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平
淺析西藥阿莫西林的藥理作用機制以及臨床應用
陳立平
目的 研究分析阿莫西林的藥理機制和作用。方法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10月我院的74例消化不良患者和52例膀胱炎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將消化不良患者分組為甲乙兩組,均為37例,膀胱炎患者分組為丙丁兩組,均為26例。甲丙兩組使用阿莫西林治療,乙組使用雷貝拉唑治療,丁組使用氧氟沙星治療。比較治療效果。結果 甲組有效率91.89%,乙組72.97%,丙組有效率88.46%,丁組有效率65.38%。結論 阿莫西林臨床治療范圍廣泛,效果好,不良反應少。
阿莫西林;藥理作用機制;臨床應用
阿莫西林是青霉素藥物,色白,為粉末狀,在水中輕微溶解[1]。臨床中應用阿莫西林的范圍較為廣泛,皮疹、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膀胱炎等都常使用該藥物治療,其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突出。但是該藥物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癥狀[2]。我院為了探討分析阿莫西林的臨床藥理和治療效果,對部分患者進行了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74例消化不良和52例膀胱患者進行研究,均是2013年2月~2014年10月來我院診治的患者,將消化不良患者分組為甲乙組,均37例,甲組男性27例,女性10例,年齡20~80歲,平均(41.5±2.1)歲;乙組25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21~78歲,平均(43.2±1.8)歲。兩組一般性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膀胱炎患者分成丙丁兩組,均26例,丙組12例男性,14例女性,年齡28~73歲,平均(56.5±1.6)歲;丁組10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27~75歲,平均(57.2±2.4)歲。兩組一般性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
四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基礎治療,甲組與丙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使用阿莫西林治療,甲組患者應用阿莫西林,1.0 g/次,2次/d;丙組應用阿莫西林,0.5 g/次,3次/d;乙組患者使用雷貝拉唑治療,10 mg/次,2次/d;丁組患者使用氧氟沙星治療,20 mg/次,2次/d。四組患者均治療7 d。
1.3療效評價標準
1.3.1消化不良評價指標 顯效:患者通過7 d的治療后,體征與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幽門螺桿菌改善;有效:患者通過7 d的治療后,體征與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胃部與上腹部疼痛基本改善,幽門螺桿菌減少;無效:患者通過7 d的治療后,體征與臨床癥狀未見任何變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3.2膀胱炎評價指標 顯效: 1周治療后,患者癥狀消失,尿常規(guī)結果正常;有效:治療1周,患者癥狀改善,尿常規(guī)結果白細胞減少;無效:患者治療1周無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及時記錄上述四組患者的多項數(shù)據(jù)并予以分類和匯總,采用SPSS 10.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 (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甲組有效率91.89%,乙組72.97%,結果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73,P=0.032),甲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1.6%,乙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3.7%,甲乙兩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丙組有效率88.46%,丁組有效率65.38%,結果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00,P=0.048),丙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2.6%,丁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4.5%,丙丁兩組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1藥理作用機制
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的一種,殺菌效果比氨芐西林強,速度快,對腦膜炎無效[3-5]。阿莫西林能夠穿透細胞壁,和大分子量青霉素結合蛋白結合,與分子內酰胺可以水解,與菌體轉肽酶結合,讓其失去活性,切斷菌體合成糖肽,細菌細胞壁被破壞后,菌體因失去細胞壁而脹破滅亡。哺乳動物細胞無細胞壁,所以阿莫西林對人體毒性小,仍然會有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存在。
3.2臨床應用
阿莫西林是光譜抗菌藥物,具有比較好的殺菌效果,對胃酸分泌的穩(wěn)定性不具有影響,用藥治療后,能夠保證90%的藥物吸收[6-7]。阿莫西林可以和紅霉素聯(lián)用,提升治療效果。阿莫西林可能會引起患者的一些不良反應,比如腹瀉、嘔吐、惡心等等。所以使用時,要對藥物的劑量和時間引起重視[8]。
此次研究中,甲組有效率91.89%,乙組72.97%,丙組有效率88.46%,丁組有效率65.38%,甲組和丙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乙組和丁組優(yōu)秀。
總而言之,阿莫西林的臨床應用范圍廣泛,治療效果突出,不良反應比較少。
[1] 張平. 阿莫西林分散片在健康人體內的藥代動力學研究[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6):640-641.
[2] 高貴平. 淺析西藥阿莫西林在臨床上的應用[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24):150-151.
[3] 李紅霞. 西藥阿莫西林在臨床上的應用探討[J]. 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18):483.
[4] 張敏. 阿莫西林在臨床上的應用[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33):5.
[5] 陸紅研. 復方京萬紅軟膏的臨床運用[J].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1,9(17):27.
[6] 高瞰,邢俊家. LC/MS/MS法測定人血漿中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濃度及其藥物代謝動力學及人體生物等效性研究[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1,40(8):831-833.
[7] 張建設,范瑞華. 口服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反應1例[J]. 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15(32):1062.
[8] 白玉,海玉山. 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引起藥物熱1例[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5):81.
Analysis of th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Western Medicine Amoxicillin
CHEN Lipi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F(xiàn)ourth Hospital of Daqing City,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amoxicillin. Methods Chose our hospital 74 patients with dyspepsia and 52 casesof patients with cystitis to conduct research and analysis from February 2013 to October 2014. Patients with dyspepsia were grouped into two groups of A and B,37 cases in each. Patients with cystitis were grouped into two groups of C and D,26 cases in each. Group A and C were treated with amoxicillin,group B was treated rabeprazole,and group D was treated with levofloxacin. Compared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several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1.89% in group A,group B was 72.97%,group C was 88.46%,group D was 65.38%. Conclusion Amoxicillin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 wide range,has good effect,less adverse reactions.
Amoxicillin,Pharmacological action mechanism,Clinical application
R573.1
A
1674-9316(2016)18-008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8.055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醫(yī)院藥劑科,黑龍江 大慶 16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