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盧春鳳
淺析小學作文教學中說寫結合的策略
廣東 盧春鳳
在我國發(fā)展過程中,小學寫作教學是較為重要的,新課程的改革,不僅要求小學語文教師重寫作教學效率,還應該在寫作環(huán)節(jié)中避免出現弊端。但是,目前我國小學作文教學存在較多問題,不能有效的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無法增強作文教學質量,對其發(fā)展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本文根據對小學作文教學中說與寫結合教學的分析,提出幾點教學策略,以供小學語文教師參考。
小學作文教學 說寫結合 結合策略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可以出現抄寫、套寫、假寫等問題,保證作文的原創(chuàng)性與真實性,避免出現影響寫作質量的問題,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質量,為其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經常存在以下幾點教學問題:首先,抄襲情況。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經常抄襲作文素材中的語句或是段落,甚至將全篇作文抄寫下來,這樣,不僅不能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會影響小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對其道德品質的提升造成不利影響。其次,套寫情況。小學語文教師經常要求小學生在寫作文之前閱讀大量的作文素材,雖然可以避免抄襲的情況,但是,經常會出現套寫的問題,就是小學生根據作文素材中的寫作模式,在寫作的時候套用寫作方法,為了保證作文質量,經常利用寫作素材中的寫作語境作為作文的宗旨,導致其在實際寫作的時候,經常出現寫作模式一致的問題。最后,假寫情況。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沒有一定的素材來源,不能根據實際生活寫作,自己編織一些故事融合在作文中,出現作文內容不真實的現象,這樣,不僅不利于小學生表達自身的真實情感,還會影響寫作質量。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不能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沒有教授學生采集寫作素材的方式方法,導致小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部分教師還要求小學生背誦作文素材中較好的段落、句子、詞語,導致小學生無法有效的提升自身寫作質量,對其寫作能力的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如果小學語文教師不能認識到此類問題的嚴重性,將會出現較多的教育問題。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各類教學需求的滿足,以便于更好的執(zhí)行作文教學工作,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小學作文教學各類教學需求包括以下幾點:
(一)語文作文指導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指導需求是較為重要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逐漸的引導小學生獲取生活中的作文素材,以便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質量。此時,教師應該對小學生進行一定的提醒,在生活中發(fā)現生活素材,主要因為生活是寫作的來源,生活中處處有寫作資源,寫作中也處處有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效的對自身寫作素材進行搜集。寫作素材來源于生活,同時,也能在書本中反映出生活的各類細節(jié),另外,畫面中也會將實際生活細節(jié)反應出來,所以,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該要求小學生在社會活動、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寫作素材、觸動寫作資源,利用人與事物或是風景與事物觸動自身的情感。在人類生活以及勞動中去豐富自身的寫作經驗,提升自身的情感體驗,指導學生、啟發(fā)學生熟練的應用寫作素材,為其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寫作素材的來源
在實際生活中,寫作素材的來源是較為重要的,如果將生活比作為源泉,那么作文就是溪水,教師要想更好的提升小學生寫作質量,就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搜集寫作素材,那么,寫作素材的來源就成為最為關鍵的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全部過程,使其能夠解放自身的感官,在解放感官的基礎上,要求夏鷗而生解放自己的大腦,利用思維發(fā)展對生活中的素材進行搜集。同時,要求小學生解放自己的雙手,動手實驗、動手操作等。其次,要求小學生解放自己的眼睛,利用眼睛去觀察生活、發(fā)現寫作素材。最后,要求小學生解放自己的言論,在言論自由的基礎上,使其說出自己的想法,以便于提升寫作質量。另外,教師應該給予小學生足夠的寫作時間,例如:在每天的第二節(jié)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半節(jié)課的時間,要求學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保證小學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利用真實的寫作素材結合作文內容,達到一定的寫作目的。
小學作文教學中說、寫結合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小學生寫作水平,使其發(fā)展成為綜合素質較強的寫作人才。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的了解說、寫之間的關系,保證能夠更好的將說與寫結合。
(一)說 寫的聯系
根據對人類語言歷史的分析,發(fā)現在人類開始發(fā)展之后,語言的出現順序分為以下幾點:口語、文字、文章等,由此可見,人們是在學習說話之后,才學習寫字、學習寫作等。
在對人類能力形成以及各類思維轉變進行分析之后,發(fā)現說與寫在一定程度上,呈現較為嚴重的一致性。對于寫作形式而言,人們可以利用說來代替寫,對于思維的轉化,人們可以將自身的想法轉化為文字,保證能夠更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將思想轉換為文字的過程中,語言或句子的形成,會經歷一個內化的階段,此時,語句的生成,需要經過一定的提煉,然后寫在作文本中。由此可見,說可以通過人類的思想轉化,成為書面的語言,寫作就可以作為說與書面語言的中轉,為其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說與寫之間相輔相成
在研究說與寫之間關系的時候,發(fā)現人類只有在說話到一定境界的時候,才有一種想要寫作的沖動,此時,就可以利用筆將其寫在本子上形成文字。由此可見,說與寫出現的緣由是一致的,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先執(zhí)行說的環(huán)節(jié),才能將其寫作出來,絕不會在寫作之后還說不出來。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將說的話進行一定的加工,在對寫作內容進行修改寫作順序安排,保證寫作的合理性。所以,在書面寫作的時候,會比說出來的語言內容更加精粹。寫作的優(yōu)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增強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使其利用書面表達與口頭表述執(zhí)行寫作工作,逐漸的使說與寫相互同步。說與寫之間不僅存在密切的聯系,還能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所以,小學作文教師應該重視教學中訓練的強化,為增強小學生寫作質量奠定基礎。
小學作文教學,對于小學生的素質提升而言是較為重要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寫作素材的引進,還要重視學生說與寫結合的策略,以便于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具體結合方式包括以下幾點:
(一)利用說促進寫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口語的訓練,要求小學生及時的將所說語句已經作文寫作中,教學目的就是將說與寫結合在一起,保證能夠更好的將二者相互融合,對于小學生而言,說與寫之間不可以是孤立的,要求小學生將自己想要說的話寫在作文中,例如:在教授小學生小學語文作文《我的朋友》過程中,要求小學生與自己的小學生對話,小學生在對話的過程中,將自己想對學生說的話寫在作文中,在小學生寫作之后,教師選擇幾篇寫作較為優(yōu)秀的文章,要求學生在講臺上讀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效率,還能使小學生的說促進寫作。
在小學生寫作過程中,教師要求小學生環(huán)節(jié)自身恐懼心理,提升自信心,很多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不能有效的將想說的話完整寫出來,主要因為學生還沒有想好,所以,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說,說完了之后再寫,為其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利用寫促進說
小學生訓練寫作能力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寫作促進小學生提高說的能力,在其年齡增長過程中,認知開始增多,感情與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低年級學生發(fā)展過程中,是表象語言的表達,對于高年級學生,是表情與表意的表達。此類語言以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小學生都會感覺力不從心,這對其發(fā)展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寫作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寫作《感恩父親》文章之后,要求學生回家念給爸爸媽媽聽,使其語言表達能力得以增強。
在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寫作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共同發(fā)展,在利用說提升寫作能力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利用寫促進說的能力,以便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為其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1]田曉盛.說寫結合:小學作文教學的良好途徑[J].文教資料,2012(24):65-67.
[2]周代全.城鎮(zhèn)小學生起步作文教學之“我”見[J].中文信息,2014(6):183.
[3]田海星.淺析小學作文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1(z3):462.
[4]曲宇輝.從讀學寫說練起[J].小學科學:教師,2012(6):103-103.
[5]姜春貴.說寫結合,優(yōu)化作文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3(30):31.
[6]蘇瑜萍.“讀、做、說、寫”四結合,讓中年級作文教學更輕松[J].新課程·小學,2014(5):23-23.
[7]李萍.小學作文教學中說寫結合的有效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作者單位: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陳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