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愛麗(吉林省白山市中心血站檢驗科,吉林 白山 134300)
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的研究
辛愛麗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血站檢驗科,吉林 白山 134300)
血站是血液標本的主要提供部門,承擔著檢測血液質量是否合格重要職責,在供血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血液檢驗的實驗室起到關鍵作用?,F階段,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出現諸多問題,影響質控水平,需引起重視。本文主要研究當前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存在的幾點問題,并總結幾點對策。
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
當前,有關血站的管理不斷完善,管理趨于規(guī)范化、標準化、科學化,血液檢驗設備及儀器越來越先進,人員素質不斷提升,血液檢驗質量相應提高,但仍有一系列問題,對實驗室質控造成影響,若不引起重視,則直接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及有效性下降。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現狀及相應對策是以下重點研究的。
1.1標本采集質量問題:當采集標本較多時,易出現混亂,如試管標簽貼錯或標本留錯等,對后續(xù)檢驗工作有一定影響。獻血前,獻血者飲酒或進食油膩食品、劇烈運動等,均對血液檢驗造成影響,引起乳糜樣脂肪血或ALT升高。標本存儲時間過長,保存溫度不適宜,均影響質量。標本運輸期間,發(fā)生交叉污染的概率較大。
1.2缺乏規(guī)范體系:評估檢驗質量時,需派專人檢測及評價血液標本,以此保證檢驗質量,各個實驗室之間通過核對檢驗結果,評估工作質量及效果,缺乏規(guī)范體系或體系不完善,均可影響質量評估[1]。
1.3質量控制失控:質量控制失控多由以下幾點原因引起:①混合使用批號不同的質控物;②使用過期質控物;③質控物反復凍融,使用前沒有將其置于室溫下融解;④對于同一批號的質控物,混合使用,且使用前沒有將其混勻;⑤質控物及血液標本在測定條件方面有一定差異,多數實驗室警戒線確定為(x-±2s),失控界限確定為(x-± 3s),若限定過嚴,則可引起質量控制嚴重失控。
1.4檢驗結果處理不當:處理檢驗結果時,多數實驗室選擇隨機抽樣法,所抽取的樣品只要結果一致,即認定結果有效。但隨機抽樣法有一定缺陷,處理結果不一定準確,有漏檢樣本,難以保證全部認定有效的樣品無質量問題。
2.1標本采集質量控制:制定標本采集操作標準及規(guī)程,杜絕試管標簽貼錯或標本留錯等情況。做好獻血者宣傳工作,介紹取樣前身體狀態(tài)及飲食情況,說明不良身體狀態(tài)及飲食對標本檢驗的影響,取得配合。采集時,不宜過長時間使用壓脈帶,避免長時間壓迫,正確使用抗凝劑,預防血液凝塊。正確進行樣品存儲及運輸,預防交叉污染,確保無遺漏、無污染、無溶血、無滲漏。流動采血車樣品若無法及時送檢,則將其置于2~7 ℃環(huán)境下保存,存儲時間最長不得超過2 d。針對不抗凝標本,應杜絕陽性事件。血液樣本檢驗后,需嚴格消毒處理,并留樣備查。
2.2建立規(guī)范體系:以預防為主,建立規(guī)范化、科學化質控體系,要求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程及制度展開工作,做到各個環(huán)節(jié)有規(guī)可循,時刻處于受控狀態(tài)。建立偏差處理及風險評估體系,全面預測檢驗潛在問題及風險,制定解決方案。部門領導應嚴格把關,確保規(guī)章制度體系全面落實。對于工作人員,需做好相應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強化業(yè)務技能。檢驗人員應不斷學習血液檢驗技能及理論知識,學習先進技術及知識,與時俱進,提升個人工作能力;掌握新儀器、新設備的正確使用,定期組織上崗考核,提升全員水平。
2.3加強室內質控:選擇經衛(wèi)生部臨檢中心確認合格的質控物,使用前將其置于室溫下融解,并混勻質控物,不得混合使用批號不同的質控物,在有效期內使用質控物,更換過期質控物。采用Levey-Jennings質控圖對質量進行控制。對質控物進行測定,數量為20份,計算 (平均數)及s(標準偏差),并將警戒線確定為(x-±2s),失控界限確定為(x-±3s)[2]。當10個質控點連續(xù)位于一側時,需尋找失控點,總結失控原因,盡快解決;當1個質控點小于失控界限,而大于警戒線,需對失控原因進行重點分析,無需重新試驗;當多于2個質控點大于警戒線,或質控點大于失控界限,可認定質量失控,總結原因,重新試驗。
2.4質量控制全面化:參照二級實驗室標準對實驗室進行建設、改造,實驗區(qū)與休息區(qū)互相分離,合理規(guī)劃。實驗室內保證衛(wèi)生、安靜及整潔,防護措施落實到位,保證室內空間足夠。實驗室建立準入制度、應急機制等軟件配套制度,針對廢棄物處理制定相應規(guī)范,避免安全隱患[3]。針對設備管理,制定較為完善的制度。設備儀器采購前,認真審核經營商及廠商資質,由計量部門對購入設備儀器進行校準,確保合格后投入使用。購入儀器使用前,應對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避免儀器錯誤使用,造成差錯。為室內儀器及設備建立檔案,貼標簽,定期維護、校驗及維修,并登記相關信息。建立原始記錄,注明樣本信息,詳細記錄操作步驟、實驗室濕度、環(huán)境條件及溫度等,原始記錄語言應連貫、流暢,字跡清晰。檢驗后,將檢驗報告與原始記錄共同保存,定期備份電子版。有條件的血站,需建立檔案室,對所有的原始記錄進行留存,并規(guī)范建立銷毀記錄及入檔記錄。
加強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有助于保證血液安全,使血液檢驗更準確、可靠,對血液質量控制及保障有較大意義。筆者查閱了相關文獻,從標本采集質量問題、缺乏規(guī)范體系、質量控制失控和檢驗結果處理不當四方面研究血液檢驗實驗室質量控制出現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標本采集質量控制、建立規(guī)范體系、加強室內質控、質量控制全面化四點措施,供學者參考。
[1] 黃斯瑜.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的質量控制及管理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3,9(13):87-88.
[2] 瞿紅梅.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質量管理問題及對策[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4,23(6):80-81.
[3] 皇美羚,陳雅雯,郭琦.血站血液檢驗實驗室的質量控制及管理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35(12):1779-1780.
R44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