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雁華
(內(nèi)蒙古大學,內(nèi)蒙古
“一言止殺”非真相
杜雁華
(內(nèi)蒙古大學,內(nèi)蒙古
歷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自有真相。我們研究歷史,要依據(jù)史實來厘清古人的行為,推演各勢力、各陣營的活動,這樣才能得出客觀的評論。自大蒙古國成立伊始,成吉思汗在越來越大的范圍內(nèi)開始了抄掠、征伐和征服,過程不可謂不血腥。其后西征至此改變了世界格局。期間丘處機不惜萬里奔赴西域,在覲見成吉思汗的時候建議不殺戮,終拯救了蒼生。所謂的“一言止殺”如此神奇?在讀過最初的記錄及楊訥的考證分析后,可基本認定此說系后人冠戴,而不是歷史的真相。
丘處機;一言止殺;真相
歷史被多人多次寫就,呈現(xiàn)的就不止一個面貌。舊時了了,那些發(fā)生的事,無論要如何詮釋,怎么接受,她只是完整得保留在過去,只有一個真相。導師將楊訥《丘處機“一言止殺”再辨?zhèn)巍芬晃闹肝揖x后,得到以上感悟。歷史是實證科學,并不以無根據(jù)的話為準。
全真道是道教的一支,由金人王喆(王處一)創(chuàng)立。在其歷史上,長春真人丘處機(1148-1227年)享有極崇高的地位,人稱“丘祖”。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蒙古軍攻入山東,十年后盡有山東全境。十七年(1222),時任山東棲霞全真道掌教的丘處機應大汗詔,萬里西行,拜謁西征途中身在西域的成吉思汗。相傳丘面見成吉思汗時建言不殺,為成吉思汗所采納,在以后的戰(zhàn)爭中蒙古軍減少了屠戮。從元至今,全真道徒一直宣揚丘的“這一功績”。在北京白云觀的丘祖殿,乾隆曾御筆親題 “一言止殺”, 盛贊丘救助世人的奇功。如此這般經(jīng)過權威的審批,新瓶裝舊酒的“一言止殺”言論便新鮮出爐了?,F(xiàn)今總有些學者不同程度地認為,歷史上真有丘“一言止殺”的壯舉,其玄妙自不待言。
著名學者楊訥則對此說懷疑多年。2000年,楊訥就寫過題為《丘處機“一言止殺”辨?zhèn)巍芬晃模l(fā)表在張政烺先生九十華誕的紀念文集上。楊訥的結論是,“惜乎,后世廣泛流傳的所謂‘一言止殺’,不過是丘處機的后繼者們炮制的謊言”。時隔多年的2007年,楊訥修改、訂正并補充前文,以“再辯”為名堅持前見。其文對《元史》及元人文集中記載的,以及為后人所廣泛采信的,丘說服成吉思汗停止殺戮一事,做出此系“偽造”的斷言。因為不論1228年李志常的《長春真人西游記》也好,還是這年問世的《長春真人本行碑》,以及同年耶律楚材回復眾人好奇的《西游錄》也罷,都不存在“一言止殺”的提法。“再辯”一文較“辨?zhèn)巍鼻拔?,主旨依舊,結構亦無大的變化。窩闊臺汗四年(1232),耶律楚材編錄《玄風慶會錄》刊行,全真道徒作序,該錄也沒有長春進言止殺之語。錄中倒是記載著丘進獻過一政治方略——扶持傀儡政權,然后取而代之。通過廣征博引其他史料,楊訥點明丘推崇佞君庸主宋徽宗與道門騙子林靈素君臣相得的史實。他還舉出丘借金世宗自抬身價,自封養(yǎng)生奇人的例子。評價丘,性“不實”,政治理念低下,宗教追求可悲?!耙谎灾箽ⅰ逼湔f始于《長春真人成道碑》,系全真后輩弟子姬志真奉李志常之命撰寫。補編于《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內(nèi)傳》。蒙元時期,統(tǒng)治者對各文化宗教實施“兼容并包”的政策,并不獨尊儒釋道、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等一門一派。繼而,楊訥批判《全真七子與齊魯文化》中盛囂呈上的“成吉思汗與丘處機誰更偉大”等論題,直指“叫人驚訝莫名”。他借用魯迅先生的話——“說些真實的好”,來諷刺一些人的“精神勝利法”。楊訥指出,歷史學是一門重實證的學科,議論歷史必須以真憑實據(jù)為證,他呼吁社會風氣要說些真實的好。
《西游記》記述了丘處機西行時所經(jīng)之地的見和聞,描述有蒙古和西域的一些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其中也記載了當時的一些政治和經(jīng)濟,是關于丘西行事跡最早最完整的第一手資料。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冬,劉仲祿持詔至萊州(今山東掖縣),敦請丘赴西域備成吉思汗“問道”。次年正月,丘率門徒李志常等18人開拔。歷經(jīng)兩年,從燕京(今北京)北上,又取道漠北西行,復經(jīng)別失八里等地,終至撒馬爾干。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初,丘至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晉見。同年八月間,第二次入帳論道,月余后東還。
《西游記》的記載與“不殺”稍微沾邊的是,由于身體健康的原因,成吉思汗聽從了丘的勸諫,兩個月沒打獵。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春的一次忽里臺大會上,蒙古軍隊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狩獵宴飲。游牧民族,狩獵等生產(chǎn)生活方式融入骨血,何可言棄?《世界征服者史》對蒙古西征的屠戮和破壞做了全面的描述,《西游記》對于相同的場景,丘只嘆息了且感到無奈。
丘應詔往西域事載李志常的《西游記》及耶律楚材的《西游錄》,其講道內(nèi)容見于《玄風慶會錄》。丘卒后數(shù)年,其徒始宣揚他曾建言止殺,為成吉思汗所采納。我通讀上述三篇敘事古文,沒有發(fā)現(xiàn)丘專題報告了,“不要殺戮、有違天和”等意愿的字樣。想來,全真道徒認為丘與世界征服者的大家長在一個平臺對話,瞬間變得高大上了,必須總結升華??磥恚栾L炒作、賺取美譽度,獲得政治和經(jīng)濟利益,古人也是個中高手。
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中,丘抵返云中,阿里鮮請他幫助招諭山東一些地區(qū)歸降蒙古。鑒于大蒙古國一貫的國策,對一切敢于抵抗的城市和居民,攻下后均實施滅絕政策,丘不忍見兵鋒前的殺戮,就配合詔諭山東部分居民降蒙。后,山東很多地方確實放棄抵抗,由此而得以保全??陀^上,丘的作為確實起到了“止殺”的功用,主觀上,丘收這些難民于麾下壯大了實力。但這些非“止殺”的感召,實是抵抗者屈膝投降的“獎賞”,丘不可能讓征服者放下屠刀,拋棄其一貫國策。
《西游錄》是耶律楚材寫的,屬于丘處機萬里西行的另一個版本。丘在中亞時與時任“巫師”的耶律表面關系不錯,兩人經(jīng)常連句合詩,別后也書信唱和。然而從根本上講,丘是道士,耶律是儒士且信奉佛教,很多理念終歸不同,果然后來在窩闊臺汗時期,儒釋道等各方宗教人士大辯論,活靈活現(xiàn)地見證了你我不是真的好。丘一去世,耶律就在《西游錄》中強烈表達了對丘的不滿?!段饔武洝房偭Ф嘧?,竟有三分之二的篇幅用來批判丘。耶律指丘為“老氏之邪”,說本人拿他當朋友,但不“友其心”。耶律還列舉看不慣丘的十大事,首當其沖的是質疑丘的“誠”。當成吉思汗問丘多大歲數(shù)了,竟答“記不清了”。耶律認為“你”作偽,畢竟七十五歲可沒那么難記。
《玄風慶會錄》收錄在《道藏》。雖然成吉思汗問道丘的具體內(nèi)容,命令了秘而不宣,但也不是無跡可尋?!稇c會錄》歷來被認為是耶律記下的問道內(nèi)容。據(jù)載,丘贊成吉思汗為“天人”,老天保佑著作代言人去“除殘去暴”及“恭行天罰”。書中不見進言止殺,相反丘處處稱頌征服戰(zhàn)爭,種種言論皆是給戰(zhàn)爭不斷披上“天道”的合法外衣。書中說到的“恤民保眾”、“治國保民”等仁慈之舉,僅給予了大蒙古帝國治下的屬民,蒙古鐵騎對他國、他民仍大肆攻伐,毫不留情。窩闊臺汗時期,“止殺”的故事始由全真教徒創(chuàng)作。其時,窩闊臺汗抑制全真道的社會勢力,并大力扶植藏傳佛教,全真道“止殺”之說的宣揚不乏有擴大影響、自我加分的嫌疑。
十二世紀末的金朝統(tǒng)治秩序穩(wěn)定,金主世宗請王處一到中都傳授長生之道,全真道始興。此后丘處機頻繁受金朝皇室之邀,或主持萬春節(jié)大醮,或坐而論道,或安撫流民。但到了成吉思汗十年(1215),蒙古人占領金中都,次年汴京宣宗再召,丘就言說金有了“不仁之惡”,推辭不去迅速與之劃清界線。南宋也極力邀請丘到漢地傳道,遭婉辭。全真道并不超然物外,它興于金,盛于元,與“不仕新朝”是不搭邊的。其領導階層奉行“應運而生,順勢而為”,在金即將傾覆之際按兵不動,意圖待價而沽。丘萬里西行拜謁成吉思汗之所以能成行,實際是漢地地主階級和蒙古統(tǒng)治者意圖展開合作的雙重需要。對處于戰(zhàn)亂頻仍的漢地,其地主階級欲尋求平穩(wěn)過渡,而蒙古統(tǒng)治者要有效開展對新征服漢地的統(tǒng)治,雙方就有著共同的意愿,很需要有一個像全真道這樣的非政府社會組織,來充當橋梁溝通一致。其時,宋、金、蒙古三方對峙鼎立,而丘山東弘教,聲望日隆,三方都看中全真道在北方的社會基礎和影響,從自身的政治利益需求來考量,均需選樹中人做促銷,為己政權出謀劃策、安定民心,推廣影響、以利爭霸。丘一定盤算好了,宋奄奄一息,金日薄西山,而蒙古如日中天,三方相邀,當然要選強壯的蒙古,于是乎邁開了——萬里西行。他不顧己身已古稀之年,遂甘冒嚴寒酷暑,淌過崇山峻嶺、大漠荒山,萬里顛簸只為投靠強盛的蒙古。不僅漢地豪強,大眾也有和平與安定的民情所需,多方勢力的期望,加上丘自身志向要依托強權來弘揚全真道,最終的結果就是,丘他得去西域。我們知道,任何團隊的興盛都離不開一位或多位“英雄”的帶領,且隊長要能把握關鍵機遇期,順勢而為,則心中所想多半能成功,即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來謀事成事。亂世的刀兵戰(zhàn)火,皇朝的傾頹更迭,要榮華富貴和聲譽權勢必得險中求。做事都有成本,在這樣三雄爭霸的亂世,花成本都不一定能干成事,何況不下血本那是一定干不成事。丘不是一個專職以掃皇室面子來成全自己名聲的人,他要做的是要找就找那個最給力的靠山,來謀全真道更遠大長久的發(fā)展??梢哉f,丘萬里赴西是正確的決策,其人非常高明,其弘教之心也非常熾熱,非此種種在當時是不能完成西行的壯舉,無論沿途有多好的接待和護持。但丘貪圖名位及爭權奪利等觀念和傾向嚴重影響著后世子弟,成為了全真道發(fā)展上的重大弊病。全真道得勢后飛揚跋扈,囂張爭搶不過三十年,就由盛而衰,終沒有獲得一個長久的穩(wěn)健的發(fā)展態(tài)勢。
師道尊嚴自當尊重,但全真道徒粉飾丘的行為不是一件好事,他們?yōu)槊麨闄鄤荻旒?,不是長久計。事實就是事實,總有誠實的學者來記述真實的歷史,成為我們行走在世,賴以思考和前進的根基?!段饔斡洝贰ⅰ段饔武洝?、《慶會錄》等文都是存在的歷史,研究者自當尊重史實。究成吉思汗一生,從未停下征服世界的腳步,帶給亞歐的腥風血雨無數(shù)。游牧民族生存環(huán)境惡劣,物資奇缺,其內(nèi)在渴望成為他們掠奪擴張的原動力,所以單憑某人某言是不可能感化“殺心”。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蒙古六征西夏,即使西夏國主領著中興府居民投降,也還是遭遇了堅決抹殺。這是復仇——使太祖老于兵事。更是既定國策,滅金必先剪除其附庸——西夏。此后,成吉思汗的繼承者繼續(xù)征服著各國各地區(qū)各種族,過程中鐵與血交織,從未猶豫。
重視修史利于文明傳承,“正本溯源”至關重要。我們出就要出信史而非偽史以省卻后世對歷史的百般解讀,還歷史一個本來面目?!耙谎灾箽ⅰ辈⒎菤v史的真相,它的杜撰和集成是自欺兼欺人。人們?nèi)绻麘T于活在這樣的美夢中,后果是嚴重的,歷來從不缺乏史實來明證這一點。
元代史學家胡三省言“……史以記事……夫道無不在,散于事為之間,因事之得失成敗,可以知道之萬世亡弊,史可少歟!”。所謂“道”,須圍繞治亂得失去考察起因,去認識促成大事件的諸般形態(tài)、內(nèi)容和原委。對于“道”的把握,豈能單純寄希望于“一人”或“一言”?全真道徒炮制的“一言止殺”僅成了全真道的宣傳口語,仁愛等大道在當時沒有固化為全真道的施政綱領。后來的全真道徒只一味崇尚強權,沒有真正心系天下、善待蒼生,最終也沒有得證大道。讀過西行這段歷史,可從其始末原委、善惡進退、成敗得失及恒情長理中得到啟示,以指導我們下一步的實踐活動。歷史的真相是一個客觀存在,獲得真相的認知能從靈魂深處來激發(fā)國人的文化自信與自豪,古往今來只有去偽存真、崇尚求真務實的國家和民族才能獲得長久的興盛,時人不可不鑒。
[1]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M]//梁啟超.蒙古史料四種校注[M].1926.
[2]耶律楚材.西游錄[M].向達,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1.
[3]耶律楚材著.玄風慶會錄,底本出自《正統(tǒng)道藏》洞真部譜錄類.
[4]元史研究匯編.元史論叢第三期,中華書局,1986.
[5]唐明邦.一言止殺,功垂萬代——讀《長春真人西游記》[J].宗教學研究,2004.
[6]舒天嘯.萬里西行 一言止殺[J].寶雞社會科學,2006.
[7]楊訥.丘處機“一言止殺”再辨?zhèn)危跩].中華文史論叢,2007.
[8]《史學概論》編寫組.史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
K05
A
杜雁華,內(nèi)蒙古大學蒙古歷史學系,額爾敦巴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