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琴
?
健康教育在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中的臨床應用
王風琴
【摘要】目的 探討健康教育在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工作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常規(guī)母嬰阻斷干預的基礎上實施專項健康教育,總結傳染性疾病母嬰傳播情況。結果 母嬰傳播阻斷率為96.0%;新生兒不良合并癥發(fā)生率為5.0%。結論 對艾滋病、梅毒、乙肝攜帶者進行對癥阻斷干預,并開展專項健康教育,可及時阻斷母嬰傳播,對預防新生兒傳染病發(fā)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健康教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我院2011年2月~2015年9月100例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孕產(chǎn)婦,將其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24~39歲,平均年齡(27.35±2.27)歲。所有患者均符合傳染性疾病相關診療標準[1],且對我院相關護理干預措施知情同意。其中,艾滋病6例,梅毒12例,乙型肝炎82例。
1.2 排除標準[2-3]
(1)臨床資料不全者;(2)合并感其他內(nèi)科疾病者;(3)合并婦科其他嚴重疾病者;(4)精神疾病或語言障礙者;(5)無家屬者。
1.3 阻斷及健康教育方法
1.3.1 阻斷干預方法 6位孕婦確診為艾滋病患者后,立即口服國家統(tǒng)一免費發(fā)放的三聯(lián)藥物齊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克力芝(LPV/r),一直服用到分娩。新生兒出生后,也干預服用國家免費發(fā)放的抗病毒藥物,全部嬰兒人工喂養(yǎng);12位孕婦確診梅毒后,立即注射芐星青霉素,劑量120萬U,左右臀部各1支,每周1次,共3次,分別與患者孕早期﹑孕晚期進行注射。新生兒出生后,立即為其注射芐星青霉素5萬U/kg,并取其臍帶血進行梅毒抗體檢測,出生后3﹑6﹑12﹑18個月抽取靜脈血進行復查,方便準確判斷阻斷干預效果;82例乙型肝炎孕婦分娩后12 h內(nèi)注射國家免費發(fā)放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后按照《慢性乙型肝炎治療指南》0-1-6接種方案對新生兒進行疫苗接種。
1.3.2 健康教育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產(chǎn)前接受專項健康教育,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1)疾病健康宣導。護理人員要采用多種形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并在實際工作中與患者﹑家屬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關系,進而為健康宣教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根據(jù)患者傳染病類型,對其開展病理知識講解,并將三種疾病的發(fā)病特點﹑傳播途徑充分向患者說明,使其能夠重點掌握傳染病的相關診治要點。
(2)科學知識普及。將傳染病預防﹑控制方法及并發(fā)癥識別等方式印成手冊,并向患者發(fā)放,使患者了解疾病相關衛(wèi)生常識。針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疑慮,護理人員要及時進行解答,并對患者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保證患者能夠及時調(diào)整不良心態(tài)。同時,通過多種宣傳資料向患者傳達健康知識,使患者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關注自身疾病。
(3)母嬰阻斷治療護理配合。針對上述傳染病毒攜帶者,需要對其開展母嬰阻斷,進而有效保證新生兒的安全性。為此,護理人員要密切配合醫(yī)師,做好治療工作宣導,并對患者用藥治療進行科學指導,強化患者治療依從性教育。
(4)探索新型宣教模式。為攜帶傳染病毒的孕產(chǎn)婦成立專門的疾病管理機制,并為其設置專業(yè)醫(yī)師及專科護理人員,充分發(fā)揮健康教育的實際作用,使傳染病的預防工作更具針對性。在進行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相關護理人員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努力為患者營造良好的護理干預環(huán)境。
1.4 指標觀察
對100例母嬰阻斷成功率﹑新生兒情況進行比較,其中新生兒情況包括窒息﹑早產(chǎn)﹑低體重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
100 例患者中僅有1例艾滋病﹑2例梅毒﹑1例乙肝產(chǎn)婦將病毒傳播給新生兒,其余孕產(chǎn)婦成功阻斷母嬰傳播,母嬰傳播阻斷率為96.0%;新生兒方面,1例新生兒窒息,1例早產(chǎn),2例低體重兒,1例呼吸窘迫綜合征,不良合并癥發(fā)生率為5.0%。
很多傳染性疾病均可通過母嬰傳播方式進行傳播,若在產(chǎn)前采取一定方式進行預防和控制,可減少將病毒傳播給新生兒的概率[4-5]。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對患者疾病防控進行指導,對減少不良風險事件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對攜帶傳染病毒的孕產(chǎn)婦開展健康教育,并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拓寬健康教育渠道,運用多種手段和形式,可在疾病預防控制中發(fā)揮作用。同時,多形式宣教可提高患者保健知識的知曉率,因而可不斷改善不良習慣,并增加自我保健意識。
本組患者接受系統(tǒng)的病毒阻斷干預治療,并進行專項健康教育,母嬰阻斷成功率達到94.0%,且新生兒不良合并癥發(fā)生率較低。上述結果說明對患者開展專項預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強化專項健康教育力度,并對阻斷母嬰傳播治療活動進行密切配合,對預防新生兒傳染病發(fā)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宋莉.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的成效、挑戰(zhàn)與展望[J].中國健康教育,2013,29(8):675-676.
[2]燕虹,李十月.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阻斷項目的思考[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4,25(4):1-3.
[3]譚春華.孕期艾滋病、梅毒及乙肝表面抗原免費檢測結果及意義[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4,22(3):85.
[4]呂榮.68例梅毒孕婦肝炎及艾滋病標志物檢測與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9,17(2):62.
[5]甘貝貝.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年內(nèi)全覆蓋[J].疾病監(jiān)測,2015,30(6):484.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AIDS,Syphilis and Hepatitis B in the Work of Maternal and Infant Transmission
WANG Fengqi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Haidong City,Minhe County,Haidong 810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AIDS,syphilis and hepatitis B in the work of maternal and infant transmissio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were carried out speci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blocking rate of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was 96.0%,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neonatal adverse complications was 5.0%.Conclusion AIDS,syphilis,hepatitis B for symptomatic intervention,and special health education,can be timely blocking 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prevention of neonatal infectious disease incidence rate.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AIDS,Syphilis,Hepatitis B,Mother to child transmission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2.191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2-0256-02
作者單位:810800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