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一凡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我國的適用
謝一凡
甘肅政法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摘要:證據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者研究的重點,隨之,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也就備受關注了。研究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問題及其適用的情況,就具有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證據;適用;排除規(guī)則
一、對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理論解釋
在論述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之前,有必要厘清其概念。以下分三部分解釋其內涵。
(一)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前提
非法取證行為的存在是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適用的前提。非法取證行為是一種程序性違法行為,其主要存在以下幾種表現形式。第一,存在非法手段。即偵查人員在獲取證據或者查獲犯罪嫌疑人過程中采用了違反法律規(guī)定程序的方法、步驟等手段;第二,存在非法主體。大體分為取證的機關或部門沒有偵查權或有權的偵查機關委派不具有偵查資格的人員兩種;第三,存在非法鑒定程序。不具有鑒定資格進行鑒定,或者具有鑒定資格的機構進行違反操作規(guī)程進行鑒定以及鑒定機構違反法定的其他情形進行鑒定;第四,存在非法強制措施。即使偵查人員的取證行為基本合法,但對犯罪嫌疑人采取了非法的強制措施,而所取得的證據又與非法的強制措施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那么這一偵查行為亦是非法的取證行為。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對象
對于非法的偵查行為,我們非但要禁止其行為本身,還要審查其產生的結果,并且予以排除適用。這就產生了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的適用對象,即非法證據?;凇岸緲渲钡囊?guī)則,我們一方面制裁違法的取證行為,另一方面對其取得的非法證據禁止適用。
我國非法證據排除的對象在2010年的《關于辦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主要包括非法言詞證據的排除和非法實物證據的排除。對于前者屬于嚴格的排除,即只要是采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都屬于非法言詞證據,一經確認,即應當予以排除。而對于后者,只有在非法取得的實物證據可能影響公正審判且無法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時才予以排除。
(三)“排除”之涵義
對非法證據之“排除”是指使非法證據喪失了作為定案根據的可能性。具體包括三層含義:第一,如果在審判之前確認為非法證據,那么非法證據就失去了進入法庭的資格;第二,若是于法庭調查或辯論階段發(fā)現非法證據,就不能作為定案根據;第三,二審法院如果發(fā)現一審法院將非法證據作為認定案件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罪根據時有兩種選擇。其一,將非法證據排除定案根據之外后考量其他證據是否可以定罪,若足以定罪,則維持原判;若不足以定罪則應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其二,若一審法院將明顯嚴重的非法證據作為判決根據,則應直接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
排除非法證據并非是說非法證據在訴訟過程中完全不能使用,而是說不能根據非法證據來作出不利于被告人的判決。
二、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在我國的適用
(一)排除范圍
我國《刑事訴訟法》及其相關解釋、規(guī)則,對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和物證、書證都作了相關非法證據排除的規(guī)定,尤其是對于非法方法、違反程序收集的證據。并且,我國對于證據還專門規(guī)定了強制予以排除的證據和可以補正或作出合理解釋的證據,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冤假錯案的發(fā)生。
(二)排除程序
我國程序啟動可以是依職權,也可以是依申請。在不同訴訟階段規(guī)定不同主體啟動,偵查、審查起訴、審判階段均可排除非法證據。其中,依職權啟動的主體包括偵查機關、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是可以申請啟動程序的。雖然在程序設定上,我國特色性極強,但其程序的合理性有待我們進一步討論。英美國家強調“當事人主義”,規(guī)定與案件有厲害關系的人可申請啟動程序,這樣的話,更容易形成抗辯模式,實現訴訟的公正性。在我國,檢察機關有權對非法證據進行排除,用公權力來實現正義。平等對抗模式被打破,在法院階段可依申請啟動程序,但規(guī)定申請主體應當提供相應的線索和材料,我們也了解,當事人取證并非易事,要想取得有利證據更是難上加難。程序的制定都是出于好的目的,但卻無法保證具體操作的主體能否認真去做。
(三)排除的證明責任、標準及法律后果
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主要適用在刑事訴訟中,檢察院是公訴機關,故它承擔著舉證責任。在英美法中有“說服責任”和“提證責任”,一般由控方承擔說服責任,對其所提出的證據作出合理解釋,被告承擔相應的提證責任,這點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基本一致。
證明的標準就是要排除合理懷疑,必要時可提請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不過合理懷疑的程度卻不是那么好把握,或多或少會摻入主觀想法,技術難度相當高。證明標準的主觀化極強,完全是自由心證、法官的內心確信,從而認定證據確實充分,容易引起冤假錯案的發(fā)生。所以,如何使證明標準客觀化就變得越來越重要了。若不能排除合理懷疑,則要承擔不予起訴的法律后果。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在訴訟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能遵守程序,以追求案件的公正。
[參考文獻]
[1]楊宇冠.非法證據排除規(guī)則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2]卞建林.訴訟法學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
[3]孫應征.刑事訴訟法實施與檢察工作配套機制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
中圖分類號:D9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285-01
作者簡介:謝一凡(1991-),女,漢族,福建莆田人,甘肅政法學院,2014級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