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山壁
田人書法品讀
堯山壁
早年看村劇團,草臺班子,莊稼人登臺,畫上臉戴上髯口,比比畫畫,自娛自樂,過把癮倒還罷了。倘若進了城市戲院,讓行家們一看就砸鍋了。懂戲的人自有標準尺度,是否科班出身、出自名門,一眼就能識破。
當前書壇魚龍混雜,也有不少草臺班子,村野水平,“無師自通”者。以為草書就是潦草,讓人認不得看不懂,且不以不知二王、張旭臉紅,還能到處展覽、得獎,因為上下左右彼此彼此,有什么樣的市場就有什么樣的作品。當然也受潮流風氣影響,快餐文化,急功近利,還美其名曰“速成書法”。無根基者隨波逐流,難免一俗。然而智者學書,必然是另一條路,繼承傳統(tǒng),研習經(jīng)典,然后才敢言出新。讓我想起了田人先生。
30多年前,我在《河北文藝》當編輯,田人送來一組詩歌,粉連紙上工筆小楷,精美如鉛印字帖。他的詩也好,讓秀麗的墨跡書寫出來,如天生麗質(zhì)配以霓裳羽衣,妙不可言。田人生于窮鄉(xiāng)僻壤,自學詩書,田間耕鋤,手指畫字,后而成習。精學苦練,終成大器。76歲自撰自書一篇古風長詩《雪泥鴻爪》,是其翰墨之路的真實寫照:“祖上事農(nóng)鋤,紡織粗布裝。逢災食糠秕,野草充饑腸。日寇燒殺掠,幼小心煮湯?!鄙倌晖队H內(nèi)蒙古:“大漠與草原,磨煉我胸膛。”1954年考入內(nèi)蒙古師大中文系,并求學于北京大學古文字學家曹鰲門下,在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導引下,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今天。
田人學書自唐楷入門,然后追本溯源,魏晉、漢隸、秦篆、鐘鼎、甲骨,考察傳統(tǒng)書法的江河、流域,熟悉翰墨的水性、流向,邊潛心臨摹,邊學習理論,在實踐中尋找自己的美學理想,感悟成熟時寫成理論文章,計20多篇,如《唐楷之大纛一代書雄》《書壇呼吁米襄陽》。熱衷顏真卿時,學其人品書品。顏魯公直心諫諍,忠烈剛正,浩然之氣形諸筆墨,入木三分,熔鐵鑄鼎??瑫蹚娒埽瑴喓駝倓?。行書兼容行楷行草,《祭侄季明文稿》也是發(fā)憤之作,迅疾中筆筆有法,字里行間怒氣充滿,體現(xiàn)了深厚修養(yǎng)和精湛技藝,被稱作“天下第二行書”。傾心米芾時,著重眼界與技法。米南宮收藏頗豐,觀覽廣闊,且善于臨仿。取法多樣,把許多古人的長處化為己有。且個性狂放,喜作驚世駭俗之舉。所以不守常法,超然絕世,形體神態(tài)出人意料。
1985年在襄樊(今襄陽)開會,田人與中國書協(xié)主席舒同同席,舒主席稱贊他的書法有張裕釗筆意。一下子點到關(guān)鍵穴位,田人血如潮涌,他確實對張體心儀已久,潛心研究幾十年了,初步寫成幾篇論文,《重新點燃魏碑書法藝術(shù)靈光》《一個不應忘記的書法家》《內(nèi)圓外方熔鑄的震撼力量及神韻的文化情結(jié)》《張裕釗書法探微》等。后半生心血汗水全都投入這一課題上了。
回望一部中國書法史,群山簇擁,高峰林立,而張裕釗則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盛唐以后,帖學盛行,形成一種“烏、方、光”為病的“館閣體”,千人一面,一字萬同。直到清朝晚期,碑學才重新被人認識,出現(xiàn)了一批尊碑卑帖的書法家,使書法終于從媚弱中走出來。而張裕釗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被康有為譽為“集碑之成”,“千年來無一比”。張體書法凝聚著豐富的民族智慧和人文精神,具有顯明的獨創(chuàng)性和想象力,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經(jīng)典。
淵深魚樂,樹古禽來。白云游鶴,好雨潤田。(左圖)田 人/作
信言不美,上善若水。柔者勝利,行勝于言。(右圖)田 人/作
田人先生把傳承和發(fā)展張體書法視為己任,學習研究,頗有見地?!皬堅a撓壬坭T了秦魏北碑金石諸碑版,先與古合,后與古分?!薄皬淖中紊现v是將魏碑的橫勢變成了長方形的縱勢,因而有強烈的人體美?!薄白畲蟮奶卣魇莾?nèi)圓外方,在用筆上‘外拓里帶’?!彼沧⒅氐絻?nèi)圓外方并不自張裕釗始,顏魯公的寶塔碑中已見端倪。不過顏真卿尚不自覺,時有時無,到張裕釗才把它突現(xiàn)出來,處處為用,自成一體。張裕釗正是繼承發(fā)展,多學善用,才成為集書法變革大成的一代宗師。
為了弘揚張體書法,田人先生于1986年在家鄉(xiāng)河北深州,向全國發(fā)起《張裕釗書體流派展》征稿,并聯(lián)絡接待日本書法代表團,在保定蓮池書院為張公立碑紀念。張裕釗道光舉人,內(nèi)閣中書,“曾門四學士”之一,歷主江寧、武昌、襄樊(今襄陽)、保定書院。蓮池書院中有個日本學生宮島大八,學成回國,成為一個重要書法流派。這次日本代表團團長宮島吉亮正是其孫。揭碑儀式啟功、黃綺、歐陽中石出席,田人和宮島各攜四十幅書作,分列碑之左右。晚宴上田人先生書寫了“一衣帶水、一葦可航”相贈,日方評價甚高。
樸衣素食,適口充腸。取精用宏,得能莫忘。(左圖)田 人/作
無欲則剛,有容乃大。慎言敏行,寧靜致遠。(右圖)田 人/作
1988年9月,經(jīng)田人先生努力,《張裕釗書法流派展》在石家莊隆重推出,反映強烈。事后先生又自費攜帶全部作品到湖北,從武漢、襄樊到張裕釗的故鄉(xiāng)鄂州,展出一處轟動一方,震動了整個湖北。先生還專程趕到鄂州梁子湖畔張公墓前頂禮祭拜,到老年大學講授張公書品人品,聲淚俱下。10月15日,在田人先生操辦下,全國“張裕釗書法學術(shù)討論會”在南宮市舉行。著名的《重修南宮縣學碑》,1886年由張裕釗撰書,主張革新舊學,創(chuàng)辦新學。這是張裕釗64歲時的作品,爐火純青,十分規(guī)范,早期嫩角脫盡,骨骼定型,鐵劃金鉤,是張體書法鼎盛之作。會上田人先生宣讀了論文,會后輯成《張裕釗學術(shù)討論會文集》一冊,了卻心中一件大事。
張裕釗一生“恢奇為文,渾穆為書”,頂著世俗壓力,與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館閣體”角力,言行謹慎,不事張揚。但是他深知自己書法的價值:“吾文不逮古人十一,而其書獨與古合,非唐宋諸家所能,然未嘗以其書語,恐其駭且怪矣?!痹浮奥裰钌剑靡皇瘍?nèi),留待百年后讓人去發(fā)現(xiàn)”。果然后來就有了康有為、于右任,又有了田人先生。
田人先生奉張體為圭臬,敬畏、虔誠、醉心,數(shù)十年以為日課,苦苦磨煉,一筆一畫刻于心坎,一點一滴溶入血液。宏觀把握,微觀吃透,一面臨習,一面搜集張公留下為數(shù)不多的講義、信札,只言片語。比如,張公寄給好友吳汝綸的幾十封信,字里行間多有精言妙義。這個吳汝綸曾知深州,給田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信中說:“空中渴驥奔泉。怒猊決石。紙上如蜻蜓點水,輕燕掠波?!碧锶梭w會就是落筆前醞釀感情,提升書寫欲望。書寫時精神放松,任情任性,充分發(fā)揮。“名指得力,指能轉(zhuǎn)筆,落筆輕,入墨澀,發(fā)鋒遠,收鋒急,藏鋒深,出鋒烈?!笔蔷唧w而可操作的技法、墨法。其中“指能轉(zhuǎn)筆”就是捻筆,更是張公的特長,提醒畫勿浮華,用力慢拉,筆筆送到。還說到寫畫用隸,轉(zhuǎn)折用篆,篆中用捻,提按中有輕重,勾挑篆中帶隸,中鋒則貫穿其中,出鋒要快,快行快止。結(jié)構(gòu)的點畫用楷法統(tǒng)帥,點畫用草與行。勾挑用直筆轉(zhuǎn)指,通過外擴里帶,形成結(jié)構(gòu)的鈍角,完成里圓外方的總體工程。神秘的張體被田人先生破解得簡明扼要,易于掌握。這才是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為弘揚張體書法作出的巨大貢獻。
田人先生迷戀張體,先求雅正,亦步亦趨,一絲不茍,達到可以亂真的程度。作為傳承人,一方面感到張體博大精深,學無止境;一方面又仿佛聽到古訓“學我者死”,應該有所變化求新,準于法度之內(nèi),繩于變化之間。幾十年勤學苦練,終于煉金成液,積久成變。
這些年田人先生在河北、天津、福建、廣東、山東等省市舉辦個展,墨跡遍及長城內(nèi)外、大江南北。大字楷書,盡為得意之作,碑版如五臺山廣宗寺法尊法師碑等皆為世人矚目。先后出版了《田野上人書法》《田野上人書風筆訣》《田野上人書舞風頌》《雪泥鴻爪》等書法集,可謂風行一時,萬人傾倒。
欣賞田人先生書法,古風拂面,古道熱腸,古意盎然。心路與藝術(shù)較以前更顯高古蒼勁,深刻樸茂、正大氣象洋溢字里行間??瑫嘈燮?,氣韻神妙,中鋒精深,在魏碑和張體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書風面貌:行書筆走龍蛇,氣勢雄渾,蒼勁靈秀;草書起伏飛動,長臂枯藤,大氣磅礴,酣暢淋漓。
書法之美,有運筆、結(jié)體、章法諸元素,集中表現(xiàn)于筆力和線條,線條抒發(fā)情感,傳遞筆意。田人晚年的線條有著驚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以內(nèi)圓外方為形,使藏鋒中鋒更為厚重。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把屋漏痕筆法引入張體,進而探筆勢于鐘鼎,創(chuàng)造自己的筆墨。橫筆不平寫,豎筆不直落,看似斷續(xù)、頓挫、顫抖,形似鋸齒,實則真氣貫注,氣強勢足,如屈鐵枯藤,驚雷墜石,剛健涵宕。點線的風化曲線和用筆的沖刀感,形成古樸天然的流痕,圓潤而兼有一股濡力,從而突出書相的金石氣、風化感和滄桑感。強烈的藝術(shù)個性在當今書壇獨樹一幟,煥然一新。對于這種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田人先生自己也很欣慰,概括為:筆出金石,墨有風化,紙上太極,春秋為察。田人書法獨異的線條美,形成一種獨異的筆勢,“得勢而出”。這個“勢”正是書法的藝術(shù)空間,一種審美感受。田人的筆勢也取決于他有一般書法家所不可及的修養(yǎng)。
一者他是個詩人,眼前的自然是詩化的自然?!皻w來田園居,生息住平房。院有香椿樹,開畦菜根香?!庇刑諟Y明的詩意,王維、齊白石的畫意。他的詩多為古風,清新自然?!白咸创蠖饭P,屋漏痕行行。啤酒大碗盛,赤背汗流淌。”腹有詩書氣自華,他飽讀詩書,精通音律,融會貫通,筆下流淌出來的不僅是書法,而且是一種書卷氣。一種文藝氣息,撲面而來。
二者田人善舞,早年在草原跳蒙古舞,后來在城市跳交誼、國標,一跳就是60年,至今年近80還是衡水舞場上的領(lǐng)袖。書法與舞蹈相通,好的書法需要融入舞蹈的特性,如節(jié)奏、韻律、跳躍、平衡、造型。公孫大娘舞劍器,讓杜甫“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唐太宗評蕭子云書:“行行如纖春蚓,字字若綰秋蛇?!睆堥L史見擔夫與公主爭路,而得草書,雷太簡聞江聲而筆法進,文與可見蛇斗而草書長,何況高度藝術(shù)化的舞蹈呢。
田人先生積60年經(jīng)驗,寫了《舞風頌》,把舞蹈詩化了:“輕舞賞旋律,重步聽鼓點,挺身如松立,曲膝似槐盤。紆腰慎把持,玉指輕手挽。步舞搖婀娜,起伏云夢幻。群衫風自動,共舞姿千般。示意手花快,造勢腳步慢。踏歌狂欲呼,雙目已交歡……拉丁風情動,桑巴浪里船。倫巴海波水,四拍舉步三。和諧起伏意,擺動更纏綿。探戈腳趨進,頭甩腰微彎。慢慢快快拍,蟹步縱橫間。合如比翼鳥,分如連理干。后仰復前合,雙拉與單轉(zhuǎn)。激越大動作,四顧皆震撼。美姿存心際,美音繞梁轉(zhuǎn)?!碧锶讼壬f:“伴著音樂起舞,好像一個人正在揮筆寫字。”不難理解,詩與舞這青春的血液注入書法的血管,給他一臉紅潤,將他皺紋撫平,使他妙筆生花。這就是田人先生的書法。
田人簡介:
田人,號田野上人,1933年生于河北省深州市城南曹家莊,1958年大學中文系畢業(yè)。1988年加入中國書協(xié)。20世紀80年代出席中國洛陽魏碑研討會,中國襄陽米芾書會,煙臺全國書法學術(shù)研討會,鄭州全國新十年書法學術(shù)論辯會等重要書法會議,皆有作品入選。撰寫書論三十余篇應世。
舉辦首次中國張裕釗書法流派展,首次張裕釗書法學術(shù)研討會。
書法具魏碑書風,墨池神足內(nèi)圓外方、金石氣、風化感,龍蛇大草、起伏騰越、雄放多姿,是歷屆張裕釗書法流派展評委?,F(xiàn)任張裕釗書道網(wǎng)顧問,中國張裕釗書法研究會顧問。
個展于全國大江南北,講學于湖北、福建等地,并被聘為客座教授。出版《田野上人書法》《筆訣》《舞風頌》《雪泥鴻爪》《田人墨韻》《田人八十寫心書法集》《田人聯(lián)語及獨白》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