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偉,馮永財
中外高校圖書館的文化扶貧模式*
郭利偉,馮永財
文章以我國文化扶貧制度體系建設為主線,結合典型案例,分析國內外高校圖書館參與文化扶貧的三種主要模式:提升貧困地區(qū)圖書館服務軟實力的智力支持模式;援助社會弱勢群體的拓展服務模式;校地共建圖書館的合作共贏模式。研究表明:我國高校圖書館參與文化扶貧整體上處于較低水平,僅有極少數(shù)貧困縣圖書館從中受益;需要在完善制度體系、借鑒發(fā)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發(fā)揮高校圖書館優(yōu)勢,構建符合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扶貧體系。
高校圖書館 文化扶貧 文化幫扶 扶貧模式
自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之后,讓貧困地區(qū)民眾脫貧致富、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成果成為“十三五”時期黨和國家的重要任務。扶貧是一項由經濟扶貧、教育扶貧和文化扶貧共同構成的系統(tǒng)性工程,其中文化扶貧不僅是滿足貧困人口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同時為經濟扶貧、教育扶貧提供支持。2015年文化部等七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的《“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guī)劃綱要》將文化扶貧或文化幫扶作為支持貧困地區(qū)公共文化建設與發(fā)展的措施,具體任務包括開展文化志愿服務、建立文化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幫扶等[1]。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修訂)》、2015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均為我國高校圖書館(以下簡稱“高校館”)服務社會用戶提供了依據(jù)。從文獻和實際調研看,國內外高校館參與地方公共文化建設及文化扶貧已有多年的實踐,我國高校館參與文化扶貧的方式主要有結對幫扶縣級及以下基層圖書館(以下簡稱“基層館”),支援貧困地區(qū)、農村圖書館建設,校地共建圖書館及對弱勢群體進行文化幫扶;國外高校館文化扶貧方式主要有面向社區(qū)開放、提供在線遠程教育、針對弱勢群體提供特殊服務、與貧困地區(qū)圖書館開展合作、校地共建圖書館及與社會機構合作為貧困地區(qū)和弱勢群體提供服務??傮w而言,我國貧困地區(qū)、特別是西部貧困縣圖書館建設受到傳統(tǒng)公共文化建設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區(qū)域經濟二元格局和地區(qū)文化生態(tài)的三重制約[2],文化基礎設施、特別是服務軟實力嚴重不足,只有極少數(shù)貧困地區(qū)圖書館得到高校館的有效幫扶。因此,分析中外高校館在以往文化扶貧實踐中形成的基本模式和典型案例對推動我國高校館社會化服務、積極參與地方文化扶貧以及開展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探索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基層館是縣級及以下地區(qū)的公共文化機構,在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對我國貧困偏遠地區(qū)基層館而言,除資源與硬件設施等難以滿足地方文化服務基本需求之外,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管理能力、業(yè)務能力等服務軟實力問題更是阻礙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發(fā)達國家高校館與貧困地區(qū)圖書館多表現(xiàn)為合作關系,而我國高校館針對基層館此類問題的智力支持主要有4種實踐探索。
1.1 業(yè)務輔導與遠程咨詢
通過自身建設及管理經驗為基層館提供業(yè)務輔導與咨詢是目前高校館文化幫扶基層館最基礎和普遍的智力支持方式,主要表現(xiàn)為高校館到基層館進行業(yè)務交流與指導、基層館到高校館進行參觀交流及高校館為基層館提供遠程咨詢服務。
傳統(tǒng)的業(yè)務輔導主要表現(xiàn)為現(xiàn)場交流,此種形式普遍存在于高校館與基層館的日常交流和幫扶活動中。比如,在陜西高校館聯(lián)合幫扶縣級圖書館活動中,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多次通過業(yè)務交流與指導幫扶岐山縣圖書館[3];西安市灞橋區(qū)圖書館多次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參觀交流[4-5];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于2015年與佛坪縣及洋縣圖書館簽訂對口幫扶協(xié)議,在業(yè)務交流與輔導等方面對其開展智力幫扶。隨著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廣泛應用,通過微信、QQ等為基層館開展業(yè)務輔導與咨詢已成為趨勢,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實時為基層館的需要提供幫助,彌補傳統(tǒng)會面交流的不足,提升交流與咨詢效率。
1.2 館員培訓與交流學習
貧困地區(qū)基層館工作人員普遍存在學歷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大多無圖情專業(yè)背景、計算機操作能力差、服務能力弱等現(xiàn)象,高校館為基層館提供智力支持的另一種主要方式是為其館員提供專業(yè)知識及業(yè)務技能培訓,比如高校館安排業(yè)務骨干到基層館對其館員進行培訓、在高校建立基層館員培訓基地和開設培訓班、基層館組織業(yè)務骨干到高校館學習和進修。典型案例有吉林省圖書館聯(lián)盟成立之初,在長春師范學院建立公共圖書館館員培訓基地,為基層館業(yè)務骨干進行基礎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培訓[6],培訓基地在3年內舉辦了4期培訓班,提升了基層館館員素質;吉林省公主嶺市圖書館先后安排業(yè)務骨干到吉林大學圖書館采訪、編目、期刊、流通和技術等部門進行學習[7];西南民族大學圖書館于2012年與四川省甘孜州圖書館建立合作關系,對其中層干部、業(yè)務骨干進行培訓[8]。
1.3 技術支持與服務指導
高校館針對基層館的自動化建設水平低、網站建設落后、讀者服務效果差等問題,主要在計算機軟硬件操作與維護、網絡技術服務、自動化與網站建設、特色資源數(shù)據(jù)庫建設、資源利用與推廣、讀者服務與培訓等方面為基層館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指導。典型案例有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通過網站、電子閱覽室、數(shù)字圖書館平臺、特色資源建設為吉林省前郭縣和伊通縣圖書館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持[9];西北工業(yè)大學圖書館為陜西省永壽縣圖書館進行電腦技術應用及維護指導[10];西安財經學院圖書館選派技術骨干對陜西省富平縣圖書館工作進行現(xiàn)場指導,合作開展中小學生閱讀、演講比賽等活動[11]。在與學生社團合作援建鄉(xiāng)村圖書館項目中,廈門大學圖書館通過提供網站等技術支持及適合農村實情的圖書分類體系服務指導、指導志愿館員對用戶進行培訓、為項目后期運作提供專業(yè)建議等為其提供智力支持,此項目成為廈門大學新鄉(xiāng)村建設實踐的公益品牌,得到學校及社會普遍認可[12]。
1.4 制度設計與發(fā)展規(guī)劃
隨著貧困地區(qū)基層館硬件設施的加強、對資源推廣與用戶服務的逐漸重視及總分館制的逐步推進,高校館的深層次智力支持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比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聯(lián)合蔚藍基金會、Proquest出版公司于2014年為青海玉樹援建“北京大學圖書室”,之后為其提供管理、服務及發(fā)展咨詢與指導,并協(xié)助其規(guī)劃長遠發(fā)展[13]。
我國存在包括殘障人士、未成年人、老年人、病人、農民工、留守婦女兒童、城市外來務工人員及下崗失業(yè)職工等在經濟、教育、文化方面處于貧困的龐大弱勢群體。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必須重視對弱勢群體的幫扶。國內外高校館面向弱勢群體開展文化幫扶的模式主要是開展拓展性服務,如面向公眾開放圖書館資源與服務,針對弱勢群體提供技能培訓、就業(yè)指導、輔助閱讀等深層次知識援助服務。
2.1 社區(qū)開放
面向社區(qū)開放是高校館服務社會弱勢群體的一種主要形式,特別是隨著政府購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制度的完善,全民閱讀、創(chuàng)建學習型社會理念的深入,高校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已經超越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從理論設想走向實踐探索。發(fā)達國家高校館面向社區(qū)開放比較普遍和成熟,美國“戰(zhàn)勝貧困計劃”項目是文化扶貧方面的典型案例。
20世紀60年代初的美國整體上是相當富裕的資本主義國家,但也存在比較嚴重的貧困問題。當時美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20%-25%;城市貧困人口是主體,包括非熟練工人、下崗工人,技術進步和受教育程度低是導致其貧困的主因;其他貧困群體包括農民、黑人、老年人及未成年人等[14]。在美國知識精英推動下,林登·約翰遜總統(tǒng)于1964年1月宣布無條件向貧困宣戰(zhàn),連續(xù)推出200余個反貧困計劃,其中“社區(qū)行動”具有代表性[15]。作為教育與文化傳播職能并存的高校館,積極響應“戰(zhàn)勝貧困計劃”,開展社區(qū)信息服務,面向各類讀者開放,把服務對象擴大到殘疾人和其他弱勢群體[16]。在相關政策和法律保障下,美國高校館社會化服務效果顯著。1965年第一次全國學術圖書館調查顯示,被調查的783所高校館中,允許社會讀者使用圖書館資源和服務設施的占94%[17]。美國“戰(zhàn)勝貧困計劃”在政府良好的頂層設計、制度體系建設和社會各界支持參與下取得良好的效果:貧困結構發(fā)生變化,縮小了貧富差距,對社會政治產生了長期影響[18]。美國高校館在面向社區(qū)開放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整規(guī)范細致的服務制度,及以校友服務、殘疾人服務、遠程教育服務等為代表的特色服務項目[19]。
在我國,高校館面向社會開放一直是熱議話題,面對政府引導與社會呼吁,高校館積極努力,近年北京、武漢、成都等地相繼出現(xiàn)高校館規(guī)模性面向社會開放現(xiàn)象。2015年3月開始實施的《湖北省全民閱讀促進辦法》“鼓勵支持高校圖書館、科研圖書館及其他類型的專業(yè)圖書館向社會開放”[20]。2014年12月,在四川省教育廳支持和成都市教育局協(xié)調促進下,成都市高校館面向社會開放,四川省高校圖工委為此專門出臺《成都地區(qū)部分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管理辦法(試行)》[21],為地方高校館面向社會開放提供了依據(jù),促進了高校館社會化服務的推進。經過幾年實踐,雖在開放過程中還存在種種問題,如近日《中國婦女報》記者走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館發(fā)現(xiàn),普通市民進館借閱圖書依然門檻諸多,甚至困難重重[22];成都高校館開放數(shù)月后,校外人員卻越來越少[23],但不能否認高校館的觀念已發(fā)生很大轉變;同時也可以看出,由于各種原因,我國高校館目前還不具備完全面向社會開放的條件,高校館對社會開放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在制度化設計及完善配套條件下逐步面向社會用戶開放。
另一方面,當前我國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少邊窮地區(qū),和美國當時以城市弱勢群體為主的貧困情況地域分布、職業(yè)結構、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區(qū)別。這意味著我國高校館參與文化扶貧,不僅需要借鑒美國高校館面向社區(qū)開放服務的經驗,也需要通過觀念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精準扶貧道路。
2.2 文化援助
直接面向弱勢群體提供特殊服務是高校館參與文化幫扶弱勢群體的又一重要形式。發(fā)達國家高校館殘疾人、未成人服務比較成熟且富有特色。在殘疾人服務方面,注重強調視覺與聽覺障礙讀者的特殊服務,主要通過為其提供輔助設備、設置專門服務區(qū)、配備專業(yè)服務人員等為殘疾人提供特殊服務。比如,美國東北大學圖書館1990年成立輔助技術委員會,通過使用各種輔助技術為殘疾讀者服務[24];英國高校館為館員到殘疾讀者家中服務配備專門特殊裝置,并設立專有視力及聽力殘疾服務區(qū)[25];巴西帕拉聯(lián)邦大學圖書館為視覺障礙讀者提供無障礙在線OPAC服務[26]。
發(fā)達國家和我國港臺地區(qū)高校館強調未成年人及在線遠程教育服務。比如,美國高校館大多與社會機構合作提供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少年兒童服務項目[27];日本高校館針對殘疾人及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的服務細致入微,如女子大學圖書館利用學校自身的保育士課程專設兒童讀書角為未成年人提供服務[28]。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以在線方式為社會用戶提供教育,為其終身教育提供支持成為高校館拓展服務的重要途徑,典型案例有我國臺灣逢甲大學圖書館為社區(qū)讀者提供在線終身教育[29]。
與發(fā)達國家及我國港臺地區(qū)相比,我國大陸高校館在面向社區(qū)開放和針對殘疾人、未成年人及在線遠程教育等服務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但也有一些探索性實踐成果或典型案例。比如,天津理工大學圖書館針對聾啞殘疾學生群體服務的實踐[30];吉首大學圖書館針對武陵山區(qū)留守兒童的閱讀輔導、為農民工開展業(yè)務技能培訓等多途徑文化幫扶[31];佛山科技學院圖書館參與佛山市針對農民工及外來務工人員圖書館建設及對農民工文化援助的實踐[32];西藏高校館面向監(jiān)獄服刑人員的信息援助探索[33],均取得良好效果。
隨著高校館文化扶貧的深入,以往的單向度幫扶形式也需要轉向與貧困地區(qū)圖書館深度合作,在服務創(chuàng)新、合作開發(fā)和校地共建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3.1 服務創(chuàng)新
當前我國在貧困地區(qū)公共文化建設方面采取基礎設施先行、文化軟實力跟進的梯度發(fā)展策略。隨著貧困地區(qū)圖書館硬件設施條件的逐步改善,文化服務資源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聯(lián)系又被服務軟實力不足的短板阻斷。高校館與貧困地區(qū)圖書館合作開展服務創(chuàng)新可將文化扶貧落到實處。
為將美國肯塔基州保齡格林市的圖書節(jié)活動辦出特色,西肯塔基大學圖書館通過對比分析自身與公共圖書館的優(yōu)勢,集合各單位所長,牽頭組成由沃倫縣圖書館和巴諾書店人員共同參與的南肯塔基州圖書節(jié)伙伴,合作開展社會服務[34]。圖書節(jié)伙伴以每年4月舉辦的“南肯塔基圖書節(jié)”為龍頭,開展包括作家簽售與互動講座、寫作大會、邀請政治人物或大學生運動明星參與讀書互動等豐富多彩的社會服務活動。通過多年的實踐,該活動已成為當?shù)匾豁椨绊憦V泛的文化服務品牌,為活躍當?shù)鼐用裎幕畎l(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各單位通過合作進行服務創(chuàng)新,取得共贏效果:對公共圖書館來說,改變了公眾對其所持的固有偏見,為申請更多資金和社會資助提供了支持;對高校館來說,提高了館藏資源利用率,擴大了社會影響力。
南非開普敦大學圖書館和信息研究中心、非營利組織The Bookery聯(lián)合卡雅利沙貧困地區(qū)學校及社區(qū)推出Schools Improvement Initiative項目[35]??ㄑ爬虫?zhèn)受種族隔離制度等影響,存在嚴重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現(xiàn)象,教育及社會基礎設施建設落后。Schools Improvement Initiative項目通過高校館、社會機構與當?shù)貙W校及社區(qū)深度合作,組成由不同層級圖書館員與圖書館助理組成的資源和知識服務團隊,通過接受西開普大學的業(yè)務培訓,為社區(qū)及學校圖書館提供資源共享和閱讀推廣等服務,支持創(chuàng)建功能性學校圖書館。該創(chuàng)新服務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合作機構實現(xiàn)共贏。
國內方面,隨著全民閱讀活動推進,高校館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合作日益緊密,如廣州市于2006年起舉辦的“書香羊城——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就得到高校館的積極響應,各機關、學校、社區(qū)、鄉(xiāng)村等組織開展系列面向市民、學生等的閱讀月活動,形成上下聯(lián)動、資源整合、協(xié)同推進的生動局面[36]。但此類合作活動大多集中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且主要在政府機構組織和引導下進行,鮮有高校館與貧困地區(qū)基層館合作開展具有影響力的閱讀推廣服務案例。
3.2 合作開發(fā)
特色文化資源是推動地方經濟建設與發(fā)展的動力,高校館可通過與貧困地區(qū)合作開發(fā)當?shù)靥厣幕Y源的文化扶貧形式服務于當?shù)亟洕l(fā)展。國外相關案例有美國楊伯翰大學哈羅德·B·李圖書館多年通過伙伴關系與互聯(lián)網檔案館合作建立數(shù)字館藏,發(fā)揮圖書館專業(yè)技術、館員、學生員工以及互聯(lián)網檔案館大型圖像處理、出版及托管優(yōu)勢,最大限度提高合作機構的資產[37]。我國基層館特色資源合作開發(fā)多見于公共圖書館聯(lián)盟或部分高校館與公共圖書館組成的聯(lián)盟中,高校館依托資源、技術及人才優(yōu)勢對貧困地區(qū)圖書館對口幫扶活動中很少考慮到如何將文化扶貧與經濟扶貧相結合,通過合作開發(fā)特色文化資源、建設特色資源數(shù)據(jù)庫等方式,推動地區(qū)特色經濟與特色文化發(fā)展。袁子英認為,高校館可結合張家界旅游區(qū)特色,通過為其提供資源規(guī)劃、合作開發(fā)特色旅游產品、整合旅游資源為當?shù)芈糜畏諛I(yè)及經濟提供幫扶[38]。讓文化扶貧推動經濟扶貧、讓經濟扶貧支持文化扶貧是高校館對口幫扶貧困地區(qū)的新思路。
3.3 校地共建
受傳統(tǒng)觀念和管理體制的制約,我國高校館直接面向社會全面開放的條件還很不成熟。在這種情況下,中外校地共建的探索實踐就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國外校地共建圖書館歷史悠久、形式多樣,主要表現(xiàn)為當?shù)刂袑W、社區(qū)大學與鄉(xiāng)村及社區(qū)聯(lián)合共建圖書館,同時為社會公眾及學校師生提供服務。美國諾瓦東南大學與布勞沃德縣是高校館與縣級政府共建圖書館的典型,由雙方共同出資于2001年12月聯(lián)合建成并對外開放的阿爾文·謝爾曼圖書館、研究和信息技術中心是目前南佛羅里達州最大的圖書館建筑,用于服務諾瓦東南大學的師生、工作人員及布勞沃德縣的居民;諾瓦東南大學經營聯(lián)合使用的圖書館,與布勞沃德縣圖書館合作提供服務[39]。高校館參與貧困地區(qū)中小學與社區(qū)圖書館共建的案例有南非的祖魯蘭大學圖書館,針對南非貧困農業(yè)地區(qū)特蘭斯凱公共圖書館少,學校圖書館簡陋、經費不足問題,祖魯蘭大學圖書館通過加大學校圖書館投入及建設力度,使其肩負為社區(qū)及學校服務的雙重使命[40]。通過合辦圖書館,可以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促進貧困地區(qū)圖書館及文化事業(yè)發(fā)展,這對目前我國貧困偏遠地區(qū)基層館建設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我國已有多項校地共建圖書館的案例,如聊城大學與聊城市圖書館、河南科技大學與洛陽市圖書館等,多為地方政府與高校共同出資建設新館的方式共建。西部地區(qū)校地共建圖書館案例較少,陜西理工學院圖書館在面向社會開放及校地共建方面做了嘗試,漢中市政府通過給予部分資金支持,在該院掛牌成立“漢中圖書館”,為學校和社會提供雙重服務[41]。在我國,高水平大學一般建在大中城市,有效可行的做法是和社區(qū)圖書館共建共享,為城市及周邊居民和弱勢群體提供援助與幫扶;而地方高校館可通過與基層館共建共享為當?shù)鼐用裉峁┪幕瘞头觥?/p>
截至2015年,我國共有公立普通本科院校782所,而全國貧困縣的數(shù)量是592個。理論上,高校館完全有能力通過智力支持、拓展服務、合作共贏等,在“十三五”文化扶貧攻堅戰(zhàn)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但受各種觀念、體制或制度的制約,高校館對口幫扶整體還處于較低水平,僅有極少數(shù)貧困縣圖書館能夠從中受益。
首先,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尚屬于探索階段,在制度設計思想、設計水準和體系化建設方面需要完善。比如,文化部等頒布的《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一方面提倡要“立足群眾需求,創(chuàng)新購買方式”[42],另一方面又對購買形式、承接主體資格做了諸多限制,這就在制度安排上將高校館排除在承接主體之外。事實上,高校館以往開展的對口幫扶或文化扶貧活動很少得到政府資金支持,這在客觀上制約了高校館參與文化扶貧的積極性。因此,“探索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為依托,以項目合同制管理為手段,以智力支持為內容、以提升基層文化機構服務軟實力為目標的‘文化扶貧’新機制”[43],對推動以高校館為承接主體的項目制“精準扶貧”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
其次,國際經驗表明,文化類社會組織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政府、市場所承擔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相輔相成,“是政府以社會化機制和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依靠力量之一”[44]。雖然我國文化類社會組織數(shù)量龐大,但受公民社會發(fā)育不良的限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文化類社會組織無論是數(shù)量還是質量都非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將高校館作為政府購買或開展文化扶貧的重要伙伴,借鑒發(fā)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有利于構建符合本土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扶貧體系。
再次,通過高校館參與文化扶貧的實踐與典型案例分析可知,書刊等物質資源捐贈仍是當前高校館幫扶工作的基本內容,但捐贈資源會受到高校相關資產管理制度的諸多限制,運作空間不大。相較而言,高校館在人員培訓、技術支撐、服務創(chuàng)新、制度設計等智力型支持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從貧困地區(qū)圖書館建設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不難看出,隨著國家投入逐漸增多,貧困地區(qū)圖書館硬件設備及資源配置有望得到較大改善,隨之而來的如何使資源有效利用等文化軟實力問題成為其發(fā)展的主要障礙。因此,高校館今后應在精準扶貧基礎上,重點為貧困縣圖書館提供智力幫扶,推動文化扶貧規(guī)范化、體系化、制度化建設。
[1]杜潔芳.推動貧困地區(qū)公共文化建設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N/OL].中國文化報,2015-12-10(2)[2016-03-12]. http://epaper.ccdy.cn/html/2015-12/10/content_168 922.htm.
[2]段小虎,譚發(fā)祥,趙正良,等.西部貧困縣圖書館“跨越式”發(fā)展的財政保障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6(1):1-8.
[3]傳遞真情 服務讀者——西安交大圖書館又一次幫扶岐山縣圖書館[EB/OL].(2014-08-04)[2016-05-16]. http://www.qstsg.org/cms/view.php?aid=20434.
[4]尹瑾.西安市灞橋區(qū)圖書館到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參觀交流[EB/OL].(2011-05-18)[2016-05-16]. http://www.chinalibs.net/Zhaiyao.aspx?id=230856.
[5]楊煥玲,尹瑾.西安市灞橋區(qū)圖書館來校圖書館進行書畫交流[EB/OL].(2013-01-25) [2016-05-16]. http://news.xidian.edu.cn/view-37569.html.
[6]張畢臣,馬慧艷.探索高校圖書館為社會服務的新模式——吉林省高校圖書館長基層調研活動的思考[C]//中國圖書館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88-93.
[7]吉文.吉林省圖書館聯(lián)盟向縱深發(fā)展[N].中國文報,2009-06-07(4).
[8]袁琳蓉,肖燕.學校圖書館為甘孜州圖書館提供智力支持[EB/OL].(2013-10-22)[2016-04-25].http:// news.swun.cn/info/1004/1727.htm.
[9]王戰(zhàn)林,周秀霞.長期扶持,共同發(fā)展——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扶持前郭、伊通縣圖書館計劃[J].圖書館學研究,2008(9):60-61.
[10]省圖書館學會協(xié)作協(xié)調委員會赴永壽縣圖書館調研[EB/OL].(2013-12-17)[2016-04-25].http://www. sxlib.org.cn/xuehui/xzxt/gjgx/201312/t20131217_180 773.htm.
[11]我校圖書館在全省高校圖書館結對幫扶工作中成績顯著[EB/OL].(2013-09-17) [2016-04-25].http:// news.xaufe.edu.cn/html/?1934.html.
[12]黃國凡,洪輝,上官文賓.鄉(xiāng)村圖書館合作共建模式:廈門大學圖書館的經驗[C]//第四屆信息技術與教育國際會議(ITIE2010)論文集,2010:391-395.
[13]鞏梅,肖瓏.北京大學圖書館支援玉樹建立“北京大學圖書室”[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5):127.
[14]哈林頓М.另一個美國——美國的貧困[M].卜君,等,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3.
[15][18]王慶安.美國20世紀60年代反貧困運動及其影響[J].歷史教學問題,2010(6):54-61.
[16][19]員立亭.中美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比較及啟示[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5(4):55-58.
[17]Josey E J.Community Use of Academic Libraries[J]. LibraryTrends,1969,18(1):66-74.
[20]湖北省全民閱讀促進辦法[EB/OL].(2014-12-06)[2016-05-18].http://gkml.hubei.gov.cn/auto5472/auto 5473/201412/t20141224_603523.html.
[21]11所在蓉高校圖書館12月1日起免費向社會開放[N].成都晚報,2014-11-29(05).
[22]張明芳.高校圖書館,敞開大門待何日[EB/OL]. [2016-04-29].http://paper.cnwomen.com.cn/content/ 2016-04/26/027074.html.
[23]成都高校圖書館開放數(shù)月,校外人員越來越少[EB/OL].(2015-04-23) [2016-05-18].http://sc. sina.com.cn/edu/campus/2015-04-23/103441625.html.
[24]Mandel Debra H.Servi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ibraries:Assistive technology comesof age[J].College and University Media Review,2003,10(1):51-63.
[25]付群.論圖書館對殘疾人的援助[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25(5):62-64,75.
[26]Lazzarin F A,de Sousa M R F.Aspectsthat interfere at access the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blind users with OPAC at university libraries[J].Perspectivas em CienciadaInformacao,2015,20(1):75-91.
[27]謝麗娟,鄭春厚.美國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發(fā)展現(xiàn)狀及啟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9(2):93-97.
[28]孫頡,葉勤.日本大學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及啟示[J].圖書館,2010(3):60-61,67.
[29]Poon P W T.Libraryasaprovider oflifelong education:E-Learning programsprovided by Feng Chia University Library[C]//City development and library services,2004:46-54.
[30]劉冬梅.高校圖書館為殘疾讀者服務探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11):95-96.
[31]杜曉娟.武陵山區(qū)高校圖書館對弱勢群體的知識援助研究[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2014(8):80-82.
[32]肖秋紅.高校圖書館為新生代外來工提供網絡化知識援助研究——以佛山市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12(7):78-81,72.
[33]李春華.西藏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必要性的分析及工作策略研究——以對監(jiān)獄服刑人員提供信息資源服務為例[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143-149.
[34]袁海旺.公共關系及其價值彰顯——美國西肯塔基大學圖書館與肯塔基州沃倫縣公共圖書館、保齡格林市巴諾書店伙伴的社會服務初探[J].圖書與情報,2010(1):16-23.
[35]Silbert P,Bitso C.Towardsfunctional school libraries:supporting library assistants in under-resourced schoolsthrough a university-community-school partnership[J]. South african journaloflibraries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5,81(1):53-62.
[36]“書香羊城全民閱讀系列活動”走過10年路[EB/OL].(2015-04-03)[2016-03-25].http://www.guangzhou. gov.cn/node_1462/node_1470/2015/04/03/14280511 60540447.shtml.
[37]Smart Elizabeth.Building Digital Collections through Partnerships:Brigham Young University's Harold B. Lee Library and the Internet Archive[C]//Archiving 2011:Pre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imaging technologies for cultural heritage institutions and memory organizations,2011:150-152.
[38]袁子英.論高校圖書館整合旅游資源的帶動效應拓展扶貧空間——以湖南省張家界為例[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6,16(12):35-36.
[39]MacDougallH D,Quinlan N J.Staffingchallengesfor a joint-use library:the NovaSoutheastern University and Broward County experience[J].Resource Sharing and InformationNetworks,2001,15(1-2):131-150.
[40]路文瓊.南非的聯(lián)辦圖書館對中國貧困地區(qū)圖書館事業(yè)的啟示[J].圖書館建設,2000(2):81-82.
[41]校地共建共享:陜西理工學院圖書館資源開放促地方發(fā)展[EB/OL].(2015-01-14)[2016-03-10].http:// www.snedu.gov.cn/jynews/rdjj/201501/14/46241.html.
[42]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見[EB/OL].(2015-05-05) [2016-03-25].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1/content_ 9723.htm.
[43]段小虎,張惠君,萬行明.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制度安排與項目制“文化扶貧”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6(4):5-12.
[44]李國新:文化類社會組織是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力量[EB/OL].(2015-05-13) [2016-03-25]. http://www.ce.cn/culture/gd/201505/13/t20150513_ 5353088.shtml.
(責任編輯:劉洪)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University Libraries
GUOLi-wei,F(xiàn)ENGYong-cai
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system in China,this paper studies three mod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participation in local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with typical cases:the intellectual support mode for improving the soft power of library services in poor areas,the extended service mode for assisting vulnerable groups,and the win-win cooperation mode between university and local government.The study indicates that:there is a low participation of Chinese university library in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rare poor county libraries benefit from it.Therefore,a 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cal reality,giving full play to the university library’s specialized advantage,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system and learning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university library;cultural poverty alleviation;cultural assistance;poverty alleviation mod
格式 郭利偉,馮永財.中外高校圖書館的文化扶貧模式[J].圖書館論壇,2016(9):44-51.
郭利偉,女,館員,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信息咨詢部主任;馮永財,男,副研究館員,西安科技大學圖書館副館長。
2016-04-23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本服務均等目標下西部貧困縣圖書館財政保障研究”(項目編號:15BTQ029)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