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耿 羅培培 涂旭升
2015年廣州地區(qū)部分犬傷暴露病例的回顧性分析
李師耿 羅培培 涂旭升
目的分析2015年廣州地區(qū)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學特點、傷后自救及治療措施。方法對狂犬病暴露患者的性別、年齡、傷口部位、傷口數(shù)目、受傷程度、暴露分級、傷人動物情況、傷口處理、狂犬病疫苗及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等資料進行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分析。結果5105例狂犬病暴露者,男2303例(45.11%),女2802例(54.89%),男、女比例為1:1.21,其中15~ 45歲者被咬傷人數(shù)最多,占67.11%;暴露者傷及上肢(2922例,占57.24%)、單處傷(3717例,占72.81%)和淺層傷(4126例,占80.82%)多見;90.32% 患者在受傷后48 h內(nèi)就診;僅18.37%能在傷后正規(guī)處理傷口;所有犬傷暴露者均第1次接種人用狂犬病疫苗,全程完成者約94.97%;Ⅲ級暴露者中有13.16%(414/3147)注射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結論醫(yī)護人員須嚴格做好正規(guī)處理傷口并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和注射人用免疫球蛋白;同時須繼續(xù)加強犬類管理,提高犬只免疫率;同時加強狂犬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
狂犬病;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流行病學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1~12月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犬傷急診就診的狂犬病暴露者為調(diào)查對象。
1.2 暴露分級標準及傷口處置 采用《狂犬病暴露后處置工作規(guī)范》。
1.3 預防免疫 現(xiàn)在本院犬傷急診,凡Ⅱ級暴露以上者均采用2-1-1方案(0-7-21)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遼寧成大),≥2歲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緣肌內(nèi)注射,<2歲者在大腿前外側肌群肌內(nèi)注射[1]。據(jù)具體情況必要時給予更換為5針法首劑加倍注射疫苗,或加用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
1.4 方法 對資料進行描述性分析。
2.1 暴露人群情況 2015年全年共接診狂犬病暴露者5105例,其中男2303例(45.11%),女2802例(54.89%),男女比例為1∶1.21。暴露者年齡最小4個月,最大88歲。其中<15歲者617例(12.09%) ,15~45歲者3426例(67.11%) ,≥45歲者1062例(20.80%) 。
2.2 犬傷暴露 傷口暴露分級為Ⅲ級者的將近2/3。
2.3 時間分布 5~10月份狂犬病暴露情況明顯高于其他月份,占58.88%。
2.4 傷后自救及門診處理情況 傷后24 h內(nèi)就診者3542例(69.38%) ;48 h內(nèi)就診者1069例(20.94%) ;>48 h就診者494例(9.68%)。暴露者被動物致傷后能完全按正確方法處理傷口者938例(18.37%),能用清水或肥皂水沖洗傷口等正確方法處理者3674例(71.97%)。
2.5 傷人動物分布 傷人動物多為犬類,共2635例(51.62%),其中有33例是被流浪犬致傷,其余均是被寵物犬和家犬致傷;被貓咬、抓傷1524例,占29.85%;被鼠致傷者812例,占15.91%;其他動物致傷的134例,占2.62%。
傷人動物中仍以犬類為主,主要以家犬和寵物犬為主,偶有被流浪犬所傷。在如廣州等做好動物嚴格免疫和登記制度的一線城市,犬類免疫接種率仍<50%,難以達到WHO提出的控制人間狂犬病流行70%犬免疫率的要求,不可能形成預防狂犬病有效的免疫屏障。需相關部門嚴格做好動物登記,提高犬只狂犬病免疫率[2]。而與以往報道不同的是,本次女性暴露者多于男性,可能與近幾年城市里飼養(yǎng)寵物增多,而其中女性是主要的消費者有關。暴露者多以上肢淺表傷口為主;年齡段以15~45歲最多,約占67.11%;月份主要集中于5~10月,這可能與青壯年人群夏秋季節(jié)戶外活動增多,愛逗弄動物等相關,當然也有可能是夏秋季節(jié)動物性情暴躁,容易激惹而易傷人。大部分暴露者均能在48 h內(nèi)完成第1次疫苗接種,其中24 h內(nèi)接種者約占69.38%。但在傷口自行處理方面,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雖多數(shù)暴露者知道用肥皂水及清水清洗傷口,但時間多數(shù)沒有達到15min以上,能真正正確處理傷口的只有18.37%??梢娍袢⌒麄鹘逃ぷ魅匀恍枰訌娦麄髯孕姓_處理傷口的重要性及操作明細。
及時到院就診的暴露者中,均有認真正規(guī)處理傷口及完成全程疫苗接種。因暴露者傷口多數(shù)為Ⅲ級暴露,占61.65%,但接受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注射的為數(shù)不多,約13.16%遠低于上海市閔行區(qū)1993~2013年的30.15%。這可能與暴露者對狂犬病認識及重視度不夠,認為只需接種疫苗足矣;還有就是狂犬病患者用免疫球蛋白價格較貴,且是自費藥;擔心免疫球蛋白傳播血源性傳染病的潛在風險[3]。因此在就診過程中需多次告知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當然,能為Ⅲ級暴露者提供高效且廉價的制劑也是相當重要的。
綜上所述,醫(y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需要堅定、嚴格做好正規(guī)處理傷口、及時接種疫苗及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時相關部門加強狂犬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對狂犬病的認識及防護意識;加強對暴露人群的檢測、監(jiān)督動物登記及提高其狂犬病免疫率,而逐漸完善狂犬病的監(jiān)督系統(tǒng),最大程度防治狂犬病。
[1]何劍峰,康敏,李靈輝,等.廣東省人群狂犬病暴露及其與狂犬病流行相關因素分析.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9,30(5):532-533.
[2]茅蓉,金安寶,曹家穗.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不同免疫程序比較.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3,29(9):1403-1404.
[3]羅君,浮宗憲,朱路平.《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guī)范(2009版)》在門診部的應用.臨床薈萃,2012,27(14):1260-126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220
2015-12-22]
510000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急診外科(李師耿涂旭升),關節(jié)外科(羅培培)