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李艷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
捷克民族在音樂史上的三次貢獻
黃李艷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0)
【摘要】捷克是一個有著光榮的斗爭歷史和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的民族。他們愛好音樂,在每個歷史時期,音樂成為鼓舞他們前進的力量,并成為世界音樂舞臺上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
【關鍵詞】捷克民族;音樂;民間音樂
捷克這一民族是一個有著光榮斗爭歷史的民族,多少年來一直致力于本國的獨立與發(fā)展。他們的音樂豐富,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但是音樂遺產(chǎn)卻保存不多。在捷克的音樂史上有過三次閃光的時期,第一次是在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的胡斯時代,第二次是在18世紀中葉的前古典主義時期,第三次則是影響深遠的19世紀民族音樂復興時期。
十四世紀末十五世紀初的胡斯時代,這次的胡斯戰(zhàn)爭影響深遠,以捷克民族英雄胡斯的宗教改革為旗幟,要求保護貧民的利益與傳教自由。他們廢除了拉丁文的格里高利圣詠,取而代之捷克本民族創(chuàng)作的宗教歌曲,這些宗教歌曲與他們本國盛傳的民間歌曲一樣,快速的在捷克傳播,其影響范圍甚至擴散至西歐。
十八世紀以來的捷克,可以稱得上是歐洲音樂最繁榮的幾個國家之一,許多的音樂家有在本國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也有為了更自由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前往西歐各地工作的。1740年后,在前古典主義時期的德國形成的兩個重要的音樂中心,其中之一是活躍在德國曼海姆宮廷周圍的曼海姆樂派。這個樂派組建了當時歐洲最優(yōu)秀的管弦樂隊——曼海姆樂隊。這個樂隊成員大約有四十人,規(guī)模完備,其成員多來自歐洲各國,其中以捷克音樂家居多。曼海姆樂派是歐洲器樂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先驅。其歷史貢獻在于交響樂寫作手法和管弦樂隊演奏風格上的創(chuàng)新,確立了古典交響曲套曲包含快板—行板—小步舞曲—終曲的四樂章結構,還挖掘出管弦樂隊的豐富表現(xiàn)力。曼海姆樂派的音樂風格接近于法國的華麗風格,也體現(xiàn)了意大利音樂的清新與活力。
十九世紀以來,捷克音樂呈現(xiàn)出繁榮的景象,這與他們爭取本國的民族獨立斗爭、爭取社會進步是分不開的。這一時期的歐洲樂壇形成了民族樂派,活躍了歐洲各國,在各國也都有不同的表現(xiàn)。捷克的民族樂派代表有斯美塔那與德沃夏克兩人,前者是新捷克音樂的民族樂派奠基人,而后者則是直接豐富了這個樂派的重要代表。
貝德里赫.斯美塔那于1824年三月二日誕生于東波西米亞的一個小城鎮(zhèn)里,他生活的這個小鎮(zhèn)在當時是捷克民族運動的中心地之一。他的父親做釀酒工作,也是一個熱愛祖國及頗具音樂修養(yǎng)的人,在工作之余會和朋友們一起合奏海頓的四重奏。斯美塔那在幼時生活的環(huán)境算是很好,經(jīng)常聽到捷克的歷史傳說故事以及年輕的釀酒工人的歌唱。幼年時的這些經(jīng)歷對于他今后的創(chuàng)作有深遠的影響,兒童時代的他就在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和音樂中受到教養(yǎng)。他從小即顯露出不凡的音樂才能,從七歲開始進行的為期十二年的學習生活,他在這期間得到了許多傳播捷克民族文化的教師的啟發(fā),熟悉了很多自己國家本土的文化與傳統(tǒng)。在他中學畢業(yè)之后,走上了更為專業(yè)的音樂學習的道路,并且深入民間學習。
斯美塔那的創(chuàng)作充滿了濃烈的鄉(xiāng)土氣息,他的題材內容根植于本國的文化,具有本土化以及多樣化的特點。斯美塔那在青年時期積極參加了1848年反對奧地利統(tǒng)治、爭取自由獨立的革命運動,創(chuàng)作了包括著名的合唱曲《自由之歌》和管弦樂曲《歡呼序曲》在內的一批具有鮮明愛國主義思想的音樂作品。同時,斯美塔那致力于民族音樂的教育和振興,創(chuàng)立并領導了布拉格音樂學校,組織音樂會演出。革命失敗后他不得不暫離自己的祖國,但是他始終注視著自己祖國的動態(tài),在他創(chuàng)作中的愛國主義創(chuàng)作思想更加的成熟。隨著斯美塔那在認識上的改變,他漸漸把愛國主義題材的交響音樂的創(chuàng)作放到了復興捷克的斗爭中。
他致力于捷克民族音樂的興旺,籌辦音樂學校、創(chuàng)作民族題材的作品、指揮演奏定期音樂會以及籌建民族劇院等等活動。在這個民族劇院首次演奏之前,他激動的說著“捷克人的生活是在音樂中”。斯美塔那的作品《被出賣的新嫁娘》是他最受人喜愛的一部喜歌劇,具有新時代特征,是民族主義歌劇中的典范之作。這部喜歌劇把民間音樂的因素、民間生活的景色和人物性格都緊密結合起來,民族舞蹈的氣氛濃厚,充滿著幽默的氣息。這部喜歌劇以它清新的民間生活氣息、樂觀的思想感情,體現(xiàn)了當時捷克人民的精神面貌。還有他創(chuàng)作的《我的祖國》、《來自我的故鄉(xiāng)》等等作品,都表現(xiàn)了真摯的愛國情感,這些作品也都很符合當時捷克這個國家的國情,緊扣當時捷克人心。他一生致力于發(fā)展本國的本土音樂文化,不停的創(chuàng)作和參與社會音樂活動,終于因為疾病的困擾,在六十歲誕辰之后不久就撒手人寰,這一位捷克民族樂派的奠基者隕落了。
在捷克民族音樂的發(fā)展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安東尼.德沃夏克,他于1841年出生在伏爾塔瓦河附近的一個貧窮家庭里,他刻苦自學,顯露出來的在音樂方面的才能使得他的父親繼續(xù)支持他的學習。他的一生僅有兩年的音樂學生生活,這同時他不僅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還關心社會活動以及西歐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他與斯美塔那的對比來說,斯美塔那是一個完全的本土化的音樂家,為了本國的民族文化振興積淀自己的才能。而德沃夏克更為國際化,他不僅立足于本國,沿著斯美塔那開創(chuàng)的道路繼續(xù)發(fā)揚民族性的精神,并同時又具有世界性的特點。他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性較之斯美塔那更為寬泛,其音樂樸素自然,扎根于民族傳統(tǒng)和古典傳統(tǒng),并有自己的個性。他認為偉大的音樂必須像植物那樣在本土民間音樂的沃土中成長,他把自己的風格建立在祖國的民歌和舞曲的基礎之上。他的很多創(chuàng)作都傾注了對捷克民族精神的贊歌和光榮歷史的緬懷,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深情。
德沃夏克在交響音樂、室內樂、歌劇和鋼琴曲等方面,都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但總的來看,他在器樂方面的收獲更加的豐富。他在美國時創(chuàng)作的一部交響樂《自新大陸》,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交響樂作品。這部作品雖創(chuàng)作于異鄉(xiāng),卻懷有極深的鄉(xiāng)愁,這條樸素的旋律彌漫著淡淡的思鄉(xiāng)情,在交響曲的配器中,他融入了波西米亞風格以表達對祖國的眷戀,并且他稱自己創(chuàng)作的是“真正的捷克音樂”
捷克這個民族有著常青而又生生不息的民間音樂的養(yǎng)分,雖然在幾百年的歷史上捷克都遭受著異國的統(tǒng)治,但是同時在這反壓迫的斗爭中,他們繼續(xù)弘揚繁榮了本國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為世界音樂史的繁榮發(fā)展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世界音樂的百花爭艷也有捷克民族添彩的一筆。
作者簡介:黃李艷(1989—),女,湖南永州人,碩士研究生,音樂與舞蹈學專業(yè),研究方向為西方音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