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驥 劉 瑜
1.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重慶 404120;2.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 400031
?
淺析張潔小說《靈魂是用來流浪的》
楊驥1*劉瑜2*
1.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重慶404120;2.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400031
摘要:以1993年長篇紀實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為先聲,張潔進入其創(chuàng)作的第三個時期。本文擬以張潔這一時期代表作《靈魂是用來流浪的》為例,以女性主義為切入視角,探討小說主人公墨非的形象嬗變以及張潔后期的創(chuàng)作特色。
關(guān)鍵詞:張潔;《靈魂是用來流浪的》;女性主義;墨非
以1993年長篇紀實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為先聲,張潔進入其創(chuàng)作的第三個時期。告別《無字》的萬念俱灰,進入21世紀的張潔開始由“憤世嫉俗的情感介入轉(zhuǎn)向超然寡淡的淡出狀態(tài)”,“情感境界由愛恨交加的奮斗與掙扎走向超然的生命淡漠意識?!北疚臄M以張潔這一時期代表作《靈魂是用來流浪的》為例,以女性主義為切入視角,探討小說主人公墨非的形象嬗變以及張潔后期的創(chuàng)作特色。
一、從獨醒到獨行
小說開篇,便是一個灰暗、壓抑、俗氣、浮夸卻死氣沉沉的現(xiàn)代生存環(huán)境:那是一個缺乏形而上思考與追求的世界,人們?yōu)榱宋镔|(zhì)的生存與物質(zhì)的享受丟失了人之為人最基本的意義。
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墨非租住的老房子與其姐姐姐夫所住的豪華別墅其實成為了商品經(jīng)濟語境下、信奉金錢至上的當下最直觀的兩個縮影:一面,是沒有燈光的、黑暗的、骯臟的,連“一條大便掉進馬桶的聲音”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的“鬼地方”。其中居住的是居于社會底層,為了生活謊話連篇、虛榮浮夸的“芳鄰”。一面,卻是金碧輝煌的、充滿政治與金錢“合謀”意味的“上流社會”。行走的是一臉俗油,醉生夢死的“精英”。于此,張潔呈現(xiàn)的是一個在金錢、商品中被文明異化的現(xiàn)代社會。所謂的現(xiàn)代文明、現(xiàn)代文化,就在這樣的“有錢能使鬼推磨”中被分為了涇渭分明的兩個世界。
而在這樣的異化語境中,墨非也看到了人的異化以及人與人關(guān)系的異化。隔壁的姑娘,孝順懂事,靠在夜總會唱歌養(yǎng)活一家子人以及掙得弟弟上大學的學費。從表面上看,她獨立自強,然而,物質(zhì)的壓力卻讓她不得不將自己作為展覽的商品,周旋于各色男性之間。而墨非的姐姐姐夫,從表面上看事業(yè)有成、家庭美滿、有權(quán)有錢??墒牵麄兊幕橐鰠s是一個純粹的金錢與權(quán)力的共同體。金錢、物質(zhì),像一把鋒利無比的刀具,閹割掉了他們作為“人”與“自己”的“靈魂”。
從而,面對這樣的異化與浮躁,墨非陷入了一種極度的懷疑與迷惘當中:他不愿意住進那套所謂“上流”實則“下流”的大別墅,反而寧愿蝸居在那套黑不溜秋的老房子里;他不熱衷于權(quán)力,不熱衷于金錢,甚至于,他厭倦與這樣一些物質(zhì)的名詞扯上關(guān)系。于是,與姐姐姐夫的興趣相反,墨非獨獨對數(shù)學情有獨鐘。
然而,作為高官的父母對墨非職業(yè)的功利化的考量讓他心生厭倦——在其眼中,數(shù)學不外乎也是一種獲取利益與地位工具。與此同時,姐姐的對墨非婚姻的“包藏禍心”也讓他唯恐避之不及——他不愿意如姐姐姐夫般因為利益而和另一個人捆綁在一起。
于是在此之下,墨非開始對生活持有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他不缺錢,也不去費心賺大錢;不喜歡,卻也得過且過;不愿意與人虛偽地交往,就拒絕交往;甚至于,對于他熱愛的數(shù)學,他也“得懶就懶,得偷閑就偷閑”。然而,這樣的得過且過,騙得了別人,卻騙不了墨菲自己:他開始夜夜失眠,“晚上睡不著,白天起不來”,其內(nèi)心深處對于現(xiàn)有文明的審視以及對自我的追求讓他無法完全放縱自己裝作“完全不在乎”的樣子。
從而,我們此時看到的墨菲,其實是作為一個現(xiàn)代文明中的“獨醒者”形象出現(xiàn)的。他看透了當下金錢、利益、物質(zhì)的虛妄,他清醒且并不隨波逐流。然而,這個“獨行者”終歸是軟弱的。他的拒絕其實只是蜷進方舟的逃避,而他的浮躁其實折射出他遺世獨立的慌張。換而言之,他不是能夠“改朝換代”“重建文明”的“男子漢”,甚至不是可以堅持自我、直面內(nèi)心的完整的“人”。告別所謂的男性身份、男性符碼,墨非露出的是一個真真實實普通人而非“男人”的模樣: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想要堅持自我卻找不到那么強大的“小宇宙”的普通人,他的“清醒”折射出他的“自我”,而他的軟弱折射出他的“真實”。
于是,此時的墨菲面對的不僅僅是如何成為“自己”的問題,更是如何成為“人”的問題。他需要的是一種能夠讓他徹底走出文明異化的力量,一處能夠讓他的靈魂得以皈依的清凈之所。從而,在印第安排簫“來自一個種族靈魂深處的蕭瑟”里,墨菲感覺到了一種原始卻充滿生命力的召喚:那是來自文明的蠻荒處的一種未經(jīng)雕琢的原始的力量,一種未經(jīng)現(xiàn)代文明塑造的人與自我的力量。基于此,墨非獨自上路前往地中海:沒有既有的行程表、甚至沒有明確的目的地——“這回,他們算是無法掌控他了”??梢哉f,脫離原有的軌跡,墨非尋找的是一種徹頭徹尾的自由與自在。而在那個世界里,沒有男性或是女性的性別身份,亦沒有“男子漢”還是“小男人”的男性符碼,有的只是他自己。
從而,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獨醒者”墨非向“獨行者”墨非的轉(zhuǎn)化。告別已有的生活模式與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絡,他試圖一個人上路,尋找內(nèi)心的安寧與靈魂的皈依。而在地中海里的某個小島上,墨非發(fā)現(xiàn)了他旅程的第一站:一個名為“0”的客棧與一只地球的耳朵。
在那里,墨菲最大的感受便是“簡單”“原始”。店家沒有熱情的招呼,“一副你愛住不住的樣子”;沒有太多條條框框的束縛,“不給欠條也沒有收據(jù)”;沒有習以為常的“花架子”,整個客房就是一個有著毯子枕頭的“窟穴”;更有甚者,面對火山口——這個不能言說的“朋友”,墨非找到了一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一向失眠的墨菲卻出乎意料睡得很好。究其原因,正如店老板那句“只有不把任何事當回事的人,才能興之所至地釀制出這樣的美酒”,是一份返璞歸真的“自在”,是一種與原始、本真的契合,讓墨非放下了自己心中那“本我”與“超我”的博弈,徹徹底底放松了自己。換而言之,他在文明之外找到了“人”與“自己”的所屬之地,找回了少經(jīng)或未經(jīng)文明雕琢的“0”的原點。而在客棧中,他無意發(fā)現(xiàn)的一根翎羽指引著他下一步的尋找:他將走進一段印第安人的歷史當中,于歷史中尋找“人”與“自己”的真正含義。
二、從勇士到自己
從而,墨非開始了他旅行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的他不再僅僅追求文明之外“自己”的“暫時性”回歸,更開始追求“文明之內(nèi)”自己更加客觀、超越的方式與立場。就此,馬力奧·佩雷茲神父以及赫爾南·科爾特斯,馬林切的故事進入了他的視野。
作為西班牙入侵墨西哥的隨軍神父,馬力奧見證了一個文明的標準下另一個文明的“荒唐”。來到墨西哥大陸,馬力奧首先感受到是一種不能理解的虛妄:人祭、異性或同性的肛門交、口交、獸交、手淫、女上位……歷歷在目,都是馬力奧眼中不能接受的惡心。
就此,馬力奧感到了自己對一個文明的懷疑:“如果一個種族把殺人當作節(jié)日,這個種族又是怎樣一個令人駭異的種族?”而出于一種神圣“拯救”的責任感,馬力奧開始致力于阿茲特克人的這群迷途羔羊的啟蒙事業(yè)當中。他燒掉了記載著“不潔性行為”的古瑪雅典籍,也開始“硬起頭皮”,試圖以“男上位”這一教會認可的性方式,取代阿茲特克人中那些“反自然”的性方式。然而,在這樣的啟蒙過程中,馬力奧卻感到了一種由衷的痛苦——作為主教,他不由自主地渴望那種野性、原始的肉體狂歡。
從而,在馬里奧身上,我們其實看到的是一個先進文明的洗禮者對落后文明的審視,以及一個先進文明中的禁欲者在落后文明中欲望、人性的復蘇。前一個他看到了西班牙文明的進步、印加文明的殘暴,而后一個他感受到了西班牙文明的非人性,以及印加文明的原始、自由。
于此,通過馬力奧的故事,墨非洞悉了所謂宗教,所謂文明中蒼白的一面:那是被人書寫的歷史,以及五十步笑百步的虛妄;所謂文明,不過是一種人為的賦予,而先進落后的劃分,也不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而已。
于是,跟隨馬力奧的《尋蹤山水間》,墨非從一個文明外的“獨行者”,成為了一個文明內(nèi)的“獨行者”。而這樣的“獨行”不同于旅行前的“獨醒”,他不再是看穿一切卻不想改變的那個墨非,他成為了一個看穿一切且愿意前行的勇者??梢哉f,通過馬里奧,墨非找回的是那個“獨醒者”墨非不曾擁有的直視文明甚至批判文明的勇氣,更是那個“獨行者”墨非不曾擁有的“只在此山中”的考量。由此,他完成了自己旅行過程中的第二次成長,而這樣的成長,在赫爾南·科爾特斯與馬林切的故事中,還將繼續(xù)。
作為新西班牙的第一任總督,赫爾南是一個充滿征服欲的“戰(zhàn)無不勝”的軍人。相較于其他西班牙掠奪者,他只求財,不傷人,從而理所當然成為殖民者當中的“君子”。而作為古瑪雅人的后代,馬林切是一個接受過貴族教育的“公主”。面對先進的文明,她存在一種先天的崇拜與渴望。從而理所當然,來自先進文明且從不傷人的“君子”赫爾南成為她想象中一般性的、象征著先進文明與新的生活方式的“男子漢”。她向往文明,從而也愛上了他。
于是,經(jīng)歷戰(zhàn)亂、被出賣卻仍然堅強、獨立的馬林切于此犯了一個千百年來全天下女人都會犯的錯誤:她誤將作為個體的男性當作了象征男性世界的一般性,而與此同時,她也誤將自己獲得救贖的希望寄托在了這一象征著新文明的男性身上。從馬林切到瑪琳娜,變化的不僅僅是名字,更是馬林切的主體身份。
然而,就是在這樣的“錯位”中,赫爾南卻對馬林切產(chǎn)生了真情。她的干練、她的獨立、她的工作能力都讓他感到驚嘆。在他看來,她不僅是他情愛上的伴侶,更是事業(yè)上的伴侶——靈魂的伴侶??墒?,這樣的愛卻不能讓他下定決心娶她為妻。原因很簡單,她來自那個落后的文明,而他只屬于那個先進的文明;他沒有在文明之外選擇妻子的權(quán)力,更沒有突破文明束縛的勇氣。
可是,這都不是馬林切離開赫爾南的原因。對她而言,名分,甚至三妻四妾,都不過是過眼云煙。馬林切離開赫爾南,是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她卻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個體男性身上無法承載的一般性之輕:他不懂文化,亦不重視文化,而這一切都讓她無法再繼續(xù)愛著這樣一個男人。與此同時,如馬里奧主教般,馬林切也開始發(fā)現(xiàn)那所謂的先進文化的虛妄以及那條橫與自己和赫爾南面前永遠無法跨越的文明鴻溝——那個世界終究不是想象中的那個樣子,而她也終究不屬于那個曾經(jīng)無比向往的世界。
于是,看破了一切的馬林切選擇了離開。脫下鯨骨長裙,她愿意回到山林,去守護那個古瑪雅人留下的秘密。她不再是那個被西班牙文明“亂花漸入迷人眼”的“瑪琳娜”,也不再是那個部落公主“馬林切”,她成為了一個超脫于文明之外,象征著遠古、自由、野性的女神——放逐了一切的追逐,她成為了那個最最自由的自己。
從而,從馬林切的一進一出,張潔指向的不僅是文明的虛妄,更是一種面對虛妄的選擇與人生態(tài)度。而通過赫爾南與馬林切的故事,墨非感受到的不僅僅是對文明虛妄論的強化,更是在此之上,對以后道路的啟發(fā)。他不再糾結(jié)于本我與超我的博弈,不再糾結(jié)于面對文明的態(tài)度,甚至于,他不再糾結(jié)于那個歷經(jīng)千辛萬苦發(fā)現(xiàn)的公式不外乎又是一場虛妄——他放逐了所有意義,反而獲得了海闊天空的自由。
三、結(jié)語
寫罷《無字》,年逾六旬的張潔如是說道:“在年輕人心里,我大概跟巴金、冰心一樣古老了。我就像一條又笨又大的魚,給扔到了岸上,只能瞎撲騰,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回到水里去?!钡拇_,作為一名出名沒能趁早且不愿重復自己的女作家,張潔的寫作生涯就像從一條河流跋涉至另一條河流的永無止盡的跋涉與嘗試。而在《靈魂是用來流浪的》一文中,我們看到了張潔的又一次轉(zhuǎn)型與成長:告別老干部、鄭子云時期的“男子漢”,告別白復山、胡秉宸時期的“小男人”,在墨非身上,我們看不到被閹割的不甘,看不到男性菲勒斯的氣勢洶洶,有的只有一個擁有男性性別卻不只是男性性別的,作為絕對的個體存在的“自己”——一個與文化無關(guān),獨屬于自己的自己。
[參考文獻]
[1]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1917-1997》(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鄭克魯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楊驥(1990-),男,四川都江堰人,碩士研究生,重慶三峽醫(yī)藥高等??茖W校,助教,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文化與性別研究;劉瑜(1969-),女,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四川外國語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14-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