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帆
贛南師范學院科技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初探行政公益訴訟制度
曾帆
贛南師范學院科技學院,江西贛州341000
摘要:行政公益訴訟目前在我國行政訴訟法研究領域引起廣泛關注,社會生活中出現很多關于行政公益訴訟的例子,這些問題能否得到解決取決于一個完善的行政公益訴訟的機制能否建立。本文試圖探討在中國建立一個適合國情的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并對比和借鑒國外的行政公益訴訟立法體制,以期推動我國行政公益訴訟立法。
關鍵詞:行政公益訴訟;制度構想
隨著法制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傾向于用更加審慎的態(tài)度看待公共行政行為,并對某些公共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產生懷疑。但法院對此類“民告官”案件大多以原告為非合法訴訟主體資格為由不予受理,這顯然難以應對更加復雜的社會公益問題。
一、行政公益訴訟的性質
當前學理界未對行政公益訴訟有一種準確界定,一般來說,行政公益訴訟是指,當公共利益受到來自行政行為的侵害時,法律允許特定當事人對該行政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的制度。由此,我們也可以歸納出行政公益訴訟相比較其他行政訴訟而言的幾個基本特征: 第一,行政公益訴訟具有“公益性”。
第二,行政公益訴訟不要求原告與被訴行為之間具有直接厲害關系。
第三,行政公益訴訟判決的效力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二、我國目前行政公益訴訟的發(fā)展狀況
現階段,我國實踐中產生了大量的關于行政公益訴訟的案件,如嚴正學訴椒江文體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等等。這些民告官的案件帶引起了普通公民的關注,有些案子已經走上司法程序。
然而現實中的行政公益訴訟卻遭遇屢屢敗訴的尷尬境地,面對此種情況,我國學者仍然堅持不懈的研究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并熱情不減。盡管很多學者大聲呼吁要建立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并且《行政訴訟法》修改稿也規(guī)定了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內容,但我國學者很清醒的看到,草案中并沒有對舉證責任、受案范圍作明確規(guī)定,草案的制度設計框架并不明晰,并且草案也不具備直接推行的現實可行性。另一方面,中國人明哲保身的傳統(tǒng)思想也讓學者們進一步擔憂,該制度會不會最后形如虛設??偠灾胍姓嬖V訟制度在中國發(fā)揮作用,構建這一制度將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三、日本行政公益訴訟制度及帶給我們的啟示
日本的行政公益訴訟制度也叫作民眾訴訟,即允許公民針對行政機關的違法行為而向法院起訴的制度。民眾訴訟起訴主體比較廣泛,普通民眾即使和案件不具有利害關系仍可以提起訴訟。日本民眾訴訟的原告限定為必須是日本居民,與此同時,日本為了避免此種寬泛的起訴主體可能導致的濫訴后果,特別設計了一個監(jiān)察請求前置程序,即公民在起訴之前需要提出監(jiān)察申請,對具體行為進行起訴,使其得到認可。具體而言,對日本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特點,可以做如下概括:(一)日本民眾訴訟起訴主體限定為日本居民,該規(guī)定對起訴主體限制較小,隨著日本社會發(fā)展,日本對于行政訴訟起訴主體的規(guī)定呈越來越小的發(fā)展趨勢。(二)日本民眾訴訟在擴大起訴主體的同時,對于起訴程序方面的設計則更加嚴密。設計了監(jiān)察請求前置的程序用以防止濫訴。(三)日本民眾訴訟的舉證責任以行政機關承擔為主。對于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問題由行政機關承擔舉證責任,而對于具體行政行為的程序性問題和民事性問題則采用主張者舉證的原則。
四、架構我國的行政公益訴訟制度
通過對日本行政公益訴訟研究,可以對我國的行政公益訴訟制度提出初步構想:
第一,適當放寬行政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資格限制。日本民眾訴訟之所以能夠有效運行,跟日本較寬松的起訴主體資格有關。這樣的規(guī)定有利于喚起人們的權利意識,使人們敢于行使對行政行為的民主監(jiān)督權。我國行政公益訴訟的起訴主體也應該突破“直接利害關系人”形式,讓任何公民包括“直接利害關系人”也可以享有為維護國家公共利益而向法院起訴的權利。對于放寬起訴主體資格可能產生的濫訴問題,則可借鑒日本監(jiān)察前置的做法,通過對起訴程序作特殊規(guī)定來規(guī)制以避免和防止民眾濫訴。
第二,對行政公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進行合理分配。正如前文所說,行政公益訴訟中的原告有可能是與案件無直接厲害關系的“弱勢群體”,面對某些享有公權力的國家行政機關,往往勢單力薄。何況行政機關的法律、政策性規(guī)定紛繁浩雜,由原告來承擔舉證責任具有相當難度,這樣也會大大降低他們對行政公益訴訟的參與度。
第三,為行政公益訴訟設立獎勵機制。一般公民提起行政公益訴訟,必定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往往最終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對于公民這種維護公益的奉獻精神進行物質鼓勵一是可以對公民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一定補償,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其他公民參與到行政公益訴訟中來,最終獲益的還是社會大眾。因此,我們可以仿效國外的做法,從敗訴被告所繳納的罰金中抽取一定比例作為對被告的獎勵。
行政公益訴訟作為一種訴訟制度,對于平衡公共利益和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行政公益訴訟制度的實踐和推廣,不僅能從制度上維護公共利益,限制公權力,更能在實踐層面加強人們對公共利益的重視,促進人們積極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日]鹽野宏.行政法[M].楊建順譯,姜明安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中圖分類號:D9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8-0228-01
作者簡介:曾帆(1988-),女,江西瑞金人,贛南師范學院科技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