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家太 沈陽師范大學教授
拜謁武侯祠
文張家太沈陽師范大學教授
列車經(jīng)過43個小時長途奔波 中午到了成都我們暫住在蜀漢賓館。下午簡單整理后 我就急于去拜謁武侯祠。
武侯祠坐落在成都武侯區(qū),占地面積56畝 它是中國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廟 是最負盛名的諸葛亮、劉備及蜀漢英雄紀念地。始建于西晉末 先是武侯祠與劉備廟毗鄰 明初時被毀 到清康熙年十一年 改建為君臣合廟 劉備殿在前 諸葛亮殿在后 并正名為昭烈廟 劉備謚號昭烈帝 。但是后人習慣稱它為武侯祠直到今天。祠內(nèi)殿宇重重 布局嚴整 古樸肅穆 莊嚴典雅 體現(xiàn)出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shù)風格。
走進武侯祠朱紅的大門 只見甬道兩旁柏樹參天 綠葉掩映 柏樹之間 間植著一些五彩繽紛的花草 裝點著樹下的空地。沿著甬道往前走 院子兩邊 各有一個碑亭 亭子里分別立著一塊高大石碑左邊是一只巨龜馱著的明碑 右邊是祠內(nèi)最大的唐代“蜀漢丞相諸葛武侯祠堂碑”。唐碑立于1200多年前 由唐代名相裴度撰文 著名書法家柳公綽 柳公權(quán)之兄 書寫 名匠魯建鐫刻 其文章、書法、刻藝精湛 被譽為“三絕碑”。碑高約4米 寬約1米 碑文至今清晰可見。
穿過碑亭 有廊房列在二門前。門內(nèi)的墻上 嵌著《出師表》石刻。石刻表文 情感真摯 言詞懇切 讀后催人淚下。據(jù)說 名將岳飛到武侯祠時 觀覽《出師表》后深受感動 遂揮淚一氣呵成了這幅墨寶 表達了岳飛對這位偉人的崇敬之情。石刻刻工精湛 技藝嫻熟 前半部分字體以楷書為主 雋永秀麗 后半部逐漸遒勁飄逸 龍飛鳳舞。整幅石壁的書法大氣磅礴 十分壯觀 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我站在石壁前 凝視著那些字體 淚雨盈眶 思緒翻飛 為這浸透人間真情的表文和書法所感動。
向前拾級而上 來到一片地勢開闊的庭院。四周金黃色的桂花正含苞待放 濃郁的香氣迎面撲來。 院子正中是雄偉高大的劉備殿 飛檐斗角 雕梁畫棟 金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輝煌。大殿中央供奉著劉備及其孫子劉諶的塑像。這位蜀漢帝王面目慈祥 眉宇間顯露出王者的尊嚴。兩邊陪祀的是劉備的結(jié)義兄弟關(guān)羽、張飛及其兒子的塑像 神態(tài)各異 栩栩如生。大殿南兩側(cè)為28位文臣、武將塑像長廊。文臣文質(zhì)彬彬 凝神靜思 仿佛在展示他們輔佐劉備平定天下的才能 武將威風凜凜 神采飛揚 仿佛在刀光劍影的疆場上展示他們叱咤風云的英雄氣概。走在供奉著這些塑像的通道上緬懷這些文臣武將 及其他們的精彩故事 令我感慨不已 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穿過劉備殿 沿級而下 來到諸葛亮殿。里面匾額楹聯(lián)眾多 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清末民初趙藩撰的一長聯(lián)吸引了我上寫“能攻心則反側(cè)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zhàn) 不審勢即寬嚴留誤后來治蜀要深思”。這楹聯(lián)概括了諸葛亮用兵治國“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的雄才偉略 也贊揚了他寬闊的胸襟和過人的膽識。殿內(nèi)寬敞開朗 香煙裊裊 供奉著諸葛亮祖孫三代的貼金泥塑坐像。諸葛亮在中 他頭戴綸巾 手持羽扇 雙目凝思 神態(tài)自若 右側(cè)是其子諸葛瞻 左側(cè)為其孫諸葛尚。遙想當年 諸葛亮幫助劉備打了天下 又幫助劉氏父子坐了天下 忠心耿耿 恪盡職守 為蜀國的奠基立業(yè)耗盡了他全部精力。在殘酷而慘烈的戰(zhàn)火硝煙中 他身心交瘁 壯志未酬 確實令人遺憾。諸葛亮在出征途中 伐魏不利 突患急病 卒于前線 時年54歲 死后葬在陜西勉縣定軍山下。
追憶諸葛亮一生輝煌的歷程 我不由得無限崇敬和感慨。在漢語詞典里 有一俗語 “三個臭皮匠 抵個諸葛亮?!敝T葛亮已是人類智慧的代名詞。在風云變幻的歷史舞臺上 他高瞻遠矚 精心設(shè)計一整套劃三分天下的施政綱領(lǐng)——《隆中對》 他周密審慎 不斷探索“興復漢室”的方略 表現(xiàn)出忠君報國堅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他聯(lián)吳抗魏 恩威并施 表現(xiàn)出一代杰出政治家的雄才偉略。他運籌帷幄 身經(jīng)百戰(zhàn) 胸有百萬雄兵 心有錦囊妙計 充分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教誨兒孫“靜以修身 儉以養(yǎng)德 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作為修身養(yǎng)性、處世為人的準則。他那受任于敗軍之際 奉命于危難之間 南征北伐 東擋西殺 以實現(xiàn)先帝遺愿的耿耿忠心 他那不怕挫折、奮勇向前的無畏氣概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政治修養(yǎng)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無私精神 雖歷經(jīng)千年 至今依然光同日月永遠閃爍著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