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珍
(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學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教師培訓的有效性是培訓者設計與實施培訓活動必須遵循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師隊伍專業(yè)水平的重要保障。對于什么樣的培訓有效,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顯而易見,教師培訓是一種成人學習,是培訓者為受訓者設計的有效學習,故可以借鑒有效教學的概念進行定義。有效教學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與全面發(fā)展,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1]有效培訓應指培訓者遵循教師知識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xiàn)培訓目標和受訓者的個性培養(yǎng)與全面發(fā)展,取得盡可能多的培訓實效。有效的教師培訓具有三個特性:有效果,指對培訓活動結果和預期培訓目標的吻合度的評價;有效率,指對培訓產出(效果)與培訓投入的比率的評價;有效益,指培訓活動收益和培訓活動價值的實現(xiàn),即對培訓目標與特定的社會和個人的教育需求吻合程度的評價。當前教師培訓重“量”輕“質”的現(xiàn)象比較明顯,培訓活動的“效果”“效益”未能得到高度重視,尤其是培訓活動是否有效滿足受訓者個人專業(yè)成長需求方面有待大幅度改善。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做到培訓活動從方案設計到實施過程的邏輯一致性是解決方略。
邏輯一致性原則是邏輯學眾多思維法則中的核心法則。邏輯一致性原則的要求是同一思維過程中不能出現(xiàn)邏輯矛盾,一致性即無矛盾性,協(xié)調性。思維不允許出現(xiàn)邏輯矛盾,思維過程也要保持邏輯一致性,否則就是不正確的思維。[2]有效培訓的邏輯一致性,是指培訓需求、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形式、培訓評價的本身內部一致性和實施過程中的首尾呼應、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效培訓要堅持邏輯一致性原則,是由教師知識學習的類型決定、得到有效學習理論科學支持和教育研究者的實踐印證的,它應該成為未來培訓設計與實施的不懈追求。
教師知識的研究起源于教師教學效能的研究??傮w而言,對教師知識的研究有三種取向:一是教師教學知識基礎的研究,認為教學的有效在于教師應具有學科知識、教學法知識、學科教學知識等各類知識,其中學科教學知識是核心,學科教學知識反映了特定內容的學科知識與一般教學法的整合,是體現(xiàn)教師專業(yè)特性的一個重要方面[3];二是教師實踐知識的研究,認為教學的有效在于教師擁有教學實踐知識,教師實踐知識就是教師自己在教學實踐中所形成的、運用的知識;三是教師情境知識的研究,認為教師教學效能在于教師擁有情境知識,情境認知對知識的理解是,知識是個體與社會情境和物理情境互動的結果,知識的運用不僅受其本身規(guī)則的制約還受特定文化、活動和情境的制約,知識隨著在每一次新的情境中的運用,其內涵都將發(fā)生變化。[4]總之,教師要能夠勝任教學,必須掌握一種實踐性智慧,它具有情境性、綜合性和經驗性等特征。
當前研究者們把這種教師能夠勝任教學的實踐性智慧定義為“適應性專長”[5]。有研究者認為,適應性專長是21世紀知識社會對教師學習的要求,它指教師在復雜的教育教學的專業(yè)實踐情境中表現(xiàn)出的對教育教學問題的深度概念性理解、面對新情境/任務的適應性改變、持續(xù)學習的傾向以及自我反省的元認知傾向。[6]具有適應性專長的教師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問題,而且善于在行動中反思,甚至創(chuàng)造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和模式。
綜上所述,既然教師所學知識是一種實踐性智慧、一種適應性專長,那么就必須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基于問題解決的實踐教學情境,新舊知識聯(lián)系并逐漸建構新知,須經由“理論—實踐—反思—運用—提煉”的循環(huán)來生成,這個學習過程內容上是前后連貫一致的,形式上是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這正體現(xiàn)了有效培訓邏輯一致性原則的本質。
吸取腦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學習科學研究者們持續(xù)不斷地對有效學習進行了探究,集中反映在對有效學習環(huán)境的架構和教學設計理論的更新上。雖然這些理論重點研究學生的有效學習,但是從學習發(fā)生的機理角度,與教師培訓學習有共通之處。
1.學習環(huán)境“四中心”論
有效學習的環(huán)境,目前認為是“四中心”的結合:學習者中心、知識中心、評價中心和共同體中心。在一個學習共同體中,學習者中心、知識中心和評價中心有機結合,即要將學習目標與教什么、怎么教及怎么評價聯(lián)合起來。如果缺乏一致性,人們就很難知道學生在學什么。設計有效學習環(huán)境需要一種系統(tǒng)的方法來協(xié)調各種活動。[7]
2.自然學習設計理論
教學設計理論是有效教學理論的重點。梅耶、麥卡錫、范梅里恩伯爾等權威專家提出了系統(tǒng)的教學設計理論。其中,麥卡錫的自然學習設計,是立足深度理解概念、體現(xiàn)整體教學設計特色的學習模式。該模式致力于適合學習者不同風格和多樣性的發(fā)展,遵循大腦運作的自然規(guī)律和學習科學本質,成為當代美國中小學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模式,并在美國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得到推廣。首先,任何學習都是由“為什么—是什么—應怎樣—該是否”(Why—What—How—If)組成的循環(huán)圈,依次對應著“把握學習價值(Meaning)—透徹掌握概念(Con?cepts)—積極操練技能(Skills)—靈活自如運用(Adap?tations)”四種教學功能或者學習性質。其次,每個象限根據(jù)左右腦交替輪換的學習偏好共有八個學習階段:連接—關注—想象—講解—練習—擴展—提煉—表現(xiàn)(Connect—Attend—Image—Inform—Prac?tice—Extend—Refine—Perform)。[8]該模式達到了學習內容的前后一致并螺旋上升、學習方式的層層遞進,邏輯一致性原則得到深刻體現(xiàn)。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充分關注學習者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能夠做到專業(yè)情誼與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的同步提升。
國內研究者關于教師培訓的相關研究頗多,略擇近期典型研究一二來闡述。知識學習視域下名師培養(yǎng)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名師的職后培養(yǎng)由首尾呼應、層層緊扣的“研修主題——發(fā)展愿景和學習動機——研修方式”這三部分組成,研修方式為主題下層層推進的“鏈式”系列研修學習方式,通常由“知識多元呈現(xiàn)”“問題情景解決”“初步檢驗新知”和“運用鞏固新知”四個步驟組成。[9]該研究是按照邏輯一致性原則設計與實施培訓的實踐,在培訓中成效顯著。在職前師范生的培養(yǎng)中,有研究者大膽吸收綜合學習模式的理論精髓,在“圖示建構”和“規(guī)則熟巧”的目標指導下開展理論闡釋和專項操練,形成了面向真實任務、知行合一、扶放有度的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培養(yǎng)新方式。[10]這種教師教學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設計前后呼應,是權威教學設計理論在實踐中的成功運用??梢娮坑谐尚У慕處熉毲昂吐毢笈嘤柖甲⒅剡壿嬕恢滦浴?/p>
有研究者在“國培計劃”方案設計評審中提出需要建立以下六個專業(yè)邏輯關系:專業(yè)發(fā)展的培訓內容邏輯建構;培訓需求與培訓目標之間的邏輯關系;培訓目標與培訓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培訓內容和培訓方法之間的邏輯關系;培訓目標與培訓評價之間的邏輯關系;培訓內容與實踐之間的邏輯關系。[11]這是培訓方案設計中需要關注的兩兩之間的邏輯性。在具體的培訓實施中,邏輯一致性有效培訓的理想狀態(tài)是:橫向一致性和縱向一致性的結合。橫向一致性集中體現(xiàn)在培訓內容的設置、具體培訓學習方式的設計及培訓內容與形式之間的匹配,縱向一致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一個主題內容編排、培訓實施過程中,最終織成一張縱橫交錯的立體網。
1.設置“目標—需求—內容—主題”邏輯一致性的培訓課程內容
為了達成培訓的成效,培訓課程設置與實施過程非常關鍵。設置邏輯一致性的培訓課程的過程:對照受訓者的發(fā)展階段與欲達到的專業(yè)水平,設定培訓總目標;在總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對受訓者培訓需求的實際調研,結合學習者中心和知識中心兩個視角設置培訓課程;對培訓課程內容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排列重組,相近者為同一子主題;由一系列內容上有橫向聯(lián)系、深度上有縱向遞進關系的子主題“合力”匯聚成總主題;依據(jù)每個培訓子主題生成相應的具體培訓目標,設置培訓執(zhí)行課程。執(zhí)行完所有子主題的課程內容,即達到了總主題所要求的總培訓目標。
2.以“鏈式”系列研修學習方式為特征的邏輯一致性培訓形式
培訓形式的橫向邏輯一致性,為自然學習設計八個學習階段提供了成功的范式,針對這八個階段關注左右腦不同加工偏好者的具體學習方式也有詳盡闡述。[12]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培訓者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所增加,但是要依據(jù)“多元表征—內化—問題解決—轉換—檢驗新知—外化—運用新知”這一有利于實踐性智慧生成的路徑來決定取舍,最終形成有嚴密邏輯性的“鏈式”系列研修學習方式。[13]
3.不同知識類型匹配以不同學習方式的“內容—形式”之間的邏輯一致性
簡單地說,學習陳述性為主的知識,可以通過聽講座為主的培訓形式。而一線教師往往需要提升的是實踐性智慧,故應該匹配以有利于實踐性智慧生成的“鏈式”系列研修方式。教師學習的知識類型與培訓形式的不匹配是當前培訓實效欠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理論學習與實踐教學聯(lián)系不甚緊密,更談不上邏輯一致性。以幼兒教育為例,高質量的“一日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顯然是一種兼具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與策略性知識的實踐性智慧,目前很多培訓停留在理論學習加學校參觀為主的培訓學習方式,事實上受訓者還需“親自實踐—提煉修正—再實踐—教學展示—實際運用”等環(huán)節(jié)才可能真正“學會”,后續(xù)培訓形式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培訓成效。
1.一個主題內容的編排:做到“情意驅動貫穿始終—吸收—梳理—嘗試—轉化—展示—內化—思維習慣的形成”的邏輯一致性
以幼兒教育名師班“一日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主題為例,根據(jù)縱向邏輯一致性原則設計,先以名家講座“大背景下的一日活動促進孩子發(fā)展”達成輸入新知的吸收目標,并輔以“‘一日活動優(yōu)化’維度”的專題研討,讓受訓者盡快發(fā)生“連接”與“關注”,研討中思維碰撞以及產生懸而未決的問題激發(fā)起受訓者高漲的學習動機(情意驅動)。緊接著到權威特級幼兒園進行導師制下有針對性的一日活動優(yōu)化的實踐,由于導師都是受訓者仰慕的知名特級教師,故學習動機再次得到激發(fā),在實踐園積極完成了“梳理—嘗試—展示”等環(huán)節(jié)。一周后返回培訓點,培訓者將重點放在幫助受訓者“內化”這一環(huán)節(jié),再次請?zhí)丶壗處煬F(xiàn)場報告一日活動優(yōu)化的典型經驗并與受訓者深度互動探疑,然后通過培訓者主持的專題研討反思梳理出一日活動優(yōu)化的關鍵經驗,并對各組實踐后還未明確的問題進行集中研討。最后受訓者回到單位將該主題學習后的實踐經驗寫成研究報告,完成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
2.從實施過程看:做好“培訓需求—方案設計(目標—內容—形式)—培訓實施—培訓評價”的邏輯一致性
從管理學的視角理解教師培訓活動,教師培訓應包括培訓計劃、培訓決策、培訓實施與培訓效果評價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會影響到教師培訓的有效性。[14]若能做到整個過程的邏輯一致性,則培訓的有效性水到渠成。培訓需求與培訓課程的匹配是今后有效培訓應該重點研究的:通過設計科學的問卷,針對不同發(fā)展階段教師進行大規(guī)模需求調研,使培訓課程設置從經驗性走向量化客觀性。此外,培訓評價也不容忽視,目前的培訓評價普遍關注的是培訓講課專家的水平,未對受訓者通過培訓活動所達到的專業(yè)素質提升這個最關鍵的效益指標重點評估。因此未來有效培訓實施過程的邏輯一致性,要始終將受訓者放在各環(huán)節(jié)的主體地位,尤其要加強基于受訓者專業(yè)水平成長的過程性評價,評價可以借鑒國際上成熟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卷開展,比如田納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問卷。[15]通過訓前前測、訓后后測和后期跟蹤達成。
未來有效的教師培訓,要不遺余力追求邏輯一致性,做到縱向邏輯一致性與橫向邏輯一致性的完美結合,真正促進教師實踐性智慧的增長,并從專業(yè)情意角度促使教師愿意終身學習?!?/p>
參考文獻:
[1]肖成全.有效教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6.
[2]金順今.淺談“邏輯一致性原則”[J].天池學刊,1994(4):42-44.
[3]Shulman L S.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2):4-14.
[4]楊翠蓉,胡誼,吳慶麟.教師知識的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5,28(5):1167-1169,1173.
[5][6]王美.面向知識社會的教師學習——發(fā)展適應性專長[D]:[博士學位論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7]約翰·D·布蘭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擴展版)[M].程可拉,孫亞玲,王旭卿,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15,134.
[8][12]麥卡錫.自然學習設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1-2,29-42.
[9][13]孫永珍,童富勇.知識學習視域下名師培養(yǎng)模式建構與特征解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3(8):8-12.
[10]馬蘭.基于綜合學習模式的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8):112-119,85.
[11]朱旭東.論“國培計劃”的價值[J].教師教育研究,2010,22(6):3-8,25.
[14]郝德賢.國內教師培訓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2001—2014)[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2):1-4.
[15]錢琴珍,姜勇,阮婷.幼兒園組織氛圍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結構模型研究[J].心理科學,2007(3):72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