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加云 姜麗娟
(1 云南中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院中醫(yī)婦科學,昆明 650021;2 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云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科研教學管理部,昆明 650021)
姜麗娟教授治未病思想在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李加云1姜麗娟2*
(1 云南中醫(yī)學院臨床醫(yī)學院中醫(yī)婦科學,昆明 650021;2 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云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科研教學管理部,昆明 650021)
導師姜麗娟教授在對“治未病”理論的研究及應用中,已考慮通過“治未病”指導多種疾病來預防和治療的,包括腫瘤。腫瘤一直影響人類的生命健康,探討中醫(yī)“治未病”思想對于惡性腫瘤在臨床治療上的重要指導意義。本文將從中醫(yī)治未病理論方面討論腫瘤的預防調治。
治未??;腫瘤;防治
“治未病”思想是古代醫(yī)家對疾病提出的預防學術思想,《黃帝內經》記載:“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它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即防止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傳變。祖國醫(yī)學對腫瘤的認識很早,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已有了“癌“瘤”的記載,《黃帝內經》中有“息肉”“昔瘤”“石瘕”“腸覃”等類似癌癥的癥狀描述,和現在所謂的腫瘤疾病非常相似。目前,腫瘤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多發(fā)病、常見病,有效防治亦成為近年來醫(yī)學研究的熱點。導師姜麗娟教授臨床27年,擅長將“治未病”思想運用于婦科多種疾病的防治,尤其腫瘤臨床治療,取得顯著療效。
《金匱要略》曰:“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的發(fā)病與自然界及人體自身正氣有密切的關系。腫瘤與其它疾病相同,其基本病機是正邪二氣交爭的結果,在正氣不足,臟腑功能失調的情況下,易于發(fā)生腫瘤。正虛邪積是導致惡性腫瘤發(fā)生的原因,即正氣內虛,氣滯、血瘀、痰結、濕聚、熱毒等相互搏結,積聚日久而成有形腫塊。因此,腫瘤總屬本虛標實,多由虛而得病,因虛而致實,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病[1]。在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痰、瘀、毒亦是其主要病理機制[2]??傊?,正氣內虛、氣滯血瘀、痰濕凝結、毒邪內蘊是腫瘤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五種最常見的病因病機。
1.1 正氣內虛 《醫(yī)宗必讀》曰:“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后邪氣居之?!本貌◇w羸,元氣虧損,載血無力運行,必致血瘀內伏,久積必結,積聚形成。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可見正氣虛弱是導致腫瘤產生的前提條件。惡氣是正邪相爭日久,正不勝邪,正從邪化而形成的一種能直接推動腫瘤發(fā)生的致病因素,“惡氣起”是腫瘤發(fā)生前必有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是腫瘤發(fā)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3]。
1.2 氣滯血瘀 《丹溪心法》:“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薄锻饪普凇分性疲骸坝襞瓊危紤]傷脾,憂思郁結,所愿不遂,脾氣受阻,肝氣橫逆,致使經絡瘀阻、積聚成塊……”。郁則氣滯,滯而不通,不通則悶、脹、痛三證出現。郁久化火,又可見氣郁化火之證。元代滑燾《難經本義》謂:“積蓄也,言血脈不行,蓄積而成病也?!别鲅茄龅牟±懋a物。氣滯可加重血瘀,血瘀又可加重氣滯,兩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氣血不通,不通則痛;瘀血積聚,發(fā)為腫塊,而成癌瘤?!睹麽t(yī)指掌》指出:“若人之氣,循環(huán)周流,脈絡清順流通,焉有瘤之患也……”??傊?,氣滯血瘀是形成腫瘤的重要病理機制。
1.3 痰濕凝結 痰濕是指機體失其正常運化而停積于體內的病理產物?!妒備洝吩唬骸叭羧箽馊?,脈道壅滯,則水飲停聚不能宣通,聚而成痰飲,為病多端。”《靈樞·百病始生》曰:“腸胃之絡傷,則血溢于腸外,腸外有寒汁沫與血相搏,則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積成矣?!逼渲械闹刺禎?,說明痰瘀阻滯,日久可以化生腫瘤。痰濕存在于腫瘤發(fā)展的各個階段,是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痰濕羈留,血流不暢,久必入絡而致瘀血加重,因血行不暢痰濕凝結,日積月累,影響氣血的運動,氣血阻滯,氣機不暢,導致脾胃運化失常,更助長濕痰凝聚,所導致臨床疑難雜癥或纏綿難愈,復發(fā)頻繁的一類病癥,多從痰濕考慮其論治,臨床療效顯著。
1.4 毒邪內蘊 《中藏經·論癰疽瘡腫第四十一》曰:“夫癰瘍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蓄毒之不流則生矣。”《靈樞·百病始生篇》曰:“積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積也。”毒邪內蘊,實際包括了病毒感染、化學毒素,污染空氣、水、土壤;或由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久積體內,經絡、臟腑、氣機阻礙、郁而生毒。在毒與腫瘤的關系,《諸病源候論》指出:“惡核者,是風熱毒氣,與血氣相搏結成核,生頸邊?!薄澳[之生也,皆由風邪寒熱毒氣,客于經絡,使血澀不通,壅結皆成腫也?!闭f明外毒侵淫機體,與機體血肉相搏結,可以導致腫瘤的發(fā)生。
2.1 重視調養(yǎng)正氣 人體“正氣”是疾病是否發(fā)生的內在因素。老師認為癌癥是人體正氣弱,身體里面有了過多的毒素,不能運化、代謝排解造成的。腫瘤未發(fā)生之前“未病先防”,通過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防患于未然。當正氣虛弱、陰陽不和、臟腑功能紊亂時,痰濕、瘀血、邪毒等病理產物易于集合聚體內致腫瘤發(fā)生。通過調養(yǎng)正氣,使機體氣血調和,從而防止腫瘤的發(fā)生。老師在臨證中說,婦科異常的子宮出血,特別是絕經前后的婦女,首先要排除惡性疾病,要避輕不避重。
目前病患多數是已經過手術或放療化療處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正氣虧虛,運用以“扶正”為主的治療方法,能有效地防治腫瘤的復發(fā)和轉移。如扶正固本類藥,如黃芪、人參、黨參、太子參、白術、山藥等調整機體免疫狀態(tài),增強對外界惡性刺激的抵抗力。老師在方中常加入白花蛇舌草、半枝蓮、敗醬草、薏苡仁、澤蘭、雞血藤、三棱、莪術等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血作用的藥物。防癌抗癌功能的現代研究也證明,應用中醫(yī)“扶正”藥物,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調整機體內環(huán)境,直接抑癌作用和消滅殘留的癌細胞,防止癌變轉移,治療預防同時進行,是其“治未病”思想的具體體現。另外,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老師重視“扶正”實際上涵概了中醫(yī)“治未病”理論中“未病先防、既病防傳或既病防變、病后防發(fā)”等三個層面的內容。中醫(yī)認為放療是一種火熱毒邪所致,因此祛邪扶正、化瘀散結是治療腫瘤的必然之路。
2.2 重視顧護脾胃 脾主運化,五谷入胃在脾的運化下將食物分為糟粕及精微物質,脾胃功能的正常是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保證。脾胃的盛衰,關系到人體抗病能力的強弱。人體氣血來源脾胃的化生,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則易生病。張景岳指出:“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彼巍稘健费?“乳酪魚腥,過餐五味,強食生冷果菜,停蓄胃脘……久則積結為癥瘕。”說明了飲食對腫瘤發(fā)生有重要影響,合理飲食,使脾胃健運,則臟腑氣血腫瘤的發(fā)病,因此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預后與脾胃功能關系密切。
導師在各種婦科腫瘤術后初期即使沒有明顯的氣虛陰虛癥狀,也適當補氣養(yǎng)陰,選用黃芪、黨參、太子參、麥冬、玉竹,它不僅補氣健脾、而且脫毒外出。放化療前常規(guī)選用四君子湯、沙參麥冬湯、一貫煎、人參養(yǎng)榮湯等,能明顯減輕放化療時毒副反應,增強體質?!彼?,腫瘤治療中應時時顧護脾胃,即使病人尚未出現脾胃功能障礙,也加用健脾益氣之品。
《金匱要略》提出:“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在治療時,應依據這種規(guī)律,先治或先安未病臟腑,以阻斷疾病的傳變途徑,防止疾病的蔓延,使疾病向著痊愈的方向發(fā)展,這是治未病的關鍵思想之一。這種“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主張用于防治腫瘤傳變有一定臨床價值。先安未病臟腑,應重脾腎。脾胃為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久病耗氣敗胃,抗癌中藥和化療藥物等都有傷胃之嫌,故必須時時顧護脾胃。
2.3 重視情志調理 《素問·舉痛論篇》日:“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金匱翼·積聚統(tǒng)論》云:“凡憂思郁怒,久不能解者,多成此疾”。元代朱丹溪認為,乳巖 (癌)是由于憂郁、煩悶、愁怒等不良情緒所引起乳腺、甲狀腺等包塊性疾病,大量中醫(yī)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也反復證明,肝主疏泄,調暢情志,氣機升降出入失常,氣滯血瘀,而長期不能調節(jié),就會出現臟腑陰陽失調。日久可形成積聚,而心主神志,老師認為癌癥是壓力、緊張和精神抑郁造成的,故解除負性精神心理因素主要從心肝論治,使用甘麥大棗湯、柴胡疏肝散,這些調神疏肝的方藥中適當加用活血通絡、行氣中藥。花寶金[4]在乳腺癌的治療過程中尤其注重情志因素的重要性,“以情病者,非情不解”,他認為藥物之功居其三。
2.4 扶正與驅邪兼顧 扶正祛邪乃是治療的總綱,治療上須注意兩點。首先,應扶助機體正氣,提高抗癌能力。癌毒深伏,易耗正氣,手術也是耗傷大量氣血的過程,若不及時扶正,則會造成臟腑功能虛損,正虛邪盛,癌毒失去抑制,易發(fā)生復發(fā)轉移,扶正要時時顧護正氣。老師提出保護好人體的正氣是前提,攻和守要靈活運用,氣血虛時,守為主,攻為輔;氣血足時,可以增加攻伐的力量。老師認為早期的惡性腫瘤,因正氣漸衰,邪氣旺盛,治療原則應該是祛邪與扶正并重,扶正是預防癌邪繼續(xù)耗傷正氣,并延緩疾病向中晚期發(fā)展。對于晚期腫瘤患者,邪氣壅盛,正氣已衰,治療應該以扶正為主,治療目的是預防癌邪進一步耗竭正氣。如此,扶正祛邪為一體,祛邪而不傷正,以期達到“養(yǎng)正積自消,邪去正方安”。
“靜以養(yǎng)神,動以養(yǎng)形”,長期缺乏鍛煉會導致氣血瘀滯,筋脈損傷,氣血痰濕閉塞。適當的運動鍛煉到微汗為宜,可以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預防腫瘤的發(fā)生;注意日常飲食、起居,少操勞、娛樂、熬夜、貪食等;在用藥物保健方面,應以補益脾腎為主,通過各種方法增強體質,達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平素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則有利于血脈流通,氣機調暢,陰陽和調。不良情緒可以作為一種應激源,作用于人體,通過影響機體神經、內分泌和免疫功能,使患者自身免疫監(jiān)督能力降低[5]。臨床研究證明[6]負面情緒刺激能夠降低NK細胞的活性,進而使機體的免疫功能降低,增加了腫瘤的發(fā)生機率和復發(fā)轉移率。
治未病所蘊涵的預防思想提示我們,腫瘤預防勝于治療,對疾病的防治,應該注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將預防工作貫穿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貫穿于腫瘤防治的各個方面,在充分發(fā)揮中醫(yī)特色的基礎上早期預防,全方位動員個人、社會和醫(yī)務工作者共同參與、協(xié)同抗癌,在三者的互動中做到“防中有治,治中有防”,從生理心理等多個層次設計病后康復方案,調動病人的參與積極性。
中醫(yī)“治未病”思想源淵流長,“治未病”的思維及內涵,是中醫(yī)預防醫(yī)學的精髓與核心?!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分赋?“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庇胁≡缰魏侠碛盟幷{節(jié)陰陽平衡,但是對任何一種疾病來說,治療的過程都是短暫的,總之,“防患于未然”是人們長期經驗和認識的總結,“治未病”的思維及內涵,是中醫(yī)預防醫(yī)學的精髓與核心,其思想將會在現代預防醫(yī)學中滲透、融合,發(fā)揮其不可忽視的作用,證明其不可磨滅的獨特理論的正確性[3]。腫瘤治療已逐漸進入中西醫(yī)綜合治療時代,我們腫瘤科醫(yī)生的任務是如何掌握和有機地安排好各種有效的治療手段,提高療效,治愈更多病人。
[1]周仲瑛.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466.
[2]陳玉龍.從腫瘤屬性論腫瘤病機[J].江蘇中醫(yī)藥,2007,39(8):14.
[3]陳玉龍,司富春,王慶其.惡氣與腫瘤病機探討[J].河南中醫(yī)學報,2004,19 (115):9-11.
[4]秦英剛.花寶金教授以調肝健脾法治療乳腺癌經驗[J].中醫(yī)學報,2013,28 (1):6-7.
[5]Boermeester MA,Butzelaar RM.Interaction between breast cancer,psychosocial stress and the immune response[J].Ned Tijdschr Geneeskd. 1999,143(16):838-842.
[6]Bhatavdekar JM,Patel DD,Vora HH,et al.Prolactin:its role in ad-vanced tongue cancer[J].J SurgOncol,1994,57(2):115-120.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by Professor Jiang Lijuan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LI Jiayun1,JIANG Lijuan2*
(1.Gynecology of TCM,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21,China; 2.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Management,Yunnan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021,China)
Mentor Professor Jiang Lijuan,in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s of theor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has considered it guide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including cancer.Tumors have been affect human life and health.We explored th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of"theor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tumor.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or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cancer;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10.3969/j.issn.1672-2779.2016.23.027
1672-2779(2016)-23-0063-03
李海燕 本文校對:張良英
2016-08-09)
李時珍用黃芩瀉肺熱
——摘自祝之友《解讀神農本草經》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yī)藥專家張良英傳承工作室項目;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第三批全國優(yōu)秀中醫(y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
*通訊作者:jianglijuan825@163.com
中醫(yī)認為,黃芩為“肺經專藥”“保胎要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云:“藥中肯綮(音qing,骨上的肉和筋膜,指要害),如鼓應桴(音fu,鼓槌;應,配合),醫(yī)中之妙,有如此哉!”《本草綱目》卷十三?黃芩條:“予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違反了禁忌),遂病骨蒸發(fā)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幾廢,六脈微洪,遍服柴胡、麥門冬、荊瀝諸藥,月余益劇,皆以為必死矣。先君(已去世的父親)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即清金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子芩)一兩,水二鐘,煎一鐘(鐘,古代一種盛酒之酒具,亦作酒盅),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藥中肯綮,如鼓應桴,醫(yī)中之妙,有如此哉!”按:黃芩之稱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云:“芩,《說文》作菳,謂其色黃也?;蛟栖苏撸?,黔乃黃黑之色也?!秉S芩之宿根中空,外黃內黑,習稱“枯芩”,在古代別稱“腐腸”“爛心肺”等,即由此而來,其子根內外皆鮮黃,質量最佳,習稱“子芩”“條芩”,李時珍稱“片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