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嬡,沈針,徐力勇,郭峰,黃琲
(江西理工大學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江西 贛州,341000)
?
新常態(tài)下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思考
蘭嬡,沈針,徐力勇,郭峰,黃琲
(江西理工大學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江西 贛州,341000)
“不讓一名大學生因為貧困而上不起學”這是黨和政府的莊嚴承諾。隨著國家和社會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力度的不斷加大,但仍面臨著貧困生認定制度不夠完善,資助方式有限、資助率低以及貧困生物質、精神“雙貧”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高校應探尋更加合理的評議方式,拓寬資助資金的來源以及將“助困”與“育人”進行有效結合。
大學貧困生;資助工作;問題;對策
近年來國家和各個高校基本上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獎、助、貸、免”資助體系,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資助措施,如生源地貸款、國家獎助學金等多種方式,基本讓大學生不再因經濟問題而上不了學,穩(wěn)步的落實了“教育公平”的政策[1]。因此切實做好高校貧困生資助這項工作不僅關系著高校的穩(wěn)定、影響著高校的發(fā)展,同時更是對幫助高校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2]。但目前高校資助工作仍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例如如何使得貧困生認定工作更加公平公開公正化,如何拓寬資助來源,使受資助的學生面增大,以及如何將資助工作與輔導員的本職育人工作相結合等等。作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始終希望可以完善創(chuàng)新資助體系,從而幫助更多的貧困生解決學習以及生活上的問題。
2.1 高校貧困生資格認定制度不夠完善
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貧困生資格認定工作中,基本的依據只有學生生源地的貧困證明以及其家庭情況調查表,但這兩種證明材料都比較容易作假,因此有很多家里條件較為寬裕的同學反而占據了本應得到資助的貧困學生的資助資源,這樣的例子相信從事過資助工作的老師都已經屢見不鮮;另外,現行的貧困生評議方法也還不夠公平化,評議小組成員基本都是班級未申請助學金的同學,對其他申請的同學的真實情況不夠了解,容易產生拉票以及根據人情關系投票的情況,這些都是實現教育公平的極大阻礙[3]。
2.2 高校貧困生資助方式有限、資助率較低
目前高校獎助學金的來源主要依靠政府的下?lián)芤约耙恍┢髽I(yè)的資助,來源比較單一。與此同時,大部分獎學金對成績的要求都比較高,而部分貧困生由于來自偏遠落后地區(qū),學業(yè)基礎不夠扎實,同時又基本上不參加校內校外實踐活動,因此獲得獎學金的概率較小,只能依靠助學金的資助,因此使得貧困生的受益面有限,無法保證人人都得到幫助。
2.3 高校貧困生物質、精神“雙貧”問題
大部分的貧困生在平日的生活當中基本都非常節(jié)儉,各類開銷都低于普通的大學生,甚至常常因為生活費而發(fā)愁,因而他們同時承受著經濟和學業(yè)的雙重壓力。部分貧困生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因此而陷入惡性循環(huán),導致學習上不用功,課余時間不參與活動,不積極樂觀,甚至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不愿意與家庭條件好的同學交往。有調查顯示,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低于普通大學生,因此高校貧困生的“雙貧”問題更值得關注。
3.1 探尋更加合理的評議方式,爭取實現公平最大化
目前各大高校普遍采取的貧困生認定方法是除申請人以外的人成立貧困認定小組,這個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參與者都是事外人,實現了透明化、民主化,但這種方法容易產生人情投票現象并且許多自尊心較強的貧困生不愿公開說明自己的困難情況;另一種辦法是由申請資助的學生成立認定小組進行互評,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由于大家都是困難學生,相互之間不用避諱講述自己的家庭情況,同時還可增進困難學生之間的了解,使大家體諒到他人的困難,但此法受眾群較小,恐怕難以服眾。因此我們還需積極探尋更加合理的評議方式。
3.2 拓寬資助資金的來源
目前高校的資助資金來源還比較有限,因此高校應廣泛爭取社會力量,動員社會各界,如優(yōu)秀企業(yè)家、校友、慈善家等等,在學校設立助學、獎學、定向培養(yǎng)基金,在幫助有能力的貧困生完成學業(yè)的同時解決貧困生就業(yè)問題。另外,甚至可以在稅收政策上鼓勵企業(yè)和個人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捐助。
3.3 實現“助困”與“育人”的有效結合
首先將資助與誠信教育相結合,在貧困生資格認定、國家助學金、勵志獎學金等無償資助中做到誠信申請,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不占用資助資源。其次應將資助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例如家庭突發(fā)重大變故學生,對其進行資助的同時也要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對勤工助學學生,肯定他們自強自立的做法,引導他們處理好兼職與學習的關系;對于申請而未獲得資助的學生,讓他們懂得外部的資助是有限的,改變自身命運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4]。最后將資助與感恩教育相結合,例如我院通過受資助學生參加公益服務,制定公益手冊記錄服務時間的方式,讓受資助的學生學會感恩回饋社會,從內心深處懂得知恩圖報,飲水思源。
總之,高校貧困生的健康發(fā)展不僅是一個個體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與和諧發(fā)展。在新常態(tài)的環(huán)境下如何創(chuàng)新和完善對貧困生的資助工作,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需要我們的不斷探索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1] 譚紅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132-132.
[2] 宋時全.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隊伍面臨的困境及解困措施[J].江蘇科技信息,2013(4):49-50.
[3] 賀鵬.從教育公平視角探析高校貧困資助工作創(chuàng)新[J].人力資源管理,2010(3):43-44.
[4] 陳玥.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育人工作的問題和對策[J].教師教育學報,2008,6(4):172-174.
蘭嬡(1991-),女,畬族,江西贛州人,助教,理學碩士,江西理工大學冶金與化學工程學院。
G647
A
1671-1602(2016)22-02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