教材,聯(lián)系生活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將這個例子用好用活,把課內(nèi)的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同時體驗自己的生活。朱自清那棵小草偷偷地探出了腦袋,陶淵明那朵菊花溫暖了寧靜深遠的山巒;《羚羊木雕》《斑羚飛渡》引發(fā)我們對社會的深入思考;癲狂的范進,落魄的孔乙己……現(xiàn)行教材中韻味十足的古詩,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情節(jié)跌宕的小說猶如涓涓溪流浸潤著學生的心田。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音。一詞、一語、一篇適時引領學生積累經(jīng)典。廣收博采的同時引導學生學以致用,盡快將閱讀中獲得的“養(yǎng)分”轉化為自己的儲備。
沒有生活的感悟,是不可能有獨到的視角的。依托課文,拓展作文思路,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自行設計、及時創(chuàng)造和調(diào)整習作的契機和題材,學生在感悟頗深的情況下就會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讀《貓》《馬》就去觀察小動物,進行片斷練習;賞《紫藤蘿瀑布》就仿寫你喜歡的花;學《童趣》《我的童年》就寫童年軼事……其實教材中不乏生活味作文的例子,《走一步再走一步》無疑是其中的佳作。敘議結合,從一件生活小事,感悟到一個生活哲理。文中人物“恐懼—小心翼翼—頓時有了信心—信心大增—產(chǎn)生了巨大的成就感”的心路歷程,正是孩子們認知世界所常有的,也正是因為這條心理曲線的存在,使文本充滿了童真與童趣的同時又引人深思。
其實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心理經(jīng)歷,只不過他們不自知罷了。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生活體驗,讓這種不自知成為他們關注生活的渠道,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的作文展現(xiàn)出從未有過的精彩。
文段一
他大概四五十歲,頂著一頭枯草般蓬亂的頭發(fā),上身的襯衣常年不換,原本的白色已被暗淡的黃色所取代。下身的短褲總是皺巴巴的,滿是油漬。腳踹一雙看不清顏色的舊布鞋,也濺滿了油污。無論春夏秋冬,他總是搬著一把破馬扎坐在老槐樹下,低頭忙著手里的活,許久才抬一下頭,那張飽經(jīng)風霜的臉任由機油隨意涂鴉。
習作一《燈光里的微感動》
出了樓道,迎面而來的是鋪天蓋地的黑暗,想到還要走上將近五六百米的小巷子,才能到有光的大路上,我的心一下慌亂起來,竟不敢再往外邁一步,仿佛馬上就要被銀白色廊燈的柔光所拋棄,置身于黑夜而再無心安。
已經(jīng)十一點多了。和著薄薄雨絲的冬夜,冷冰冰的風打著沒有節(jié)奏的拍子,沖擊著我的身體,空氣也被涼涼的雨水浸泡出了寒意。我試著走了幾步,故作鎮(zhèn)定,盡管心里呯呯地打著鼓,眼睛卻刻意目視前方,腳下的步子更是絲毫不敢慢。我只覺頭皮發(fā)麻,大衣口袋里的手也無意識地攥緊了。
不就這么一點路,多大了都,沒事的。我暗暗給自己打氣。四下寂靜無聲,只有敲擊地面的雨滴聲清脆地響著。陰沉著臉的黑暗讓人心慌,還有兩三百米,不多了,一會就到。我裹緊衣服,又加快了步伐。
拐過一個彎,一束昏黃的燈光霎時跳躍至我的眼前。是一家小超市。長舒一口氣,我忍不住揚起嘴角,將視線投過去,看向店里。
老板娘正在擦拭柜臺,整齊貨架上的商品干凈利落,店里只剩下臨近門口的燈還亮著。唉,這家店要關門了。老板娘已經(jīng)收拾停當,抬起頭來準備掛抹布,看到我的一瞬間也吃了一驚。她沒說話,卻停下了手里的動作。我趕忙快步走著,想趁著最后的亮光多趕一段路。
算了,我默默數(shù)著,五,四,三,二,一,關吧。我做好準備去迎接黑暗,可身后的燈光卻沒有熄滅!回頭再看,老板娘站在店門口,只靜靜的為我亮著那么一盞燈。燈光溫暖迷人,心頭也涌現(xiàn)了絲絲縷縷的感動。
這幾分鐘的橘黃燈光,對怕黑的我就如北極星一般閃耀?。∥蚁嘈拍遣皇乔珊?,那是來自萍水相逢之人的善意,是一個孤獨的打烊人對另一個孤獨的趕路人的溫暖。
創(chuàng)設情景,豐富體驗,不斷給孩子創(chuàng)造與生活親密接觸的機會?!墩n標》在“表達與交流”的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生活,體驗人性,關注社會熱點,激發(fā)寫作欲望。”一語中的,指出了寫作教學的根本途徑:讓學生感悟生活,學會作文。
生活與寫作是統(tǒng)一的,有怎樣的生活,就可以寫出怎樣的作文。生活為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有了生活這個“源頭”,寫作素材的“活水”就不會枯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