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能力考查 發(fā)揮導向功能
——2016年高考理科綜合試題評析
2016年高考理科綜合試題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內容的考查,發(fā)揮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試題進一步深化考試內容改革,增強基礎性、綜合性,加強試題設計,深入考查考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合理控制試卷難度,實現(xiàn)了選拔功能,確保了平穩(wěn)過渡。
高考理科綜合;考試內容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科學素養(yǎng)
2016年高考理科綜合試題堅持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深化“一點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內容的考查,充分發(fā)揮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試題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關于深化考試內容改革的精神,增強基礎性、綜合性,著重考查考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學以致用,設計情境化和探究性試題,考查學生應用與實踐能力。采取精準調整策略,合理控制試卷難度,適應不同水平考生的實際。試題具有良好的區(qū)分效果,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有利于中學教學。
基礎性反映了學生對各學科的基本現(xiàn)象、基本事實、基本概念和基本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和能力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基礎性內容的考查,能夠較好地鑒別學生的基礎知識、核心能力和素養(yǎng),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學規(guī)律,重視教材,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能力。綜合性反映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運用多方面知識、多種方法和技能解決問題??茖W素養(yǎng)是學生未來學習和走向社會所需的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關鍵能力和綜合品質。
生物科試題重視考查考生運用生物學知識、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嘗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評價考生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考查了考生未來開展科研工作所需的科學素養(yǎng)。試題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xiàn)代生物科技等內容設計,考查諸如植物激素、神經遞質、免疫、群落的豐富度等基本知識以及對這些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
化學科試題注重基礎內容的全面考查,融合多模塊內容考查綜合性,滲透學科素養(yǎng)。例如在反應原理試題中體現(xiàn)能量轉化與守恒思想,在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考查微觀結構和宏觀性質的對應關系,在實驗試題中注重對基于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等信息推理能力的考查。全國Ⅲ卷第37題要求考生利用元素性質變化的周期規(guī)律分析砷和鎵的電離能及其鹵化物熔沸點高點的差異原因,體現(xiàn)了對利用學科基礎內容分析物質結構性質關系等綜合能力的考查。
物理科試題通過增強基礎性和綜合性,促進學生從整體上建構知識框架,提升綜合能力。在考查核心概念和規(guī)律的基礎上,將物理知識和科學方法有機結合,滲透一些基本的科學方法,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掌握這些科學方法,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思維方式。熟練利用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規(guī)律,不經過任何詳細計算,對一些物理問題進行定性判斷,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全國Ⅰ卷第18題通過常規(guī)的勻速直線運動情境,考查了考生對于力的概念及其作用的定性認識的準確性。全國Ⅰ卷第19題通過一物理上司空見慣的場景,設問新穎,較好地考查了考生應用基本物理概念、基本物理規(guī)律的定性思維能力。
2.1 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價值的問題情境,加強考查應用能力
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理科綜合命題的重要指導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既是課程改革和教學的要求,同時也是理科綜合各學科特點所決定的。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學以致用,體現(xiàn)考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現(xiàn)高層次思維能力的考查。
物理科試題注重將日常生活、生產實際、現(xiàn)代物理內容等納入到情境設計中,考查考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理想模型并運用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分析求解的能力,使考生充分體會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鼓勵考生關注科學發(fā)展的現(xiàn)狀,關注物理技術應用所帶來的社會熱點,培養(yǎng)考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tài)度。例如,全國Ⅰ卷第15題,以現(xiàn)代質譜儀為背景,考查考生對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和勻強磁場中的運動規(guī)律的掌握程度。全國Ⅰ卷第33(2)題,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試題情境幾乎與實際情況完全吻合,考查了考生對于光的反射、折射等基本規(guī)律的掌握程度。全國Ⅰ卷第35(2)題,以某游樂園噴泉水柱將卡通玩具穩(wěn)定地懸停在空中的場景,設計了一道包含能量守恒、動量定理和力的平衡條件的近似物理模型,較好地考查了考生運用力學規(guī)律建立物理模型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是信息、能源、材料、生命和環(huán)保等科學的重要基礎,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高考化學試題注重現(xiàn)代化學理論、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通過設計真實的問題,既考查考生利用基礎知識和理論解決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又引領學生正確認識化學對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學科的價值。2016年全國卷有大量試題涉及化學與生活的內容,例如蠶絲和人造纖維的辨別,食用油反復加熱變性的原理,泡沫滅火器和刻制印刷電路板的基本原理,治療缺鐵性貧血“富血鐵”的合成,這些問題均要求考生運用基本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基本反應原理分析和判斷生活的基本現(xiàn)象,從而考查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高考化學試題還取材于真實的工業(yè)生產,以物質轉化流程或者工業(yè)流程呈現(xiàn)情境,要求考生應用元素化合物分析物質的轉化和走向,或者應用反應基本原理判斷和分析如何采用適宜的工業(yè)條件。2016年高考化學試題與工業(yè)技術相關的包括必考和選考兩個部分。其中必考部分的試題包括反應原理試題(例如乙腈的工業(yè)生產、煙氣脫硫脫硝)和元素化合物試題(例如亞氯酸鈉的工業(yè)合成、釩催化劑的回收利用)。選考部分主要是化學與技術模塊試題,包括高錳酸鉀生產、聚合硫酸鐵生產、過氧化氫的生產以及以海水為原料生產鎂等。這些試題均要求考生應用基本的元素化合物性質、反應速率與平衡原理和分離提純的基本操作等知識,分析實際工業(yè)生產中物質的轉化過程、工藝條件選擇以及工業(yè)操作,從而考查應用與實踐能力。
生物科試題不但關注生命科學與生產實踐、生活的聯(lián)系,還關注其與人類醫(yī)療保健方面的聯(lián)系。全國Ⅲ卷第29題,以夏日晴天中午時氣溫和相對濕度對小麥光合作用影響的研究成果為素材,要求考生推測如何降低小麥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全國Ⅰ卷第39題涉及教室中不同高度微生物分布情況的調查等內容;全國Ⅰ卷第31題涉及病毒、腫瘤病以及疫苗的關系問題。這些內容均體現(xiàn)生物學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實用價值,以及科學為生活和生產服務、理論知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的理念,在強調知識實用性的同時,也提高了試題本身的趣味性。
2.2 巧妙設計實驗試題,深入考查實驗與探究能力
實驗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理科綜合中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尤其重要,包括基本實驗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兩個部分?;緦嶒災芰Φ目疾樽⒅貙嶒灥幕A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實驗情境的設計主要基于學生所學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試題情境學生比較熟悉。實驗探究能力則是通過設計新穎的實驗情境,要求考生根據(jù)實驗目的,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將基礎實驗知識、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與新情境相結合,自主挑選實驗器材或者藥品,設計實驗步驟、推測實驗現(xiàn)象以及歸納總結基本規(guī)律等,在較高層次上考查考生的實驗能力。
物理科試題立足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既貼近教學實際又適度創(chuàng)新,既有利于考生正常發(fā)揮,又給考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能很好地鑒別考生的實驗能力和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全國Ⅲ卷第22題取材于學生的演示實驗“研究安培力的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貼近高中課堂教學實際。第(1)問要求考生按規(guī)定完成實驗電路連線圖,這是完成本實驗的最基本步驟,考查考生的基本實驗能力。第(2)問“為使金屬棒在離開導軌時具有更大的速度”,讓考生挑選出正確的建議。在完成此演示實驗時,最大的問題是如何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該問緊密聯(lián)系實驗教學中的難點設問,彰顯了高考試題緊密聯(lián)系實際教學的取向。
化學科試題主要通過選擇題來考查實驗能力,實驗素材大多數(shù)為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實驗,貼近教學實際并適度創(chuàng)新。例如全國Ⅰ卷的第10題、全國Ⅱ卷的第12題和第13題、全國Ⅲ卷的第9題以及全國Ⅳ卷的第8題,要求考生判斷實驗的基本操作是否正確,以及分析實驗現(xiàn)象與實驗結果的關聯(lián)性,考查考生的實驗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如全國Ⅱ卷的第28題和全國Ⅰ卷的第26題,均是考查實驗探究能力的典型試題。全國Ⅰ卷的第26題以工業(yè)上處理大氣污染物之一的氮氧化物為背景,以氨與氮氧化物的實驗探究為主線來設計,從基本技能角度考查考生對典型氣體氨的制備、裝置的選擇和連接、氣體的凈化、收集和尾氣處理等知識的掌握情況,試題從探究角度考查考生應用元素化合物的性質來預測陌生反應的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論的探究能力。
生物科試題對考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實驗結果預測和分析能力均有所考查,如在遺傳學有關試題中,要求考生以果蠅為材料設計兩個不同的實驗來獨立證明某一實驗結論。與往年相比,在實驗設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用文字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等方面對考生的要求有所提高。全國Ⅱ卷的第5題突出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要求考生指出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正確做法。BTB是一種酸堿指示劑,其弱堿性溶液的顏色可隨其中CO2濃度的增高而由藍變綠再變黃,根據(jù)BTB的這一特點,全國Ⅱ卷的第31題以水草為研究對象,圍繞著對照實驗的內容設計問題,考查考生對以控制變量為基礎的對照實驗的設計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
2.3 加強試題的開放性和新穎性,探索對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查
生物科試題在保持穩(wěn)定的前提下,關注了新穎性和創(chuàng)新性。新穎性表現(xiàn)在試題設計角度新,考查內容關注生命科學研究的新進展和新成就。與往年相比,2016年高考生物試題對給出的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果以及生物學事實產生的原因進行解釋和分析的內容有所增加,如全國Ⅲ卷第31題在給出“與熱帶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相比,凍原生態(tài)系統(tǒng)通常有利于土壤有機物質的積累”這一現(xiàn)象的前提下,要求考生分析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生物學中結構與功能相互統(tǒng)一的觀點在2016年試題中得到體現(xiàn),這些試題不但引導考生對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關系問題進行思考,也向考生傳達了一種分析和思考生物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化學科試題要求考生能依據(jù)問題導向,設計合成路線,考查考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全國Ⅰ卷第38題“以(反,反)-2,4-己二烯和乙烯為原料(無機試劑任選),設計制備對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線”,要求考生利用題目給出的合成方法,獨立思考,設計與傳統(tǒng)生產對苯二甲酸不同的工藝路線,體現(xiàn)對創(chuàng)新思維的考查。
物理科試題基于對學生實驗的再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從實驗原理、裝置、步驟、方法、數(shù)據(jù)處理等方面進行重新設計,考查考生的實驗能力以及更高層次的遷移能力。試題考查的方式并不是簡單重現(xiàn)學生實驗,而是充分考慮到考生已經完成了對學生實驗的學習,引導考生審視習以為常的方法、步驟從而產生新的實驗思路、理解新的實驗設計。如全國Ⅲ卷第23題“探究物體加速度與其所受合外力之間的關系”的實驗題,通過對教材中實驗思路的改進,不僅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實驗能力,也啟迪考生應大膽創(chuàng)新,對現(xiàn)有的實驗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
3.1 以前人對自然界的認識為素材設計試題,弘揚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
在我國,我們的前輩通過自身的生產和生活實踐,積累了大量的生物學等方面的經驗。試卷中以前人的成就為素材設計了生態(tài)學等方面的試題,既向社會傳達了在對待地球資源的問題上,人類不能只求索取、不求保護的理念,也弘揚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如將我國古代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思想滲透在試題中,強調人類要在保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相對穩(wěn)定的前提下,確定自己的消耗標準。在弘揚我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方面,全國Ⅲ卷第5題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民諺為素材,考查考生對食物鏈的理解。這類試題有利于考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對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傳承的作用。
3.2 挖掘科學史實的價值,充分發(fā)揮以史育人的作用
科學史作為科學研究的歷史,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融合的結晶。通過選取合適的科學史實,比如,對科學發(fā)展起關鍵作用的事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廣泛應用價值和社會影響的事例以及有重要方法論意義的事例,加強科學史的考查,培養(yǎng)和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例如,法拉第發(fā)明的圓盤發(fā)電機,是利用電磁感應制成的人類歷史上的第一臺發(fā)電機,它在科學史上的重大意義毋庸置疑,法拉第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精神對后人更具啟迪意義。全國Ⅱ卷第20題以法拉第圓盤發(fā)電機為背景,考查考生對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掌握程度,引導考生挖掘經典實驗的科學內涵,理解其在科學發(fā)展中的重要意義。全國Ⅲ卷第14題以行星運行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歷史為載體,考查考生對物理學中引力的前期研究歷史的掌握程度。全國Ⅳ卷第17(1)題涵蓋了量子物理發(fā)展初期的重要實驗,每一個選項都與歷史上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有關,不僅考查了考生對重要歷史事實的基本了解,也涉及重要物理規(guī)律的考查,對于培養(yǎng)考生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有積極的意義。
3.3 滲透綠色思想,體現(xiàn)綠色發(fā)展理念
“綠色”是新時期的五大發(fā)展理念之一,綠色、無污染也是化學科學追求的目標之一。為體現(xiàn)綠色發(fā)展理念和綠色化學思想,2016年高考化學試題以催化劑的回收和循環(huán)利用、廢氣的處理、生物質的應用為背景設計試題,旨在向考生展示一種化學工業(yè)新思維,引導考生認識科學在為人類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要認識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合理開發(fā)的重要性,培養(yǎng)考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和綠色觀念,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全國Ⅰ卷第27題以煙氣中的同時脫硫脫硝的亞氯酸鈉法為情境,考查基本反應原理,滲透綠色環(huán)?;瘜W思想;全國Ⅱ卷第36題通過蒽醌法制雙氧水宣傳了綠色化學和循環(huán)工業(yè)理念;全國Ⅱ卷第37題以“白銅”晶體結構為背景設計試題,介紹了中國幾千年前對金屬材料冶煉做出的貢獻。通過這些試題引導學生崇尚科學、崇尚歷史,讓學生熟悉華夏的輝煌科學史。
隨著生物化工技術的提高和綠色環(huán)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生物質為原料轉化為其他有機化合物,已經是現(xiàn)代有機化學工業(yè)發(fā)展方向之一。全國Ⅰ卷第38題以生物質合成PET前體——對苯二甲酸酯的合成路線為背景進行改編。該合成路線是我國化學工作者2016年1月在頂級科研雜志《德國應用化學》上的一篇文章。試題情境體現(xiàn)了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也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化學領域的巨大成就,引導學生表達愛國的情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考化學試題上的真實體現(xiàn)。
為落實《實施意見》中提出的“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國統(tǒng)一命題試卷的省份”的改革要求,2016年安徽、福建、山東、廣東、重慶第一次使用高考全國理科綜合試卷。與原來的分省命題試卷相比,全國卷在題型結構、考試范圍、難易程度、能力要求等方面存在一些差異。高考理科綜合試題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合理調控試卷難度,提高試卷區(qū)分度,既有利于科學選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學教學。
物理科試題結合題型功能,進行精準調控,具體的措施有:降低選擇題入手試題的難度,適當降低多選題整體難度;選擇題注重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的考查,增加定性和半定量的試題,不設置繁難的計算。實驗題選材注重課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的結合,既考查探究能力,也體現(xiàn)基礎性,引導教學重視物理實驗,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合理設計計算題的考核能力目標和難度梯度,注意設問的層次,由易到難分步設問。在能力要求方面,適當降低應用數(shù)學處理物理問題能力的要求,突出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的考查。
化學科試題調整措施包括如下兩個方面:一是適當減少新穎信息。在反應原理試題中沒有提供新的信息內容,元素化合物也沒有過多考查陌生的物質。例如全國Ⅲ卷第28題釩催化劑的回收中,雖提供了工藝中釩的不同存在形態(tài),但沒有過多地考查釩化合物,而是將考查重點放在二氧化硅、氧化鋁和氧化鐵等學生熟悉的元素化合物內容。二是降低計算要求。將考查重點放在化學概念和原理上,對于數(shù)值繁雜的計算內容,只要求考生列出計算式或者關系式。例如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和全國Ⅲ卷第38題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中晶胞的計算,只要求列出計算式。
生物科試題在實驗設計能力、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等方面對考生的要求有所提高。與往年相比,試題要求考生對給出的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果以及生物學事實產生的原因進行解釋和分析的內容有所增加。這一改變對調整試卷的難度是有幫助的。
[1]姜鋼.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 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15(Z2):31-34.
[2]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4-09-04)[2016-06-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4-09/04/content_9065.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教育部考試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7]教育部考試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理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周黎明)
Playing the Guiding Function through Strengthened Assessment of Ability: An Evaluation of the Science Papers of the 2016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play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and have positive washback effect,the science papers of 2016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cus on foster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 through strengthened assessment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novative ability.Also,the papers have furthered the examination content reform through enhanced assessment of fundamental knowledge and skills,independent thinking,problem-analyzing-and-solving abi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Designed at an appropriate difficulty level, the papers have successfully achieved their goal of selecting the ideal students while ensuring a smooth transition in the reform.
Science Paper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Examination Content Reform;Examination and Admission System Reform;Science Literacy
G405
A
1005-8427(2016)07-0020-6
本文由教育部考試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