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欣(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賞析
呂 欣
(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摘要】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是拉赫瑪尼諾夫在20世紀初創(chuàng)作的精品,在這首作品中,交響的發(fā)展具有更大的規(guī)模,鋼琴技巧用也有更大程度的發(fā)揮,樂曲的結構更為復雜,性格更加多樣。
【關鍵詞】鋼琴;賞析;樂段;主題
《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在1909年間寫成,是作者在二十世紀最初十年中創(chuàng)作的極至。這首協(xié)奏曲的構思同《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有艱多共同的特點:二者都以其飽滿的情緒和沸騰般的生命力而感染聽者。但是,這兩首作品也有差別,《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的抒情音流更加寬廣、更加豐滿,而《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更集中、更深刻、更戲劇性,交響發(fā)展具有更大的規(guī)模,鋼琴技巧用也有更大程度的發(fā)揮,樂曲的結構更為復雜,性格更加多樣。
《第三鋼琴協(xié)奏曲》的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在于它的主題素材之豐富。第一主題的第一次陳述在獨奏鋼琴聲部,為了強調主題的歌唱性,作者用非常簡單的八度齊奏來表現(xiàn),它同活躍的樂隊伴奏組成一個復雜的音樂形象,其中的矛盾對置乃是戲劇性形象發(fā)展的核心。這一主題第二次轉由樂隊奏出,鋼琴的伴奏音型簡單明了,完全是古典式的。在這一樂章中,第一主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樂章的主導形象,它不但在這里得到了非常寬廣而多方面的發(fā)展,在隨后的兩個樂章中我們也還可以看到它。樂章的第二主題處于從屬的地位,盡管它帶有不同的情緒色彩,但它的節(jié)奏、特別是主題開頭部分,卻直接襲用和依賴前一主題。
樂章的發(fā)展部把聽者從比較平和的情緒帶入充滿戲劇性的“事變”之中。這里以樂章第一主題的緊張發(fā)展為基礎:起先,這主題依然接近于它原有的那些特點,但很快地便失去明晰的旋律輪廓,不安的因素不斷在增強,樂隊中的嚴峻有力的弦,好象在同鋼琴上的激昂、憤怒和反抗式的和弦相搏斗,并導入樂章的第一個悲劇性髙湖。高潮過后,第一主題象悲悼的“嘆息”一般,時而在樂隊、時而在鋼琴聲部、時而在二者的呼應中浮沉。但是,作者并不滿足于過去的這一段發(fā)展,接下他又在鋼琴的華彩樂段中重又掀起另一個新的高潮。接著,年彩樂段還把第二主題的旋律加以變奏——保持它原有的抒情特點,但突出它的明朗、平和與安謐的一面。這支旋律慢慢地消溶在精巧的鋼琴樂句之中,然后,第一主題的樂隊伴奏中我們所熟知的那個節(jié)奏型便把音樂引入再現(xiàn)部。
由于華彩樂段再現(xiàn)過樂章的兩個主題,實際上已經(jīng)起過再現(xiàn)部的作用,因此,這里出現(xiàn)的“真正”的再現(xiàn)部,只類似一段尾聲。象樂章開始時那樣,鋼琴又唱起第一主題的旋律來了,但是第二主題則只是極其簡略地露面,事實上它幾乎是不存在的。
第二樂章是一首間奏曲,基本上由一個抒情主題的自由變奏組成,音樂具有風景畫般的色彩;但是在樂章中段引入一個快速度的詼諧性圓舞曲式的段落,從而使這首協(xié)奏曲又近似交響曲的套曲結構。樂章的基本主越首先用樂隊陳述,當雙簧管奏出這支悠緩、沉思和憂郁的旋律時,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俄羅斯牧笛曲調、夏日鄉(xiāng)村的傍晚、無盡的平靜草原、碧綠的小樹林以及伸向遠方的道路等景象。這支平和、靜觀的旋律后來的幾次自由變奏,主要舉在鋼琴上進行的寬廣而多方面的發(fā)展。當鋼琴開始進入時,音樂依然保持原來的明朗靜觀色彩,但逐漸地變得不安和悲壯,如歌的主題已經(jīng)失去了田園詩的風味,成為非常熱情的自白。樂章中段轉入全新的情緒氛圍,出魂新的音樂形象——在鋼琴的晶瑩樂句的簌簌聲背景上,樂隊奏出一支典雅的圓舞曲旋律,音樂光彩奪目,絢麗燦爛。在這里,還可以聽到第一樂章的兩個基本主題同這個旋律交織在一起。樂章最后一段,基本主題又由樂隊奏出,它重又帶回原有的田園詩色彩,只是有點傷感。最后突然闖進鋼琴的豪邁樂句、八度進行與和弦,這一簡短的過渡不間斷地把音樂直接轉入最后樂章。
象《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那樣,這最后樂章也以兩個主題的對置為基礎,而且其中的第二主題也同樣在尾聲中形成高潮。樂章的第一主題以其昂揚、歡樂的色調在聽者的想象中復活了俄羅斯民間節(jié)日的景象。這是一個詼諧性的進行曲主題,它的節(jié)奏明快,嚴峻有力,結構清晰,鋼琴聲部的旋律同第一樂章第二主題開頭的因素有關,而樂隊的合奏主題也同第一樂章第一主題有著音調上的聯(lián)系。連接段的主題同第一主題相銜接,它同樣明朗而歡偷,但更為抒情、悲壯,具有作者所偏愛的“鐘聲”效果。這個主題同第一樂章的音樂形象也有相似之處。樂章的第二主題是一個熱情奮發(fā)的歌曲性旋律,氣息十分寬廣,它的自由流暢的進行宛如一音歡樂的歌曲;這主題在鋼琴上的詠唱還同樂隊中的另一支更為平和的旋律按對位的方式相結合。隨后出現(xiàn)的一小段進行曲式的過渡,依然沒有減失節(jié)日的氣氛,但在樂章的當中一段一一發(fā)展部,則是另番藝術形象:這里發(fā)展的并非終曲的主題,而是第一樂章中的那些基本主題,首先是它的第二主題,至于第一主題則僅只顯露一次而已。第一樂章的第二主題在這里以兩種不同的形貌出現(xiàn):起初,它的進行加快,高音區(qū)的音響和逐漸激化的和聲,使它帶有幻想性的詼諧曲色彩,象是仙女的魔幻舞蹈,有時甚至好象可以聽到魔鬼的笑聲;后來,它又轉為如歌的詠唱,重又把聽者帶回到第一樂章抒情的形象世界中來。樂章的再現(xiàn)部并始時,終曲第一主題的堅定的進行曲節(jié)奏和號聲合奏,仿佛從遠處傳來,逐漸地那節(jié)日的喧鬧聲越來越近,越來越加清晰可聞。樂章第二主題的詠唱依然象在呈示部中那樣流暢但,但更加熱情,樂隊伴奏中也不斷滋長著不安的感覺。最后,在樂章的尾聲中,第二主題變成一支興高采烈的莊嚴頌歌,它以無匹的力量掀起的最高潮,輝煌地結束這首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