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軼
摘 要:“翻轉課堂”顛倒了傳統(tǒng)教學結構,讓夸美紐斯以來的傳統(tǒng)課堂結構、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班級集體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流程得到改變。能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最終實現(xiàn)學習成績提升。
關鍵詞:翻轉課堂;傳統(tǒng)課堂;教師角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24-01
一、 什么是“翻轉課堂”?
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的高中化學教師的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為了幫缺課學生補課開始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演示文稿并播放和講解聲音,再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讓缺課的學生在家里學習。結果這種視頻和學習方式深受學生歡迎并廣泛傳播開來。由此,“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誕生,并迅速從科羅拉多州的山區(qū)傳播到全美國并蔓延到全球。
二、“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
1、翻轉了教師角色
“翻轉課堂”首先要翻轉的是教師的觀念和角色,教師不再是傳經布道的“圣人”而只是學習和課堂的組織者和主持人,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幫助者。培養(yǎng)正確的學生觀和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意識并努力營造和強化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要不斷學習并熟練運用如何有效地組織和主持活動,如何鼓勵學生參與,如何幫助和促進學生學習。
2、翻轉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改變了被動的接受者這一角色成為了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生的責任是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的責任是調動和維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策略,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
3、翻轉了師生互動方式
“翻轉課堂”豐富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和內容。課前老師和學生主要通過網絡進行交流互動。課堂上,沒有了知識傳授環(huán)節(jié),有的是老師和學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聽取別人的見解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可以和老師辯論。
4、翻轉了教師的備課內容
“翻轉課堂”大大增加教師的工作量。首先,每一節(jié)課教師要分兩次備課并且備課的內容和形式與傳統(tǒng)的完全不同。對于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要準備教學視頻,還要給學生準備學案。對于課堂的教學,由于內容和方式的不同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有更多的預設。
5、翻轉了教師的知識結構
“翻轉課堂”需要信息和網絡技術的支撐。教師除了學科知識和技能、教育教學理論、教科研知識和能力外,還必須掌握扎實而熟練的信息技術技能。
三、 怎么翻轉課堂?
1、理解“翻轉課堂”的本質
喬納森·貝格曼和亞倫·薩姆斯曾說過:翻轉課堂模式并不是源自新的教育和學習理論采用任然是為教師們所熟悉的掌握學習法。所謂掌握學習,就是學生按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課程;當他們完成一個單元后他們必須證明他們已學到了內容,采取的方式是通過“退出評估”——包括實驗室和書面測試。如果學生在這些退出評估中得分低于85%,他們必須回去重新學習他們錯過了的概念并再次參加考試。
2、“翻轉課堂”的本土化探索
“翻轉課堂”是舶來品但中國的學校和教師要翻轉課堂還得進行本土化的探索,畢竟國情、校情、學情不同。不照搬照抄而是應該深刻理解其理論基礎,抓住其本質,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探索和嘗試。
3、引導課前自主學習
“翻轉課堂”分兩個學習階段:課前自主學習感知新知;課堂交流運用,鞏固遷移。在第一階段,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這一階段教師一要為學生準備教學視頻;二要給學生導學案,導學案中應該有學習內容和目標、學習方法和要點指導、學習結果判斷和檢測;三是給學生提供在線的或者其他方式的實時幫助,幫助學習困難和學習中有疑問的學生的學習。
4、把握課內交流互動
第二階段的目的是讓學習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能力。在這一階段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說一說,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議一議甚至辯一辯,讓觀點碰撞,去偽存真;理一理,總結、歸納、梳理,理順知識的邏輯,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練一練或做一做,運用所學解決問題,促進知識的遷移,轉化為能力。
5、制作教學視頻——微課
教學視頻是引領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教學視頻就是現(xiàn)在逐漸流行的微課,微課就是源于“翻轉課堂”。在“翻轉課堂”中,制作教學視頻是教師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技術?!胺D課堂”中的教學視頻應該是模塊化的,每一模塊都應該“短小精悍”。
課堂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陣營,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對于傳統(tǒng)課堂大家都比較了解,如果厭惡了傳統(tǒng)課堂,如果想提高課堂效率,何不翻轉一下課堂?嘗試有益!
參考文獻:
[1] 丁建英,黃煙波,趙輝.翻轉課堂研究及其教學設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
[2]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3)
[3]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4] 張紅艷,龍榮培.試析翻轉課堂在國內本土化實踐過程中的挑戰(zhàn)[J].文教資料,2013
[5] 余文森.略談主體性與自主學習[J].教育探索,20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