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江陰 214433
?
以讀書為介質探索積極德育新途徑
李萍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江陰214433
促使學生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最重要的責任。作者在平時的德育實踐中,嘗試著以教室里的讀書角為德育教育陣地,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德育人文管理。
德育;讀書;環(huán)境;發(fā)展
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終極目標。職業(yè)學校要培養(yǎng)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技術人才,就需要建立“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的學校課程與教育教學體系。職業(yè)學校學生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沖擊,大多數人都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中考失利者。他們普遍共同的特點就是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習慣放縱,內心空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的復雜性與難度。職業(yè)學校由于起步較晚,平時只知道狠抓學生行為規(guī)范,不斷進行低層次的重復教育,教育方式呆板陳舊,學生缺乏活動空間,師生關系緊張,忽視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忽視了對學生完滿精神世界的建構等。隨著社會發(fā)展與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強化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等新的要求如何落實到位都是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職業(yè)學校的德育與管理必須進一步加強人文精神的德育人文管理,要把促使學生“成人”作為一個最重要的任務。蘇州大學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指出“要想具有人文情懷,讀書顯得尤為重要。一個不讀書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懷,要培養(yǎng)人文精神,首先要從接受人類文明的最精華的東西——書開始入手?!蔽易鳛橐粋€德育工作者,在平時的德育實踐中,嘗試著以教室里的讀書角為德育教育陣地,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德育人文管理。
教室是學生接受、理解、充實和鞏固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接受德育人文管理的重要場所。教室里建立讀書角,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使學生精神充實。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以及《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等書中,十分強調要豐富學生的生活興趣,那么這樣的學生根本不需要擔心。因為他沒有時間和精力更沒有興趣去從事不健康的活動,他已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實和包圍了。書,是孩子們最好的精神食糧。職業(yè)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難做是大家公認的。以往的職業(yè)學校的德育管理就是去看學生,不讓學生做壞事,德育工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就像個“看守”,但光靠“看”是“看”不牢的。我認為要轉變觀念,讓學生有事做。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就是鼓勵學生多讀健康的書。我讓學生把讀書角建在班級的西南角(我班的教室是講臺在正東面的,衛(wèi)生角在西北面),鼓勵學生共同商量,群策群力,分工合作。
學生在布置教室讀書角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能相互鼓勵,集體想辦法、出主意,做到“三個臭皮匠,頂過諸葛亮”,積聚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他們當中擅長書法的就寫激勵讀書的標語,擅長繪畫的就畫圖畫,擅長手工制作的就做適合粘貼的手工藝品,擅長設計的負責張貼,一樣也不擅長的就在旁邊“打下手”,最終在班級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將讀書角布置的既富有生活氣息,又能散發(fā)出濃郁的書香,營造了良好的讀書環(huán)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借閱熱情,更增強了他們的團結協作的意識。
班級讀書角的主人是學生,教師要指導學生自己管理讀書角,在圖書管理中提高自主管理水平。讀書角要辦好,需要有一整套的借閱制度。首先要保證圖書的來源。由班長發(fā)出號召,班級圖書為班級學生捐獻,起碼一本,上不封頂,要求圖書內容健康、積極向上。圖書每月更換一次。這樣既能不斷增添新的書種,又能不斷補充書的數量,更能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有了圖書,接下來還需要有借閱證。通常圖書借閱證是由圖書館統一印刷、統一印制、發(fā)放,它的形狀、樣式整齊劃一,缺乏個性。而我班的圖書證則是學生自己設計、制作的,各不相同。有的是扇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圓形的,有的還畫著精美的圖案……五彩繽紛,極具個性。最后由宣傳委員統一收齊,蓋上班主任的印章后再發(fā)放,以求正式。讀書角需要有專人管理。班上的學生就是圖書管理員。我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推選出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輪流管理,共同協商,制定圖書管理制度。如借閱圖書的時間是課間十分鐘及每天中午。圖書管理員督促同學們捐書時寫好姓名,以便日后歸還。并及時將圖書編號,負責記錄同學們的借閱情況,利用課間整理、打掃書架。堅持每次查看還回的圖書是否完好,如有損壞要及時記錄、督促損壞圖書的同學粘補或賠償。逾期不還者,督促將書收回。圖書管理員還要做好防盜、防潮、防蛀等保護工作。通過自主管理讀書角,很多學生的潛能得到了挖掘,各種智慧得到了顯現,較大程度地讓學生的自主心理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滿足,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赫爾岑曾說過:“書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年輕人的忠告……種族、人群、國家消失了,但書卻留存下去?!比祟惿鐣且粋€連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書籍是我們視接千載,心通四海的橋梁,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要拿到的通行證。歷史愈久,文明積累愈多,人和書的關系就愈緊密相連。一個人剛降生時,他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迷蒙蒙,怯生生,茫然對來世。于是就識字讀書,讀一本書就獲得一份自由,讀的書越多,獲得的自由度就越大。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讀書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讀書水平。在一定意義上說,讀書就意味著教育,甚至意味著學校。學校就是提供了一個讀書的空間,一個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書的空間。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的文明里。學校里學習的許多東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遺忘,但是人的思想接觸過的文化財富,會在我們的心靈里留下痕跡?!比魏斡行У淖x書活動,都是學生情感的觸動、體悟的過程。我經常教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閱讀,勤寫讀書筆記,在摘抄中汲取營養(yǎng),定期交流讀書心得。這樣能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引導他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yǎng)的人。使讀書成為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和吃飯、睡覺一樣重要,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定期以海報的形式向學生推薦讀物,建議學生用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零花錢去購買,帶來教室與他人分享讀書。既能減少學生吃零食的機會,又能讓學生吃到精神食糧,比單純的教育學生少吃零食效果好得多。我還建議班委會采取比賽的形式,定期評選出優(yōu)秀讀者、文明讀者,在讀書角的墻上張貼表揚,激發(fā)了學生的讀書熱情,讀好書也自然成為班級的一種風尚。書中典型人物事跡、榜樣的形象、言行等能提高學生對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認識,幫助他們明辨是非美丑,培養(yǎng)自我修養(yǎng),學生也得到了心靈的凈化,從而提高了職業(yè)學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總之,學生多讀些有益的書,可以涵養(yǎng)他們的性情,高尚他們的情操,健康他們的情緒,成熟他們的性格,促進他們更好地了解真、善、美。讀書是促進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有效措施。學生在書中與志向遠大的偉人對話,受其熏陶,能及早樹立起自己的職業(yè)理想,為實現理想而鍥而不舍地努力,從而實現早定向、早努力、早成材的目的。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边@里,我不妨說,積極德育,始于讀書。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9).
[2]盧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孫彩平.教育道德與道德閾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
[4]徐紅芬.學校道德低效的原因淺探[J].教育探索,2001(6).
[5]彭巧云.校園文化建設在營造道德培養(yǎng)環(huán)境中的作用[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2(1).
[6]鄭廣勝.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改革教學改革發(fā)展趨勢綜述[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1(7).
G41
A
1006-0049-(2016)20-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