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磊
陳西瀅去倫敦拜訪蕭伯納,自以為是地告訴對方,他的著作已經有好幾種都譯成中文了。讓陳感到意外的是,蕭翁對此反應冷淡:“不要說了吧,那于我有什么好處呢?反正我一個錢也拿不著?!?/p>
蕭伯納在中國的遭遇具有非常大的普遍性。1990年,馬爾克斯訪問中國。當時,國內書店里擺滿了盜印的《百年孤獨》。據說,馬爾克斯對前來看望他的文化界人士說:“各位都是盜版販子??!”這讓當時在場的錢鐘書等人頗為難堪。又據說,這位哥倫比亞作家曾經發(fā)下重誓,宣布死后150年內都不允許中國市場上出版自己的作品。
國人歷來喜歡tan5小便宜,比如大家公然使用盜版的Windows而微軟無可奈何。盜用別人的東西本來就不是什么體面事,但也有人高調對此進行辯護:“我們窮嘛!”
對外國人如此,對自己的同胞自然也不客氣。古龍的長子鄭小龍說,他的父親生前未獲得一分錢的內地版稅。但是,在大陸,當年幾乎每個讀過小學的人都知道陸小鳳和李尋歡。
在國內很多書商眼里,名人是一塊肥肉,哭著喊著也要咬一口;至于普通作者,在他們眼里就是骨頭,隨隨便便吮吸一下就丟棄在路邊了。為了多吃一口,他們在正常的名人消費之外,還要耍弄一下小聰明:把槍手寫的武俠加色情小說冠之以“金庸名 著”或者“全庸 著” 。還有狡猾的書商,早年干脆把暢銷書拆開了賣,《射雕英雄傳》曾經被分拆為三十多個小冊子。
盜版之外,還有偽書。 “雞湯”或“職場寶典”經包裝后,往往署以國外知名學者、專家的大名進行爆炒。而讓人感到泄氣的是,讀者們買書的時候只看包裝、不看內容,偽書《沒有任何借口》一書,在國內銷售量達到250萬冊!
當年大家都窮。而今,我們有些人闊了,或者說至少溫飽多年,仍將做人的道理放在一邊,一言以蔽之, “窮時沒骨頭,富了沒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