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北宋京朝官“磨勘法”形成述論

    2016-02-04 02:04:57張亦冰
    中華文史論叢 2016年4期

    張亦冰

    北宋京朝官“磨勘法”形成述論

    張亦冰

    唐宋之際,職事官多失職掌,而差遣制度日漸發(fā)展。與之相關(guān)的職事官遷轉(zhuǎn)制度,以及官員課績制度,也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北宋前期,一方面自太祖開始,便力圖在職事官遷轉(zhuǎn)中貫徹“循名責實”原則,改變考滿即遷的局面;另一方面針對京朝官差遣課績的“磨勘”制度,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並制度化。最終,兩方面變化相互影響、融合,形成了以“限年轉(zhuǎn)官”爲主要特徵的“磨勘法”,並在宋代長期維持。

    關(guān)鍵詞: 京朝官 審官院 課績 遷轉(zhuǎn) 磨勘

    宋代京朝官本官遷轉(zhuǎn),多依靠所謂“限年磨勘”之制。關(guān)於磨勘法的性質(zhì),因宋人常將“磨勘”、“考?!被煊茫蛑苯又^磨勘爲“古考績法”,*《宋史》卷一五八《選舉志四》:“帝(神宗)謂磨勘者,古考績之法,所與百執(zhí)事共之,而禁近獨超轉(zhuǎn),非法也?!北本?,中華書局,1977年,頁3707—3708。學人亦認爲其屬“特殊”的“考課法”,且係選官中“循資”原則侵蝕課績的産物,與宋代“考課不實”局面有直接關(guān)係。*參鄧小南《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頁85,170。至於磨勘法的作用,學人往往將其理解爲京朝官依年限遷轉(zhuǎn)“本官”之依據(jù)。*參曾小華《略論宋朝磨勘制度的特點及其社會原因》,《浙江學刊》1990年第2期。上述觀點固然合乎史實,但未免簡單化。事實上,《宋史·選舉志一》稱“銓法雖多,而莫重於舉削改官、磨勘轉(zhuǎn)秩”,*《宋史》卷一五五,頁3603—3604。即將“磨勘”理解爲貫通“銓法”多方面內(nèi)容的手段,可見其內(nèi)涵複雜,既非單純考課制度,也非純粹銓選之法,而是在不同時期,不同語境下存在諸多面相。

    關(guān)於磨勘法形成的專題研究,學界已有一定積累。古垣光一曾以專文討論真宗朝磨勘法的形成過程。*古垣光一《關(guān)於宋真宗時代磨勘制的成立》,收入《青山博士古稀紀念·宋代史論叢》,東京,省心書房,1974年,頁391— 416。其視磨勘法爲規(guī)範化考課轉(zhuǎn)官制度,並將其與宋初上溯五代的“大禮泛階轉(zhuǎn)職事官”制度對比,認爲後者代表著五代君主政權(quán)對政權(quán)參與者的籠絡。至真宗朝,一方面停大禮轉(zhuǎn)職事官,另一方面建立磨勘法,則意味著宋初政權(quán)的穩(wěn)固與制度規(guī)範化。古垣氏的結(jié)論,對於理解磨勘法形成的時代背景有一定意義,但並不能充分揭示制度演進的邏輯環(huán)節(jié)。鄧小南對宋代磨勘法的研究,可謂目前最深入者,其不但對磨勘制度加以溯源,更細緻分析了“磨勘法”與考課的關(guān)係,以及宋代文官管理中對於資歷與課績的考量,進而探討北宋前期相關(guān)統(tǒng)治理念。*鄧小南《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頁168—196。此外,如曾小華、苗書梅等,均曾就磨勘法的成因與淵源加以論述。*參曾小華《略論宋朝磨勘制度的特點及其社會原因》;苗書梅《宋代官員選任和管理制度》,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頁382—383。但上述研究往往以“後見”的制度合理性論證其形成原因,難以說明其演化的歷史過程。本文擬從考選原則、官司職掌兩方面切入,通過分析唐宋之際考選制度的演進,探討磨勘制度的産生諸環(huán)節(jié)及其動因,以期獲得更爲切實具體的認識。

    本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略述宋初職事官遷轉(zhuǎn)制度,第二部分討論差遣“磨勘”之成因、性質(zhì)及其與京朝官差遣選任的關(guān)係,第三部分分析“磨勘法”如何與京朝官遷轉(zhuǎn)産生聯(lián)繫進而形成獨立的年限系統(tǒng),最後爲全文總結(jié)。需要說明的是,關(guān)於學者習稱的宋代“本官”,研究已指出其爲一歷史概念,並非預先設計的制度。*陳文龍《北宋本官形成述論》,北京大學2011年博士論文??紤]到宋初“本官”相關(guān)制度仍處於形成過程中,並未定型,故本文沿用唐“職事官”概念。另外,對於“考課”一詞的使用,考慮到其在唐代爲令式規(guī)定的特定制度概念,而其內(nèi)涵在後世未免泛化,故本文一般采用“課績”一詞,表示對各類差遣任內(nèi)績效的考察審核。

    一 宋初的京朝官羣體及其遷轉(zhuǎn)原則

    唐代職事官選任,依其類別、等級分層進行。其中常參職事官,主要由宰相機構(gòu)負責“制授”,其遷轉(zhuǎn)基本原則爲“考滿即遷”?!翱紳M”時限,因官資不同有所差異,但與課績基本無關(guān)。其他非常參京官,除部分“敕授官”,其他仍須參加吏部銓選。*王勳成《唐代銓選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頁102。至於差遣的任命,則一般由中書門下負責,與銓司無關(guān)。*參劉後濱《唐代中書門下體制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頁218。需要注意的是,唐代以考功司爲主體的考課制度,其對象雖爲職事官職任,但結(jié)果主要反映在五品以下的散官遷轉(zhuǎn)上,並不直接對應職事官注擬。*陳文龍《北宋本官形成述論》,頁22—27。關(guān)於唐代以考功司爲主體的考課制度的運作方式,下文將加以概括,此不贅述。在北宋初期,上述制度經(jīng)歷了一系列調(diào)整,主要體現(xiàn)在職事官人事關(guān)係與遷轉(zhuǎn)原則兩方面。

    (一) 京朝官人事歸屬的變化

    中書門下的職事官選任範圍,在宋初趨於擴展。據(jù)《續(xù)資治通鑑長編》(下簡稱《長編》)卷五乾德二年(964)三月乙酉條:

    (李)昉坐責爲彰武行軍司馬……(張)昭遂三上章請老,以本官致仕。昭爲吏部尚書領(lǐng)選事,凡京官七品以下猶屬銓,及昭致仕,始用它官權(quán)判,頗更舊制,京官以上無選,並中書門下特除,使府不許召署,幕職悉由銓授矣。*《長編》卷五,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頁123。

    作爲歷仕五朝的老臣,張昭因與同掌銓選的陶穀不和而自請罷官。*《宋史》卷二六三《張昭傳》,頁9095。此事顯非單純的人事調(diào)整,宋廷以此爲契機,全面改組了吏部銓司的設置及職能。就設置而言,經(jīng)歷了由“三銓”向“尚書銓”轉(zhuǎn)變的銓司,至此成爲以“他官權(quán)判”的“流內(nèi)銓”,除了與南曹尚有業(yè)務聯(lián)繫,*《宋史》卷一六三《職官志三》“南曹掌考驗選人殿最,成狀而送流內(nèi)銓”,頁3833。基本脫離吏部,成爲了獨立的銓選機構(gòu);而吏部的核心職能——選官則被抽空,此後“但掌京朝官敍服章、申請攝官、訃吊祠祭,及幕府州縣官格式、闕簿、辭謝,拔萃舉人兼南曹甲庫之事”。*《宋史》卷一六三《職官志三》,頁3832。一方面,原本歸於“選門”的非常參京官,其選任權(quán)自銓司轉(zhuǎn)移至中書門下;另一方面,當年七月,陶穀制訂“幕職官參選條件”,*《長編》卷五乾德二年七月庚寅條,頁129。標誌著原本不屬中央銓選的“幕職”被納入銓曹選任系統(tǒng)。

    經(jīng)上述調(diào)整,唐五代以來的官員選任歸屬發(fā)生變化,並由此形成兩大羣體: 京朝官與幕職州縣官,其人事關(guān)係分屬中書門下與流內(nèi)銓。此處的“京朝官”,相當於唐代的常參與非常參京官,即所謂“先是,常參官自一品以下皆謂之京官,其未常參者謂之未常參官。近代以常參官爲朝官,未常參官爲京官,故有京朝官之目焉”。*《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2014年,頁4635上。非常參京官脫離選門,與常參官遷轉(zhuǎn)既均由中書門下管理,其遷轉(zhuǎn)原則也當一致。與此同時,中書門下的差遣注擬範圍,也爲全體京朝官:“舊制,京官有員數(shù),除授皆云替某官,或云填見闕,京官皆屬吏部……國初以來,有權(quán)知及通判、諸州軍監(jiān)臨物務官……除授皆出中書,不復由吏部。”*《長編》卷二二太平興國六年九月丙午條,頁500。

    (二) 職事官遷轉(zhuǎn)中的“循名責實”原則

    太祖立國後,試圖改變常參官遷轉(zhuǎn)中只問時限、不論實績的弊端,力圖在其間貫徹“循名責實”的原則。學者一般認爲,這一變革發(fā)生在建隆二年(961),此後考滿遷轉(zhuǎn)之制即廢止。*鄧小南《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頁67。因其事較爲關(guān)鍵,茲引述相關(guān)記載於下。

    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一:

    太祖建隆二年,令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魏仁滌等以監(jiān)酒麴市征額外有羨利,並令遷秩。故事,文武常參官各以曹官事繁省著爲月限,考滿則遷轉(zhuǎn)。太祖循名責實,非有勞者未嘗進秩,自是歲滿序遷之典頗不復舉行。*《宋會要輯稿》,頁4633上。

    又據(jù)《長編》卷二建隆二年五月條:

    舊制,文武常參官各以曹務閑劇爲月限,考滿即遷。上謂宰相曰:“若是,非循名責實之道。”會監(jiān)門衞將軍魏仁滌等治市征有羨利,己卯,並詔增秩,因罷歲月序遷之制。*《長編》,頁45。

    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魏仁滌以“監(jiān)酒麴市征有羨利”得以轉(zhuǎn)官,乃是太祖落實常參官“循名責實”政策的契機??梢娝纬趼毷鹿龠w轉(zhuǎn)已不再拘泥於其本身職掌,而是將所任差遣納入考察範疇。但魏仁滌等“並詔增秩”,似爲特旨功賞,未爲常制。

    另外,《宋會要輯稿》與《長編》此條,史源雖當一致,但有關(guān)“歲月序遷”之制停罷與否的表述,二者並不完全相同。如據(jù)《宋會要輯稿》所述:“歲滿序遷之典頗不復舉行”,則意味著“歲滿”原則並未徹底廢止。對此,其他記載也有所印證,如乾德四年(966),定御史臺、刑部、大理寺、吏部流內(nèi)銓等司職事官轉(zhuǎn)官年限:

    憲府繩姦,天官選吏,秋曹讞獄,俱謂難材。循名既責其勤勞,滿歲宜行於旌賞。應御史臺、吏部流內(nèi)銓、南曹、刑部、大理寺,見任及今後自少卿、郎中、員外郎、知雜侍御史已下及丞、簿、司直、評事等,並以三周年爲滿,閏月不理。須常在本司蒞事者,至月限滿日,便與轉(zhuǎn)官。其尚書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卿,別議加恩。如在官不恪,事有廢闕,即不得例遷,仍量罪寘罰。*《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二,頁4634上—下。

    此詔書的目的,在於優(yōu)待職任繁難的御史臺等部門官員。此處的“丞、簿、司直、評事”,均不屬於常參官序列,卻不需參選,而與少卿、郎中等常參官同依月限遷轉(zhuǎn),正是前文所述乾德二年京朝官選任並歸中書門下的結(jié)果。該詔令重定御史臺等部門官員轉(zhuǎn)官月限,且不再保留“官資”造成的月限差異,不論閏月,一律以三“周年”爲滿,可見“歲月序遷”仍未盡廢,李燾所言“罷歲月序遷之制”似過於絶對。但與此同時,該詔書要求轉(zhuǎn)官者須“常在本司蒞事”,非“在官不恪,事有廢闕者”,強調(diào)職事官“時限”與“職事”的統(tǒng)一,乃是前述差遣功賞外,“循名責實”原則的另一體現(xiàn)。

    與此同時,“大禮泛階”也是常參官遷轉(zhuǎn)之一途。唐代大禮泛階,一般僅遷轉(zhuǎn)散官、勳官階,所謂“有唐舊制,每郊禋、慶宥,但進階勳而已”。*《長編》卷四二至道三年九月壬午條孫何上言,頁882。五代以來,“泛階”由唐代遷散、勳官階,轉(zhuǎn)爲遷職事官階,*王明清《揮麈後錄》卷二:“唐制,郊祀行慶,止進勳階。五代肆赦,例遷官秩,本朝因之,未暇革也。章聖時,左司諫孫何與起居郎耿望言其非制,上嘉納之,遂定三年磨勘進秩之法。”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1961年,頁102。陳文龍《北宋本官形成述論》曾有論及,頁37。一定程度上可視爲對太祖“循名責實”改革的補充。職事官階既爲“泛階”對象,其本身須具備獨立完整的遷轉(zhuǎn)序列。這一序列,在太宗淳化年間已然定型,即《宋史·選舉志四》所述“淳化遷秩之制”。*《宋史》卷一五八:“淳化以前,資敍未一,及是始定遷秩之制。”頁3699。

    綜上,考滿遷轉(zhuǎn)與“大禮泛階”,仍爲此時常參職事官遷轉(zhuǎn)的基本途徑。但太祖“循名責實”的原則,也逐漸貫徹其中。一方面,此時京朝官遷轉(zhuǎn),不但有年限要求,其職事“勞績”也成爲必要條件。但此時的京朝職事官,多任其他差遣,僅個別保留職掌,*上引詔令要求“常在本司蒞事”,正反映此點。參鄧小南《宋代文官選任制度諸層面》,頁2—8。故即使年滿,也難以如前述御史臺、大理寺等部門官員一般“責實”遷轉(zhuǎn)。另一方面,差遣績效也成爲轉(zhuǎn)官條件之一,但往往以功賞方式體現(xiàn),其與職事官遷轉(zhuǎn)間的對應關(guān)係,尚未制度化。從這個意義上看,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中所謂“我祖宗朝,文武百官皆無磨勘之例,惟政能可旌者擢以不次,無所稱者至老不遷。故人人自勵,以求績效”,*范仲淹《范文正公政府奏議》卷上,《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523;參《長編》卷一四三慶曆三年(1043)九月丁卯條,頁3431。並非虛言。以上調(diào)整,對京朝官磨勘轉(zhuǎn)官制度形成影響頗爲深遠,本文第三部分將加以詳論。

    二 差遣“磨勘”與審官院的形成

    (一) 中書門下與京朝官差遣“磨勘”

    唐代職事官考課,主要以《職員令》規(guī)定職事官職掌爲考校對象,依《考課令》各項規(guī)定執(zhí)行。王勳成等學者曾對其運作程式加以復原,*關(guān)於考功司的考課流程,參王勳成《唐代銓選與文學》,頁81—86。茲述其大要如下:

    每年京官與外官所屬部門,首先進行司考?;蛑菘夹?,其結(jié)果以考帳申??;隨後,吏部考功司臨時組織人員,勘驗考狀內(nèi)容,進行“省?!?;“省?!蓖瓿舍?,考功司確定考第,書寫考詞並製作考牒,作爲此次考課的最終結(jié)果,發(fā)還百官??茧菏锹毷鹿偃紊险n績的載體,其本品遷轉(zhuǎn),依靠考數(shù)與考第“勞考進敍”;*《舊唐書》卷四二《職官志一》,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頁1785。而奏授職事官參選,也須經(jīng)南曹勘驗考牒。

    唐開天以來使職差遣的大量出現(xiàn),是對《職員令》規(guī)定職掌的整體性突破;其日常課績完全無法依托此前《考課令》維持的體系?!笆⌒!敝嗅槍┕俚牟糠?,即使在形式上也無法維持:

    後唐清泰二年(935)秋九月庚申,尚書考功上言:“今年五月,翰林學士程遜所上封事,內(nèi)請自宰相百執(zhí)事,外鎮(zhèn)節(jié)度使、刺史,應係公事官,逐年書考,較其優(yōu)劣。遂檢尋《唐書》、《六典》、《會要》、《考課令》書考第?!睆闹r議者曰:“……自天寶末權(quán)置使務已後,庶事因循,尚書諸司漸致有名無實,廢墜已久,未知憑何督責?!背踢d所上,亦未詳本源。其時所司雖有舉明,大都諸官亦無考較之事。*《舊五代史》卷一四九《職官志·較考》,北京,中華書局,2015年,頁2325。按,此句標點,筆者理解與點校本有所不同。點校本作“遂檢尋《唐書》、《六典》、《會要》考課,令書考第”??紤]到後唐涉及考課史料中,多有“準《考課令》”的提法,筆者認爲此處應當是將唐代典制與現(xiàn)行《考課令》參酌。

    如前所述,中書門下負責京朝官差遣注擬,故須把握並審核官員在任上的常程課績信息,以便在選任中加以黜陟。但考功司以考帳、考牒爲載體的日常課績制度,已難以契合唐中期以來京朝官差遣的實際職任。中書門下遂將考、選職能合一,親自擔負起課績?nèi)蝿眨鷷〖堉贫?,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xiàn)的。

    由於從屬共同的人事管理機構(gòu),唐代的非常參與常參京官,在宋初形成了京朝官羣體。爲實現(xiàn)統(tǒng)一戰(zhàn)爭後的政權(quán)鞏固,京朝官出外任職,日趨普遍化、長期化,京官知州、通判、知縣等制度逐漸形成。與之相應,轉(zhuǎn)運司等監(jiān)司按察職能也漸出現(xiàn)。如開寶九年(976)十一月八日,即下詔令轉(zhuǎn)運司考核外任京朝官課績。*《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二:“諸道州府知州、通判及監(jiān)臨事務官吏,宜令諸路轉(zhuǎn)運司廉訪其能否第爲三等,歲終以聞。以臨事簡慢、所蒞無狀者爲下,恪居官次、職務粗治者爲中,治狀尤異、大有殊績者爲上,當行賞罰?!表?634下。但監(jiān)司按察,多屬臨時,且覆蓋面有限。爲了解這部分京朝官的日常業(yè)績,以便任滿回京時據(jù)以參考任用,中書門下開始給付外任京朝官“御前印紙”,以記錄日常功過課績。五代時,負責幕職、州縣官課績、注擬的流內(nèi)銓與南曹,已然形成了一套“歷子”制度,用以記錄考察對象的在任事跡。*如據(jù)《五代會要》卷一五“考功”條:“後唐天成元年十月三日,尚書考功條奏格例如後: ‘……一,應申校內(nèi)外六品已下官員考第,以去京地里遠近,逐年書校,(轉(zhuǎn)下頁)北宋政權(quán)繼承了該制度,並強調(diào)落實。據(jù)太平興國二年(977)正月十一日詔:“……應諸道州府曹掾官及縣令、簿、尉,先是吏部南曹給印紙曆子,俾州縣長吏書其績用過,秩滿,有司詳視而差其殿最。斯舊章也,執(zhí)事者其申明之,無或蔽欺,以紊經(jīng)制……’”*《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二,頁4634下— 4635上。京朝官外任差遣給印紙,大約正是模仿流內(nèi)銓與南曹:“州縣官所考殿最,素繫南曹,而知州、通判別給御前印紙,以書功過?!?《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頁4635下。外任京朝官給印紙的時間,當不遲於太平興國六年(981)。*御前印紙産生的確切時間,已難詳考。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太平興國六年二月一日,詔曰: ‘朝廷伸懲勸之道,立經(jīng)久之規(guī),應羣臣掌事於外州,悉給以御前印紙,所貴善惡無隱,殿最必書……’”頁4635上??芍谔脚d國六年之前,外任知州已普遍發(fā)給印紙以記錄課績功過。但以批書印紙記錄課績,起初僅適用於部分外任親民京朝官以及進士及第幕職州縣官,*如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太平興國七年五月二十九日詔: ‘應知州、通判、知軍監(jiān)、知縣京官及進士及第幕職州縣官曾給御前印紙者,宜令齎往任所,批書事跡?!表?635下。並未形成普遍制度。如三司系統(tǒng)的課績記錄,便不依賴中書門下發(fā)給的印紙,而是由“逐司判官”以及轉(zhuǎn)運司“置曆批書”,定期進呈,以便中書門下考校黜陟。*《長編》卷七乾德四年正月丙戌條:“三司鹽鐵、度支、戶部判官,除各行本司公事外,自今應有改移制置、支撥折科、增減條流、轉(zhuǎn)輸供億,凡干起請,並繫商量,切在從長,務令允當……應逐司判官各置歷批書課績,與判使通署,每至年終,當議考較黜陟……應三司使如點檢得判官等起請行遣不當公事,亦置歷批書。諸道轉(zhuǎn)運使如見三司行下公事有不便於民者,許直具事狀以聞,不得隱避。其所行公事及申奏起請改正條件,亦仰置歷批上,逐季進呈,以憑校定考第,明行黜陟?!表?65—166。

    (接上頁)申送考解,各有程期。今後應內(nèi)外赴選官員考第,既準格依限,逐年比校,即不合更將州府及本司考牒爲據(jù)。其有已前罷任官員,不計年限考第,未經(jīng)省校者,如有州府及本司考詞考牒全備者,欲據(jù)在任年月日檢勘,省司給與牒知。如在任之時,州府及本司向來元不曾書校給牒,祇於解由歷子內(nèi),批出考數(shù)者,欲與檢勘,解由歷子內(nèi)不書過犯,稱在任日並無公事遺闕,證驗分明,亦據(jù)在官年月日,給與牒知。如檢勘無憑者,不在給牒之限?!鄙虾9偶霭嫔纾?978 年,頁245,248。該詔令主要針對參選官員考牒勘驗問題,由此可知,當時官員,因各種原因多無考牒,而記錄功過的“解由”、“歷子”,則爲補發(fā)考牒起憑證作用。關(guān)於“歷子”、“解由”與“考牒”的相互關(guān)係,仍待進一步研究。至於“印紙”、“歷子”制度的起源,詳參鄧小南《再談宋代的印紙曆子》,《國學研究》第32 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年,頁1—32。另據(jù)該文所述: “唐代由歷、歷子,用‘歷’字,強調(diào)經(jīng)歷、過程; 而宋代則通常作‘曆子’( 乾隆以後清人避諱,可能將宋人寫法改爲‘歷子’) ?!币虼?,該類文書時人究竟寫作“歷子”抑或“曆子”,尚難定論。本文爲行文統(tǒng)一,在引文中徑依原文,論述中則作“歷子”。

    由此觀之,中書門下爲實現(xiàn)對京朝官的考績,力圖獲悉其日常課績功過。但並非所有京朝官的課績信息,均由御前印紙承載,而是以多種不同方式記錄並上報朝廷。從某種意義上說,給付京朝官御前印紙,或爲朝廷展現(xiàn)重視吏治姿態(tài)的方式。至於其成爲京朝官普遍行用的付身文書,乃是相關(guān)制度長期發(fā)展的結(jié)果。譬如三司總計使、轉(zhuǎn)運使,均是到淳化五年(994),給御前印紙;*《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五:“淳化五年……七月三十日,詔三司總計使及十道判官等,自今年七月以前奉行公事及課最殿罰,並令條奏。自今月八日以後,各給御前印紙,使判官吏書其績,滿歲考校以黜陟之?!表?637下。而設置於真宗朝的提點刑獄朝臣、使臣,更是到景祐元年(1034)方給印紙。*《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六:“仁宗景祐元年(1034)正月二十五日,中書門下言: ‘諸路提點刑獄朝臣使臣,舊例給御前印紙,批書在任事件,候得替磨勘?!瘡闹!表?639下。故該制度最終成爲中書門下及其後審官院“磨勘”京朝官差遣的重要依據(jù),可能已遲至仁宗前期。

    (二) 京朝官差遣院的形成及其職能

    中書門下負責京朝官考選的局面,並未長期持續(xù)。其職能不久即開始分化,在此基礎(chǔ)上,相繼形成京朝官差遣院、磨勘京朝官院等部門,最終歸於淳化四年(993)建立的審官院。關(guān)於審官院成立的具體時間及經(jīng)過,學者已有精當考訂,*參肖建新《論宋朝審官院之演變》,載《中國史研究》1997年1期;施偉、肖建新《宋朝審官院演變考述》,《安徽師範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頁487— 492。茲不贅述。筆者此處僅通過相關(guān)官司設置的演進,考察其基本職能與運作原則有無變化。

    首先出現(xiàn)的官司,是京朝官差遣院。對於太平興國六年京朝官差遣院的成立過程,不同史料所述,多可互補參證。茲條列主要記載如下,以便分析制度細節(jié)。

    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太平興國六年九月十二日:

    詔:“應京朝官將命出入及秩滿受代歸闕者,宜令中書舍人郭贄、膳部郎中知雜事滕中正、戶部郎中雷德驤同考校勞績及銓量材器,候外任有闕,中書下其名,類能以授之?!毕仁?,常參官自一品以下皆謂之京官,其未常參者謂之未嘗參官。近代以常參官爲朝官,未常參官爲京官,故有京朝官之目焉。*《宋會要輯稿》,頁4635上—下。

    又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一太宗太平興國六年九月:

    詔:“應在京朝官、京官,宜差中書舍人郭贄、御史知雜滕中正、戶部郎中雷德驤同考校勞績過犯,銓量材器,堪何任使。候要人差使,令中書送贄等定差,具姓名申中書奏呈。並須盡公采訪考校,如涉私徇,當加其罪。仍令贄等點檢班簿,務令齊整。”*《宋會要輯稿》,頁3303上。

    另據(jù)《長編》卷二二太平興國六年九月丙午條:

    詔應京朝官除兩省、御史臺自少卿監(jiān)以下奉使從政於外受代而歸者,並令中書舍人郭贄、膳部郎中兼御史知雜事滕中正、戶部郎中雷德驤同考校勞績,品量材器,以中書所下闕員,類能擬定,引對而授之,謂之差遣院。*《長編》,頁499—500。

    首先,關(guān)於京朝官差遣院管理的對象,若如《宋會要輯稿》所述,爲“應在京朝官、京官”,即全體在京京朝官。但根據(jù)其他兩條材料,則差遣院面對的官員羣體,僅包括職事官階少卿監(jiān)以下,任滿代還的京朝官。臺省官與在京差遣京朝官,仍由中書門下考任,不在差遣院負責之列。

    其次,關(guān)於差遣院的職能,三條記載較爲相似。其運作程式大體如下: 首先針對前任差遣課績“考校勞績過犯”,並在此基礎(chǔ)上“品量才器”,了解各官員的基本能力;隨後,依據(jù)中書門下下達的差遣闕員,以及官員“才器”,依闕“類能擬定”、注擬差遣;最後,將注官名單申報中書門下,由其奏入,經(jīng)君主審核,閤門引對任命,太平興國七年後,朝官不須引對,但須將差遣院審核結(jié)果“件析以聞”。*《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頁4635下。至此,整個程式方告完成。其中第一步“考校勞績過犯,銓量才器”,可說是對此前中書門下考績職能的繼承;而第二步“依闕注官,類能擬定”,則是差遣注擬職能的體現(xiàn)。

    爲確切把握差遣院性質(zhì),筆者較爲關(guān)注其課績職能的實現(xiàn)形式,及其與差遣注擬職能的銜接方式。關(guān)於前者,據(jù)太平興國七年五月二十九日詔:

    應知州、通判、知軍監(jiān)、知縣京官及進士及第幕職州縣官曾給御前印紙者,宜令齎往任所,批書事跡,納差遣司磨勘功過,定升降等第及堪何任使。*《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頁4635下;又同書同頁引太平興國七年十月詔:“應監(jiān)臨物務京、朝官及知州軍監(jiān)、通判兼監(jiān)物務者,替日令御史臺曉諭,先齎御前印紙於三司,仍件析以聞。任內(nèi)所收課利,委三司磨勘增虧,條報差遣院,一依五月詔旨詳定升降、堪何任使以聞?!笨梢娙究夹a?,仍須將課績結(jié)果申報磨勘院,以供選任。

    由此可知,差遣院分化中書門下的課績職能,對任滿代還京朝官的“考?!?,又被稱爲“磨勘”,其內(nèi)容包括搜集各方信息,審核印紙中記錄的課績功過,並依此“升降等第及堪何任使”。至於課績與差遣注擬的關(guān)係,據(jù)太平興國八年(983)四月一日詔:“自今京、朝官釐事於外者,秩滿歸闕,曾經(jīng)責罰及臨事簡慢者,並與邊遠州郡;課績高等、治行尤異者,授以近地。式示勸能,著爲定制?!?《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頁4636上。可見在注擬差遣時,差遣院除參考磨勘結(jié)果,也須依據(jù)朝廷下達的各類標準。

    綜上所述,京朝官差遣院作爲一個差遣注擬部門,其針對對象,主要爲少卿監(jiān)以下,任滿代還的外任京朝官;與此同時,其爲實現(xiàn)選官中的“品量材器”,“類能擬定”,同時兼有“磨勘”即課績考校職能,故時人亦往往稱京朝官差遣院爲京朝官考課院。*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四、五淳化四年五月二十日,詔:“以京朝官考課院翰林學士錢若水、樞密直學士劉昌言同知審官院。又以幕職州縣官考課院歸流內(nèi)銓,命翰林學士承旨蘇易簡、知制誥王旦同領(lǐng)其事。先是,置京朝官考課院,又別令校其殿最,至是并而爲一,命若水等主之?!表?637下。而同一史事,《長編》卷三四淳化四年五月丁未條則云:“廢京朝官差遣院,令審官院總之?!表?49。由此可知,京朝官差遣院別名京朝官考課院。肖建新對此已有詳考,可從。

    (三) 從磨勘院到審官院

    在京朝官差遣院成立後,朝廷又屢次命官“考校京朝官殿最”或“知京朝官考課”。*《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太平興國八年六月三日,刑部郎中楊徽之、庫部郎中孔承恭同考校京朝宮殿最?!表?636上?!端螘嫺濉仿毠僖灰恢唬骸坝何醵晁脑拢抑G議夫夫、權(quán)御史中丞劉保勳同知京朝官考課?!表?303上?!端螘嫺濉仿毠傥寰胖模骸按净暾率眨笾G議大夫魏庠、知制誥柴成務同知京朝官考課?!表?636下。其中雍熙二年(985)十月十七日,太宗以右諫議大夫雷德驤同知京朝官考課,記載相對詳細,其始末如下:

    初,帝謂宰臣曰:“朕前日閱班籍,欲擇一人爲河北轉(zhuǎn)運使,而臣僚既衆(zhòng),不能盡識,亦不知其履行。自今令德驤具臣僚歷任功過之跡,引對取旨,既以漸識羣臣,可以擇才委任;且使有官政者樂於召對,負瑕累者恥於顧問,懲惡勸善,於是在焉?!?《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三、四,頁4636上。

    可見其考課京朝官的方式,與差遣院相仿,但其爲臨時差遣,所涉似包括“班籍”或“班簿”所載全體京朝官,*關(guān)於“班簿”的性質(zhì)、內(nèi)容與功能,參陳文龍《北宋本官形成述論》,頁94。職能範圍較差遣院擴展。

    至淳化三年(992)十月,這類臨時性“同知京朝官考課”差遣,被改組爲固定官司——磨勘京朝官院。據(jù)《長編》卷三三淳化三年十月壬午條:

    上慮中外官吏清濁混淆,莫能甄別,壬午,命戶部侍郎王沔、度支副使謝泌、秘書丞王仲華同知京朝官考課,吏部侍郎張宏、戶部副使高象先、膳部員外郎范正辭同知幕職、州縣官考課,號曰磨勘院。*《長編》,頁740。

    磨勘京朝官院之設置動因,在於太宗“慮中外官吏淸濁混淆,莫能甄別”;職能則爲“考校其課績以狀聞,因行黜陟之典”??梢娖湔n績對象,已不限於外任代還差遣。*《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四淳化三年十月二十日:“戶部侍郎王沔、度支副使謝泌、秘書丞王仲華同知京朝官考課,吏部侍郎張宏、戶部副使高象先、膳部員外郎范正辭同知幕職州縣官考課,左贊善大夫魏廷式與樞密都承旨趙鎔、李著同校三班殿最。時帝慮內(nèi)外官吏清濁混淆,莫能甄別,故分命沔等考校其課績以狀聞,因行黜陟之典?!表?637上。次年,因“磨勘院”名稱不雅,遂改爲“審官院”。*《長編》卷三四淳化四年二月丙戌條:“以磨勘京朝官院爲審官院,幕職州縣官院爲考課院。時金部員外郎謝泌言: ‘磨勘之名,非典訓也?!室字?。”頁746。

    對比前文所述差遣院職能,審官院(磨勘院)的職掌似與之有所重疊。宋廷的解決方案,是將二司合并,即於淳化四年五月丁未廢京朝官差遣院,以審官院總之,並命翰林學士錢若水、樞密直學士劉昌言同知審官院。*《長編》卷三四淳化四年五月丁未條,頁749。此後審官院的職能又有所擴展,至天禧三年(1019),部分外任臺省官也被納入考課範圍。*《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六天禧三年四月十四日,詔:“轉(zhuǎn)運使副、提點刑獄、館閣臺省官外任,歲滿代還,並依京朝官例,於審官院投狀考課?!表?639上—下。其職能繼承了之前的差遣院而有所擴展,“掌考校京朝官之殿最,分擬內(nèi)外之任而奏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一,頁3303上。至於記錄課績的御前印紙,也由審官院上皇帝審核後,發(fā)給赴差遣官員。淳化五年五月二十七日,“審官院上新選京朝官充知州二十餘人御前印紙曆子,帝親書紙前曰: ‘公務刑政,惠愛臨民,奉法除姦,方可書爲勞績。本官月俸並給實錢?!钪獙徆僭哄X若水分賜之……”*《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五,頁4637下。

    綜上所述,北宋京朝官差遣院、審官院,均以差遣注擬機構(gòu)兼領(lǐng)考課職能,可說是此前中書門下人事管理職能的分化與下移。關(guān)於上述二機構(gòu)與中書門下人事權(quán)的關(guān)係,宋人即有認爲削弱宰相人事權(quán)者,*如據(jù)《長編》卷四三,咸平元年(998)十二月如京使知代州柳開上疏言:“……臣又以宰相、樞密,朝廷大臣,委之必無疑,用之必至當,銓總僚屬,評品職官,內(nèi)則主掌百司,外則分治四海。今京朝官則別置審官,供奉、殿直則別立三班,刑部不令詳斷,別立審刑,宣徽一司全同散地。大臣不獲親信,小臣乃謂至公?!表?24。此後學者亦多持此論。近年始有傅禮白、楊超等學者重新審視二者關(guān)係。*參傅禮白《北宋審官院與宰相的人事權(quán)》,《山東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頁65—72;楊超《北宋前期審官院制度研究》,河南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頁23—27。據(jù)筆者理解,宋初中書門下兼掌全體京朝官考、選職能,權(quán)力範圍雖大爲擴展,但事務也因此過於繁冗,很難長期維持。差遣院等官司的設立,雖看似分化了中書門下任官權(quán),但因“闕員”係中書門下下達,宰相仍充分掌握人事權(quán)。此類制度調(diào)整,不過是在保證中書門下權(quán)力前提下,對其具體執(zhí)行方式的合理化。

    不論怎樣,以選官機構(gòu)兼領(lǐng)京朝官課績職能,在官司設置上形成“考選合一”局面,乃是唐宋之際人事部門屢次調(diào)整的結(jié)果。至審官院成立,這一演進終告完成,改變了唐代吏部四司依流程分工,互相合作方能完成選任職能的格局。*參劉後濱《唐代中書門下體制研究》,頁217。此時的“磨勘”,可以說是銓司主導的考課,專指審官院考核任滿京朝官課績,爲注擬下任差遣進行的準備工作。但對於此“磨勘”含義及其與唐代考課制度的異同,仍當加以辨析。

    (四) 宋初“磨勘”與唐代“考課”的內(nèi)涵比較

    銓司磨勘京朝官差遣課績並“校其殿最”,宋人一般認爲屬於考課制度範疇。太平興國八年(983),權(quán)知相州田錫上疏稱:“中書是宰相視事之堂,相府是陛下優(yōu)賢之地。今則於中書外廡置磨勘一司,較朝臣功過之有無,審州郡勞能之虛實。睠言是職,本屬考功,豈考功之職不修,而磨勘之名互出,殊非雅稱,深損大綱?!?《長編》卷二四太平興國八年十二月條,頁565。雖“疏入不報”,但可明顯看出,宋人多將銓司的“磨勘”職能,視爲唐代考功司職掌的延續(xù),均以“功過、勞能”等課績信息爲考校對象。

    從另一角度看,銓司“磨勘”的含義,又與唐代考功司的考課職能有所不同。淳化四年(993),三司右計判官梁鼎上疏稱:

    “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至於唐室,此道尤精,有考功之司,明考課之令,下自簿尉,上至宰臣,皆歲計功過,較定優(yōu)劣。故得人思勵激,績效著聞,化及烝黎,和平自洽。五代以兵革相繼,禮法陵夷,顧惟考課之文,只拘州縣之輩,黜陟既怠,名存實亡。且夫今之知州,古之刺史,雖有審官之例,絶無考績之條。*《長編》卷三四淳化四年十二月條,頁760。

    根據(jù)梁鼎的理解,五代以來對唐代考課之法的破壞,其實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唐《考課令》所規(guī)定的考詞考第填寫,考帳申報,以及考功司“省?!敝贫龋瑑H針對未完全脫離《職員令》職官設置的州縣官羣體,尚得以維持形式。*關(guān)於州縣官繼續(xù)實行唐前期考課法,參《五代會要》卷一五《考功》,頁245—250;《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一,頁4633上— 4634上的相關(guān)記載。但該考課標準,已難與實際職責對應。逐層考課雖然進行,但考第結(jié)果與實績脫離,漸成依官資決定的“常考”,失去了作爲官員選任黜陟的意義,即所謂“顧惟考課之文,只拘州縣之輩,黜陟既怠,名存實亡”。至於以“今之知州”爲代表,完全脫離唐考課法的外任京朝官,銓司的“磨勘”職能主要體現(xiàn)爲依例勘核具體課績的真實性,而不再依靠唐《考課令》全面系統(tǒng)的考課標準,對官員進行全面評價,即“雖有審官之例,絶無考績之條”。

    綜上,宋代的“審官磨勘”與唐代“考課”,雖均以官員實際職任中的日常課績爲考核對象,且均須評定“殿最”,但在具體執(zhí)行中仍有所不同: 前者缺乏完整的等級評定系統(tǒng),側(cè)重依靠各類課績記錄,考核官員任上政績是否真實,且符合遷轉(zhuǎn)、獎懲之格,以便在行使任命權(quán)時,依相應具體規(guī)定加以黜陟;後者則側(cè)重依靠一套全面系統(tǒng)的評價標準,對官員任上的各方面表現(xiàn)加以衡量,並形成總體性等級評定。兩者實現(xiàn)方式的差異,正是律令體制規(guī)範下的唐代考課與律令制瓦解後宋代課績的區(qū)別所在。但不論如何,此時的“磨勘”,均是京朝官差遣注擬的考評準備環(huán)節(jié),與其職事官遷轉(zhuǎn)尚無必然關(guān)係。

    三 “磨勘轉(zhuǎn)官”的出現(xiàn)與制度化

    (一) “磨勘”與職事官遷轉(zhuǎn)

    如前所述,北宋建國初,京朝職事官遷轉(zhuǎn),仍多依考滿遷轉(zhuǎn)與大禮泛階。太祖提倡的“循名責實”,主要體現(xiàn)爲兩方面: 針對職掌尚存的如御史臺、刑部職事官,將“勞績”考察與年限結(jié)合,作爲基本遷轉(zhuǎn)條件,其中的“年限”,不再由官資決定,而是一律改爲三年;針對其他職事官,則往往依據(jù)差遣績效,予以功賞轉(zhuǎn)官。據(jù)筆者拙見,二者當即“磨勘轉(zhuǎn)官”之制的濫觴: 前者統(tǒng)一遷轉(zhuǎn)“年限”爲三年,*《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九之二,頁4634上—下。後者雖未制度化,但將差遣績效納入考察,更切合當時實際。

    至道三年(997)九月,真宗初即位,左正言直史館孫何即表獻五議,其中“釐革遷轉(zhuǎn)”條正是對上述兩類遷轉(zhuǎn)方式提出批評:“稍著職勞,即升京秩,將命而出,冗長尤多。既躬祀圜丘,誕敷霈澤,無賢不肖,並許敍遷?!庇纱丝芍?,至太宗後期,不但大禮泛階導致遷轉(zhuǎn)猥濫,連“循名責實”理念下形成的勞績轉(zhuǎn)官也趨於形式化。尤其是大禮泛階,被認爲是造成京朝官不論課績、年資,遷轉(zhuǎn)過快之弊的根源:“評事、寺丞,纔數(shù)載而通閨籍;贊善、洗馬,不十年而登臺郎。竊計今之班簿,臺省、宮寺凡八百員,玉石混淆,名器猥濫……今若十年之內(nèi),肆赦相仍,必恐京僚過於胥徒,朝臣多於州縣……”*《長編》卷四二至道三年九月壬午條,頁882。此處的“閨籍”、“班簿”,分別指登記常參官與全體京朝官的名籍。*關(guān)於“通籍”的含義以及“閨籍”、“班簿”的性質(zhì)、內(nèi)容與功能,參陳文龍《唐“通籍”考》,《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2期,頁207—220;《北宋本官形成述論》,頁94。

    這一局面不久即發(fā)生變化。一方面,真宗根據(jù)孫何、耿望等建議,停止了大禮轉(zhuǎn)職事官階;另一方面,采用“引對”的方式,遷轉(zhuǎn)京朝官職事官階。關(guān)於後者的具體內(nèi)容及意義,《宋會要輯稿》及《長編》所述大體相同而略有出入,可相互參證。

    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一咸平四年(1001)四月十五日:

    審官院引對京朝官於崇政殿,遷秩有差。舊制,郊祀恩,百僚多獲序進。真宗即位,諫官孫何、耿望上疏請罷之,以塞僥倖。於是郊祀行慶止加勳、階、爵邑;而命有司考其殿最,臨軒黜陟之。*《宋會要輯稿》,頁3303下—3304上。

    《長編》卷四八咸平四年四月壬子條:

    審官院初引對京朝官於崇政殿,選秩有差。京朝官磨勘引對,自此始。上既用孫何、耿望等議,罷郊祀進改,乃命審官考其課績優(yōu)劣,臨軒黜陟之。凡三年差遣受代皆引對,多獲進改,罕有退黜,由是官籍浸增云。*《長編》,頁1057。

    此前學者多據(jù)上述材料,認爲以三年爲限的磨勘轉(zhuǎn)官之制,在咸平四年即已出現(xiàn)。*參苗書梅《宋代官員選任和管理制度》,頁383。但這一認識或欠全面。根據(jù)《長編》所述“凡三年差遣,受代皆引對,多獲進改,罕有退黜”,可知上述制度針對的乃是差遣受代,參加引對的京朝官。另外,其基本程式爲“磨勘引對”,即先須經(jīng)審官院磨勘差遣課績,“考其殿最”,在此基礎(chǔ)上,方可引對崇政殿,君主“臨軒黜陟之”。綜合上述信息,筆者認爲,此時京朝官的“引見轉(zhuǎn)官”,係審官院差遣課績審核制度的補充,是京朝官差遣離任後的附加待遇。京朝官差遣受代離任,審官院須依各類材料對其課績加以審核,並據(jù)以注擬下任差遣。而在“引見”環(huán)節(jié)中予以“轉(zhuǎn)官”,既爲獎勵,也爲避免京朝官本官升遷延滯。這一調(diào)整,可視作乾德二年(964)右監(jiān)門衛(wèi)將軍魏仁滌“以監(jiān)酒麴市征額外有羨利”,功賞遷轉(zhuǎn)職事官的發(fā)展與制度化。另外,所謂“三年差遣”,表明差遣時限成爲官員引對轉(zhuǎn)官的必要條件。

    總的來說,此時的京朝官“磨勘”,作爲差遣課績的離任考核,同時爲差遣注擬與職事官遷轉(zhuǎn)提供憑據(jù),係二者正常運作的預備環(huán)節(jié)。雖然京朝官“受代皆引對,多獲進改,罕有退黜”,但其職事官遷轉(zhuǎn)時間,仍依附於差遣受代時限,並未形成獨立系統(tǒng)。自上述“差遣受代,磨勘轉(zhuǎn)官”之制形成後,又相繼出現(xiàn)一些補充規(guī)定。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六咸平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詔:“審刑院詳議官、大理寺權(quán)少卿、詳斷官今後三年滿,無遺闕,磨勘引對遷官。如任內(nèi)曾遷者不在此限?!惫适拢脖舅竟贊M,方有敍遷之文。今刑法司悉是他官兼領(lǐng),故特降詔以勸盡心焉。*《宋會要輯稿》,頁3308下—3309上。字下點爲引者所加。下同。

    此處所謂“故事”,當即前述乾德四年大理寺等司依職事官“勞績”與“三年時限”轉(zhuǎn)官之制。本來,這些官司的職事官,尚保留職掌,須“常在本司蒞事者,至月限滿日,便與轉(zhuǎn)官”。但如今“刑法司悉是他官兼領(lǐng)”,官職分離,也不得不依其差遣課績與年限轉(zhuǎn)官,即所謂“三年滿,無遺闕”。相比之下,其優(yōu)待在於若滿三年,不必“受代”。此外,又如咸平五年(1002)十二月十三日詔:“審官院考較京朝官,今任五年以上無贓私罪者,以名聞,當議遷其秩。諸路轉(zhuǎn)運使副令中書進擬。”其原因在於“帝以郊恩例加勳階,恐有久次宜旌別者”。*《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六,3309上。按照咸平四年之制,惟有差遣受代,方可能享受磨勘引對轉(zhuǎn)官待遇。但部分京朝官差遣長期不得離任受代,其職事官也遲遲無法遷轉(zhuǎn)。爲照顧其利益,故命審官院特加磨勘,以便遷轉(zhuǎn)。此時起決定意義的,仍是差遣時限與課績,但審官院課績審核的目的,已由單一的注擬差遣,擴大到遷轉(zhuǎn)職事官方面。但是,這一制度並非適用於全體京朝官。*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六咸平五年八月十六日:“以秘書丞、直史館、判三司度支勾院孫冕爲左正言,度支判官、秘書丞孫航爲監(jiān)察御史,倉部郎中、直秘閣潘慎修爲考功郎中,都官郎中、直史館劉蒙叟爲職方郎中,太常博士、直史館盛玄爲屯田員外郎,秘書丞、直集賢院劉騭爲太常博士,著作佐郎、秘閣校理戚綸爲太常丞,光祿寺丞、直史館張庶凝爲著作佐郎,職如故。先是,京朝官任中外職事,受代考課引對,多獲敍遷,而計司、三館不預茲例,有久次者。內(nèi)出姓名,故有是命?!表?309上。由此可知,三司與三館差遣,即不在“差遣任滿,磨勘轉(zhuǎn)官”之列。其具體原因,仍待詳考。

    (二) “轉(zhuǎn)官年限”意義的變化

    轉(zhuǎn)官年限成爲職事官遷轉(zhuǎn)的必要條件,始於景德四年(1007)。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一:

    景德四年七月,詔:“審官院磨勘京朝官勞績,並限在任官三年已上者,方得引對,未及者依例差使。如特令考校引對者,不在此限。”初,審官院除在任不理及非時解替外,不限改官月日、考績引對。至是始定年限。*《宋會要輯稿》,頁3304上。

    另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六:

    景德四年七月四日,詔:“審官院考較京朝官課績,見任官三年已上者方得引對。特令考課者不在此限,丁憂者除丁憂月日外及三年方得磨勘?!毕仁?,京朝官代還,無殿累者皆考覈引對,至是始定年限焉。*《宋會要輯稿》,頁3309上。

    此番調(diào)整,對日後京朝官轉(zhuǎn)官制度影響頗大。學者往往據(jù)此以爲職事官時限取代了差遣課績,成爲京朝官遷轉(zhuǎn)的基本依據(jù),甚至認爲其保證外任官正常遷轉(zhuǎn)的優(yōu)待。*參苗書梅《宋代官員選任和管理制度》,頁383。但據(jù)前文所述,職事官“考滿”遷轉(zhuǎn),從未徹底廢除,只是在“循名責實”原則下“頗不復舉行”,故此說或有不妥。筆者認爲,景德四年改制,主要意義在於京朝官受代、引對遷轉(zhuǎn)中,重申了職事官時限要求,作爲課績的附加條件。其目的在於改變部分京朝官遷轉(zhuǎn)過速局面,使得“差遣受代”、“差遣課績”與“職事官在任年限”三者共同構(gòu)成職事官遷轉(zhuǎn)的必要條件。但這並非制度原則的根本變化。差遣受代與課績?nèi)允鞘滓疤幔毷鹿俑墓贂r限,則更類似一限制性因素,並非充分條件。因此,部分官員差遣受代前,如轉(zhuǎn)官不及三年,往往采取出差遷延等手段拖延時間,以便代還時得以磨勘轉(zhuǎn)官。*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一〇,天聖八年八月六日,審官院言:“準去年十一月六日詔書,磨勘京朝官年限參詳,多有得替後轉(zhuǎn)官未及三周年,卻準諸處公文差遣勾當,在路托故拖延,候及三周年方始到闕乞磨勘。欲請自今京朝官並須得替已前及三周年即得磨勘,其西川、廣南得替,在任不曾磨勘到闕及三周年者,許與磨勘;如到闕未及三周年,即候次任及三周年日,許依例磨勘?!表?313下—3314上。此外,職事官年限滿否,並不影響差遣的注擬,倘未及三年替還,即“依例差使”,但不經(jīng)“引對”環(huán)節(jié),無法轉(zhuǎn)官,故時有因職事官年限不足“磨勘不改官”者。*《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二天禧元年三月詔:“應緣衝罷降職,及年考而未磨勘者,罷降;或磨勘而不改官,其後又及二考,罪非逾濫及入己贓,悉條列以聞。”頁3304上。

    景德四年之制形成後,經(jīng)歷了多次反覆。大中祥符年間的幾次調(diào)整,使職事官遷轉(zhuǎn)原則發(fā)生了一定變化。就京朝官在京差遣而言,據(jù)大中祥符八年(1015)正月一日赦書:“應京朝官兼在京職任及監(jiān)臨務局者,轉(zhuǎn)官及三周年,並令審官院磨勘引對外,任官及三周年者,許具歷任功過申審官院檢勘以聞?!?《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七,頁3309下。則在京差遣京朝官,不需差遣任滿,僅需“轉(zhuǎn)官及三周年”即可參加磨勘引對,獲得職事官遷轉(zhuǎn);而“外任官及三周年者,許具歷任功過申審官院檢勘以聞”,據(jù)此,外任京朝官似已不必代還,即可就地磨勘轉(zhuǎn)官。

    大中祥符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再次下詔規(guī)定了外任京朝官的磨勘時限:“外任京朝官,故事代還方許考課引對,其或就移及過期不替,有累年不遷者,自今但轉(zhuǎn)官及三周年,雖在外,並磨勘以聞?!?《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七,頁3310上。此次改制,並不意味著職事官年限已成外任京朝官磨勘轉(zhuǎn)官的惟一條件,而是爲了照顧那些差遣任滿,卻因“就移及過期不替”無法立刻代還參加磨勘引對,以致“累年不遷”的羣體。因此,該詔令並未造成制度的根本性改變。外任京朝官仍須差遣代還,且達到職事官在任年限,方得磨勘課績,遷轉(zhuǎn)職事官階。此番免去的,不過“代還”這一環(huán)節(jié)而已。需要略加說明的,是天禧元年(1017)二月十三日的詔令:“京朝官改秩至今年正月十一日及三歲,不限中外職任,但非曾犯入己贓,令審官院磨勘以聞,當議遷陟?!痹蛟陟丁暗垡宰蚪?jīng)大禮加恩,止於勳、散、爵、邑,故優(yōu)其歲滿及犯輕者,令考覆之”。*《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七,頁3310上。部分學者將此詔令理解爲限年轉(zhuǎn)官確立的證據(jù),但其實係大禮特恩,主要針對外任歲滿京朝官以及個別曾有過犯官員,放寬轉(zhuǎn)官限制,以示優(yōu)渥,並非常制。

    (三) “磨勘轉(zhuǎn)官”獨立年限系統(tǒng)的形成

    天禧三年,京朝官遷轉(zhuǎn)原則發(fā)生了較大轉(zhuǎn)折。當年六月二十四日,朝廷下詔審官院,全面調(diào)整京朝官轉(zhuǎn)官方式。因此詔令涉及面廣,且爲制度演進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茲具引如下:

    應轉(zhuǎn)運使副、提點刑獄內(nèi)外帶職兩省、臺官並京朝官等,轉(zhuǎn)官及三年以上者,如在外,仰逐處收接歷任文狀,附遞送審官院磨勘進呈。內(nèi)有得替到闕及在京見勾當者,亦與磨勘引見。如在京三年,已經(jīng)磨勘改轉(zhuǎn)或尚且依舊勾當者,即直候得替,更及三年已上,再合磨勘,依例施行。*《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七,頁3310上—下。

    該詔令針對的對象,係“應轉(zhuǎn)運使副、提點刑獄、內(nèi)外帶職兩省臺官並京朝官等,轉(zhuǎn)官及三年已上者”,即職事官遷轉(zhuǎn)三年以上,且現(xiàn)任各類內(nèi)外差遣的全體京朝官。

    對外任京朝官而言,“如在外,仰逐處收接歷任文狀,附遞送審官院磨勘進呈;內(nèi)有得替到闕及在京見勾當者,亦磨勘引見”??芍屯馊尾钋簿┏俣?,只要“轉(zhuǎn)官三年”,不但無需引對,甚至不必差遣代還,即可經(jīng)由所述州府,將“歷任文狀,附遞送審官院”。審官院據(jù)此文書“磨勘進呈”,如合格即可轉(zhuǎn)官。對其而言,差遣代還對於職事官遷轉(zhuǎn)已然不具意義,起限制作用的因素,僅剩課績以及“轉(zhuǎn)官三年”這一時限。

    對在京京朝官而言,遷轉(zhuǎn)制度也有所調(diào)整。詔令稱:“如在京三年,已經(jīng)磨勘改轉(zhuǎn),或尚且依舊勾當者,即直候得替,更及三年以上,再合磨勘,依例施行?!逼咴?,審官院在參詳時,亦曾轉(zhuǎn)述:“準詔: ‘……在京勾當臣僚,已經(jīng)磨勘轉(zhuǎn)官,仍舊勾當,即候得替,更及三年,再合磨勘者。’”*《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七,頁3310下。相比前述大中祥符八年之制,此番調(diào)整加強了對在京差遣京朝官的遷轉(zhuǎn)限制: 如任上曾經(jīng)轉(zhuǎn)官,則必須先完成此任,待得替時若已轉(zhuǎn)官三年,方可磨勘轉(zhuǎn)官?!稗D(zhuǎn)官三年”與“差遣得替”,再次成爲在京京朝官磨勘轉(zhuǎn)官的條件。

    此外,對於此時無差遣之京朝官,審官院參詳也曾涉及:

    勾當事京朝官,自降敕以前差遣者,即準前詔一例磨勘,降敕後方就差遣,其間多有改官已及三周年者,參詳未勾當事以前,雖不該磨勘,乞朝廷相度,如勾當後及一年或二年,別無遺闕,即許將前來年限通理,亦與磨勘。*《長編》卷九三天禧三年六月條,頁2154。

    如前所述,轉(zhuǎn)官前的“磨勘”,針對的乃是前任或在任差遣課績。但官員差遣任滿受代後,未必立赴下任差遣,往往因各種原因成爲“未勾當事人”。在天禧三年詔令下達時,即存在這樣一批官員,雖轉(zhuǎn)官已滿三年,但其時並無差遣,故難以磨勘轉(zhuǎn)官。審官院的建議,是對其加以優(yōu)待,允許其將新任差遣時間與此前未滿三年的差遣時間“通理”,以便磨勘轉(zhuǎn)官。朝廷基本接受此建議:“降敕後就差遣者,改官已及五年、勾當事及一年,并改官及三年、勾當事及二年者,並特與磨勘?!?《長編》卷九三天禧三年六月條,頁2154。詔令下達後方任差遣的官員,只需達到一定轉(zhuǎn)官年限,即使新任差遣時間不足三年,亦許磨勘。這一詔令,固然說明磨勘轉(zhuǎn)官的時間,仍須依賴一定的差遣年限,但其造成另一結(jié)果: 磨勘轉(zhuǎn)官年限與注擬差遣的時間愈加疏離。

    總之,經(jīng)過天禧三年的調(diào)整,外任京朝官的轉(zhuǎn)官原則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 只需轉(zhuǎn)官三年,不論任滿與否,均可申請磨勘。但在京差遣轉(zhuǎn)官及三年,卻未必即能磨勘。如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九天聖三年(1025)四月十二日:“太常博士、直集賢院程琳言: ‘蒙恩改官,今三周年,合該磨勘,緣差接送伴賀乾元節(jié)人使,乞依外任例,不候到闕,先次磨勘?!t琳特與轉(zhuǎn)官?!?《宋會要輯稿》,頁3312上??梢娫诰┞毷罗D(zhuǎn)官及三周年,如遇臨時外任差遣,未必能按時磨勘。此處程琳因差遣特殊,且特別要求,纔按外任差遣轉(zhuǎn)官之法破例執(zhí)行。直至天聖三年七月,權(quán)御史臺推直官殿中丞程賁仍稱:“轉(zhuǎn)官已三周年,審官院以爲權(quán)差未罷,不許考課引見。”宋廷爲此專門下詔,要求“與磨勘,今後在京差遣並準此”,*《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九,頁3312上。方使得在京差遣不論是否得替,職事官年滿即可轉(zhuǎn)官。至此,對全體京朝官而言,轉(zhuǎn)官時限由此前參加的次要條件,變爲了首要因素。“磨勘轉(zhuǎn)官”逐漸由差遣注擬時的附加待遇,變爲一項獨立運作的制度;差遣任職時間,反而成爲其附加條件。京朝官年滿磨勘轉(zhuǎn)官之制,已然初步形成。

    這一制度形成後,在天聖三年一度受到衝擊。茲條列相關(guān)記載如下:

    據(jù)《長編》卷一〇三天聖三年九月丙戌條:

    詔審官院,自今見任並帶職京朝官磨勘,並如景德四年七月敕施行,其非時替移,年限未及者,並候四周年與轉(zhuǎn)官。先是,京朝官代還,無殿累者,皆考課遷官。故景德中,詔須見任及三年以上者,乃得引對。天禧中,外任及三年以上者,雖未到闕,聽磨勘。於是,申明舊制,更立四年之限。*《長編》,頁2389。

    又據(jù)《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九天聖三年九月六日:

    中書門下言:“應京朝官經(jīng)登位覃恩轉(zhuǎn)官後及三年者,並依景德四年七月敕施行。其移任或不因公事非時除替及歲未滿別授差遣或特恩任使者,候轉(zhuǎn)官及四周年以聞。其天禧三年六月詔書更不用。”從之。先是,京朝官有任滿三年,不候到闕,於所在申發(fā)文字,便許磨勘改轉(zhuǎn),考績之制頗爲濫易,故申明景德條制焉。*《宋會要輯稿》,頁3312上—下。

    綜合上述史料,此次改制,大約有以下幾方面內(nèi)容: 首先,此次改制針對的,是不論有無差遣的全體京朝官,即所謂“見任並帶職京朝官”。其次,此次改革的目的,在於廢除天禧三年不須差遣任滿,惟論轉(zhuǎn)官年限之制,同時恢復景德四年(1007)之制: 差遣代還,且轉(zhuǎn)官及三年,方得磨勘轉(zhuǎn)官。

    但正如李燾注文所述:“前此轉(zhuǎn)官,止限三年,亦有不及三年者。今別立四年之限,則是稍益舊制,不獨申明矣。”可知其絶非景德四年之制的簡單恢復。而最大的區(qū)別,就在於“其非時替移、年限未及者,並候四周年與轉(zhuǎn)官”。*《長編》卷一〇三天聖三年九月丙戌條及其注文,頁2389。這一調(diào)整,當出於非?,F(xiàn)實的考慮: 許多官員差遣任滿,未能及時代還,或代還之際,轉(zhuǎn)官未及三年。此時如依景德四年成法,則官員須等到下任差遣得替,方得磨勘轉(zhuǎn)官。爲照顧這羣“非時替移、年限未及者”的利益,采取的解決方式,即是允許其不經(jīng)差遣任滿即可轉(zhuǎn)官,但代價爲延長一年時限。至天聖七年,該制度限制更爲寬鬆,據(jù)當年十一月六日詔令:“京朝官磨勘,令審官院今後京朝官並依景德四年七月四日詔書,須到闕已前轉(zhuǎn)官及三周年者。如到闕未滿三期者,候及四周年亦與磨勘?!?《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一之一〇,頁3313下??梢娺B“非時替移、年限未及者”這一限定也已取消。如此一來,符合磨勘轉(zhuǎn)官條件的,不外乎兩類人: 一爲差遣任滿代還,且恰好轉(zhuǎn)官滿三年者;一爲尚未任滿代還,但轉(zhuǎn)官已滿四年者。由此可見,天聖年間的改制,並未觸動天禧之制的根本: 轉(zhuǎn)官年限,乃是能否參加磨勘轉(zhuǎn)官的首要條件,而差遣任滿與否,則已非必要,僅關(guān)乎年限長短而已。不久,即使未代還者,年限也改爲四年。至此,三年年滿磨勘轉(zhuǎn)官,脫離了此前的磨勘注擬差遣,成爲了完全獨立的制度。需要說明的是,磨勘轉(zhuǎn)官僅與前次磨勘轉(zhuǎn)官年限有關(guān),而與特旨遷轉(zhuǎn)職事官時限無關(guān),只需“通及三年”即可。*《長編》卷一〇三天聖三年七月丙午條:“審官院言得益州路提點刑獄張逸狀,先授太常博士,改監(jiān)察御史,通及三年。詔依例磨勘?!表?386。

    四 結(jié) 語

    綜上所述,“磨勘”在唐宋之際考選制度演進之不同階段,具有不同含義。其最終成爲京朝官限年遷轉(zhuǎn)之制,乃是唐宋差遣課績與職事官遷轉(zhuǎn)兩類制度各自發(fā)展,相互影響的結(jié)果。

    首先,就人事管理而言,“磨勘”的最初含義,乃是唐代吏部南曹在銓選前,爲施行資格審查運用的文書憑證勘驗技術(shù)。伴隨著唐宋官僚管理制度的變化,“磨勘法”的含義,逐漸專指銓司爲注擬京朝官差遣,而對其前任課績進行的審查與評價。具體來說,一方面,唐代常參與非常參京官的選任、遷轉(zhuǎn)方式,在北宋前期經(jīng)歷了大幅調(diào)整,中書門下與審官院先後成爲京朝官羣體的“銓司”;另一方面,使職差遣的發(fā)展,使得唐代以考功司“省?!睜懞诵?,以《職員令》規(guī)定職事官職掌爲考校對象,依托《考課令》執(zhí)行的考課系統(tǒng),不足以應付需要?;渡鲜鰞煞矫孀兓屗緺懧男芯┏龠x任職能,必須對官員差遣課績加以把握、考核。中書門下、審官院“考選合一”的局面由此形成,並演化爲一套由審官院負責,以內(nèi)外京朝官實際職任爲課績對象,以注擬下任職事爲目的的“磨勘”制度。故就制度對象而言,其爲考績之一法;就制度目的而言,則爲銓選制度之一環(huán)節(jié)。

    其次,“磨勘”成爲“轉(zhuǎn)官之階梯”,以及“轉(zhuǎn)官年限”成爲京朝官參加磨勘的首要條件,乃是五代以來京朝職事官遷轉(zhuǎn)制度調(diào)整的産物,尤與宋初職事官遷轉(zhuǎn)中,在考滿遷轉(zhuǎn)基礎(chǔ)上引入“循名責實”的原則密切相關(guān)。其落實方式體現(xiàn)在兩方面: 一方面,試圖在既有的考滿遷轉(zhuǎn)制度中,引入職事官勞績;但唐開元、天寶以來職事官漸失職掌,使得“循名責實”難以依托職事官勞績加以落實;另一方面,在建隆二年出現(xiàn)了常參官依據(jù)差遣勞績,功賞轉(zhuǎn)官的現(xiàn)象?!澳タ薄奔瘸袚钋舱n績職能,其由差遣注擬依據(jù)而爲職事官遷轉(zhuǎn)條件,並最終與差遣注授分離,成爲“限年轉(zhuǎn)官”制度的代稱,可說是上述兩類落實方式的合流,也是“循名責實”原則根據(jù)宋代官僚制度實際時效化、制度化的産物。

    (本文作者係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免费精品| 香蕉丝袜av|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影院6|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俺也久久电影网|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黄色丝袜av网址大全|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午夜免费激情av| 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三级|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国产真实乱freesex| 天堂网av新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 嫩草影院精品99|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精品|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此物有八面人人有两片|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另类|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亚洲自拍偷在线|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草成人影院|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一级毛片精品|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999精品在线视频|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hd| 亚洲在线观看片| 国产99白浆流出|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悠悠久久av|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少妇丰满av|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老司机福利观看|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a级毛片|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很黄的视频免费|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成人三级做爰电影|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一二三四社区在线视频社区8|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bbb黄色大片|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999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www.www免费av|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tocl精华|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一进一出好大好爽视频|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自偷自拍图片 自拍| 亚洲自拍偷在线| 母亲3免费完整高清在线观看| 级片在线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秒播|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欧美3d第一页|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一区二区|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看的毛片在线观看|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91老司机精品|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欧美乱妇无乱码|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99在线视频只有这里精品首页| 亚洲国产欧美网|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狠狠躁|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看吧|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看黄色毛片网站|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香蕉久久夜色| 长腿黑丝高跟|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一本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av在哪里看| 麻豆av在线久日|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啦啦啦免费观看视频1| 欧美乱妇无乱码|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精品福利观看|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日韩欧美|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avwww免费| 操出白浆在线播放| 国产99白浆流出| 两个人视频免费观看高清| 日日夜夜操网爽|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很黄的视频免费|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www国产在线视频色| 亚洲成人久久性|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久久性|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国产精品香港三级国产av潘金莲|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香蕉国产在线看|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亚洲自拍偷在线|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18禁美女被吸乳视频|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88av欧美|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精品久久久av美女十八|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男女之事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专区| 日韩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妻av系列|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欧美日韩黄片免| 色精品久久人妻99蜜桃| 亚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5卡|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悠悠久久av|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极品教师在线免费播放|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视频|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av中文乱码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久久性|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 一进一出抽搐动态|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少妇丰满av| 免费看日本二区|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97碰自拍视频| x7x7x7水蜜桃|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身体一侧抽搐| 麻豆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999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亚洲欧美激情综合另类|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aaaaa片日本免费|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av亚洲av综合av国产av| 精品日产1卡2卡|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欧美中文日本在线观看视频|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99re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伊人香网站|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 日韩大尺度精品在线看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岛国在线观看网站|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18禁久久av|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成人永久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在线99|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国产精品亚洲一级av第二区|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91麻豆av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黄色 视频免费看|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三级毛片av免费| 嫩草影院入口|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超碰成人久久| 香蕉国产在线看| 色av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欧美乱色亚洲激情| 长腿黑丝高跟| 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在线|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成人国产综合亚洲|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宅男免费午夜|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电影免费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嫩草影院入口|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svipshipincom国产片|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99久久久亚洲精品蜜臀av|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最新美女视频免费是黄的|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精品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高清videossex|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6080|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黄片小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舔av片在线|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精品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日本a在线网址|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色视频www国产|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 欧美zozozo另类| 看黄色毛片网站| 亚洲av成人av|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欧美午夜高清在线| e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 给我免费播放毛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亚洲九九香蕉|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牌|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毛片女人毛片| 亚洲av五月六月丁香网|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98|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毛片| 成人无遮挡网站|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老鸭窝网址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免费大片18禁|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床上黄色一级片|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露出奶头的视频|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无限看片的www在线观看|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国产熟女xx| 一夜夜www|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麻豆av在线久日| 97碰自拍视频|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国产不卡一卡二| 日日夜夜操网爽|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舔av片在线|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绝顶高潮抽搐喷水|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专用|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激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高清| 黄色片一级片一级黄色片|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美女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黑人巨大hd|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国产成人福利小说| 白带黄色成豆腐渣|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国产91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专区字幕在线| 后天国语完整版免费观看|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桃花|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日本黄大片高清|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亚洲 国产 在线| 精品日产1卡2卡|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v大片淫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国产精品|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 亚洲av美国av| 又黄又爽又免费观看的视频|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亚洲五月天丁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男女做爰动态图高潮gif福利片|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av激情在线播放| 舔av片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一a级毛片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九九香蕉|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免费| 亚洲性夜色夜夜综合|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99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成年人黄色毛片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