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益凡(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
舞劇中的人物心理研究
——以《媽勒訪天邊》為例
胡益凡
(云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媽勒訪天邊》作為壯族歷史上第一部史詩性的舞臺劇,曾榮獲第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比賽金獎及6個單項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第十屆“文華獎”,被譽為“中國舞劇創(chuàng)作的一個里程碑”。本文即觀看后,內心深有觸動,便提筆對劇中的人物心理刻畫進行分析,運用了舞蹈學、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加上反復地觀看《媽勒訪天邊》后,進行動作分析、服飾分析、表情分析等,以期對媽、勒、藤妹進行詳細地心理刻畫。即從表層的動作,窺探壯族人民堅韌不拔、吃苦耐勞、堅持不懈、敢于斗爭的文化精神。
【關鍵詞】人物心理刻畫;壯族;媽勒訪天邊
(一)什么是人物心理刻畫
齊格蒙德·費洛伊德創(chuàng)立的心理學分析學說,不僅對西方的心理學和醫(yī)學,而且對西方的哲學、文藝、藝術等多種學科都產生了極大影響。他運用心理分析學對文學、藝術問題的論述,對西方現(xiàn)代派戲劇創(chuàng)作和理論批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筆者對人物心理十分感興趣。[1]
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專業(yè)中,是筆者最大的夢想?!秼尷赵L天邊》中的人物心理便是筆者選擇的對象,即對該劇中的媽、勒(壯語兒子的意思)、藤妹進行詳細的心理刻畫。
(二)人物心理刻畫的重要性
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題思想。如《媽勒訪天邊》中的媽的刻畫,正是一位大愛的母親形象,通過其服飾、動作等方面,進而可以看出該劇的主題是描繪了壯族人民的堅持不懈、敢于斗爭的主題。
其次,通過對人物內心心理的刻畫,較為直接深入人物心靈,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表現(xiàn)人物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如《媽勒訪天邊》中對媽的刻畫,不僅能表現(xiàn)的媽堅持不懈,還能窺探媽的內心深處更是一種對光明、陽光的追逐,以及壯族人民向往平等的觀念。[2]
最后,心理刻畫能夠直接展現(xiàn)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靈魂深處的奧秘,反映民族的心理及品質,把單靠外部形象難以表現(xiàn)的內心感受揭示出來,使舞劇中的人物形象立體化,從而顯得更為完整真實。也使舞劇中的人物更加有內涵,有靈魂,從而更能抓住觀眾的心!
(一)媽的心理刻畫
在很遙遠的時候,陰暗和寒冷的天封鎖了壯族人的溫暖的家鄉(xiāng)。為了再次邀請?zhí)柣貧w壯族地區(qū),便有一位美麗的孕婦帶著對光明和溫暖的渴望,去天邊尋訪太陽歸來。這位美麗的孕婦就是筆者所要刻畫的媽。[3]服飾是則是對媽的襯托,不同的服飾,具有不同的含義;而媽所跳的舞蹈動作,即能表現(xiàn)出孕婦的興奮、快樂,又不失大雅。服飾襯托出媽的心理那中渴望。即是再后來的艱苦跋涉中,甘愿犧牲自己為村人尋找光明溫暖。自己沒有完成任務,繼傳給兒子。這種堅持的精神刻畫了媽的內心的大無畏精神,以及整個壯族人民的大無畏精神。
(二)勒的心理刻畫
在大地的懷抱中,綠色的世界里,迎來了一個新的生命,他就是勒。勒在母親的愛撫下逐漸成長,母親則在風雨中漸漸蒼老。她沒有走完尋訪天邊的路,但把家鄉(xiāng)帶來的《盼歸歌》留給了自己孩子勒??释饷鳒嘏撵`魂,永遠留在尋訪天邊的路上。這部分對勒的心理影響是母親的的堅持和執(zhí)著追尋光明溫暖。劇中對勒的心理刻畫也是從幼小無知開始。[4]美滿短暫的愛情后,勒忍痛放棄愛情,為了完成使命離開了藤妹,繼續(xù)踏上追求光明溫暖的不歸之路。茫?;脑?,一片寂寞。這時的勒倍感孤獨。但是面對這樣的孤獨寂寞,勒還是堅持往前走著……這部分刻畫了勒的心理經(jīng)歷過掙扎,但是母親的囑托和鄉(xiāng)親們的使命戰(zhàn)勝了自己。這部分不僅刻畫勒本人的堅守,更是壯族人民接到使命后的堅守。
(三)藤妹的心理刻畫
醉人的歡情享受,舒適的藤床綿綿,尋找天邊的勒沉溺在溫柔賢惠的藤妹懷里。嬉戲當中,不輕易間勒為藤妹的額頭印染太陽之時,猛然涌現(xiàn)起母親的囑托和鄉(xiāng)親們的期盼,勒忍痛與藤妹割斷了柔情享受,又一次踏上了漫漫長路。藤妹不僅沒有反對,而是跟著而去。這部分,不僅刻畫出,勒的頑強的心,以及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使命感;同樣也刻畫了藤妹作為勒的妻子那種執(zhí)著、支持丈夫完成使命、甘愿追隨丈夫的那種小愛中的大愛精神。借兩新婚情侶,不忘使命感,反映出壯族人民的使命感,以及時代的堅持再次呈現(xiàn)。舞劇《媽勒訪天邊》中的媽、勒、藤妹的心理刻畫,不僅是他們本人的大無畏精神、堅持不懈的執(zhí)著,更是壯族人民具有的使命感、熱情好客、堅持不懈、不怕艱辛萬險、追求自由和平的大無畏精神。
(一)人物心理刻畫的理論價值
自1999年舞劇《媽勒訪天邊》演出以來,人們對該劇的熱力不減、光彩不減,在人物刻畫的方面研究甚微,因此,筆者通過前人的研究,加上不斷的學習,對其思考后,認為《媽勒訪天邊》中人物刻畫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凸顯壯族人民的本質精神。在壯族民間有很多類似的故事,經(jīng)常有寄托勞動人民的奉獻的人、寶物、神仙出現(xiàn)。《媽勒訪天邊》中正是借對媽、勒、藤妹的心理刻畫,來表達出壯族人民的堅韌的精神。不僅讓我們通過舞劇的觀看,來學習如何塑造人物,而且在彌補《媽勒訪天邊》的理論心理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
(二)人物心理刻畫的實用價值
舞蹈表演再現(xiàn)情感的特征,如表現(xiàn)性、說明性、裝飾性的動作,或者經(jīng)典的“二度微笑”等“微身體語言”,表達內心的體驗,喚起某種情感。舞劇《媽勒訪天邊》中媽、勒、藤妹的表演藝術,運用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方法,使其表演藝術與戲劇藝術和心理學相融合,實現(xiàn)了研究人物心理、表現(xiàn)人物特征和呈現(xiàn)民族性格。
本文通過對舞劇《媽勒訪天邊》中的媽、勒、藤妹的心理刻畫,做了一個初步的探究,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了心理刻畫的分析,用于如何演好一個角色,成功塑造一個人物形象,就必須先摸透這個人的心理,這個人的民族心理,他是怎么想的,想要表達或應該表達的是什么,然后用自己的肢體去把自己心里想表達的演繹出來,這樣出來的人物才會有靈魂,才能深深的感染到觀眾。有句話說得好:“擒賊先擒王,攻城先攻心?!本褪沁@個道理。當然人物心理的刻畫不僅舞蹈方面需要,在其他的各個方面,各個藝術面前也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刻畫人物塑造形象的核心。
參考文獻:
[1]平心.舞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曾耀農.論審美心理過程及其特點[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2001 (4).
[3]金秋.舞蹈編導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王旭曉.美學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09.
【中圖分類號】J72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胡益凡,男,云南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少數(shù)民族舞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