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卿,郭瑞芝,董富國(中南大學信息安全與大數據研究院,湖南長沙410013)
?
面向智慧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策略研究
李后卿,郭瑞芝,董富國
(中南大學信息安全與大數據研究院,湖南長沙410013)
[摘要]智慧圖書館作為圖書館一種新的形態(tài),將會給圖書館帶來全新的變革,而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是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重要基礎,也是其目標之一。對如何通過信息資源共享這一具體角度來促進智慧圖書館的構建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圖書館
CLC number:G250
近年來,隨著“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和發(fā)展,一系列與“智慧”相關的概念也層出不窮,“智慧圖書館”也就在這時應運而生了。如何實現“智慧圖書館”這一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也就成了圖書館界學術研究和實踐建設所關心的問題。
1.1智慧圖書館的提出與發(fā)展
智慧圖書館是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概念的相繼出現而逐漸提出與發(fā)展起來的。最早在2003年,芬蘭奧盧大學圖書館提出了一項以“Smart Library”命名的新服務,而直到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后,才引發(fā)了業(yè)界對智慧圖書館的全面思考與研究[1]。在國外,加拿大渥太華地區(qū)十幾所相關機構建立了“智慧圖書館”聯盟,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立圖書館建立“智慧圖書館網絡”,2010年,美國圖書館協(xié)會創(chuàng)辦Smart Library Newsletter雜志,介紹智慧圖書館信息技術發(fā)展趨勢[2]。
我國有關智慧圖書館的研究比國外起步晚,且是先有實踐,再在實踐基礎上進行了理論的探討。最初的智慧圖書館的模式是在2005年臺北市立圖書館出現的,其通過RFID技術的應用建立無人服務的圖書館[3]。之后上海圖書館和深圳圖書館等也前后進行了相關實踐。國內理論研究方面始于2010年,嚴棟發(fā)表《物聯網環(huán)境下的智慧圖書館》一文,以后便呈逐年增加態(tài)勢[4]。通過對國內研究文章的梳理,可以發(fā)現國內的研究內容大致涉及智慧圖書館相關技術、實踐、面臨的問題、服務模式等方面。
1.2智慧圖書館的定義
關于智慧圖書館的定義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概念,不同的學者也從技術層面、服務層面、模式層面和綜合層面對其進行了定義。通過對不同定義的分析與總結,筆者認為智慧圖書館應當是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信息技術為基礎,為實現服務方便快捷、資源高效整合、運轉環(huán)保低碳及智慧化服務和管理而充分發(fā)揮人的智慧,通過實現圖書館虛擬空間及物理空間全面互聯的以人為本的新型圖書館[5]。
1.3智慧圖書館的要素及特征
一般來說圖書館由館舍、館藏、館員三個基礎要素構成,而智慧圖書館結合現代高新技術對這三要素升華與發(fā)展,形成包含智能精準的技術支撐、多元優(yōu)質的信息資源、泛在感知的服務水平、專業(yè)復合的人才隊伍以及協(xié)同樂用的讀者群體這五大要素[6]。
智慧圖書館的特征與物聯網和數字圖書館的特征密不可分。物聯網不僅具有可靠傳遞的特征,更有全面感知及智能處理等特征,而數字圖書館則具有自由化存取、數字化存貯、電腦化操作、網絡化傳遞及資源共享等特征。綜合來看,智慧圖書館具有如下特征:
(1)互聯互通?;ヂ摶ネ▽ο蟀ㄎ锢砜臻g和信息資源。物理空間的互聯是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各地各類圖書館進行全面立體互聯,信息資源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在泛在的情況下,能夠實現聚合集群與協(xié)同[7]。
(2)高效便利。高效便利是使圖書館服務能夠實現無所不在的主動化服務、人性化服務、泛在化服務及個性化服務。并且能夠以最少的資金投入取得最優(yōu)的服務價值。
(3)全面感知。在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基礎上將圖書館整體改造為一個大的感知系統(tǒng),從而可以隨時隨地測量、捕獲和傳遞各種感知信息,并對各種信息資源和管理狀態(tài)進行精準地分析與處理[8]。
(4)綠色節(jié)能以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思想為指導,通過智能館舍的建設,實現低消耗無污染,節(jié)約使用自然資源,通過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充分體現“綠色發(fā)展”的理念[9]。
現今社會信息量已遠不能用“巨大”而要用“海量”來形容,用戶的信息需求數量也隨之增多,要求也復雜多樣。任何一個圖書館都不能以一館之力去實現信息資源的獲取與管理。圖書館要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及信息的管理利用,必須要實現資源共享?,F有的圖書館聯盟,總分館建設以及圖書館聯合發(fā)展都是相應的有力實踐。
智慧圖書館互聯互通這一特征要求不論時間、地點和方式,都可以通過多種載體形態(tài)和不同形式的工具來極大限度地利用圖書館的各類信息資源[7]。這些信息資源可以來源于本圖書館也可以來源于其他圖書館以及信息服務機構。這也就需要在成本最優(yōu)和效益最優(yōu)的基礎上,打破行業(yè)間和館際間的信息壁壘,建立起跨載體、跨部門、跨庫網、跨系統(tǒng)的信息資源的動態(tài)交互合作服務意識,實現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協(xié)同。
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集群與協(xié)同,然后再通過無障礙轉換、跨時空傳輸和便利的獲取利用是實現智慧圖書館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智慧圖書館的目標之一??梢哉f,實現圖書館間的信息資源共享是建設智慧圖書館的重要基礎,而智慧圖書館的建成也促進著館際信息資源更好地共享與協(xié)同。而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又出現了許多新技術,新問題和新要求,這就需要現有的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有新思維和新策略。
雖然現在有許多成功的圖書館館際間的信息資源共享的協(xié)約和實踐,但往往是在特定的地區(qū)和學校間實現的。實現更大范圍內的共享仍然面臨著許多問題和障礙。
3.1信息資源的結構化與標準化不充分
信息資源被訪問或者接收時并沒有被完全使用,這就意味著圖書館的接收系統(tǒng)并不能完全以有意義的方式為使用者提供、處理和分析從其他館所共享的信息資源。同時很難通過有意義和適當的非破壞性方式實現外部派生的信息資源的標準的分析利用。
3.2缺乏共享動力
即使技術允許信息資源跨越空間與各圖書館的界限而實現共享,但缺乏共有利益動機和對現有信息資源共享的相關政策的誤解都會造成障礙。同時存在某些規(guī)定和相關的政策也同樣抑制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
3.3安全性與隱私性問題
實現共享過程中的信息資源安全與用戶個人隱私是非常重要的?,F有的信息傳輸過程中仍然發(fā)生一些侵害信息資源的主客體的利益事件,并偶有發(fā)生用戶信息泄露問題,這些都對信息資源共享產生負面影響。
3.4缺乏統(tǒng)一協(xié)調機構,相關政策法規(guī)滯后
每個圖書館的系統(tǒng)都是獨立的,且不同圖書館間的系統(tǒng)接口與開發(fā)也有不同,在進行信息資源共享時缺少第三方的協(xié)調機構,并且有關于信息公開、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方面的責權法規(guī)政策滯后[10]。
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實現方式和網絡架構在可預見時間內都會是多元化的,從而可以滿足不同圖書館和用戶的個性需求。我國圖書館數量大,類別多,為促進智慧圖書館的建設而要求各個圖書館間使用單一的信息資源共享的方法和技術是不現實的。然而,也必須有一個持久的有意義的策略去解決問題和跨越障礙,以此來建設能夠更好滿足用戶需求的智慧圖書館。
為建設智慧圖書館而要求的信息資源共享策略的提出需要以合理的原則為指導,這些原則的目的是為了促使有價值的共享實踐并且鼓勵發(fā)揚創(chuàng)新共享的模式。信息資源共享的原則應當包括:(1)基于物聯網與互聯網技術;(2)模塊化建設;(3)模式多元化;(4)支持多進程;(5)保障對個人的授權;(6)操作簡易化;(7)保護個人的隱私與信息安全;(8)注重信息價值;(9)技術的可擴展性和通用性。在提出的原則的指導下,應當對面向智慧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制定新策略。
4.1技術層面的策略
4.1.1泛在的、安全的網絡基礎設施
互聯網技術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中非常重要,而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也需要穩(wěn)定、安全和可廣泛使用的網絡基礎,以支持各圖書館之間的協(xié)議和各種各樣的核心服務,從而可以保證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并且能夠防止在未經授權或非預期的情況下獲得數據,除此之外還可以保證獲得授權的用戶可以方便地獲取相關數據。通過對數據進行加密,以及制定數據使用協(xié)議、互聯安全協(xié)定以及業(yè)務伙伴協(xié)議等等方法保證網絡基礎設施的安全。
4.1.2通過新技術促進信息資源更高水平的共享
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需要通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來實現,這些技術對信息資源共享也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新技術建立信息資源感知與集群共享的管理系統(tǒng),在各信息資源機構和信息資源類型間進行跨域集群及共享,使現有的如全國性的CALIS、CASHL系統(tǒng)和地區(qū)性的文獻共享系統(tǒng)可以實現更高水平更大范圍的信息資源共享,從而更好地促進為實現智慧圖書館的相關資源基礎建設[11]。
4.1.3一致性的安全傳輸技術
智慧圖書館與各類高科技網絡技術密切相關,這也就要求信息資源共享運輸技術同樣應當是安全的,易于配置和可廣泛使用的。通過用最少的協(xié)議來滿足共享的要求是最佳狀態(tài)。如在數據的加密傳輸的安全技術中,數據如何只到預定的個人或系統(tǒng)是最核心的問題。應當開發(fā)和維護一套傳輸標準以支持各種共享需求,特別是在各圖書館現有的基礎上通過協(xié)調管理來確定共享的優(yōu)先事項。
4.2政策和標準層面的策略
4.2.1制定規(guī)則及標準
為了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政府應當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規(guī),這些規(guī)則應當保護共享參與者的權益并促使用戶對通過共享而得的信息的使用。除政府之外,非政府組織應積極進行相關政策與標準的制定,促使利益相關者來共同解決業(yè)務問題,支持政策和機制的發(fā)展與完善,最終能夠促進智慧圖書館的建設。
4.2.2數據格式及語義標準的一致性
必要的、滿足讀者用戶需求的共同的格式是信息資源共享的基石。系統(tǒng)在發(fā)送和接收信息時需要格式的一致。當一個圖書館的系統(tǒng)從另一個系統(tǒng)接收到信息資源時,它就需要自動處理信息而不需要人工干預,因此圖書館和用戶都應當推動制定和維護一致性的數據格式和詞匯標準并指導實施。
4.3服務層面的策略
4.3.1安全及標準的服務
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應該是模塊化的,安全的和基于標準的。應當促使信息資源共享系統(tǒng)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下更耐用,系統(tǒng)應實現模塊化構建,使它們劃分成獨立的組件并可以連接在一起。軟件開發(fā)人員應當創(chuàng)建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以用來明確系統(tǒng)如何與另一個系統(tǒng)通過可靠的和結構化的方式來進行信息資源共享。不同的系統(tǒng)可以通過共享服務來共享算法和功能。通過更加穩(wěn)定安全的共享服務來促進智慧圖書館建設。
4.3.2圖書館與個人合作以提供更高價值的共享信息
圖書館應當共享和利用多來源的信息并改變和優(yōu)化對用戶提供所需信息的方式,可以做到根據用戶的個人喜好來提供信息。智慧圖書館的出發(fā)點與歸宿仍舊是為用戶提供質量更高的智慧服務,如何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實現信息的共享然后實現精準的信息服務,提供更高價值的信息資源,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重要要求。
4.3.3促使個人為信息資源共享的積極參與者
智慧圖書館是以人為本的,它可以讓人們不僅僅是能夠獲得所需信息,更能夠通過移動設備、在線服務等形式去促使對智慧服務的需求。這也就要求在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中,授權個人以更多的權利,從而實現每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得到發(fā)展和釋放,促進個人在技術和政策的支持下積極管理所獲得的共享信息并參與到智慧圖書館建設中來。
4.3.4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資源
智慧圖書館的智慧化服務需要建立在準確的信息資源基礎上。通過相關信息資源現有名稱或歷史用名及描述從而快速定位所需的信息資源的能力是保證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有效進行的基石。信息資源共享系統(tǒng)應當包括一個復雜的和擴展的圖書館和用戶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需要一種以電子的方式來快捷和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數據。與此相關的資源定位服務必須支持廣泛數據類型間的訪問和交換。
智慧圖書館將會成為圖書館工作的新的運行模式,也將會為讀者帶來更加全面的全新體驗。它將成為復合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后的又一種全新形態(tài)。盡管當前智慧圖書館的討論與實踐尚處于初始階段,但相信智慧圖書館將是未來圖書館管理和服務的一個新方向。智慧圖書館將會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人們對知識需求的增長而茁壯成長。通過圖書館間信息資源更好地實現共享,使讀者能夠在任何時間、地點和設備上都能查閱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使智慧圖書館能夠擁有多來源的海量信息資源,并使各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得以最佳利用,這也是智慧圖書館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潘杏仙.智慧圖書館用戶培育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12):48-51.
[2]劉麗斌.智慧圖書館探析[J].圖書館建設,2013(3):87-94.
[3]烏恩.智慧圖書館及其服務模式的構建[J].情報資料工作,2012(5):102-104.
[4]嚴棟.基于物聯網的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研究,2010(7): 8-10.
[5]王世偉.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11(12):1-5.
[6]王世偉.論智慧圖書館的三大特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6):22-28.
[7]郎玉林.智慧圖書館發(fā)展策略研究[J].圖書館,2015(4):77-79.
[8]謝芳.論高校智慧圖書館的功能與構建[J].圖書館學研究,2014,(6):15-20.
[9]趙曉芳.智慧圖書館的服務途徑實現與構建[J].圖書與情報,2013(6):46-48.
[10]金曉明.市級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5):32-35.
[11]王文清,張月祥,關濤,等.CALIS資源整合與云服務[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2):36-42.
(編發(fā):王域鋮)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for Smart Library
LI Hou-qing,GUO Rui-zhi,DONG Fu-guo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Big Data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3,China)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the library,smart library will bring new changes to the library. The realization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mart library,but also one of its objectives.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mote the smart library’s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Keywords:smart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 sharing;library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197(2016)02-0031-04
[作者簡介]李后卿(1965-),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圖書館情報學基礎理論;郭瑞芝(1990-),女,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館學基礎理論;董富國(1991-),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圖書館學基礎理論。
[收稿日期]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