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梅
在第32次南極科考中,“全地虎”能否經(jīng)受住南極惡劣自然條件的挑戰(zhàn),向人們彰顯它作為“南極之王”的王者風范?
北京時間2015年12月4日,中國南極科考船“雪龍?zhí)枴痹诮?jīng)過近1個月的長途跋涉后,抵達南極圈,正式啟動了對南極的第32次科考。
與此前31次科考不同的是,此次隨同“雪龍?zhí)枴币约?77名科考隊員一起踏上南極的,還有一款“秘密武器”——貴州產(chǎn)我國首款自主研制的極地科考重器“全地虎”。它的參與,終結(jié)了我國南極科考無國產(chǎn)運輸裝備的歷史,在中國極地考察發(fā)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Hello,南極!
12月4日22:00,“雪龍?zhí)枴逼票靶?,駛?cè)肽蠘O圈,??吭谄绽锲潪酬懢壉鶇^(qū)。
隨著下放的纜梯,“全地虎”迫不及待地從雪龍?zhí)柦德涞狡绽锲潪酬懢壉鶇^(qū)。在這片陌生而美麗的冰封大陸上,它歡快地行走著,留下了自己的第一串足跡。
“全地虎”,全稱極地全地形車,身披一件由鮮艷的紅色和明亮的黃色組成的外衣——在此次的南極科考中,它將帶著這兩種來自國旗的顏色,和科考隊員們一起,去應(yīng)對南極的各種未知艱險和挑戰(zhàn),去探索這片冰封大陸的神秘與美麗。
中國南極科考裝備的最高峰
全地形車有著“南極之王”的美譽,在南極這片地球上條件最惡劣的大陸上,全地形車在海冰探路、陸地運送、冰蓋科考和應(yīng)急救援科考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關(guān)鍵作用。世界南極強國都在列裝這類全地形車,但由于科技含量極高,目前全世界只有4個國家掌握核心技術(shù)和研發(fā)能力。
我國首款極地全地形車“全地虎”,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它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合作研制而成,集成了多項國家專利。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雪龍?zhí)枙r明確指出,推動考察裝備國產(chǎn)化發(fā)展意義重大。而作為中國制造‘極地科考重器’,‘全地虎’堪稱中國南極科考裝備的最高峰,它完全達到了國際水平?!敝袊鴺O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第32次南極科考隊副領(lǐng)隊孫波高度評價說,“未來,我們也希望通過南極這個最佳試驗場,能推動更多像‘全地虎’這樣的國產(chǎn)‘科考重器’挺進南極,從而產(chǎn)生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和關(guān)注度,讓中國制造走向世界?!?/p>
那么,在接下來的科考之旅中,“全地虎”能否經(jīng)受住南極惡劣自然條件的挑戰(zhàn),向人們彰顯它作為“南極之王”的王者風范?
穿越冰裂隙
12月5日13:30,在普里茲灣陸緣冰區(qū)稍作休整后,“全地虎”興奮地駛離“雪龍?zhí)枴笨瓶即?5公里外的中山站挺進。
隨后,“全地虎”很快便迎來了此次科考中的第一個考驗——由于南極冰川的劇烈運動,冰川表面形成了大量冰裂隙。有經(jīng)驗的科考隊員都知道,冰裂隙極為危險,一旦車輛掉入其中,后果不堪設(shè)想。因此,在每次外出科考或運送物資時,經(jīng)驗豐富的科考隊員都會先行輕裝探路,發(fā)現(xiàn)并標記冰裂隙的位置,以便后面的載重車輛避開。
此時,在距離雪龍?zhí)柾?刻幍?0公里外,赫然出現(xiàn)了一處冰裂隙,寬度達1.2米。那么,號稱雪地、沙漠、灘涂、戈壁、山地、水域等一切地形“全通過”、在國內(nèi)測試中可輕松跨越1.5米壕溝的“全地虎”,能否成功穿越這個巨大的冰裂隙?
為了確?!叭鼗ⅰ钡母黜椥阅芫幱诹己脿顟B(tài),隨后,貴州詹陽動力重工有限公司工程師曹黔華對“全地虎”進行了一次全面“體檢”。確認它狀態(tài)良好后,曹黔華啟動“全地虎”并保持勻速,小心翼翼地向著冰裂隙邁進。
10公里、5公里、1公里、500米、100米、50米、10米、1米……隨著距離的不斷縮短,“全地虎”在科考隊員們期待的目光中,成功穿越冰裂隙,向人們證明了它那強悍的“全通過”本領(lǐng)。
輕松抗低溫
12月6日5:00,“全地虎”順利抵達中山站。
中山站是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建立于1989年1月26日,經(jīng)過20多年的擴建,建筑面積已達5800平方米。這里常年吹東南偏東風,每年8級以上大風的天數(shù)達到174天。伴隨著大風的,是經(jīng)年的極晝和極夜——在南極,連續(xù)白晝時間可達54天,連續(xù)黑夜時間則長達58天——這漫長的“一晝夜”,幾乎相當于國內(nèi)的三個多月。
南極同時也是世界上最為嚴寒的地方之一,這里年平均氣溫零下25℃左右,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36.4℃。在這樣的低溫下,普通車輛的橡膠和鋼鐵構(gòu)件都會發(fā)生“低溫脆化反應(yīng)”,極易破損和斷裂。
不過,低溫的考驗只能難倒普通車輛,在有“南極之王”美譽的“全地虎”面前,這不過是小兒科而已——早在設(shè)計制造時,“全地虎”就采用了特殊的材質(zhì)和工藝,能在零下41℃至40℃的環(huán)境下工作,并能在零下50℃至70℃的環(huán)境中停放。這一技術(shù)水平,不僅填補了國內(nèi)裝備制造的空白,而且達到了世界先進行列。
在“俄羅斯”大坡如履平地
12月7日11點,“全地虎”在中山站標志性建筑——京劇臉譜油罐前進行了首次加油。美美地享用了在南極的第一頓“飽餐”之后,“全地虎”精神抖擻地駛向陡峭的“俄羅斯”大坡,在這里進行了它在南極的第一場攀爬測試。
“車很平穩(wěn),爬坡能力很強大,要知道這個大坡可是連卡特車都爬不上去的。”科考隊員崔鵬惠對“全地虎”的爬坡能力贊不絕口。
實際上,在奔赴南極以前,“全地虎”早已在國內(nèi)進行過2萬多公里的國產(chǎn)化測試。在測試中,即使0.6米高的垂直障礙,它都可以輕松跨越。也正因為如此,有備而來的它此時才能面不改色地平穩(wěn)跨過“俄羅斯”大坡。
不僅爬坡能力強,全地形車還可以在水面上以5公里/小時的速度“漂浮”前進;而在陸地上,它的最高行駛速度則達到了60公里/小時,因此走起路來“虎虎生風”。
見證固定翼飛機首飛
在順利完成攀爬測試后,“全地虎”和科考人員們一起,見證了我國南極科考專用固定翼飛機的首飛測試。
我國首架南極科考專用固定翼飛機,是由我國科學家自主設(shè)計、美國生產(chǎn)的,采用了國際流行的南極機型“巴斯勒爾”。相比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具有航程遠、載重大、速度快的優(yōu)勢,此外,機上還搭載了最先進的南極科考設(shè)備,可進行多設(shè)備的協(xié)同作業(yè)能力。
在此次科考中,固定翼飛機將在南極拉斯曼丘陵、格羅夫山、昆侖站等區(qū)域進行試飛,在縱深方向上跨越南極洲并開展試驗性航空遙感遙測工作。
固定翼飛機為南極科考模式帶來了新的變革:它一次能運送18人,實現(xiàn)了人員的快速運輸;此外,它還能從空中俯瞰南極大陸,對冰蓋變化及其對全球海平面的影響進行更全面的觀測。
固定翼飛機的出現(xiàn),是我國30多年南極科考歷程上的一個質(zhì)的飛躍——它和“雪龍?zhí)枴笨瓶即?、“全地虎”極地車一起,組成了南極科考的“陸??仗蓐牎?,將我國極地科考帶入了陸??杖轿话l(fā)展的新時期。
“全地虎”,復雜地形全通過!
說完固定翼飛機,再回頭看看咱們的主角“全地虎”。
自12月6日抵達中山站以來,截至12月15日,“全地虎”在南極行駛的總里程數(shù)已超過1000公里,它多次往返于中山站與10公里外的內(nèi)陸出發(fā)基地之間,并深入南極內(nèi)陸近40公里,平穩(wěn)駛過砂石路面、雪地大坡等,驗證了它那復雜地形“全通過”的強悍本領(lǐng)。
在接下來的科考之旅中,“全地虎”將全面參與我國南極科考任務(wù),為科考隊員保駕護航。那么,在未來,它還將帶給我們哪些關(guān)于南極的驚喜和故事,讓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余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