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晶*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
美國廉政建設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
閆晶*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美國在權力的約束制衡、強化法律權威、完善監(jiān)督體系等方面建立了良好的體制機制,這是美國公權力領域廉政建設規(guī)律與經驗的總結,對我國反腐倡廉工作中重視公權力的分解、制約與監(jiān)督有重大的借鑒作用。
分權;法律;監(jiān)督
腐敗是世界性問題。美國在1815年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歷一個從腐敗高峰多發(fā)期到銳減并維持在低水平穩(wěn)定期的過程,現(xiàn)今美國腐敗指數基本維持在0.2的水平上。美國腐敗現(xiàn)象的有效遏制得益于其建立了良好的廉政約束機制。
(一)權力約束機制
美國廉政建設的核心理念在于對權力的分散、制約和監(jiān)督。首先,權力的制衡與約束在美國建國初已得到充分重視,體現(xiàn)在其“三權分立”政體: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相互獨立、相互制衡、相互監(jiān)督。國會擁有立法權,總統(tǒng)對國會的提案具有否決權,國會對總統(tǒng)的不法行為可以進行彈劾。聯(lián)邦法院擁有立法權,可以宣布總統(tǒng)法令違憲,審查行政行為,行使最高審判權,但大法官必須由總統(tǒng)任命并經由參議院確認。分權制衡的原則使得國會、總統(tǒng)、法院各司其職,同時又相互制約監(jiān)督。
其次,美國權力分散思維還體現(xiàn)在利用各大利益群體之間的對立,充分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如政黨、社會團體、利益集團、媒體等共同參與政策的制定。美國兩黨制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有著在野黨和和執(zhí)政黨的天然利益沖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彼此制衡監(jiān)督的作用。
(二)法律約束機制
在美國法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無論是誰敢于挑戰(zhàn)法律都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美國廉政法律具有如下三個特征。第一,預防性,美國社會對于腐敗治理的基本思路防范于未然。因此廉政立法體系是以事前防范為主,第二,道德的法律化。美國非常重視公務員的崗前培訓與道德教育,并且將對公務員的道德要求以法律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增加了這些行為規(guī)范的可操作性,做到公務員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第三,細密周全。美國廉政法律可以用事無巨細來形容,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和適用性。例如美國《行政部門雇員道德行為準則》對禮品、利益沖突、職權行使、兼職、職外活動都做了詳盡的規(guī)定。為了防止公務員無意之間違法,負責行政監(jiān)察工作的機構一項很重要的職責便是指導、培訓和咨詢,讓公務員在行使公共權利、進行社會活動時做到“有可為,有不可為”。
(三)監(jiān)督約束機制
輿論和新聞被稱為“第四權力”,在美國廉政建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有一條法則:除非能證明媒體存在著實際的惡意,否則對公職人員的報道即使不準確,也免受司法追究。美國媒體大部分都是私營企業(yè),獨立于政府,不受政黨牽制,享受著充分的輿論與新聞自由。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扒糞者運動”與“黑幕揭發(fā)運動”就是一批新聞工作者和時事評論家出于社會道德感和對社會腐敗的痛恨所發(fā)起的文化運動。當然美國輿論監(jiān)督得以有效實施是以有關政務公開和公民知情權的相關法律為依托的。
此外,隨著公民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增強,美國反腐工作的公民參與度日漸提高。美國民眾以個人、社團以會員制的形式等自發(fā)組織起來監(jiān)督政府。美國進步主義運動以消除政府腐敗、改善政府管理、擴大公民權利為宗旨,推動了公共部門的改革以及地方事務由選民公決決定、參議員直選等制度的確立,這些都對進一步美國政治民主化、政府行政高效廉潔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美國的腐敗主要集中在選舉和議會決策領域,而我國的腐敗現(xiàn)象多集中于行政與司法領域,因此我國廉政工作的開展與美國還是有著較大區(qū)別的。盡管如此,美國為防腐倡廉所設計的體制機制、措施和經驗,反映了公權力領域打擊和預防腐敗的一些內在規(guī)律,值得我們借鑒。
(一)重視權力的制約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指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經驗。因此權力必須被關進制度的籠子,權力需要被制衡與監(jiān)督。我國廉政建設不能學習“三權分立”,但需要借鑒美國分權制衡的思想。一方面要堅決貫徹依法治國的基本國策,改變長久以來形成“德治”的思維。另一方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使每一個公權力行使者尤其是“一把手”都能受到制衡,接受有效的監(jiān)督。
(二)維護法律的威性
與美國廉政立法以預防為主相比較,我國廉政立法多以事后懲戒性為主?,F(xiàn)有的預防性規(guī)定如《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條例》、《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多以政府文件形式出臺,法律的威懾力不強,并且嚴密性較差,操作彈性較大。法律威信不高、法律嚴密性不高的情況造成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情況比比皆是,干部隊伍中不乏視自己為管轄區(qū)域的法律的荒謬者。首先,我們應該改變立法過于“粗放”、“抓大放小”的情況,加強立法的嚴密性與周全性。其次,要維護法律的威性,讓每個人對法律心生敬畏,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不斷深化依法治國的理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
(三)重視輿論的力量
新聞媒體在我國是黨政機關的喉舌,基于政治穩(wěn)定的考慮,一些社會上不好的現(xiàn)象往往在剛剛播出就被封殺了。我們應保護媒體探求真相的權利,積極鼓勵新聞媒體對貪污腐敗官員與集團的披露。同時要完善相關立法,維護新聞媒體人因社會良知揭發(fā)檢舉貪污腐敗后人身財產權益不受損害。最后,通過廉政文化宣傳,提高全體國民反腐意識,積極參與到反腐倡廉的工作中來,使權力行使者廉潔自愛,使腐敗分子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無所遁形、無處立足,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輿論氛圍。
[1]宋作勇.美國廉政建設的經驗與啟示[J].江淮論壇,2011(1).
[2]趙春榮,許先國.美國的廉政約束機制及對我國廉政建設的啟示[J].廣州行政學院學報,2004(2).
[3]陸韜.美國廉政建設概況及其借鑒[J].特區(qū)實踐與理論,2008(3).
[4]北顧,許春華.發(fā)達國家如何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J].法制縱橫,2013(11).
閆晶(1990-),女,漢族,山西呂梁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法學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D035.4A
1006-0049-(2016)16-01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