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英(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石化總醫(yī)院,遼寧 撫順 113006)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要點分析
崔玉英
(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石化總醫(yī)院,遼寧 撫順 113006)
【摘要】目的 探究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給予全面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方法 選擇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則在此基礎上給予全面護理干預,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焦慮及抑郁評分均得以明顯改善,護理前對比差異P>0.05,護理后組間對比差異P<0.05,同時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的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較優(yōu),差異對比P<0.05,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較高,差異對比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將全面護理干預方法給予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中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護理
本研究為探究在老年心肌梗死康復期中給予全面護理干預的具體措施及效果,選擇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間收治的7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擇在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3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處于恢復期,其中對照組由20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組成,最大年齡為85歲,最小年齡為58歲,平均年齡為(70.6±2.8)歲,其中有9例為心源性休克,14例為心力衰竭,15例為心律失常,1例患者無并發(fā)癥;實驗組由21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組成,最大年齡為86歲,最小年齡為61歲,平均年齡為(72.4±2.5)歲,其中有10例為心源性休克,11例為心力衰竭,16例為心律失常,2例患者無并發(fā)癥,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結果顯示P>0.0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中對比數據可比性較強,此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即保證患者病房安靜、清潔,設定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一旦有異常情況及時同時醫(yī)師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等[1]。
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全面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1 心理護理干預:心肌梗死患者在恢復期對預后表示擔心,怕疾病會隨時復發(fā),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會產生極大的心理和情緒波動,會影響康復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就診的過程中要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針對患者的情緒及心理狀態(tài)給予相應的心理疏通,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相應的心理疏通,使患者的情緒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其積極地面對治療[2]。同時護理人員要加強與患者家屬之間的溝通,使其共同安慰患者,將其不良心理情緒消除,另外,可以增強病友之間的溝通,相互交流,相互鼓勵,積極地接受治療,促進康復,避免因為情緒波動大導致病情復發(fā)。
1.2.2 飲食護理干預:對患者的飲食進行指導,幫助患者構建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少食多餐,盡可能避免攝入刺激性較強、高膽固醇及油膩的食物,食物要盡量清淡、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維生素及鉀鹽要適當補充,戒煙忌酒[3]。
1.2.3 健康宣教:在患者的康復期,要將心肌梗死的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同時要向患者講解在康復期進行康復鍛煉的重要性[4]。以患者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為患者制定適合的康復運動方案,對運動的程序要尤其注意,對患者的反應進行密切觀察,一旦有心悸及胸悶等情況出現,要立即給予相應的治療。并告知患者出院后定期復查的重要性[5]。另外,要鼓勵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排便習慣。
1.3 觀察指標[6]:采用焦慮和抑郁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的焦慮及抑郁情況進行評分和對比。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和對比,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項,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度和滿意度之和。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研究中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的相關對比數據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1.0進行整理和分析,焦慮及抑郁評分均為計量數據用t進行檢驗,而護理滿意度為計數資料用χ2進行檢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用P<0.05作為標準進行檢驗,如果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不存在。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情況對比: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前的焦慮評分為(2.35±0.75)、護理后的焦慮評分為(1.61±0.35),而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的焦慮評分為(2.45±0.80)、護理后的焦慮評分為(2.05±0.30),兩組患者護理前焦慮評分對比差異P>0.0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情況均得以改善,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對比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在護理前的抑郁評分為(2.41±0.72)、護理后的抑郁評分為(1.45±0.33),而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的抑郁評分為(2.42 ±0.74)、護理后的焦慮評分為(2.03±0.56),兩組患者護理前抑郁評分對比差異P>0.0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患者的抑郁情況均得以改善,實驗組患者的抑郁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對比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實驗組患者的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24例,14例,1例,護理滿意度為97.44%;對照組患者的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的例數分別為14例,16例,9例,護理滿意度為76.9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差異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在臨床上心肌梗死作為一種常見的疾病,常發(fā)人群為老年患者,其發(fā)病率在近些年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對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心肌梗死因為冠狀動脈發(fā)生急性、持續(xù)性的缺血、缺氧等情況就會造成組織壞死的情況,很可能發(fā)生心律失常、休克及心衰等并發(fā)癥,威脅患者的生命[7]。同時因為老年患者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免疫力越來越低,在心肌梗死恢復期也很容易復發(fā)。因此,做好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護理干預非常關鍵,從本研究的結果中顯示:采用全面護理干預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提升了護理滿意度。綜上所述,將全面護理干預方法給予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中具有顯著的效果,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倩.護理干預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臨床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715-2717.
[2] 熊秀芳.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臨床護理干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12):142-144.
[3] 劉芳.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9):93.
[4] 杜秋萍,黃婉瀅.以人為本的系統(tǒng)化護理對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生活質量的意義[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3,20(1):100-101. [5] 段偉平.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68):221-221.
[6] 王曉輝.護理干預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27(19):109-110.
[7] 呂文杰.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2013,23(5):2424.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7-02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