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喆(鐵嶺市何氏眼科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青光眼患者血清炎性應激指標的變化研究
劉 喆
(鐵嶺市何氏眼科醫(yī)院,遼寧 鐵嶺 112000)
目的 研究及觀察青光眼患者血清炎性應激指標的變化情況。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進行診治的78例青光眼患者為觀察組,并將同期體檢并且顯示為健康狀態(tài)的78例同齡人員選為對照組,然后將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中不同分期青光眼者的血清IL-6及TNF-α等炎性應激指標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的血清IL-6及TNF-α等炎性應激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中不同分期青光眼者的血清表達水平之間也存在明顯差異,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青光眼患者血清炎性應激指標呈現(xiàn)升高的狀態(tài),并且血清炎性指標對于區(qū)別青光眼分期及疾病治療措施的制定也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青光眼;血清;炎性應激指標
青光眼是眼科常見病,對于青光眼的研究顯示,此類患者不僅僅存在明顯的眼壓升高及視功能受損的情況,機體中較多其他相關指標也隨疾病呈現(xiàn)出一定程度的波動。而對于這些指標的掌握不僅僅有助于疾病的診斷,且對疾病的治療方案指導也有一定的臨床意義[1]。本文中我們就青光眼患者血清炎性應激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研究及觀察,觀察結果如下。
1.1臨床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進行診治的78例青光眼患者為觀察組,并將同期體檢并且顯示為健康狀態(tài)的78例同齡人員選為對照組。對照組的78例健康人員中,男性32例,女性46例,年齡44~74歲,平均年齡(58.7±7.7)歲。觀察組的78例青光眼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47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8.8±7.4)歲,其中單眼發(fā)病58例,雙眼發(fā)病20例;疾病分期:前驅(qū)期13例,間歇期18例,急性發(fā)作期21例,慢性期15例,絕對期11例。上述兩組研究對象的男女人員所占比例與平均年齡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顯示,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取健康對照組和青光眼觀察組的外周靜脈血進行檢測,首先將采集所得靜脈血標本進行離心,然后取上清液檢測炎性應激指標,檢測指標為IL-6及TNF-α,檢測所采用的方法為ELISA法,然后將檢測結果進行比較,主要為將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中不同分期青光眼者的血清IL-6及TNF-α等炎性應激指標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
1.3統(tǒng)計學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檢驗軟件為SAS5.0,計量資料的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為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為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健康對照組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別為(3.23±0.40)pg/mL及(0.45±0.07)ng/mL。青光眼觀察組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別為(6.48±0.59)pg/mL及(1.98±0.20)ng/mL。
觀察組中前驅(qū)期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別為(3.56 ±0.45)pg/mL及(0.52±0.09)ng/mL;間歇期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別為(4.84±0.67)pg/mL及(1.21±0.17)ng/mL;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別為(7.59±0.82)pg/mL及(2.73±0.22)ng/mL;慢性期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分別為(7.42±0.78)pg/mL及(2.68±0.21)ng/mL;絕對期患者的血清IL-6 及TNF-α水平分別為(9.41±0.95)pg/mL及(2.99±0.30)ng/mL。
觀察組的血清IL-6及TNF-α等炎性應激指標水平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中不同分期青光眼者的血清表達水平之間也存在明顯差異,P均<0.05,均有顯著性差異。
青光眼在臨床極為常見,其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眼壓升高及視功能受損的情況,對患者造成的不適感及其他不良情況極為突出,因此臨床對于青光眼各個方面,包括診斷方面的嚴重程度均較高,近年來臨床中出現(xiàn)較多關于炎性應激狀態(tài)在此類患者中的變化研究,但是關于其在青光眼患者血液中的細致變化研究卻相對不足,甚至研究差異突出的情況也存在[2-8],因此此方面的探討價值較高。本文中我們就青光眼患者血清炎性應激指標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青光眼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等炎性應激指標均呈現(xiàn)高表達狀態(tài),且不同分期患者的表達水平也存在明顯差異。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青光眼患者血清炎性應激指標呈現(xiàn)升高的狀態(tài),并且血清炎性指標對于區(qū)別青光眼分期及疾病治療措施的制定也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 李軍會,郝玉華,葉存喜,等.視網(wǎng)膜脫離玻璃體切除硅油填充術后繼發(fā)青光眼患者房水中tnf—α測定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2,30(9):1079-1082.
[2] Freedman SF,Lynn MJ,Beck AD,et al.Glaucoma-related adverse events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after unilateral cataract removal in the Infant Aphakia Treatment Study[J]. JAMA Ophthalmol,2015,133(8):907-914.
[3] Doris W.F.Yick,Ho Wing Lau,Jacky W.Y.Lee,等.活動期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小梁切除術后的炎性反應及眼壓情況[J].國際眼科雜志,2015,15(6):939-943.
[4] 孫時磊,李靜敏.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中PEDF、VEGF水平及其病因相關性研究[D].大連: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
[5] 白玉星,李靜,田立艷,等.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血清及房水 IL-6、PEDF、VEGF 水平變化[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7):171-172.
[6] 王靜,梁亮,莫純堅.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視神經(jīng)損傷不同階段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5,35(11):1071-1072.
[7] 謝靜,曾祥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及房水中VEGF、EPO的表達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5.
[8] 楊育彬.腦蛋白水解物注射劑對原發(fā)性青光眼患者血清金屬蛋白酶2組織抑制因子和視神經(jīng)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2):174-176.
R775
B
1671-8194(2016)22-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