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微
(西安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1)
?
郭蘭英與彭麗媛歌唱藝術風格比較探析
顧小微
(西安歌舞劇院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1)
【摘要】我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的發(fā)展。如今的民族聲樂藝術早已成為我國不可丟棄的文化瑰寶。而在時代發(fā)展的今天,民族聲樂演唱也需要與時俱進并結合時代特點,形成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因此,文章就以當代優(yōu)秀的民族聲樂藝術家郭蘭英和彭麗媛作為參考的對象,將二人極具代表性的演唱風格進行分析比較,通過借鑒她們的演唱經驗,推動我國民族聲樂能夠更好的發(fā)展與傳承,這對新時代的聲樂藝術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彭麗媛;郭蘭英;歌唱藝術風格
我相信在所有人都會對《白毛女》這部歌劇有所印象,因為其代表著我國民族新歌劇的崛起。很多歌唱家都曾演唱過這首歌曲,而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彭麗媛老師與郭蘭英老師所演唱的版本。兩個歌唱家雖身處的年代有所不同,但正是因為不同的歷史時期而形成不同的歷史文化,讓兩位老師的舞臺表演以及表演技巧都不盡相同又各有千秋。通過對二人歌唱風格的比較,來完成民族聲樂藝術更好的實踐。
(一)郭蘭英的演唱特點
作為我國著名的晉劇表演藝術家,她從1947年就開始了舞臺表演生涯。在1948年時,出演了歌劇《白毛女》中“喜兒”這一角色[1]。郭蘭英為了能夠盡快的進入到角色之中,還特意到農村體驗生活。進行歌劇的表演時,因為其對戲曲以及山西梆子的融入,讓她很快的就形成了自己的藝術表演風格。
在演唱中,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呼吸方面的問題,郭蘭英因為少小就開始學習山西梆子的緣故,所以很會利用“丹田氣”,也就是現(xiàn)在所謂的“腹式呼吸法”。利用這種方法唱出的歌曲聲音洪亮,但是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其次就是聲音的位置,仔細聽你就會發(fā)現(xiàn)郭蘭英老師的發(fā)音位置非常好,聲音的高低能夠很好的美化和修飾聲音。據說郭蘭英老師經常會去“喊嗓子”,即設立一個目標,向目標努力的喊過去,在集中注意聽自己的回聲。選擇良好的聲音位置比什么來的都重要;再次是喉頭的問題,學習聲樂的學生都會知道,音樂教師經常讓學生在演唱時放松喉嚨,抬起笑肌,吸著唱。這就是為了放松喉嚨。這方面郭蘭英老師做的就稍欠妥當,這就會導致其在唱到高音部分時會出現(xiàn)憋氣的狀況。這是郭老師在演唱中為數(shù)不多的缺點;最后就是關于共鳴的部分,在歌唱中會用到的是胸腔共鳴、口腔共鳴以及頭腔共鳴。演唱中將這三個部分處理好,那歌曲就算是完成了一半。郭蘭英老師在進行歌曲的演唱時,就會利用胸腔的共鳴進行低音區(qū)的演唱,這樣音色就會更加婚后,利用口腔進行中音區(qū)的演唱,使聲音明亮且清晰,而利用頭腔進行的高音演唱會十分富有穿透力。
(二)彭麗媛的演唱技巧
作為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麗媛是我國現(xiàn)代民族聲樂的代表人之一。從小彭麗媛就極具唱歌的天分。從她進入到音樂學院開始對民族聲樂學習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為民族聲樂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推動[2]。
關于演唱中的呼吸問題,九年系統(tǒng)的音樂教育是對其有非常大的影響的,金鐵霖就曾經是彭麗媛的老師,他就曾經一再強調“科學唱法”的重要性,科學的進行民族歌曲的演唱就是通過美聲唱法來進行呼吸方面的訓練。在西方的美式唱法中,強調利用胸部和腹部的聯(lián)用來進行呼吸,是最好的方法。這樣會讓聲音自然、充滿活力。在彭麗媛的演唱DVD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她就是運用了這種方法,讓聲音變的無可挑剔;關于聲音的位置,這也是彭麗媛所重點注意的,音域把握的起到好處,在聽《恨似高山仇似?!分校?],就能體會到她演唱的自然而然;還有就是喉頭的問題,在專業(yè)的聲樂訓練中,彭麗媛已經可以將西方的演唱技巧與我國傳統(tǒng)法的戲曲唱法相融合;談到共鳴問題就不能不說到一個名詞叫“全通道”,這就是利用一個完整的共鳴通道來完成最大程度的共鳴,這種方式的利用,也讓音樂變得更加具有感染力。
(一)郭蘭英在舞臺表演方面的表現(xiàn)
在上文中我們也曾提到,郭蘭英從小就開始了山西梆子的學習,傳統(tǒng)戲劇幾乎可以說是熟記于心,不在話下。這就為他日后的舞臺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感情處理方面,作品中如果沒有豐富的情感就很難與觀眾產生共鳴,那歌劇表演就是去了最基本的意義。郭蘭英老師當然是深諳其道,所以在進行每個表演之前,她都要將戲中人物的情感進行深度的揣摩,將某一時期思維心理變化一一記牢,在表演和演唱的一招一式中將情感全部的釋放出來,讓觀眾產生共鳴,并銘記于心。郭蘭英老師就曾經說過:“表演想要感動別人,就必須先感動自己?!边@也就是歌唱藝術中的“聲情并茂”;除了對情感的處理,還有舞臺形體,舞臺上任務的塑造是要靠形體進行準確的表達。傳統(tǒng)戲劇的學習也讓郭蘭英有了非常深厚的表演功底,不僅是唱念做打,還有手眼步身法都是無可挑剔的。
(二)彭麗媛在舞臺表演方面的表現(xiàn)
在進行《恨似高山仇似?!返难莩獣r,彭麗媛就毫無負擔的將情感完全的表達了出來,每一個字的迸發(fā)都是一次情感的控訴。在這首歌曲中我們也能看出彭麗媛對情感表達的重視。再加上她對西方音樂的學習,融入到中式的民族聲樂中,又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這也是對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的一種開拓和創(chuàng)新;在舞臺的形體表達上,雖然彭麗媛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戲曲,但是她也曾拜師郭蘭英,郭老師的一顰一笑、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步法都深得郭蘭英的身傳。
綜上所述,兩位聲樂表演藝術家都是我國民族聲樂的代表人物。一個讓聲樂藝術開始發(fā)展,另一個讓民族聲樂有了新的融入、新的體驗,在原有的優(yōu)點上開發(fā)了新的演唱體系。兩位老師的出現(xiàn),讓我們明白了對于民族聲樂的學習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為了發(fā)展自己、豐富自己。我們必須要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新,才能夠真正的與世界接軌,讓全世界都認同我們的音樂。
參考文獻
[1]韓梅.大師風范 高山仰止——觀郭蘭英先生排練歌劇有感[J].歌唱世界,2014(12):47-51.
[2]黃衛(wèi)東.花淑蘭與郭蘭英舊識張家口[J].黨史縱橫,2015(2):47-47.
[3]紫茵.從帕瓦羅蒂的白手帕談起——歌唱中情感表達的必備技術之我見[J].歌唱世界, 2015(9):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