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勤華 周麗玉
淺論心理預警視角下高職新生心理約談模式的構建
□程勤華 周麗玉
心理約談是高職新生心理普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工作,其在心理測評的基礎上得以開展。近年來心理約談雖在全國范圍內(nèi)得到大規(guī)模開展,但其科學性、實效性仍受到不少詬病。文章從心理預警的視角出發(fā),重新審視高職新生心理約談的概念、作用及其必要性,并重點研究心理約談的五個階段,即主動邀約、開場接待、主體談話、收尾與補詢、后續(xù)處理等每個階段的目標、操作方式和關注重點,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新生心理約談模式。
心理預警;心理普查;心理約談
在一項針對高職新生的實際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一些高職學生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文化基礎弱、環(huán)境適應較差、政治思想素質(zhì)較低、道德品質(zhì)較差、人生目標模糊、個性強、易沖動、法紀觀念淡薄、心理素質(zhì)較低、心理問題凸現(xiàn)等一系列的特點。因此,針對高職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已經(jīng)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重點工作。2011年教育部辦公廳頒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 (試行)》,明確將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作為高職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體系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指明高職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是利用科學的標準化心理測驗對新生進行心理測試,了解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篩選出重點關注的對象,以便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過程。心理健康普查可以分為心理測評和心理約談兩部分。心理約談是建立在心理測試之后,篩選重點關注對象、建立心理檔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心理測試具有同等重要性。
心理約談不同于心理咨詢,也不同于心理診斷,是高職院校中發(fā)生在特殊情境下的一項心理工作。高職院校心理工作者主動邀約心理測評中發(fā)現(xiàn)的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通過語言交流,觀言察行,評估該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以判定是否需要及如何進行心理干預。這樣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能為之提供更高效的心理健康服務,是高職院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重要前置環(huán)節(jié)。某種程度上心理約談類似于心理科醫(yī)生問診,一般在20-30分鐘內(nèi)完成,達成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之目標。參與心理約談的工作人員起碼具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要具備基本的心理素養(yǎng),他們需要接受一定課時的專門培訓,學會心理約談的各項問話技術,可以熟練地初步判斷學生的心理正常與否狀態(tài),熟悉心理咨詢的轉(zhuǎn)介程序,清楚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可以獨立地開展心理約談工作。
從目前實際狀況來看,各高職院校例行開展的心理普查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難有效地達到篩查出有嚴重心理障礙或心理危機者的目的[1]。從近年來的操作實踐看,心理測評數(shù)據(jù)的科學性及有效性受到了不少學者的質(zhì)疑,原因在于各種施測量表的不一致,或施測過程質(zhì)量難以把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缺乏專業(yè)有效分析等等。[2][3]在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下,心理約談的質(zhì)量如何,是否規(guī)范化操作,對于提升心理普查工作的有效性、科學性而言彌足珍貴。因此,為達到心理預警之目的,建立一套相對科學有效的心理約談模式能一定程度上彌補心理測試的不足,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在高職新生心理測評數(shù)據(jù)結果出來之后,新生心理普查就進入心理約談環(huán)節(jié)。從筆者自身操作經(jīng)驗來看,心理約談主要分為主動邀約、開場接待、主體談話、收尾與補詢、后續(xù)處理五個階段,從心理預警的視角下來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加以重視。
(一)第一階段:主動邀約
心理約談是一項主動性的工作,由學校心理工作者發(fā)起。心理測評為我們提供了相對而言快速發(fā)現(xiàn)可疑心理疾病或問題學生的途徑,但也僅僅是提供了參考意見,我們還需要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的相關標準篩選出相關人員范圍及確定預約對象,之后再考慮選擇恰當?shù)念A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心理約談的主動意愿。常見的幾種預約方式有:
1.間接電話預約:由心理約談工作人員以其他角色身份(一般高職院校內(nèi)心理咨詢師都兼有思政工作人員的雙重身份)親自電話邀約學生,說明預約談話是了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適應情況,是學校統(tǒng)一的一項調(diào)查活動,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生活及心理幫助,并征求其對學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與處罰、獎勵等沒有聯(lián)系,由此打消學生的思想包袱及顧慮。學生接到預約后,一般會愉快地接受邀約。
2.直接電話預約:由心理約談工作人員以心理咨詢師的身份親自電話邀約學生,不避諱預約的真實目的,告知學生根據(jù)其心理測評結果,有必要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參加心理約談,以便更進一步了解情況,提供相關幫助,這種邀約方式最重要的是要強調(diào)保密原則,打消學生的顧慮。
3.信函或短信預約:根據(jù)預約范圍,以信函或手機短信的方式廣泛地發(fā)出邀請,信中說明根據(jù)心理測試的結果,學校希望獲得對學生心理狀況的更多了解,邀請其按照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前來參加心理約談,并申明保密原則。
以上三種方式各有優(yōu)缺點,前兩者比較適合預約可能存在較高心理健康風險的學生個體,通過一對一的預約,成功率較高,但存在工作量大的問題。信函或短信預約方式方便快捷,工作量小,但成功率未必高,也容易引起對心理工作不太了解的新生的恐慌心理。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即使采用多種預約方式,也不能保證全部新生接受前來心理約談。因此,在日常心理工作中,通過防范而又到位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保健意識,減少對“心理工作”的誤解,是真正提高心理約談成功率的關鍵。
(二)第二階段:開場接待
學生接受邀約后按照約定的時間、地點前來參加約談,“開場接待”環(huán)節(jié)就開始了。這個階段時間大約為3-5分鐘,操作上要溫暖真誠與簡單明了。目的在于和學生建立初步的信任關系,打消學生顧慮。在此,心理約談工作人員要秉持真誠、溫暖的接待態(tài)度,起身迎接學生的到來及引導入座,向受約的學生解釋約請他的理由,并且明確地告知約請的目的,以及約談所需要的時間和基本內(nèi)容,并要慎重的告知保密原則及例外情況。在這里,筆者認為真誠地告知來訪學生此次訪談的目的與依據(jù)是短時間建立信任關系的最佳方式:即作為老師,了解了你的問卷情況,想就某些問題跟你作一些核實,以便更準確地了解你的心理現(xiàn)狀,如今后遇到心理方面的問題或困難,可找本人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進行求助。
(三)第三階段:主體談話
這是心理約談中的主要階段,用時最多,一般為15-20分鐘左右。“主體談話”階段也是最考驗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專業(yè)素養(yǎng)、隨機應變能力的時候,一般以“問答”的方式進行,心理約談工作人員需要多加訓練和練習才能勝任。包括以下兩塊內(nèi)容:
1.談話內(nèi)容。可以通過日常關懷(拉家常)的方式從家庭、人際關系、學習、生活等方面入手,進而關注學生個性變化、情緒特點、有無自殺意念或行為等等。特別要注意的是,心理約談工作人員要時刻關注到心理約談的目的性,不要陷入具體事件或問題的陳述中,否則會花費大量時間,同時也影響了心理約談安排。比如當學生說到他人際關系不好時,約談工作人員不要深入地問發(fā)生了什么?但可以問,你覺得和自己相關,還是和別人有關?從歸因上來判斷是否該生具有恰當?shù)淖灾Γ瑥亩庾x該生是否有精神病性癥狀。在談話中也要時刻觀察學生的言行表現(xiàn),發(fā)揮心理咨詢師的敏銳性。比如在談到某一點時學生眼睛紅了,神情激動,可能在這一點上學生有比較深的情結,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就要迅速地把握住這一點適當深入下去。心理約談工作人員結合心理測評結果來找談話切入點,需要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在工作上更細致,事先可以對受約學生的心理測評結果加以研讀,對該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傾向有初步的了解,這樣才能在心理約談中有的放矢,個別深入。
2.談話關鍵點。在心理約談過程中,心理約談工作人員要有意識地關注以下要點:
(1)個性變化:可以問,你的性格是什么樣的?如果學生說某些年齡階段個性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比如個性內(nèi)向的變成很外向,但又沒有發(fā)生很重大的外部事件,則受詢學生可能存在個性不穩(wěn)定的問題。
(2)情緒特點:談個性的時候一般都會談出情緒來,要注意是否有抑郁、過度興奮(躁狂)或情感淡漠等,如果這樣的情緒存在有一段時間,且伴隨生理上、思維上的一些表現(xiàn),也可能有情緒障礙問題。因抑郁、躁狂或雙向情感障礙等都屬于精神疾病,要加以重視。此外,任何心理問題都伴隨著情緒現(xiàn)象,這是一個對學生進行約談很好的切入點。
(3)自殺風險:當學生說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可以問:當心情不好很難受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自殺。如果有,可以接著問:這樣的想法多不多,有沒有嘗試過?什么情況下,你可能會扛不???家里人是否曾經(jīng)有過自殺傾向?對可能有自殺風險的學生一定要做自殺風險評估,要從自殺自傷計劃、既有相關自殺自傷經(jīng)歷、目前現(xiàn)實壓力、目前支持資源和臨床癥狀等方面著手評估,風險較高者要立刻進行關注。這部分內(nèi)容可以參考“自殺風險評估列表”[5]對是否存在自殺風險及其輕重程度進行評估。初做心理約談的輔導員們常會害怕去談論自殺,擔心是否會誘使他人去自殺,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自殺只是在沒有其他解決辦法情況下的一種解決方式,通過認真探討自殺問題,也許會帶給來訪者新的機會去尋找她視野之外的解決方法。
(4)妄想、幻覺、幻聽等:這些都是精神分裂的典型癥狀。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可以通過詢問“生活中有沒有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來加以了解。
(5)如果一直問不出什么,或者感覺學生掩飾或防御性很強,不講具體內(nèi)容,總是說“還可以、不錯啊”之類的,可以詢問“前段時間我們開始了心理普查的測試,我去查看了你的測試結果,感覺情緒狀態(tài)不是很好,你是怎么看待的?”通過讓學生來具體面對心理測評的數(shù)據(jù)結果,找到契機去探討學生個人心理困惑。
尋找關鍵點的原則是,考慮到普查結果其實還是有些傾向性,在有限的時間里有針對性地詢問學生相對薄弱的心理環(huán)節(jié),做到盡量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保障心理檔案的有效性,同時排除學生隨意答題帶來的數(shù)據(jù)的虛假性。在此基礎上再分類梳理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方面的問題。
(四)第四階段:收尾與補詢
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務必把握好時間節(jié)奏,因為心理約談工作一般像醫(yī)生門診一樣,安排比較緊密。如果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很強,一直滔滔不絕,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可以適時打斷,可以跟學生講因時間關系不得不終止談話,如果需要心理咨詢可以提前預約。在結束前五分鐘,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可以這樣問學生問題:“談話時間快結束了,一般情況下你比較少有需要求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所以這也許是我和你之間唯一一次談話,那你現(xiàn)在有沒有什么困惑要問我的?”有些一直在猶豫的學生此刻可能會開口講述一些重要的信息。依據(jù)筆者多年心理約談工作經(jīng)驗,還會在結束前最后再重申一下保密原則,讓學生放心離開咨詢室。當然,如果在心理約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該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風險,需要得到及時的心理援助,心理約談工作人員可以向他介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為學生提供那些心理援助服務,一些緊急狀態(tài)下的聯(lián)系方式等等。
(五)第五階段:后續(xù)處理
心理約談后的結果需要經(jīng)過匯總分門別類進行妥善處理,心理普查后發(fā)現(xiàn)的可能有心理疾病或自殺風險的學生要立刻納入學校重點關注的學生預警庫進行管理。首先對一些情況比較嚴重的心理約談對象,則需要立刻啟動高職院校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開展心理危機的關注、跟蹤和監(jiān)控,聯(lián)系家長或及時送往專業(yè)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進行治療,維護危機學生的生命安全以及校園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防范危機的發(fā)生或激化。其次,經(jīng)過心理約談后初步評估認為有較大心理困擾的學生,或者約談對象自己認為自己有一定的心理問題需要接受心理咨詢,則轉(zhuǎn)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日常心理咨詢工作。第三,對于約談后心理約談工作人員感覺信息比較復雜,或可以據(jù)此判斷的信息量極少而無法做出心理健康狀況評估的學生,可以再次采用其他心理測評工作進行復篩,或者邀請更有經(jīng)驗的心理咨詢師來開展評估工作。
通過建立較為完整的心理約談操作模式,并對心理約談工作人員進行充分理論培訓和實踐訓練之后,心理約談的工作實效性會比較明顯。在筆者的工作實踐中,每年都能通過這樣的心理約談模式發(fā)現(xiàn)不少需要及時關注的疑似心理疾病者和其他心理健康高危者,幫助他們得到及時關注、有效治療,同樣也為順利地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提供了便利。當然,心理約談工作得以高質(zhì)量開展,取決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心理約談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這是首要因素,心理約談是一項利用“人”作為工作媒介來開展的人際工作。一般來講心理約談操作人員在經(jīng)過充分培訓和實踐訓練之后都能勝任心理約談工作。但畢竟受致于高職院校心理咨詢師或輔導員多重身份角色的限制,有時候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能做到輕松自如與平等,談話質(zhì)量也有所欠缺,因此,加強心理約談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自我角色平衡與轉(zhuǎn)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受限于約談學生的自我心理健康維護意識。這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受約談學生是否愿意自動前來。在實際工作中常常發(fā)現(xiàn)盡管多次邀約,并不是全部學生都愿意接受心理約談,學生會用各種借口來加以逃避;二是在心理約談中也會存在回避、掩飾的現(xiàn)象,對心理約談工作人員不信任,不愿意對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擾開展真誠的探討。這更讓我們認識到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宣傳活動來普及學生心理健康維護意識的必要性;以“發(fā)展的視角”來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才是上乘之策,這能夠充分調(diào)動每一個人的自我修復功能。
第三是正向資源的充分挖掘。心理約談一般情況下僅僅持續(xù)20-30分鐘的時間,且以篩查有心理疾病或有心理危機的學生為目的,故不能像一般心理咨詢例如以心理動力學為主的心理咨詢那樣做到“抱持”的心理環(huán)境,可以給予更多時間及安全的環(huán)境來建立很深層次的咨訪關系。因此,如何不要讓這樣的心理約談成為某些有較深心理問題學生的“再次創(chuàng)傷”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此,在“問答”過程中不斷去尋找約談學生的積極心理資源非常重要。這里可以采用焦點解決短程技術中的“例外”技術、“刻度化”技術等來挖掘問題背后的資源,當然,正向資源能否得到挖掘,主要取決于心理約談工作人員是否有“正向建構”約談學生問題的視角和能力。
此外,本文中是在心理預警這一框架下來談論如何做好心理約談工作的,這也是由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工作的現(xiàn)實狀況所決定的。但隨著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發(fā)展,心理普查(包括心理測評和心理約談)的功能將不再僅僅局限于發(fā)現(xiàn)疑似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機的“問題學生”,而要為學生的發(fā)展性功能服務,包括幫助高職學生了解個性特點、行為方式、情緒特點、心理健康狀況、職業(yè)傾向等等,心理普查將服務于全體高職學生而不是部分高職學生,將服務于高職學生的自我認識、潛能開發(fā)、心理發(fā)展。
[1]馬建青,王東莉.大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檔工作的理性思考[J].應用心理學,2009(1):78-83.
[2]徐平.大學生心理普查中的測驗誤差研究[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7(3):84-85.
[3]胡燕.SCL-90用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局限性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2(4):444-447.
[4]王建中,吳瑞林.高校心理健康測評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A].高等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
[5][美]薩默斯-弗拉納根.心理咨詢面談技術[M].陳祉妍,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肖稱萍
程勤華(1976-),男,浙江海寧人,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政及心理健康教育;周麗玉(1979-),女,浙江諸暨人,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高職院?!畣栴}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編號:13YJC710002),主持人:程勤華。
G715
A
1001-7518(2016)14-0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