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艷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國內南非體育文化研究綜述
張雪艷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南非是非洲經(jīng)濟、體育、政治等方面都扮演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體育是帶動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最有效、最平等的方式之一。2010年足球世界杯后,南非第一次昂首挺胸以黑人的面孔展示在世界舞臺上。南非體育文化大致在種族隔離制度結束后,開始了體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縱觀有關南非體育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傳播、種族隔離、體育政策、體育法、曼德拉體育思想等方面。
關鍵詞:體育傳播;種族隔離;體育政策;體育法;曼德拉體育思想
作為第三世界的國家,“貧窮、臟亂、落后、殖民地”這樣的字眼是映入人們眼中最直觀的印象,缺乏對非洲的研究致使人們腦海中根深蒂固的眼光難以改變。近幾十年來,南非世界杯以及泛非運動會等體育盛宴的舉辦,使南非披上的神秘面紗得以漸漸脫落。近些年來學者對于南非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體育傳播、種族隔離、體育政策、體育法、曼德拉體育思想等方面。
2010年南非世界杯讓全球足球愛好者在這場體育盛宴中找到了那份熱愛與激情,高清視頻(機位、麥克風設置、字幕設計、個性化的賽事解說等符號的集中構建)及衛(wèi)星全球化構成的賽事神話。魏偉[1]指出世界杯的電視轉播不僅是專業(yè)化和人性化的體現(xiàn);同時,在其自然表現(xiàn)的后背,隱藏在深層結構中還存在著三級神話:以高度關注大牌球星和主教練而造成忽略集體努力的明星凝視、電視轉播畫面演變成運動的標準導致的權威建構、出鏡率低下及轉播畫面多為關注女性性感的奇裝異服而產(chǎn)生的女性和種族偏見。然而對于個性化賽事解說,路云亭[2]卻有不同的看法,認為在2006年德國和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間,體育賽事解說(體育節(jié)目主播)以嘗試不同的風格來突破傳統(tǒng)的莊嚴性、穩(wěn)定性、單一性和神圣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具有諸多的局限性,致使個性化、激情化的解說方式遭到網(wǎng)絡民眾及傳播學專家的質疑。究其主要原因是在于中國國情的限制—那種張揚個性、夸張的講解方式與儒學化的生活慣性不相符合,從而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和接受的嚴重錯位。其次,作為大國,中國觀眾所接受的模式是能體現(xiàn)大國風范,并非對競技體育非本質性的理解而造成的激烈化、緊張化和激情化的個性化解說,因為這種激情化解說在文化并置中容易成為偽激情。最后,這種嘗試也反映了解說員的青春期綜合癥危機,其效果是脫離本土文化的漂流者的表現(xiàn),中斷了其文化的根性。由此,虛假的表象最終導致儒學文化的大眾深感不適。體育所攜帶的文化是其特有的屬性,體育文化建設是一個國家邁向體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王曦[3]指出體育文化不僅體現(xiàn)著一個國家人民身體素質,還體現(xiàn)在其加快城市化建設進程上面,物力、人力資源的高度集中為城市帶來了大量的就業(yè)崗位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型賽事舉辦也在要求并改善城市人民的服務水準和提高城市形象。體育文化在調整經(jīng)濟結構的戰(zhàn)略性和創(chuàng)造新經(jīng)濟增長點方面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產(chǎn)業(yè)的興起和服務業(yè)的發(fā)展都由體育文化衍生而來。
然而在南非這片土地上,黑人和白人之間的種族問題不僅是學者們關注的焦點,還阻礙著奧林匹克為其和諧五環(huán)的非政治性的運動而正聲的征途。李梓[4]在1968:抵制,以種族之名一文指明奧林匹克是一項沒有國籍區(qū)別、沒有種族差異的運動,身為美國人的奧委主席布倫戴奇支持南非黑人參加奧運會這一舉措對于黑人運動員是一種變相歧視。在獲得金牌的黑人運動員湯姆·史密斯和約翰·卡洛斯在頒獎臺上分別舉起帶著黑色手套的右手和左手以示無聲的抗議。無一例外,陶短房[5]也提到過南非足球曾遭受膚色傷害。在種族隔離期間,黑人被拒之門外,不允許參加甚至觀看白人之間的比賽,只能跟黑人玩。種族隔離不僅體現(xiàn)在體育運動參與權上面,還體現(xiàn)在各個球隊的名稱上面。然而這種隔離使占人口多數(shù)的黑人比賽有利可賺而得以存活下來,白人就沒有那么幸運了。直到1991年12月統(tǒng)一的南非足球協(xié)會的成立逐步瓦解了膚色歧視(種族隔離)現(xiàn)象。許曉峰[6]認為足球在南非殖民歷史是有著其特定的受眾群體(黑人),由于這項運動的宣傳特色使其帶有黑人對于自我身份認同、權利彰顯特點及種族區(qū)分的象征載體。足球作為一種具有社會屬性的運動,自然成為南非國家領導人下的一種政治工具。這種工具不僅能促進社會和諧(提高就業(yè)、社會正義等),同樣也會存在加深南非的種族分裂的可能性。但究其利弊,舉辦體育賽事是最有效地傾聽不同膚色、階層的聲音并針對性地做出政策措施來維護社會公平。
體育在社會和諧中扮演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正確應對體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才是解決濫觴的根本。在《南非體育發(fā)展對政策的調整的影響分析》[7]一文中,南非世界杯的成功申辦過程是崎嶇、不斷調整以適應國際角色。由最開始強調自身的非洲身份來影響國際體育聯(lián)盟的決定,這一舉措被視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有效的政治工具。通過其精神凝聚力的口號來抗衡經(jīng)濟基礎建設良好的其它申辦國,是南非申辦成功的有效利器之一。然而這一方法的副作用在于其它非洲國家的效仿而導致的變相倫理道德綁架,致使南非在其申辦措略中調整為強調國家改革和發(fā)展目標之間的協(xié)調來贏得舉辦權。重大體育賽事的舉辦需要大量的財力和人力,一旦申辦舉辦賽事成功的國家需要進行其它類似體育賽事來維持其經(jīng)濟的運轉及提高設施的利用率[8]。像南非這樣經(jīng)濟較為薄弱的非洲國家,申辦是需要國內民眾和國際資本的支持。于是乎,借助于利益調查的權威數(shù)據(jù)來進行公眾宣傳是南非獲得申辦世界杯國內民眾支持的精神力量。有利可尋是舉辦體育賽事的最直接的物質原因之一,正是這種體育經(jīng)濟的發(fā)酵,體育比賽中出現(xiàn)了諸多的不正當體育競賽行為[9]。這些行為主要包括“白人運動員”的天下的黑人種族歧視、為獲得更好的比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所謂的“君子協(xié)議”或“收受賄賂”的打假球及裁判員違背職業(yè)道德的吹黑哨。
為壯大南非體育的發(fā)展使其重返國際舞臺,南非新政府設立了一系列法規(guī)來制裁這些不正當行為,其中立法主要包括《南非體育與娛樂法令》、《南非體育領域反興奮劑機構法令》、《預防和打擊腐敗行為法令》等。南非由殖民者的統(tǒng)治,體育法規(guī)是非洲典型的混合法,在彌補體育領域上種族隔離裂痕及凝聚整個名族形成共同的價值觀上也起到了較明顯的作用[10]。至此,對于南非體育史上的關鍵人物曼德拉的體育思想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不得不提及一位讓人敬重的南非前總統(tǒng)曼德拉,正是在他的影響和努力下,南非世界杯申辦成功。然而那時的南非正遭受著經(jīng)濟嚴重下滑、就業(yè)低下、高犯罪率等社會問題。即使在這么艱難的情況下,曼德拉給出了讓世人記住這位老人的話語“足球不僅僅是一項運動,這項運動所激發(fā)出來的力量、激情和獻身精神,讓我們能夠獲得反抗自身生存的環(huán)境的動力和勝利感。[11]”事實也正如曼德拉所說,舉辦世界杯不僅緩解了國內社會的矛盾,還起到了實現(xiàn)了南非種族和解和世界和平的橋梁作用。曼德拉自幼作為拳擊運動的黑人愛好
者,深深地目睹了這個受壓迫和歧視的名族。崇尚名族英雄的曼德拉就像拳擊運動里的戰(zhàn)士一樣為實行種族隔離制度最徹底、嚴厲的南非人自由行走之路而奔走。南非的種族矛盾和黑人權利的缺失成為曼德拉名族解放道路的思想源頭[12]。他的具體實踐主要表現(xiàn)是在積極推行體育的立法、化解隔閡、成功申辦世界杯方面。南非這個有著白人、黑人、有色人及亞洲人的大地上,因曼德拉的付出使各個民族之間的芥蒂煙消云散。
[參考文獻]
[1]魏偉.解讀神話:南非世界杯電視轉播的符號學研究.中國體育科技,2011(47):47-51.
[2]路云亭.反中庸主義的解說局限—央視體育主播在德國和南非世界杯期間的表演性嘗試.體育與科學,2011(11):1-4.
[3]王曦.論體育文化對經(jīng)濟發(fā)展影響的研究—以2010南非世界杯為例
[D].西安體育學院,2014.
[4]李梓.1968:抵制,以種族之名.新世紀周刊,2008(12):142-143.
[5]陶短房.南非足球,曾經(jīng)的膚色痕跡.讀者,2010(06):42-43.
[6]許曉峰.淺析南非體育發(fā)展民族團結的變化.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3):36.
[7]許曉峰.南非體育發(fā)展對政策調整的影響分析.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3):21.
[8]許曉峰.南非體育發(fā)展對外交事務的影響分析.文體用品與科技,2014(16):27.
[9]周元超,謝瀟,李夢龍.南非對不正當體育競賽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03):45-47.
[10]郭樹理,周青山.南非體育法律制度初探.西亞非洲,2007(07):49-53.
[11]偉倫.曼德拉:體育改變世界.新民周刊,2013(48):79-81.
[12]浦義俊.曼德拉體育思想與實踐研究.體育文化導刊,2011(01):17-20.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10-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