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思
?
中國戲曲元素在手風琴作品中的表現與演繹*
馬云思
(遵義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貴州 遵義 563000)
摘 要: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瑰寶中,戲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在題材和曲種上都非常的豐富多樣化,為我國的文化藝術注入了具有非常高的藝術價值,并成為我國文化歷史中的一個亮點。通過西洋樂器而傳入我國的手風琴,就在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渲染而融合我國戲曲元素,使得手風琴在戲曲元素與西洋音樂藝術的雙重影響下,呈現出了非常突出的特色化藝術價值。本文將重點探討中國戲曲元素在手風琴作品中的具體表現和演繹過程。
關鍵詞:中國戲曲元素;手風琴作品;表現與演繹
在我國眾多的手風琴音樂藝術中,因為結合了具有我國傳統(tǒng)藝術特點的戲曲音樂而呈現出了手風琴所具有的特殊藝術特色,給我國手風琴音樂作品在民族化特點上注入了更加新穎的內容。戲曲音樂在我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寶藏中屬于其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并蘊含了非常深厚的歷史藝術價值。當前已經出現了很多手風琴藝術創(chuàng)作者開始對手風琴音樂創(chuàng)作融合戲曲音樂元素,更加凸顯出具有中國審美情趣和中國民族風格的手風琴作品,在手風琴作品中凸顯了非常新鮮的活力和藝術特色。
(一)戲曲曲種的借鑒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戲劇中最主要的一種形式是戲曲,其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瑰寶,在我國眾多藝術表達方式中都有著廣泛應用,例如音樂、美術、舞蹈等都有著戲曲元素的表達融合,而且是一種集唱、念、做、打為一身的綜合藝術。中國戲曲音樂的創(chuàng)作是在民族音樂的條件下實現的,并將各種音樂的種類進行了集合,體現了我國在音樂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彰顯出我國音樂藝術所具有的民族水平和質量,并區(qū)別于世界其他藝術風格和色彩的一種形式。而手風琴最初作為一種西洋樂器傳入我國,其在作品風格上有著非常顯著的民族風格的特點,而且手風琴藝術創(chuàng)作者并在嘗試將中國戲曲音樂原色與手風琴音樂進行了融合,不斷讓手風琴作品吸納戲曲元素,讓手風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演繹更加具有中國傳統(tǒng)的特色。而我國的戲曲種類非常多樣化,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的手風琴作曲家就開始對京劇、越劇、曲牌等進行了有效的結合借鑒,并成功創(chuàng)作了很多經典的手風琴曲目,這其中包括有直接移植的作品,也有二度創(chuàng)作的作品。比如手風琴作品中融入京劇的戲曲元素,最典型的是對京劇中節(jié)奏的融合,如楊智華改編的《打虎上山》,就體現了曲調與節(jié)奏上的京劇戲曲元素,彰顯出了氣勢上更加恢宏的作品風格,這也是從某種意義上為我國以后的戲曲元素融合于手風琴作品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先河。
(二)戲曲音色及創(chuàng)作技法的模仿
在戲曲中,唱腔是對音色變化最具影響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還有另外一個是器樂的伴奏,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包括民族樂器二胡、鑼、鼓,必要時還會用到竹笛、嗩吶等樂器,體現出樂隊演奏的豐富性。中國民族樂器的來源都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所形成的不同樂器,也正是因為多種不同民族所不同的樂器運用,才會將這些音色效果達到一種具有能夠充分表現戲曲特色的目的。作曲家也是在掌握手風琴自身演奏特點的基礎上融入了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就實現了手風琴作品在風格上的改變和創(chuàng)新,并讓音樂的表現力更加強烈。所以戲曲元素在手風琴作品中的表現應用非常廣泛和起到一定的突出作用,并能充分對手風琴作品需要的那種中國民族化的韻味凸顯出來,這其中戲曲元素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在對戲曲借鑒的基礎上,來對手風琴在創(chuàng)作技法和音色上都能帶來更加特色的演繹風格,但手風琴藝術創(chuàng)作者還需要不斷對作品的仔細揣摩和理解,只有挖掘出戲曲的韻味才能在原有特色上更好的重新演繹。
(一)戲曲元素在手風琴作品中的藝術價值
戲曲藝術本體、戲曲創(chuàng)作和戲曲演繹其根本是對美和藝術的追求。通過手風琴來對戲曲藝術進行重新演繹,將音樂形象更加豐富化,并結合創(chuàng)作手法體現了線條旋律之美,在聲部和聲手法的運用下,讓旋律線條更加豐富多彩,表現出了戲曲更加豐富化的創(chuàng)作應用特點,再將戲曲氣息運用風箱控制到位,實現了手風琴在藝術風格和音樂精神上的傳達更加準確和有特點,尤其是在當前多元化音樂文化發(fā)展的社會下,傳統(tǒng)的戲曲讓人們在接受過程中相對比較疲勞,但在手風琴作品的演繹融合中呈現出戲曲藝術別樣的風格,就能讓這種戲曲元素不斷得到發(fā)展和傳承,逐漸被年輕人所認識并熟知,實現了使現代器樂服務于傳統(tǒng)音樂藝術,展現出中西方音樂文化藝術的交流互通,相互影響并相互促進的藝術發(fā)展效果。
(二)戲曲藝術在手風琴作品發(fā)展中的傳承與思考
戲曲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髓,也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藝術瑰寶,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各種新型藝術形式的出現逐漸對傳統(tǒng)文化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傳統(tǒng)戲曲藝術的發(fā)展與傳承,而且在當前的藝術發(fā)展趨勢下,人們更容易接受流行音樂元素,對傳統(tǒng)的戲曲模式開始有著一定的審美鑒賞疲勞,所以通過手風琴樂器融合戲曲元素的發(fā)展,讓現代人的思維與生活協(xié)調一致,把戲曲音樂融入到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之中,為中國戲曲音樂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戲曲音樂融入到手風琴作品的發(fā)展中,體現了藝術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吸收和借鑒的藝術價值,并賦予了手風琴新的民族主義情懷,使手風琴音樂與戲曲音樂完美結合,有了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許鍵.文明的沖突——中國手風琴多元化、民族化之路[J].人民音樂,2010,09.
*基金項目:2015年遵義師范學院教育部高等學校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項目研究成果(15HSYSJD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