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云
摘要:搜集素材是寫作的關鍵,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形成和表現主題的基礎。我們提出了“農村作文生態(tài)教學法”,要求學生學會運用一些來源于生活的、典型的、時尚前衛(wèi)的素材,來表達真實的、自然的、生態(tài)的情感。
關鍵詞:農村作文 ? 素材 ? 寫作技巧 ? 生態(tài)教學法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24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guī)定:“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睘榱藢崿F這個總目標,我們針對農村學生提出了“農村作文生態(tài)教學法”,讓學生認識到要自主寫作,表達真實的、自然的、生態(tài)的情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內心感受和寫作需求,我們應尊重他們的情緒和意愿,讓他們自由地、自主地、自然地選取不同的素材。我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指導學生挖掘作文的素材 :
一、挖掘現實生活,切合文章主旨
一般學生寫作文選取的鮮活的材料來自于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大多主題是表達對“真善美”的贊頌與向往,對師長的尊敬語與感恩。生態(tài)作文教學常常是把作文與生活、生態(tài)聯系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完美的人格。
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挖掘作文的源頭活水。農村兒童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空間,由于物質條件的限制,他們感知的事物沒有城市的學生感知的事物那樣新鮮有趣,他們大腦中都帶有一種淳樸的、農村的鄉(xiāng)土氣息。但是如果充分發(fā)揮農村優(yōu)美自然環(huán)境的優(yōu)勢,讓他們真正地去感知鄉(xiāng)村、去品味鄉(xiāng)村。然后對學生進行一些理論指導,在課堂上進行交流觀察的體會,學習一些優(yōu)美的情境作文。這樣既能激活學生對觀察體驗的興趣,又能使平時注意觀察的學生在教室里有話可說,當得到教師表揚后就有成功感。另外,我們也可試著給學生分析一些知名作家(如魯迅、契訶夫等)積累生活素材的做法,讓學生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也學會用觀察日記的形式把觀察體驗記錄下來。這樣,不僅能豐富生活素材,也能鍛煉文筆。在寫作時,學生使用一些切合文章主旨的現實素材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例如,引導學生寫一篇以“山水”為話題的文章。首先,要分析寫作范圍,確定“山”和“水”的地位與內涵:可以寫農村的自然山水對人的影響;可以拓寬山水外延寫自然山水對人們的熏陶和感染;還可以賦予山水的比喻義,挖掘山水中蘊涵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如由沉穩(wěn)的大山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聯系到我們的做人原則和處事藝術,河水一年四季的清澈透明聯系到農村婦女的時代氣息與善良本質。其次,要寫好這個話題,還要有高尚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山水引發(fā)的理趣和情趣要積極、高雅,給人以美的享受。再次,圍繞山水展開想象和聯想,如山水是仁者、智者、勇者和美者等。
二、選取典型素材,寫作角度獨特
生態(tài)作文教學提倡學生用自己熟悉的、典型的素材,讓學生用獨特的寫作角度去開拓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花大力氣去搜集一些典型的人和事,在大量的閱讀中搜集積累,認真地比較分析。在平常要多讀書、看報,開拓自己視野、了解時代信息、把握時代脈搏。學習一些優(yōu)美文章的語言風格、章法技巧,背誦一些好的開頭結尾,好的排比句及名言警句等,為自己今后的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讓學生多看《中考滿分作文》,讓他們學習里面一些有價值的內容,這是作文素材的珍貴來源。每次寫作練習,我都會有意識地將一些新穎、精彩的材料向學生講解分析,有時甚至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我總是要求我的學生試著將這些名人事跡和名篇名句加以運用,選擇一個獨特的角度。事實上,一些優(yōu)秀學生在應考作文中會有一些獨具一格的風格,他們用這些閃光點征服閱卷老師。其實作文教學就應該順應這些天性,鼓勵他們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例如,引導學生以“平凡”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首先,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面對平凡超越平凡,開創(chuàng)新的人生境界,要寫出平凡中的真情。其次,內容要豐富,思路要開闊,選取一些典型的素材??梢耘e出一些例子,如掏糞工人時傳祥,“寧愿一人臟,換來萬人凈”,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被評為全國勞模,受到黨和領導人多次接見。又如魏書生始終是一名敬業(yè)的教師,但他一直在兢兢業(yè)業(yè)地教書、孜孜不倦地育人、勤勤懇懇地研究,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為一名全國模范教師。再次,我們可以用一些好的開頭結尾或排比句,如:“平凡真好!平凡不會令我迷惘,不會讓我沉醉,它使我坦坦蕩蕩地行事,明明白白地做人。不管將來面臨怎樣的平凡,都把生命詮釋得異常深刻?!钡鹊取?/p>
三、選材時尚前衛(wèi),做到新穎靚麗
生態(tài)作文教學反對千篇一律,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擇素材時選擇時尚的、前衛(wèi)的素材,做到新穎靚麗。
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yōu)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fā)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chuàng)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被ヂ摼W的強大信息量向我們展現了大量的時尚前衛(wèi)的素材,我們在撰寫作文時,就應緊跟時代脈搏,去發(fā)現新穎靚麗的事例,讓它在中考作文的表達上獨具特色,彰顯出時代風采。我每年總是搜集近兩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印發(fā)給學生,甚至用多媒體進行展示,讓他們了解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這些豐富的圖文聲資料,引發(fā)了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在練筆時,試著要學生能用上這些有說服力的事例。有些學生在寫人敘事的作文訓練中,用到了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的事例,并將一些精彩段落粘貼到自己的寫作素材庫,真正做到了新穎靚麗。
例如,引導學生以“網絡”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首先,引導學生分析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網絡的好處是: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為生活帶來了便利,人們可以接收到高質量的電視圖像,及時知道新聞事件;能滿足人的網上購物、網上醫(yī)療、網上點播等;同時也改變了教育方式和生產方式,網絡資源的應用使人們提高了學習效率和生產效率。同時要認識網絡的弊端:學生習慣了網絡交流,疏于面對面的溝通,加劇了人情冷漠,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甚至出現了色情、暴力、犯罪等現象。其次,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角度作文,如可作議論文,來辯證地分析網絡的利弊及網絡如何造福于人類;也可選擇突出表現網絡的好壞或網絡游戲的利弊。
總之,生態(tài)作文教學是要求學生的作文有事可寫,有感可發(fā),有情可抒,只有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各種素材,讓他們親身體會,才會有感而發(fā)。當然,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媒體也是學生好的素材來源,新聞聯播和焦點訪談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在寫作中,我們一定要善于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大題化小,以小見大,學會“一滴水里見陽光” “半瓣花上說人情”。善于聯想,讓文章體現出真摯的感情,豐厚的文學積淀,做到文質兼美,富有生活氣息。同時還要求學生一定要養(yǎng)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抓住關鍵詞句再作答。只要學生學會運用一些來源于生活的、典型的、時尚前衛(wèi)的素材,來表達真實的、自然的、生態(tài)的情感,我們的作文教學一定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責編 ? 金 ?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