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明
(1.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圖書館河北張家口075000)
(2.河北建筑工程學院信息管理系河北張家口075000)
趙祖銘的生平著述與學術思想考略
王喜明1,2
(1.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圖書館河北張家口075000)
(2.河北建筑工程學院信息管理系河北張家口075000)
趙祖銘,清末民初學者,文獻學家,古文學家,主要詩文論著收入其自選集《涉趣園集》,另有文獻學、目錄學著作《清代文獻邁古錄》《書目答問??庇洝沸惺?。通過對趙祖銘主要著作的整理和研究,揭示其學術思想的主要特點和獨特價值。
趙祖銘;文獻學家;生平;著述;學術思想
趙祖銘,河北樂亭人,清末民初學者,文獻學家,工詩文,尤擅古文。主要詩文論著收入其自選集《涉趣園集》,另有文獻學、目錄學著作《清代文獻邁古錄》《書目答問??庇洝沸惺馈Zw祖銘一生關心國計民生,重視教育,注重對歐美、日本諸國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先進經(jīng)驗的研究、學習和借鑒。在其大量奏議、條陳、論述、書信中,都能感受到其廣博的學識和深刻的洞見,絕非舊時代尋常儒生可比。
趙祖銘,原名鈺,字式如,又作十如、什如,自號雙寂寞齋居士,晚號聱叟。清咸豐十一年正月十一日(1861年2月20日)生于直隸省永平府樂亭縣(今屬河北省唐山市)樊坨村。貢生,鄉(xiāng)試不第,考職授以州判。趙祖銘半生游幕,曾充任清末兩江總督端方、張人俊,及末任湖北布政使連甲等地方要員的幕僚,并短暫出任保定蓮池書院主講。入民國后曾被保薦為縣知事(縣長),不就。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病故,享年73歲。書齋名雙寂寞齋,其長子趙賡宸辟院旁二畝荒地種植花草果樹為園,趙祖銘將其命名為涉趣園,后其自選詩文集即因此命名為《涉趣園集》。
趙祖銘不似尋常士子一意潛心科舉,不問世事,“少壯銳,欲有為,搜討朝章國故與夫海外政治學說,主張通變順應時勢推遷”[1]。弱冠出游,充任清末地方官員幕僚記室近二十年,足跡遍及直、魯、蘇、皖、鄂等地,又曾受聘主講保定蓮池書院。與趙祖銘交誼深厚的樂亭當?shù)孛坑懈鹭怪?、嚴應麒等,其與李聯(lián)
璧、李映庚、連甲、熊希齡、盧靖、賈恩黻、王樹枏等當時文化界、政界賢達也有很深的交往。趙祖銘一生心憂天下,感憤時局,著書立說,上書建言,為民請命,雖無顯赫之功名,終不失國士之本色。
比如,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舉國震動。心憂時局的趙祖銘寫下《甲午八月擬上政府書》,論陳戰(zhàn)局,提出數(shù)項應對之法。此文后在天津《直報》發(fā)表,報館在跋言中,對趙祖銘的倡議大加稱贊。甲午戰(zhàn)后日本吞并朝鮮,設朝鮮總監(jiān),與趙祖銘的建議不謀而合。
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清廷下詔重申預備立憲。趙祖銘作《擬上萬言書》,關于預備立憲提出多項切實建議,指出“夫所謂預備之預備,有執(zhí)定厲禁者三(科舉之害未除、捐納之途未閉、保舉之弊混亟宜歸復舊制),有力行不惑者三(綠營宜盡遣歸農(nóng)、州縣宜速行均缺、鐵路不可專任商辦),有不容延緩者四(京外兼差不可有、國幣本文宜即定、免厘加稅必無慮、殖民實邊辦法宜早定)?!保?]文章鞭辟入里,直切時弊,體現(xiàn)出他對于國家問題有充分透徹的認識和了解。
趙祖銘與清政府官僚體系若即若離的關系以及其深厚的新學積累,使其能夠非常冷靜、超然地看待國體變更,帝制覆亡,民國建立。民國二年(1913年),趙祖銘即向國務院、教育部上書,建議改進小學教育制度。教育部對于大部分請示均予肯定。同年,他又致書國務總理熊希齡,論陳外蒙、裁軍、整頓吏治及議會等事,得到了熊希齡的認可與賞識。此后,趙祖銘又多次為民請命,針對時局及地方政事之不合理處向國務院及省議會上書言事,據(jù)理力爭。如《代直隸公民請愿國務院書》《與順直省議會請咨復糧捐不宜征存各縣書》《與學界聯(lián)合會論解決時局書》等。
趙祖銘一生著作頗豐,其自述曰:“平生撰輯已刊者,《來南雜俎》《校勘書目答問》,未刊者《涉趣園集》《文獻尊聞錄》《畿輔河渠疏浚紀要》《負曝庸言》《上谷讀書剳記》《補農(nóng)文編》《研傭詩存》共若干卷。”[1]其中既有文獻學方面的學術著作,也有興農(nóng)、治河等實務之書,其余大部分為平生各類文章撰述、信函、詩作等的匯編。趙祖銘大半生漂泊在外,晚年才歸隱田園,了無積蓄,幸有熊希齡的幫助才能將《涉趣園集》《清代文獻邁古錄》(即《文獻尊聞錄》)刊印存世,而《畿輔河渠疏浚紀要》《負曝庸言》《上谷讀書剳記》《補農(nóng)文編》等均散佚不傳。現(xiàn)就其刊行存世的著作進行整理介紹。
2.1 涉趣園集
2.1.1 概況
“涉趣園集”既是趙祖銘部分著述、信函的合集名,也是其詩文著述合集的全集名。作為全集的《涉趣園集》包括了《涉趣園集》《涉趣園別集》《來南雜俎》和《涉趣園詩集》四個子集。全集共35卷,其中子集《涉趣園集》15卷,《別集》5卷,《來南雜俎》5卷,《詩集》10卷?!对娂酚钟伞堆袀蛟姶妗贰栋紫录贰痘蒉藦]剩稿》《聱叟寄吟漫稿》《燕津汗漫余瀋》及《補遺》等部分構成。全集共收錄文章212篇,包括傳狀、墓表、碑志、祭文、雜文、序跋、論辯、信函、奏議、代筆公文等多種體裁;收錄古今體詩作571首。
2.1.2 創(chuàng)作時間及背景
《涉趣園集》中四個子集創(chuàng)作時間各有不同?!渡嫒@集》(子集)中的文章、書信等大部分創(chuàng)作于民國建立之后。《別集》為光緒十五年(1889年)至二十七年(1901年)之間趙祖銘“學為古文時所作”?!秮砟想s俎》中收錄了其在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至宣統(tǒng)元年(1909年)之間,渡江“來南”,任連甲、端方、張人俊等人的幕僚時期的奏議、信函、代筆公文和古今體詩等?!对娂肥珍浟似湟簧懈鱾€時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
2.1.3 出版情況
民國十五年(1926年),《涉趣園集》由熊希齡幫助在香山慈幼院附屬的北京慈祥工廠刊印,熊希齡還為文集題寫了書名?!渡嫒@集》四個子集中,除《來南雜俎》曾單獨刊印過以外,其余均為首次刊印,但其他各集趙祖銘均曾加以整理,冠以名目,故全集中還保留了多篇原書稿的序跋,如《涉趣園集》有王樹枏、廖名縉兩篇序文,《別集》有嚴應麒跋言等。全集之末,有李時總跋言一篇。全集共35卷,每卷首頁標注“樂亭趙祖銘籑”,裝訂成八冊,分別以唐代韓愈《進學解》中“沉浸濃郁,含英咀華”八字冠名印在各冊封面上作為序次標識。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河北大學圖書館等處有收藏。
2.2 清代文獻邁古錄
2.2.1 概況
該書為趙祖銘編著的史料摘編。原名《榆枋測溟
錄》,后改名《文獻尊聞錄》,在刊印出版時定名《清代文獻邁古錄》。全書共30余萬字,24卷,分為總制類(1卷)、儀制類(1卷)、祠祀類(2卷)、恩寵類(1卷)、寵異類(1卷)、貢舉類(2卷)、閥閱類(1卷)、武功類(1卷)、名行類(1卷)、掌故類(1卷)、國聞類(2卷)、雜錄(6卷)、外錄(3卷)、附錄(1卷)。
2.2.2 創(chuàng)作時間及背景
該書大約是在光緒十三年至三十二年(1887年—1906年)近二十年間,趙祖銘在直隸各縣游幕、在保定講學及到山東為連甲幕僚時期“求國家之佚聞,考常德巨人之觚簡,及其他燕談邸報,博觀而約取,征信而闕疑”[3],抄錄匯編而成。
2.2.3 出版情況
該書曾以《文獻尊聞錄》為書名于清光緒三十二年至三十四年(1906年—1908年)間以抄本形式首次面世。民國十六年(1927年),易名《清代文獻邁古錄》在北京慈祥工廠刊印,梁啟超題寫書名,題作“趙祖銘編”,書前有趙宗抃、賈恩黻序言各一,自序一篇,例言十條。書內每卷首頁標注“樂亭趙祖銘編纂同里后學李時校訂”,裝訂為上下兩冊。1971年,臺北的臺聯(lián)國風出版社曾通過影印的方式再版了該書。2003年,北京的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了由張建國、賈瑋校點的簡體橫排本。然而,簡體字本刪掉了原版序言、例言,對于原版書中低格編排的按語未作標示處理,又脫漏了部分原有行內注釋文字,這些都影響了讀者對于該書的認識與利用,而且此版《邁古錄》題作“趙祖銘著”,也有失嚴謹。
2.3 書目答問??庇?/p>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盧靖在豐潤縣署刻印了張之洞的《書目答問》一書,列入《慎始基齋叢書》,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匯印。這一版本的《書目答問》也被稱為“慎始基齋叢書本”,也是《書目答問》比較重要的一個版本。書后附錄了趙祖銘撰寫的《??庇洝芬痪恚渤蔀榇税姹镜淖畲筇厣?。由此可知,此《??庇洝穭?chuàng)作于1897年或之前?!渡魇蓟S叢書》刻印的《書目答問》選用的是該書的初本,趙祖銘對其提出了68條校勘意見。
2011年,來新夏等在中華書局出版了《書目答問匯補》一書,匯集王秉恩、江人度、葉德輝、范希曾、蒙文通等16位學者、藏書家的增補批校。各家增補批校,按條目匯集。趙祖銘的《校勘記》也全部匯錄其中。
2.4 散見文章及相關資料存目
為了盡可能全面展示趙祖銘的著述情況,把目前所見的未收于《涉趣園集》的散見資料進行簡要整理。
(1)《稟農(nóng)務局試墾旗荒稿》。此文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上旬發(fā)表在《湖南通俗演說報》第3期。署名樂亭趙式如[4]。
(2)《普及教育條陳》。于1905年10月13日發(fā)表在《直隸教育雜志》第1年第14期。署名趙祖銘。甘厚慈所輯《北洋公牘類纂》也收錄此文,題為《樂亭趙祖銘上學務處普及教育條陳》。
(3)《致汪康年書》。此信發(fā)出時間不詳,收錄在《汪康年師友札》中(上海圖書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署名趙祖銘。
(4)《致河北省政府書》。此信為民國二十年(1931年)趙祖銘以“代河北省人民”的名義請河北省政府恢復區(qū)警合并及免征建設經(jīng)費等事,見于當年《河北省民政廳訓令治字第一五八號》。
(5)《農(nóng)村復興與農(nóng)村教育》。此文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1日發(fā)表于《農(nóng)村經(jīng)濟》第1卷第2期上。署名趙式如[5]。
2.5 趙祖銘著述價值概述
第一,地方文獻價值。作為一名曾在樂亭當?shù)睾秃颖笔。ㄖ彪`)內都產(chǎn)生過一定影響的士紳,趙祖銘和許多同時代士人一樣消失在歷史深處。幸而他留下了相當數(shù)量的、自成體系的文章著作,包括大量地方宗教、文化設施的碑記,有關人物的小傳、墓志銘等文章,不但為后人研究其生平思想提供了難得的一手資料,也為地方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第二,歷史文獻價值。趙祖銘的著述中有許多文章蘊含了獨特的歷史文化信息,值得后人關注。比如,《李歗溪先生別傳》《史鶴齡傳》內包含了傳主的大量信息;武昌起義時趙祖銘正在時任湖北布政使連甲府中,《武昌避兵記略》完整記錄了其當時的所見所聞和個人經(jīng)歷;《甲子乙丑樂亭兵災記》客觀記錄了1924至1925年第二次直奉戰(zhàn)爭、郭松齡倒奉戰(zhàn)事對樂亭地區(qū)帶來的戰(zhàn)亂影響,等等。
第三,學術文獻價值。趙祖銘在文獻學、古文、教育等領域均有所建樹,并留下大量的相關文章著作,
值得后人關注和研究。
趙祖銘出生之年,正值清末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興起之年??梢哉f,趙祖銘對于國家、社會和世界的理解與認識,正是沿著古老的中國主動接觸、了解西方世界,并不斷完成自身的調整與改革這一歷史進程,逐步拓展和深入的。一方面,他很好地繼承了清代學術,特別是考據(jù)之學的學術傳統(tǒng),加上其扎實的國學根基,從而形成了其治學的堅實基礎和鮮明底色;另一方面,他又主動接觸、吸收西方知識和文化,逐步改變了其世界觀,經(jīng)歷了從舊學者向時代“新民”的蛻變。這兩大因素在其治學活動中均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3.1 文獻學思想
趙祖銘學術功底扎實,治學態(tài)度嚴謹,雖以文學名于當時,卻以文獻學貢獻播于后世。他的作品涉及到???、版本、目錄、編纂、考證多個方面,其學術價值和學術思想均值得后人研究。這其中,以《清代文獻邁古錄》和《書目答問??庇洝纷顬橹匾?。
《清代文獻邁古錄》是一部史料摘編,也可以說是一部通俗的類書。在該書編纂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出趙祖銘學以致用的治學原則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該書資料翔實,考證精審,類目清楚,可讀性強,是一部研究清代,特別是晚清歷史寶貴的文獻資料。全書選材主要圍繞清代軍國大事、典章制度、社會經(jīng)濟、學術文化以及晚清時期外國經(jīng)濟、軍事、科技、文化等內容。賈恩黻在為此書作序時也著重肯定和強調了這一點:“今日雜考雜說之書,難得有裨于國是。而關于國是之書,尤難得宏瞻精博,有異于隨筆漫錄之流。嗟夫,豈易事哉?樂亭趙君式如著文獻邁古錄,所集皆熙朝大政,為當今之要務。而自來說部家所難能者,其書尤獨見為易。”
《書目答問??庇洝饭?8條,其中經(jīng)部31條,史部18條,子部10條,集部9條。趙祖銘的??惫ぷ鞑⒉幌抻谖淖值男S?,同時涉及到版本、目錄、考證等方面的內容,屬于廣義的“校讎”。大多數(shù)批校、增補都重點關注圖書版本信息,而趙祖銘除校訂版本信息之外,多援據(j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考證作者歸屬、作者姓名、所屬朝代等,并及其他相關創(chuàng)作信息,發(fā)人所未發(fā),這是他人所不及處。如《書目答問》中《金石錄》一書之作者原注為“宋趙明誠”,趙祖銘指出“趙明誠共其室李清照編定”。在《書目答問匯補》中,來新夏先生對趙祖銘的??惫ぷ鹘o予了很高的評價:“其通校全書,成校勘記,凡六十七(實為六十八)條,多有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較好的???。其對答問原載學海堂本記載的錯誤更改較多,尚有出于貴陽本之外者。這個校勘成果,范希曾作補正時,沒有看到,故沒有采錄。今匯補本全部采納,為本書增色。”[6]
在目錄學方面,趙祖銘不拘成法,敢于創(chuàng)新的思想特點同樣值得關注。對于國家大政變遷的關注與認識,直接影響了他對于目錄分類的看法。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江蘇設通志局,以繆荃孫為總纂,籌備修撰《江蘇省通志》。趙祖銘在閱讀繆荃孫擬定的類目后,認為有不合時宜之處多項,于是寫信給繆,提出自己的意見。其質疑有理有據(jù),不拘泥于名家名志之成例,能夠根據(jù)客觀情況提出變革之意見,其目錄分類思想體現(xiàn)出很強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
3.2 文學思想
趙祖銘作為古文學家,其古文功力精深,不但稱冠于樂亭當?shù)兀脖划敃r有識之士所推重,其能在直隸省最高學府、當時北方的學術中心——蓮池書院做主講,可見其水平之高已經(jīng)得到相當程度的公認。古文大家王樹枏也對趙祖銘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
“樂亭趙君十如……別開生面,跡其詞筆義法,動與古符。此孟子所謂豪杰之士不待文王而興者。……所發(fā)文章固有足以炳日星而垂宇宙者。雖然學問之道日益月新,君茍由此而益不懈,則張(裕釗)吳(汝綸)不足以限君之所至,而其他更無論矣?!保?]
趙祖銘精研唐宋大家文章,雖未從名師受讀,對于文章作法也頗有心得。其《涉趣園集》中收錄了兩封他寫給其子趙翼宸的信,一論議論文章之作法,一論記敘文章之作法,洋洋灑灑,旁征博引,實為文論佳作,非深諳文章之道者不能為。
所謂“詩以言志”,趙祖銘一生之中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古今體詩作品,或記游,或敘事,或寄懷,或詠物,或懷古,或諷今,或贈答,或酬唱,或哀悼,或自況。從
這些不同時期、不同主題、不同風格的詩作中,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其獨特的人格與文采。這其中,大量感時悲世之作尤其能將趙祖銘憂國憂民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如其“新樂府”組詩《哀僑民》《振華族》《強祖國》《達大同》,主題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lián),層層遞進,表達了作者振興國家與民族,最終實現(xiàn)“環(huán)球一致,修文偃武”的美好愿望。又如其《學潮篇》,因“五四”運動而作,于花甲之年仍高呼民眾奮起捍衛(wèi)國權。
3.3 教育思想
趙祖銘一生心系天下,時刻關注國家時局變化和政治、社會變革,尤以關心和關注國家教育事業(yè),特別是基礎教育事業(yè)最為突出。趙祖銘在教育問題上非常重視借鑒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教育經(jīng)驗,又不盲目照抄照搬,往往根據(jù)中國歷史經(jīng)驗教訓和當時國情省情提出適合的建議。其教育思想主要有如下特征:
其一,主張教育要因時而變,拋棄陳腐的科舉應試教育。趙祖銘最晚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就明確指出科舉制度和傳統(tǒng)書院與社會發(fā)展已經(jīng)嚴重脫節(jié),必須改革,而此時中國相關的改革聲浪尚未掀起。
其二,重視基礎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趙祖銘提出了關于小學教育改革的全盤設想,包括劃分學區(qū)、教師培養(yǎng)、地方教學活動管理、規(guī)范教學方法和內容、統(tǒng)籌教育經(jīng)費來源等。此外,他也很早就注意到了幼兒教育和幼兒教師的培養(yǎng)問題。反映其思想觀點的文章如《保定創(chuàng)設教育研究所條列應辦事宜》(1903)、《普及教育條陳》(1905)、《上教育部陳請書》(1913)、《國民教育利用改進私塾以重教育責任議》等。
其三,重視女子教育,大力提倡興女學。趙祖銘對于中國忽視女子教育的現(xiàn)實非常痛心。他不但通過寫文章、結社等方式宣揚女子教育,還身體力行,捐資出力,在本鄉(xiāng)創(chuàng)建女校,發(fā)展女子教育。趙祖銘曾在《樂亭樊陀創(chuàng)設女學校記》中專文述其艱辛的過程。其實踐教育報國理想的努力和精神應當為后人所銘記。
無論是治學還是治世,趙祖銘的思想都圍繞著國計民生這一宏大主題?!疤煜屡d亡,匹夫有責”,通過研究他的文章著作,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矢志報國的“士”,而不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學究。作為后世學人,我認為對其生平著述和學術思想進行發(fā)掘整理是必要的和有價值的。限于能力所限,本文中的紕漏在所難免,希望相關研究得到更多學者的關注。
[1]趙祖銘.雙寂寞齋居士自撰墓志銘[M]//趙祖銘.涉趣園集.鉛印本.北京:北京慈祥工廠,1926.
[2]趙祖銘.擬上萬言書[M]//趙祖銘.涉趣園集:來南雜俎.鉛印本.北京:北京慈祥工廠,1926.
[3]趙祖銘.清代文獻邁古錄[M]. 鉛印本.北京:北京慈祥工廠,1927.
[4]上海圖書館.中國近代期刊篇目匯錄:第二卷上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097.
[5]朱耀炳.農(nóng)業(yè)論文索引續(xù)編[M].南京:私立金陵大學圖書館,1935:308.
[6]來新夏,韋力,李國慶.書目答問匯補[M].北京:中華書局,2011:1329.
[7]王樹枏.涉趣園集序[M]//趙祖銘.涉趣園集.鉛印本.北京:北京慈祥工廠,1926.作者簡介:王喜明(1984—),男,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圖書館館員兼信息管理系專業(yè)課教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文獻學、閱讀文化,已發(fā)表論文15篇。
Research on Zhao Zuming′s Life,Writings and Academic Thoughts
Zhao Zuming was a philologist and litterateu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His major poems and articles were collected in his personal anthology Shequ Garden Collection.He also produced philological and bibliographical works such as the Qing Dynasty Literature Record and The Emendation of Bibliographical Questions and Answers.This paper reveals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unique values of Zhao Zuming's academic thoughts by sorting out his major works and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m.
Zhao Zuming;philologist;life;writing;academic thought
G256
A
2016-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