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 劉英峰
齊齊哈爾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
交通事故中二次成傷的法醫(yī)學鑒定
李海林 劉英峰
齊齊哈爾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在交通事故案件中,被害人先后遭受兩次甚至多次機動車作用的案件并不少見,因此需要鑒定哪些損傷是先形成的,哪些損傷是后形成的,哪些損傷是致命傷。
二次成傷;法醫(yī)和交通事故
(一)死者李某,女性,35歲,2012年5月15日7時15分,在馬路行進過程中,被一輛由西向東行駛的小轎車撞擊后,又被另一輛同向行駛的小轎車碾軋。
損傷情況:左顏面皮膚青紫變色伴創(chuàng)口,有左方翹起的皮瓣;右耳廊上緣見一創(chuàng)口,枕部頭皮青紫對應處頭皮下出血,大腦彌漫性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右側顱中窩見骨折線。雙側鎖骨于胸鎖關節(jié)處粉碎性骨折,肝右葉膈面見一破裂口,右側第2-8肋骨折,骨折斷端均向內(nèi),刺破胸膜,骨折周圍肌肉出血明顯。左側肋間肌肉出血。左、右肩胛區(qū)分別見肌肉出血。左前臂可見一暗紅色表皮剝脫,其間伴數(shù)條橫行間隔2.5cm有規(guī)律花紋。
分析論證:死者全身多處擦傷、挫傷及挫裂創(chuàng)顱底骨折,下頜骨骨折,全身多處肌肉出血,上述損傷分布廣泛,形態(tài)多樣,并且損傷均表現(xiàn)生活反應,判斷為生前傷,證明死者在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全過程中處于存活狀態(tài)。死者頭面及胸部損傷特點,體表擦傷分布廣泛,符合交通事故損傷中拖擦傷特征。左前臂有數(shù)條橫行間隔2.5cm有規(guī)律花紋,為碾軋時遺留的輪胎印痕,以上損傷符合碾軋傷特征,非第一撞擊后摔跌所能形成,結合現(xiàn)場及案情分析是第二輛車造成交通事故死亡。
(二)2016年5月23日19時50分許,崔某駕駛無號牌二輪普通摩托車,超越前方同方向韓某駕駛車輛正在與李某駕駛的車會車過程中時,二輪摩托車駛入道路左側與李某駕駛的車輛相刮撞后,又與韓某駕駛的車輛相刮撞,崔某當場死亡。
損傷情況:顏面胸腹部、右腰部、四肢多處片狀皮下出血伴表皮剝脫。頂枕部頭皮下及帽狀腱膜下出血及血腫,大小左顳葉可見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胸骨角對應部位可見皮下脂肪及深層肌肉出血。胸骨體于胸骨角對應部位骨折離斷并上下分離,雙側第2肋至第10肋骨折,骨折對應部位肌肉出血,其中右側側胸壁連同右側腹壁至右髕骨上緣形成巨大囊腔。右側肋骨骨折,右心室前壁破裂,肺動脈根部破裂,上、下腔靜脈離斷。左側肋骨多發(fā)骨折。右肺可見破裂口。肝臟可見多處破裂口,脾臟挫碎。左腎挫碎,左大腿前側皮下軟組織形成囊腔,左小腿中段可見皮下出血及脂肪水腫液化,其中心區(qū)域與左小腿皮膚損傷相對應。兩側恥骨支骨折、離斷。右股骨下段骨折、離斷,骨折對應后側肌肉出血。右大腿后內(nèi)側皮下脂肪可見皮下脂肪挫滅。
分析論證:死者全身多處擦傷、挫傷及挫裂創(chuàng),多發(fā)骨折,全身多處肌肉出血,上述損傷均表現(xiàn)生活反應,為生前傷,證明死者在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全過程中處于存活狀態(tài)。死者右側胸壁連同右側腹壁至右髕骨上緣巨大囊腔,腹部、會陰部巨大創(chuàng)口;胸肋多發(fā)骨折,心包破裂,心臟破裂,肺臟破裂,肝臟破裂,脾臟挫碎,腎臟破裂,腸管破裂;雙側恥骨支骨折,雙側股骨骨折等損傷,應為機動車輛碾壓過程中形成;死者左衣袖下段外側可見纖維磨損伴部分破裂口,纖維磨損方向為前下后上,左前臂中段背側見皮下出血伴表皮剝脫,方向由內(nèi)向外,對應左側尺骨中段骨折,斷端向外側移位,骨折外側有游離骨碎片,骨折對應部位有局限性皮下出血,骨折斷端、皮內(nèi)、皮下及淺深肌肉出血,根據(jù)損傷的形態(tài)及特點,符合鈍性外力一次性作用成傷特點,結合案情分析認為機動車輛撞擊形成。其余損傷結合案情分析認為機動車輛碾壓形成。上述損傷依據(jù)表皮剝脫皮瓣翻轉方向,骨折部位、形態(tài),應為具有不同方向作用力的鈍性物體作用所致,結合案情分析認為,同一車輛很難一次性作用形成。
(三)2014年01月03日17時25分,田某駕駛黑BT****號夏利轎車沿富景公路由西向東行駛,行駛至富景公路7公里72米處,將倒在地的王某碾壓。
損傷情況:顱骨崩裂骨折,呈前后變扁,兩眼水平向上顱型扁平,額部左側至顴部可見一不規(guī)則形創(chuàng)口,腦組織外露,左眼眶至右眉弓有一不規(guī)則形創(chuàng)口,深達顱腔,創(chuàng)腔可見骨折粉碎性骨組織,硬腦膜破裂,腦組織挫碎,整個額面部遍布大面積皮下出血伴表皮剝脫。左右鎖骨上方均可見一皮下出血伴表皮剝脫,左側胸壁可見多處點片狀皮下出血伴表皮剝脫,腹部存在廣泛性表皮剝脫,無生活反應。左肘關節(jié)周圍可見皮下出血伴表皮剝脫,其間可見兩處不規(guī)則形挫裂創(chuàng)口,左肘關節(jié)外側有挫裂創(chuàng)口,左前臂外側中段有一皮膚擦傷,無生活反應,兩手背部存在大量散在的皮膚擦傷,左膝關節(jié)前側有一皮膚擦傷,生活反應不明顯,左踝關節(jié)外側有一表皮剝脫。顱骨崩裂呈多個骨碎片,部分骨碎片斷端出血顯著,部分骨折斷端無出血,硬膜破碎,腦組織挫碎并部分缺失,殘留的腦組織大部分無出血,取出挫碎腦組織,顱底呈粉碎性骨折,骨折斷端出血不明顯。右側胸腔可見主動脈管腔斷端外露,雙肺挫碎,右側鎖骨連同全肋于胸骨旁線至腋前線移行骨折,胸骨體于第三、四肋水平橫行骨折并離斷,右后肋全肋于脊柱右側橫斷骨折,左后肋1-9肋骨在脊柱左側橫斷骨折,第4-9胸椎棘突骨折,胸6-8脊椎骨折,其間可見脊髓腔外露,對應脊髓挫碎,上述骨折斷端及周圍深層肌肉出血明顯,臀溝上方皮下及淺層肌肉出血,兩側骶髂關節(jié)骨折,斷端分離、移位,骨折斷端及周圍肌肉出血明顯。腹部表皮剝脫對應部位皮下及脂肪組織未見出血。左肩峰至左肘關節(jié)沿肱二、三頭肌結合部皮下及淺層肌肉無出血,左肱骨骨折,骨折斷端未見出血,深層肌肉少量出血。
死者頭部多處片狀表皮剝脫并伴有創(chuàng)口,頭面部皮膚相對凸出部位表皮剝脫伴有皮下出血、左側顳肌出血等有生活反應的為生前傷,應為死者被機動車撞擊、碾壓時其頭部與較大面積鈍性物體磕碰及摔跌時可以形成。死者顱骨崩裂骨折,腦組織挫碎并部分缺失,顱底粉碎性骨折、左肱骨骨折,左側肘部皮膚挫裂創(chuàng)口,腹部皮膚擦傷,腹部皮下、肌肉及脂肪組織等損傷均無生活反應,應為死亡后被機動車碾壓形成。
多輛車先后撞擊、碾軋同一人并不少見,判定損傷在何種情況下形成,形成的損傷是否符合機動車損傷的特征,在這些損傷中要區(qū)分哪些損傷是生前傷、哪些損傷是死后傷,各類損傷的分布特點,根據(jù)損傷特征和交通事故痕跡、物證,分析損傷形成時傷者所處的體位、機動車所處的狀態(tài),進行事故現(xiàn)場重建。二次損傷多見于極短的時間內(nèi)先后撞擊同一人,需要法醫(yī)工作者充分了解案情,仔細進行尸檢檢驗,綜合判斷致?lián)p傷方式,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1]王欣,劉敏.交通事故中二次成傷的法醫(yī)學鑒定1例[J].法醫(yī)學雜志,2003.
[2]吳勇.二次交通事故成傷致死的法醫(yī)學鑒定3例[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5.
D919
A
2095-4379-(2016)33-0151-02
李海林(1979-),男,黑龍江甘南人,大學學歷,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主檢法醫(yī)師,從事法醫(yī)檢驗鑒定類研究;劉英鋒(1976-),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主檢法醫(yī)師,從事法醫(yī)檢驗鑒定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