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 雯
(天津市新華職工大學,天津 300070)
?
《動態(tài)網頁制作》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
臺雯
(天津市新華職工大學,天津300070)
摘要:信息化教學模式提倡的是以“任務驅動”解決問題作為學生學習與研究的主線,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首要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文章主要對信息化教學模式下《動態(tài)網頁制作》課程的改革進行了研究,并討論了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包括學習目標分析、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設計、學習活動設計及學習評價設計。
關鍵詞:動態(tài)網頁制作;信息化教學;任務驅動
動態(tài)網頁制作是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yè)、計算機軟件應用、電子商務等專業(yè)學生的必修專業(yè)課。該課程是在學生學習了計算機網絡技術、靜態(tài)網頁設計、數(shù)據(jù)庫原理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的職業(yè)技能課程,主要講授的是基于.NET平臺下使用C#程序設計語言,利用ASP.NET技術開發(fā)WEB應用程序的方法。該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實踐難度。該課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實際開發(fā)WEB應用程序的技能,要求學生能夠進行WEB開發(fā)環(huán)境的構建、數(shù)據(jù)庫的訪問、WEB編程、WEB安全設置和系統(tǒng)部署,掌握WEB應用程序的開發(fā)流程、技巧和編程規(guī)范。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實際動手能力,具備基于.NET平臺WEB程序員崗位的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今后就業(yè)奠定基礎。
一、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的中心,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而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習的唯一內容是教科書,教科書往往是過去知識的總結。這樣的知識灌輸是存在弊端的,它的弊端并不在于主張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在于如果任意夸大教師的主導作用,會不利于發(fā)揮學生自身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
在動態(tài)網頁制作課程的教學中,如果僅僅簡單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課堂上逐個講授教材中的知識點,每個知識點是相對孤立的,只是注重理論上的講解和灌輸,學生會感到枯燥,一學期下來學生并不能系統(tǒng)地掌握建立動態(tài)網站的流程和方法。同時,簡單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編程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不利于動態(tài)網頁制作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
考慮到新課改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理念,以及高職教育“面向職業(yè)能力”的需要,本著“夠用、實用”的原則,在《動態(tài)網頁制作》課程的實際教學中,我采用了信息化教學模式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改革。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指在先進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構主義)的指導下,根據(jù)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本媒介,以設計“問題”情景以及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策略為核心的教學規(guī)劃與準備的系統(tǒng)化過程。
信息化教學設計提倡的是以“任務驅動”解決問題作為學生學習與研究的主線;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首要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來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以達到學習目標;解決問題情境的設置和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資源,通過新穎的學習方式,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
三、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動態(tài)網頁制作》課程中的應用
經過教學改革與實踐,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以“在線購物網站”作為一個大的案例,用一個完整的案例貫穿整個課程,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掌握這個案例的制作方法,通過學習這個案例可以使學生熟悉開發(fā)網站的流程,建立整體開發(fā)項目的思維。在日常教學組織上,將“在線購物網站”這個大案例分解成“用戶登錄”、“用戶注冊”、“網站首頁設計”、“購物車管理”、“網站計數(shù)器”、“商品信息管理”、“網站發(fā)布”等七個模塊,每個模塊又是一個相對獨立、具體的任務,學生在學習和完成每個任務模塊的過程,就是學習和掌握實際工作任務知識和技能的過程,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貫徹完成整個課程的教學。
在每一個模塊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的是“任務驅動”教學法?!叭蝿镇寗印苯虒W法是指整個教學活動應以一個共同的任務為中心。我將課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分別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中,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點,達到學習、融會、貫通每個知識點的目的。學生不再把學習當負擔,而是根據(jù)任務需求來學習,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拥膶W習知識,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實踐能力。
在建構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包括學習目標分析、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設計、學習活動設計、學習評價設計。
下面,我以“在線購物網站”中的“商品信息管理”模塊為例,談談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
(一)學習目標分析
信息化學習中,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是學習者通過解決具體情景中的真實問題而實現(xiàn)的,因此確定學習問題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這里的學習目標分析就是要闡明學習者將要面臨的問題,問題描述的內容可以包括通過學習這節(jié)課學生將學會什么知識、掌握什么技能、制造什么產品、有什么潛在的學習結果等等。
例如:通過“商品信息管理”模塊的學習要求學生達到如下能力目標:①掌握ADO.NET操作數(shù)據(jù)庫的方法;②掌握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SQL語句的使用;③掌握FileUploat、DataList、GridView等控件的使用。
接下來,可設計一個較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具體場景問題的過程中掌握這些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
建構主義認為,個體的學習總是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情境)中交互、交流完成的,學習者在不同的情景中會有不同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因此,創(chuàng)設情境是學習者實現(xiàn)意義建構的一個必要前提。
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學目標,將學習的內容安排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持的比較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活動,用來支持學校的學科教學活動。常用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有: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問題情境、模擬實驗、合作情境等。
在“商品信息管理”模塊中,我采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假設這是一個軟件公司,老師是客戶,學生是程序員??蛻籼岢鲂枨螅盒枰谱饕粋€網站可以用來展示企業(yè)的商品,可以讓用戶分類查詢、以及按銷量排名查詢商品信息,還可以對商品的信息進行添加、修改、刪除等操作。
(三)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
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最終是為實現(xiàn)學習目標服務的,一般是指需要什么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在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學習活動,學習環(huán)境應該能夠支持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同的學習活動要選擇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資料和學習工具)。
在“商品信息管理”模塊中的教學環(huán)境設計如下:
1.多媒體教室
通過LanStar全屏廣播式教學,演示實例的設計過程,這樣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通過角色轉換,由學生展示本小組的作品,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2.互聯(lián)網
在學生自學時可以用來查找、收集資料,還可以使用QQ進行學習交流指導,方便學生自主學習。
3.課件
因為本課程的程序代碼量比較多,而且比較難,所以在課件的制作上應該盡量的精心,通過類比示例、動畫演示等手段,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簡化學習難度,讓學生快速融入到課堂的學習過程,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
4.在線購物網站使用手冊
給出了整個網站的一些需求說明。
5.課程實踐評價表
要求學生每節(jié)實踐課都要有一個記錄。
(四)教學活動設計
學習者是否實現(xiàn)學習目標是通過學習者是否完成學習任務來衡量的,因此學習任務的設計是學習者學習的核心內容。
本模塊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學設計如下:
1.引入任務
通過前面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景,引入本模塊的任務,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及已經做好的網站案例進行展示,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結合案例展示,提示學生若要完成客戶的需求,應該怎樣來制作呢?這時教師先不要急于講授,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分析需要具備哪些知識,明確學習目標,然后教師再講授本模塊中涉及到的需要掌握的知識目標。
2.任務分配與實施
按照構建主義的思想,學習者的知識和能力都是通過個體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構建的,無法通過教師的講解直接傳輸給學習者。學習者參與的學習活動可以是個體自主學習也可以是合作學習。
在教學活動中,要根據(jù)任務的難易程度安排好學習形式。比較簡單的任務適合安排學習者自主完成,可以鍛煉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學習去完成簡單的任務,會使合作變成聊天,流于形式。合作學習適合綜合難度較大的任務,它是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的,通過小組的討論、協(xié)商,學習者能夠進一步理解學習內容的意義。合作學習中,通過與其它學習者的溝通協(xié)作,可以使學習者看到問題的不同角度和解決方法,開闊學習者的思路,提升學習者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鍛煉學習者的合作精神。
在本例中,對于連接數(shù)據(jù)庫,對數(shù)據(jù)庫進行添加、刪除、修改、查詢,數(shù)據(jù)綁定控件等這些基本的操作要求學生先自主學習完成。對于“商品信息管理”網站的設計要求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學生每5人分成一組,各組選出組長,并確定每人的分工,每組要制定學習計劃、確定工作方案,教師要對每組的方案可行性進行檢查指導。要求每組完成以下任務:①網站要能夠展示所有商品;②可以分類查詢、按銷量排名查詢商品信息;③完成對商品的添加、刪除、修改等功能。每一組在制定計劃、方案時,可通過網絡觀察、體驗與本模塊相關的各種優(yōu)秀購物網站,如:淘寶網、當當網、京東網等大型電子商務網站,確定出自己制作那類商品的展示網站(服裝、圖書、化妝品),并下載圖片資料。最后,每組制作完成模塊后,每組組長負責展示各自的制作成果。
(五)教學評價設計
信息化模式的教學設計中,不但要關注學習者的教學活動成果,而更要注重對學習者的激勵。應該允許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合理的評價,這時教師應作為一個引導者,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
本課程的教學評價由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各組互評三部分組成。
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做完操作后,只是由老師檢查后給出成績。這種只有教師給出的單向評價,不能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fā)展程度。因此,這里加入了小組評價和各組互評。
小組評價中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小組對個人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可以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意識。通過小組對個人的評價可以看出每一個人在進行小組合作時的參與交流程度、工作態(tài)度、合作學習的能力。
各組互評:通過展示每個小組的制作成果后,各個小組之間相互給出成績?;ハ嘣u價是學生橫向比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別人的特點,明確自己的優(yōu)劣。
四、結論
信息化教學設計提倡以“任務驅動”解決問題作為學生學習與研究的主線,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首要原則,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動態(tài)網頁制作》課程中應用信息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課程以一個大案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日常教學中將大案例分為七個模塊,每個模塊是一個相對獨立、具體的任務,將課程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融入到每一個任務中,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實現(xiàn)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更加注重了學生的實際參與,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更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楊九民.教學系統(tǒng)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2]周樹林.互聯(lián)網時代的計算機信息化教學研討[J].信息與電腦,2009,(07).
[3]劉薇.信息化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2012,(02).
[4]高潔.我國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的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05).
[5]王蘭芬.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稿紙院校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J].職教論壇,2013,(06).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Dynamic Webpage Designing” Course Reform
TAI Wen
(TianjinXinhuaStaffUniversity,Tianjin, 300052)
Abstract: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de promotes “task-oriented” problem solving as the main line in students’ learning and research, and it emphasizes “student centered” as chief principle to give full play to a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focusing on promoting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is article mainly conducts research on reform of “Dynamic Webpage Designing” course under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de, and it discusses the teaching design under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learning target analysis, learning scene cre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learning activity design and learning appraisal design.
Key words:dynamic webpage designing;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task-oriented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82X(2016)02-0085-05
作者簡介:臺雯(1980-),女,天津人,天津市和平區(qū)新華職工大學,講師,從事計算機應用技術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