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永
(北華大學音樂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關于對高師聲樂教學授課模式創(chuàng)新的思考*
方 永
(北華大學音樂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本文通過對高師聲樂教學固有模式的分析,從形式分類和聲樂小組授課模式入手,對高師聲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進行了研究。
聲樂教學;授課模式;教學創(chuàng)新
在高師音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聲樂教學是高師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內容。高師的聲樂教學活動,要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啟發(fā),引導學生用歌聲正確地表達歌曲的思想內容和情感,從而提高音樂文化素養(yǎng),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由于歌唱是直接運用人體發(fā)聲器官進行音樂藝術實踐的音樂學習活動,因此,歌唱能使學生直接體驗音樂諸要素——節(jié)奏、音高、速度、力度的特點,真切地感受歌曲的意境、情感,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得到音樂美的感受。高師聲樂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基本歌唱的能力;指導學生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進行獨唱,齊唱、合唱等多種演唱形式的訓練。
高師聲樂集體課教學是近些年來才逐漸開展起來的。它的開展有一定歷史背景,即全國各地高校近些年來招生規(guī)模都在逐年擴大,師范類院校的音樂專業(yè)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也早早的加入到了擴招大軍中,幾年累積下來后就產生了一定矛盾:教師少學生多。在沒有擴招之前,高師院校聲樂專業(yè)一直沿襲的是專業(yè)音樂院校的一對一的授課模式(這種授課的模式培養(yǎng)的單一的歌唱演員或歌唱家),而高師院校的聲樂教師隊伍并不比專業(yè)院校的教師多,在生源不是很多的時候這種矛盾并不明顯。隨著擴招,這種矛盾就越來越大了。當然,這只是淺層次的表面問題,深層次的問題是師范類音樂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師范院校培養(yǎng)學生與音樂院校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別在于其培養(yǎng)是未來的中小學的音樂教師,所以,開設聲樂集體課不僅僅是解決師資緊缺的問題更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教”的能力。這樣看來,開設聲樂集體課和小組課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授課內容是:聲樂基礎理論與聲樂基本技能和方法;聲樂教學心理和聲樂教學法;聲樂表演與教育教學實踐;聲樂欣賞與多媒體教學。
在探討高師聲樂的授課形式與分類之前我們很有必要講一下每年招上來的音樂類新生的藝術水平:全國絕大部分的師范類音樂專業(yè)招上來的學生有以下兩種情況1、以聲樂為主項的學生,這類學生相對而言喜歡唱歌,器樂水平一般,學習聲樂較早,聲樂水平較好。2、以器樂為主的學生,這類學生一般從小學習一門樂器,嗓音條件一般,不太喜歡唱歌或者因為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器樂而忽略了聲樂學習。面對這兩類學生,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在新生剛入學時我們采取一次摸底考試,把學生的成績分為優(yōu)、良、中、及四檔。對于優(yōu)的學生我們采取和專業(yè)院校一樣的一對一授課形式,讓他們的聲樂強項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對于良的學生我們采取小組課的形式。對于中和及的學生我們采取的是集體課的形式,一般情況下,聲樂集體課的人數(shù)10-20人為宜。我們把一節(jié)課分為三個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為理論講述環(huán)節(jié),主要講述歌唱的基本理論:歌唱發(fā)聲的基礎知識、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鳴、歌唱的語言;第二部分為歌唱技巧訓練,這一部分可以把集體訓練和個別訓練結合起來,同時選擇聲樂基礎比較好的學生帶頭,樹立榜樣,帶動全組;第三部分是歌曲的藝術處理部分,掌握歌唱藝術處理的一般規(guī)律,這一部分要求學生注重歌曲的藝術風格。
通過半學期或一學期聲樂集體課的學習,我們再把他們從集體課分為小組課,小組課一般以4-6人為宜。對這部分學生的教學思想應比較注重教學方法的引導,因為他們自己不太可能演唱得很好了,如果多學到一些聲樂教學的基本知識,對于他們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好處的。選擇聲音特點、歌唱方法比較接近的學生分成一組,在聲樂集體課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歌唱技巧的訓練,要有針對性,做到充分了解學生,有的放矢。同時課上還應該進行聲樂作品的鑒賞和分析,甚至可以選擇—些中小學音樂教材上的歌曲進行教學,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對于高師的聲樂教學來說,培養(yǎng)的是能夠從容應對未來新課程標準下的音樂教學、綜合能力強的音樂教師。因此,師范大學音樂學科的聲樂教學和授課模式要切合實際,體現(xiàn)藝術性與師范性的結合,教學生“唱”的能力的同時,教給學生“教”的本領。高師的聲樂教學應該是一個聲樂綜合能力的教學。通過改進教學方法,跟上時代步伐,運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的技術進行教學,同時學科內部課程體系之間通力配合、相互補充等方式來獲得高師聲樂教學的真正意義上的提高才能更好的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1] 韓國勛.聲樂藝術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徐小懿.聲樂演唱與教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3] 石惟正.聲樂學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4] 郭聲健.藝術教育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 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高師聲樂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方永,北華大學音樂學院聲樂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聲樂、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