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君
長樂三人行 Informal Discussion from Changle
幸有一橋接滬甬
文/陳 君
走過那些沖動與細膩相伴的歲月之后,年少時只想著要往別處走的心,慢慢又偏執(zhí)地眷戀起了原點,眷戀起了那海風與蝴蝶自在穿行的家鄉(xiāng)。加之,老父與幼子仍然相依隅居家鄉(xiāng),近年的我便頻頻往返于上海與家鄉(xiāng)之間。
家鄉(xiāng)在寧波港的東南端,三面環(huán)海,一路穿陸。三十年前,我的父輩們從家鄉(xiāng)到上海,多數(shù)走水路,“以船為車、以楫為馬”,得坐差不多一天一夜的輪船才能到達十六浦碼頭。之后,有了高速公路,正常情況也需要5個半小時。2008年,一橋飛架杭州灣,天塹變成大通途,從家鄉(xiāng)到上海不用再繞道杭州,全部行程最快時只要3個半小時。每每坐車行駛過這長長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總禁不住要感慨要慶幸,虧得這一座大橋,才減輕了我的車馬勞頓,慰藉了我的思鄉(xiāng)思親之情。每每望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海灣,總也禁不住思緒翻飛,遙想著這宏偉大橋的點點滴滴。
長虹臥波、巍巍大橋,展現(xiàn)著的是改革開放的成就。一道杭州灣,讓寧波和上海遙遙相望了許許多多年。明明一衣帶水,但每一次都要多繞120公里的路才能到達彼岸。日月交輝、潮起潮落,在杭州灣建橋、接軌大上海,之前是世世代代寧波人心中熾熱的夢。春風拂甬、民企活躍,政府財政日益強大、百姓錢袋日見鼓起,心中的夢終于有條件破繭而出。時至2003年,敢作敢為、氣度如海的寧波人決定建杭州灣跨海大橋。大橋總投資140億,民企投資30%,這在當時政府公共事業(yè)建設中是鮮有的,也是改革開放前想都不敢想的。
長虹臥波、巍巍大橋,飛架著的是工程質量的豐碑。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6公里,相當于27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長度,是當時世界上已建成或在建中的最長跨海大橋。更讓人驕傲的是,這座大橋是一座完全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大橋。橋梁建設者們與杭州灣的雷暴、臺風、潮流、地質斗智斗勇,創(chuàng)造了中國橋梁技術的種種奇跡,譜寫了中國橋梁建造質量的華美樂章。整座大橋獲得250多項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形成9大系列自主核心技術,可抗十二級以上強臺風,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第一。杭州灣跨海大橋不僅是座技術大橋,還是座美學大橋,設計中比照西湖蘇堤首次引入景觀設計概念,從高空俯瞰,大橋如巨龍呈“S”形蜿蜒跨越海灣,線形優(yōu)美,生動活潑。
長虹臥波、巍巍大橋,奔馳著的是長三角人的喜悅。記得大橋建成之初,兩岸的民眾都興奮難抑。“以后,我要把家里的80畝南美白對蝦拿到上海去賣,可以賣高些價錢,生活更好一點”,大橋南端的一名水產(chǎn)養(yǎng)殖戶一臉高興?!肮?0%的產(chǎn)品銷往杭州灣以南地區(qū),走大橋,一年能省下140萬元運費”,大橋北端一民營企業(yè)總經(jīng)理喜笑顏開。“大橋通車了,我們吃過晚飯都可以到上海喝咖啡吃夜宵”,“大橋通車了,我們周末都可以到寧波去追江趕?!?。更記得大橋建成之初,我父親的激動,他逢人便說,“以后,我女兒可以經(jīng)?;丶伊?,太好了,太好了……”
大橋,讓長三角人充分享受著優(yōu)質工程質量帶來的種種美好;大橋,讓長三角人“同城生活”的愿景變得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