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英
(信豐縣畜牧獸醫(yī)局,江西 贛州 341600)
鵝霍亂病的防治措施
陳金英
(信豐縣畜牧獸醫(yī)局,江西 贛州 341600)
鵝霍亂病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多發(fā)生在冬春季節(jié),而且2月齡以上的鵝多發(fā)。最急性型,鵝往往沒有任何癥狀突然發(fā)生大量死亡,這是禽類發(fā)生霍亂病的先兆,所以又稱閃電型。
2016年1月21日筆者參與了一起臨床鵝霍亂病的診治,現(xiàn)將診治情況歸納如下。
2016年1月21日,接到信豐縣西牛鎮(zhèn)某養(yǎng)鵝專業(yè)戶羅某打來電話稱他家養(yǎng)了500只肉鵝,已出售200只,體重達3.5~4kg,于2016年1月18日下午放牧后淋了雨而且氣溫較低,接著1月19日~20日兩天突然發(fā)病,一下子死了170~180只,剩下的都是病怏怏的。通過仔細觀察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結合臨床經驗,初步判斷為鵝霍亂病。
鵝霍亂病在臨床上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最急性型病例是鵝往往沒有任何癥狀突然發(fā)生大量死亡,這是禽類發(fā)生霍亂的先兆。急性型病例,病鵝頭部水腫,眼睛半閉,體溫升高43℃~44℃,精神沉郁,反應遲鈍,兩腳無力,不愿行走,離群呆立,強迫驅趕也不動;羽毛松亂,羽翅下垂,縮頸,食欲減退甚至廢絕;喙和蹼發(fā)紫,翻開眼結膜有出血斑點,因體溫升高口渴增加,口流有黏液,鼻孔內有黏稠的分泌物,引起呼吸困難,鵝為了將鼻孔內或喉頭內的黏液排出,病鵝常常搖頭,所以又稱為“搖頭瘟”;病鵝經常劇烈腹瀉,拉腥臭的灰綠色或灰白色的稀糞,有時還混有血液;最后癱瘓、衰竭而死亡,痊愈的比較少。慢性病例則以局部關節(jié)腫大,跛行或完全不能行走為特征。
最急性型死亡的病鵝往往無特殊病變,有時只能看見心外膜有少許出血點。急性型死亡的病鵝心包積液,呈透明橙黃色,心包膜增厚,心冠、心膜、心房針尖狀或彌漫性出血點;肝臟稍腫大,呈棕黃色,表面有針尖狀出血點及針尖狀灰白色或灰黃色壞死灶;肺瘀血,呈灰紫色;腸道增粗,腸壁增厚,黏膜出血嚴重、脫落,腸道內容物呈血樣,全身組織器官出血。
根據(jù)病鵝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剖檢特征等可以初步診斷為鵝霍亂病,確診須由實驗室診斷。
首先,要加強飼養(yǎng)管理,避免應激反應和潮濕。搞好養(yǎng)鵝場日常的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保持欄舍干燥、通風,并選擇高效、無刺激、腐蝕性小的消毒劑對欄舍進行定期消毒,每周消毒2次以上,生活區(qū)和生產區(qū)要分開。除此之外可給2月齡以上的鵝進行免疫接種,當前應用的疫苗有氫氧化鋁甲醛菌苗和弱毒菌苗,2月齡以上的鵝每只肌肉注射2ml,以后每年至少免疫2次。發(fā)現(xiàn)病鵝應立即隔離、緊急消毒、無害化處理病死鵝(深埋或焚燒)。在冬春流行季節(jié),可利用抗菌藥物進行群體預防和治療,如用氟苯尼考拌料,預防量按每噸飼料拌入100g氟苯尼考,治療量按每噸飼料拌入150g氟苯尼考,連用3~5d;土霉素拌料,預防量按0.2%~0.3%的比例拌入飼料中,治療量按0.4%~0.5%的比例拌入飼料中,連用3~5d。治療用青霉素和鏈霉素各4萬單位肌內注射,連用2~3d。中草藥特效霍亂靈對禽霍亂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而且無副作用。
禽霍亂多數(shù)情況下為最急性型,發(fā)病急,死亡快,往往來不及治療,即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所以在飼養(yǎng)過程中做好預防工作是關鍵。因禽霍亂不是國家強制免疫傳染病,養(yǎng)殖戶一般不會主動進行免疫,因此防疫工作者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養(yǎng)殖戶的防疫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